意思是Wi-Fi保護設置,它是由Wi-Fi聯盟組織實施的認證項目,主要用來解決無線PS。
⑵ 作為發送端使用無線網路時應該注意什麼
你指的發送端是不是手機建wifi熱點呢?如果是就要把熱點wifi加密,限制連接人數,限制每次共享數據流量,這樣就不會產生巨額套外流量費了。
⑶ 路由器連接檢查間隔什麼意思,時間長了好還短了好
時間短響應快但系統開銷大,時間長響應慢但系統開銷小。默認為100毫秒,一般不用調整。
⑷ 華為無線路由器,11n 前導間隔設置,短間距長間距有什麼區別指傳輸距離20MHZ,40MHZ設置哪個
400ns為短間距,800ns為長間距。如果設置為「短間距」,那麼協商速率就是72Mbps。你可以看看你其它網關的該參數值是否為短間距。
說點經驗之談,這個參數在理論無干擾環境下,設置為短間距可以提高連接速率。但是在實際使用環境中,短間距可能降低抗干擾的能力。所以一般實際使用設置的為長間距。。
實際使用還是看體驗為好,短間距在理論環境吞吐量會好過長間距,但是實際環境干擾AP較多情況下,可能會得不償失。
⑸ 無線網是短頻快還是長頻快
短頻快,但傳播距離短。就是5G比2.4G快但覆蓋范圍小一些。
⑹ 路由器的DHCP間隔時間設置得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路由器的DHCP間隔時間設置得越大其租用時間就越長,這樣終端的IP參數穩定性就越好,而且路由器DHCP服務開銷也越小;
但是,路由器的DHCP間隔時間設置得越大其IP參數被租用的也越多,即使該終端已經關機只要不超過租用期限在DHCP客戶端列表中也是存在的,這個IP地址一般也不會租用給其他用戶;
因此,當內網用戶不是太多的時候路由器的DHCP間隔時間設置得大一些;如果內網用戶較多IP地址較少的時候路由器的DHCP間隔時間設置得小一些為好。
DHCP是動態分配地址,工作模式是客戶端---伺服器端模式。一般電腦作為客戶端,無線路由器作為伺服器端。伺服器端開啟DHCP功能以後,只要客戶端的狀態是自動獲取IP地址,那麼伺服器端就對客戶端動態的分配IP地址。如果客戶端是手動配置好的IP地址,那麼客戶端不會再去伺服器端申請IP地址了。
如果關閉DHCP功能,自動獲取IP地址的客戶端就無法得到IP地址,因為它獲取IP地址的請求沒有伺服器來響應了。
⑺ 無線信道設置幾最好
11個。
IEEE802.11b/g標準的無線路由器支持選用11個信道,不過選用設置信道3的設度備,會對使用信道1和信道6的設問備產生干擾,選用設置信道9的設備,會對使用信道9和信道13的設備產生干擾。
為了避免自己的無線路由器受到信道沖突,我們可以嘗試進入該設備的後台管理系統,將信道參數調整為不常用的無線信道。
部署無線AP及AP頻段選擇注意事項
對於面積小於150平方米的普通開放空間,如酒店公共休息區,小酒吧,咖啡廳,會議室,西餐廳等區域,預計用戶數量不超過30個時,每個場所放置一個無線AP即可滿足需求。
如果是多阻隔且面積較大的環境,AP部署個數多了怕同頻段干擾導致信號差不穩定,部署少了又怕覆蓋不全有信號盲區,這時候可以選擇雙頻的AP產品進行覆蓋。
⑻ 無線路由器中有一個信號毫秒設置,請問數值大好還是小好求解釋
所謂信標間隔:信標(Beacon)是用於同步無線網路的小數據包。信標間隔就是兩個信標之間的時間間隔。客戶端在進入省電模式之前需要獲取信標間隔以便能及時的喚醒並接受AP中緩存的數據。一般默認均是100;
⑼ 無線 dtim間隔設置多少最合適
50到100,具體需要看環境,設置方法。
如下參考:
1.在電腦瀏覽器中輸入地址,然後按回車鍵打開無線路由器管理頁面。
⑽ 路由器中的802.11保護間隔設置是什麼設置為長和短有什麼區別
802.11保護間隔設置是GI,short GI是短保護間隔,每個包之間防止撞包,會有一個保護間隔,默認是長保護間隔800納秒,在確認用戶少距離短不容易撞包的情況下可以開成400納秒短間隔模式。
在理論無干擾環境下,設置為短間距可以提高連接速率。但是在實際使用環境中,短間距可能降低抗干擾的能力。所以一般實際使用設置的為長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