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计算机的I/O过程中的编址方式有哪些
有两种,分别是:... ...。
这个事,是关于CPU内部设计的理念。
但是,一般的大学生,毕业后,根本就没有设计、制作CPU的机会。
所以,学习、掌握这种知识,就是收集了一滩垃圾。
还不如去探讨一下:外星人长了几条腿。
㈡ 什么是IP地址全称是什么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际协议地址。
Ip分为五类,但常用的为三类,这五类分别是A、B、C、D、E类。前三类为常用的。后两类为实验用的。具体分类方式就不在这说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㈢ 计算机网络
1、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每个字节是8位)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127。每个A类地址可连接16387064台主机,Internet有126个A类地址。
2、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28~191。每个B类地址可连接64516台主机,Internet有16256个B类地址。
3、C类IP地址
一个C类地址是由3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92~223。每个C类地址可连接254台主机,Internet有2054512个C类地址。
4、D类地址用于多点播送。
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第一个字节的数字范围为224~239,是多点播送地址,用于多目的地信息的传输,和作为备用。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5、E类地址
以“11110”开始,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240~254。E类地址保留,仅作实验和开发用。
A类到C类地址用于单点编址方法,但每一类代表着不同的网络大小。
A类地址(1.0.0.0-126.255.255.255)用于最大型的网络,该网络的节点数可达16,777,216个。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用于中型网络,节点数可达65,536个。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用于256个节点以下的小型网络的单点网络通信。
D类地址并不反映网络的大小,只是用于组播,用来指定所分配的接收组播的节点组,这个节点组由组播订阅成员组成。D类地址的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
E类(240.0.0.0-255.255.255.254)地址用于试验。
㈣ 什么是编址方式
储存器是由一个个字节构成的,cpu在读取储存器里的内容的时候,是按照它的字长来读取的,为了节省时间,储存器里的字节会按照cpu的字长分成一个一个的单元,每个单元里的字节数由它的字长来决定,比如当cpu的字长为32位的时候,每个单元就有4个字节,这样cpu一次读取一个单元就会比较快。这种是按字编址,按字节编址就是每个单元只有1个字节,但是不能说按字节编址是按字编址的一种情况。
㈤ 2、 在计算机网络中,术语“编址”的含义是什么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㈥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由七层组成:
1、物理层:传递信息需要利用一些物理传输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上层提供一个物理的连接,以及该物理连接表现出来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实现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2个相邻的结点之间的链路上实现无差错的数据帧传输。在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出错时要通知发送方重发,直到这一帧无差错地到达接收结点,数据链路层就是把一条有可能出错的实际链路变成让网络层看起来像不会出错的数据链路。
3、网络层:网络中通信的2个计算机之间可能要经过许多结点和链路,还可能经过几个通信子网。网络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分组。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为要传输的分组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发送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给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机,交付给目的主机的传输层。
4、传输层: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与经济的方式为2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连接通道,以透明地传输报文。传输层向上一层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使会话层不知道传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5、会话层:在会话层以及以上各层中,数据的传输都以报文为单位,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以及维护应用之间的通信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表示层: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要交换的数据从适合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OSI内部表示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7、应用层:这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6)计算机网络实验编址是什么扩展阅读:
传输层作为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是惟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控制的一层。因为网络层不一定保证服务的可靠,而用户也不能直接对通信子网加以控制,因此在网络层之上,加一层即传输层以改善传输质量。
传输层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并通过传输层地址提供给高层用户传输数据的通信端口,使系统间高层资源的共享不必考虑数据通信方面和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面的问题。
㈦ 什么是统一编址、独立编址各有什么特点
1.独立编址(专用的I/O端口编址)----存储器和I/O端口在两个独立的地址空间中
(1)优点:I/O端口的地址码较短,译码电路简单,存储器同I/O端口的操作指令不同,程序比较清晰;存储器和I/O端口的控制结构相互独立,可以分别设计
(2)缺点:需要有专用的I/O指令,程序设计的灵活性较差
2.统一编址(存储器映像编址)----存储器和I/O端口共用统一的地址空间,当一个地址空间分配给I/O端口以后,存储器就不能再占有这一部分的地址空间
(1)优点:不需要专用的I/O指令,任何对存储器数据进行操作的指令都可用于I/O端口的数据操作,程序设计比较灵活;由于I/O端口的地址空间是内存空间的一部分,这样,I/O端口的地址空间可大可小,从而使外设的数量几乎不受限制
(2)缺点:I/O端口占用了内存空间的一部分,影响了系统的内存容量;访问I/O端口也要同访问内存一样,由于内存地址较长,导致执行时间增加
㈧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
a.单击“开始”单击“设置”再单击“控制面板”再双击“网络连接”再双击“本地连接”在单击“属性”,再找到“internet协议(Tcp/ip)双击它,你就可以看到你使用电脑的网络连接属性,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和MAC地址。
网络连接属性指的是,网络的状态和速度,例如连接状态,断开状态。
在局域网中ip地址指你的电脑的私有地址,例如(192.168.1.222等);子网掩码是和ip地址进行逻辑运算后决定网络号(即电脑所属网段);DNS是域名解析服务器的地址,由网络运营商提供。MAC是网卡的物理地址。
b.单击开始,单击运行,输入cmd,单击确定,输入ipconfig,按回车键,你就可以查看到网络配置的一些信息,再输入ipconfig/all回车你也可以看到一些网络信息。
c、d可以按照 b的方法操作自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