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电脑病毒网络传播原理

电脑病毒网络传播原理

发布时间:2022-07-13 12:29:45

1. 电脑病毒的原理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破坏,使得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

(3) 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

(4)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2.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下边把一些经常碰到的现象列出来,供用户参考。

(1) 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 运行速度降低

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 磁盘空间迅速变小

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4) 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内容也可能出现乱码。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

(5) 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命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如果机器经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6) 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因为外部设备受系统的控制,如果机器中有病毒,外部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出现一些用理论或经验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以上仅列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病毒表现形式,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的特殊现象,这就需要由用户自己判断了。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前面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现在讲一下怎样预防病毒的问题。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加强管理,止病毒的入侵。凡是从外来的软盘往机器中拷信息,都应该先对软盘进行查毒,若有病毒必须清除,这样可以保证计算机不被新的病毒传染。此外,由于病毒具有潜伏性,可能机器中还隐蔽着某些旧病毒,一旦时机成熟还将发作,所以,要经常对磁盘进行检查,若发现病毒就及时杀除。思想重视是基础,采取有效的查毒与消毒方法是技术保证。检查病毒与消除病毒目前通常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在计算机中加一块防病毒卡,另一种是使用防病毒软件工作原理基本一样,一般用防病毒软件的用户更多一些。切记要注意一点,预防与消除病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坚持不懈。

计算机病毒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

(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 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 风险小破坏大, 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环节, 易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 只能在运行中发现、修改错误, 并不知道还有多少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几年前计算机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国才是近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热潮。微机的广泛普及, 操作系统简单明了, 软、硬件透明度高, 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 能够透彻了解它内部结构的用户日益增多, 对其存在的缺点和易攻击处也了解的越来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目前, 在IBM PC系统及其兼容机上广泛流行着各种病毒就很说明这个问题。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分类的?

计算机病毒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若按其表现性质可分为良性的和恶性的。良性的危害性小, 不破坏系统和数据, 但大量占用系统开销, 将使机器无法正常工作,陷于瘫痪。如国内出现的圆点病毒就是良性的。恶性病毒可能会毁坏数据文件, 也可能使计算机停止工作。若按激活的时间可分为定时的和随机的。定时病毒仅在某一特定时间才发作, 而随机病毒一般不是由时钟来激活的。若按其入侵方式可分操作系统型病毒( 圆点病毒和大麻病毒是典型的操作系统病毒), 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破坏力(用它自己的程序意图加入或取代部分操作系统进行工作), 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原码病毒, 在程序被编译之前插入到FORTRAN、C、或PASCAL等语言编制的源程序里, 完成这一工作的病毒程序一般是在语言处理程序或连接程序中;外壳病毒, 常附在主程序的首尾, 对源程序不作更改, 这种病毒较常见, 易于编写, 也易于发现, 一般测试可执行文件的大小即可知;入侵病毒, 侵入到主程序之中, 并替代主程序中部分不常用到的功能模块或堆栈区, 这种病毒一般是针对某些特定程序而编写的。若按其是否有传染性又可分为不可传染性和可传染性病毒。不可传染性病毒有可能比可传染性病毒更具有危险性和难以预防。若按传染方式可分磁盘引导区传染的计算机病毒、操作系统传染的计算机病毒和一般应用程序传染的计算机病毒。若按其病毒攻击的机种分类, 攻击微型计算机的, 攻击小型机的, 攻击工作站的, 其中以攻击微型计算机的病毒为多, 世界上出现的病毒几乎90%是攻击IBM PC机及其兼容机。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一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很强的感染性,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三 病毒存在的必然性计算机的信息需要存取、复制、传送,病毒作为信息的一种形式可以随之繁殖、感染、破坏,而当病毒取得控制权之后,他们会主动寻找感染目标,使自身广为流传。

四 计算机病毒的长期性病毒往往会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弱点进行传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是防病毒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完美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过于强调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将使系统多数时间用于病毒检查,系统失去了可用性、实用性和易用性,另一方面,信息保密的要求让人们在泄密和抓住病毒之间无法选择。病毒与反病毒将作为一种技术对抗长期存在,两种技术都将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长期的发展。

五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或偶然的原因.一次突发的停电和偶然的错误,会在计算机的磁盘和内存中产生一些乱码和随机指令,但这些代码是无序和混乱的,病毒则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现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信息和产地信息,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统计来看,病毒作者主要情况和目的是:一些天才的程序员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处于对上司的不满,为了好奇,为了报复,为了祝贺和求爱,为了得到控制口令,为了软件拿不到报酬预留的陷阱等.当然也有因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专利等方面的需求而专门编写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机构和黑客的测试病毒.

六 计算机病毒分类根据多年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按照科学的、系统的、严密的方法,计算机病毒可分类如下:按照计算机病毒属性的方法进行分类,计算机病毒可以根据下面的属性进行分类:

其他计算机病毒介绍

按照计算机病毒存在的媒体进行分类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按照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驻留型病毒感染计算机后,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RAM)中,这一部分程序挂接系统调用并合并到操作系统中去,他处于激活状态,一直到关机或重新启动.非驻留型病毒在得到机会激活时并不感染计算机内存,一些病毒在内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并不通过这一部分进行传染,这类病毒也被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 按照计算机病毒破坏的能力进行分类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按照计算机病毒特有的算法进行分类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其算法不同可分为: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

七、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在病毒的发展史上,病毒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新的病毒技术出现后,病毒迅速发展,接着反病毒技术的发展会抑制其流传。操作系统升级后,病毒也会调整为新的方式,产生新的病毒技术。它可划分为:

DOS引导阶段

1987年,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引导型病毒,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球”和“石头”病毒。当时的计算机硬件较少,功能简单,一般需要通过软盘启动后使用.引导型病毒利用软盘的启动原理工作,它们修改系统启动扇区,在计算机启动时首先取得控制权,减少系统内存,修改磁盘读写中断,影响系统工作效率,在系统存取磁盘时进行传播.1989年,引导型病毒发展为可以感染硬盘,典型的代表有“石头2”。 DOS可执行阶段1989年,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系统加载执行文件的机制工作,代表为“耶路撒冷”,“星期天”病毒,病毒代码在系统执行文件时取得控制权,修改DOS中断,在系统调用时进行传染,并将自己附加在可执行文件中,使文件长度增加。1990年,发展为复合型病毒,可感染COM和EXE文件。 伴随,批次型阶段1992年,伴随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加载文件的优先顺序进行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蝉”病毒,它感染EXE文件时生成一个和EXE同名但扩展名为COM的伴随体;它感染文件时,改原来的COM文件为同名的EXE文件,再产生一个原名的伴随体,文件扩展名为COM,这样,在DOS加载文件时,病毒就取得控制权.这类病毒的特点是不改变原来的文件内容,日期及属性,解除病毒时只要将其伴随体删除即可。在非DOS操作系统中,一些伴随型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描述语言进行工作,具有典型代表的是“海盗旗”病毒,它在得到执行时,询问用户名称和口令,然后返回一个出错信息,将自身删除。批次型病毒是工作在DOS下的和“海盗旗”病毒类似的一类病毒。 幽灵,多形阶段1994年,随着汇编语言的发展,实现同一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完成,这些方式的组合使一段看似随机的代码产生相同的运算结果。幽灵病毒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每感染一次就产生不同的代码。例如“一半”病毒就是产生一段有上亿种可能的解码运算程序,病毒体被隐藏在解码前的数据中,查解这类病毒就必须能对这段数据进行解码,加大了查毒的难度。多形型病毒是一种综合性病毒,它既能感染引导区又能感染程序区,多数具有解码算法,一种病毒往往要两段以上的子程序方能解除。 生成器,变体机阶段1995年,在汇编语言中,一些数据的运算放在不同的通用寄存器中,可运算出同样的结果,随机的插入一些空操作和无关指令,也不影响运算的结果,这样,一段解码算法就可以由生成器生成,当生成器的生成结果为病毒时,就产生了这种复杂的“病毒生成器” ,而变体机就是增加解码复杂程度的指令生成机制。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是“病毒制造机” VCL,它可以在瞬间制造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毒,查解时就不能使用传统的特征识别法,需要在宏观上分析指令,解码后查解病毒。 网络,蠕虫阶段1995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它们只是以上几代病毒的改进.在非DOS操作系统中,“蠕虫”是典型的代表,它不占用除内存以外的任何资源,不修改磁盘文件,利用网络功能搜索网络地址,将自身向下一地址进行传播,有时也在网络服务器和启动文件中存在。 视窗阶段1996年,随着Windows和Windows95的日益普及,利用Windows进行工作的病毒开始发展,它们修改(NE,PE)文件,典型的代表是DS.3873,这类病毒的机制更为复杂,它们利用保护模式和API调用接口工作,解除方法也比较复杂。 宏病毒阶段1996年,随着Windows Word功能的增强,使用Word宏语言也可以编制病毒,这种病毒使用类Basic语言,编写容易,感染Word文档等文件,在Excel和AmiPro出现的相同工作机制的病毒也归为此类,由于Word文档格式没有公开,这类病毒查解比较困难 互连网阶段1997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各种病毒也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包和邮件越来越多,如果不小心打开了这些邮件,机器就有可能中毒. 爪哇(Java),邮件炸弹阶段1997年,随着万维网(Wold Wide Web)上Java的普及,利用Java语言进行传播和资料获取的病毒开始出现,典型的代表是JavaSnake病毒,还有一些利用邮件服务器进行传播和破坏的病毒,例如Mail-Bomb病毒,它会严重影响因特网的效率。

八 他的破坏行为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体现了病毒的杀伤能力。病毒破坏行为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病毒作者的主观愿望和他所具有的技术能量。数以万计不断发展扩张的病毒,其破坏行为千奇百怪,不可能穷举其破坏行为,而且难以做全面的描述,根据现有的病毒资料可以把病毒的破坏目标和攻击部位归纳如下:

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部位包括:硬盘主引寻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等。一般来说,攻击系统数据区的病毒是恶性病毒,受损的数据不易恢复。 攻击文件病毒对文件的攻击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删除、改名、替换内容、丢失部分程序代码、内容颠倒、写入时间空白、变碎片、假冒文件、丢失文件簇、丢失数据文件等。 攻击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资源,也是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病毒额外地占用和消耗系统的内存资源,可以导致一些较的大程序难以运行。病毒攻击内存的方式如下:占用大量内存、改变内存总量、禁止分配内存、蚕食内存等。 干扰系统运行病毒会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此做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此类行为也是花样繁多,可以列举下述诸方式:不执行命令、干扰内部命令的执行、虚假报警、使文件打不开、使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时钟倒转、重启动、死机、强制游戏、扰乱串行口、并行口等。 速度下降病毒激活时,其内部的时间延迟程序启动,在时钟中纳入了时间的循环计数,迫使计算机空转,计算机速度明显下降。 攻击磁盘攻击磁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读操作、写盘时丢字节等。 扰乱屏幕显示病毒扰乱屏幕显示的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字符跌落、环绕、倒置、显示前一屏、光标下跌、滚屏、抖动、乱写、吃字符等。 键盘病毒干扰键盘操作,已发现有下述方式:响铃、封锁键盘、换字、抹掉缓存区字符、重复、输入紊乱等。 喇叭许多病毒运行时,会使计算机的喇叭发出响声。有的病毒作者通过喇叭发出种种声音,有的病毒作者让病毒演奏旋律优美的世界名曲,在高雅的曲调中去杀戮人们的信息财富,已发现的喇叭发声有以下方式:演奏曲子、警笛声、炸弹噪声、鸣叫、咔咔声、嘀嗒声等。 攻击CMOS 在机器的CMOS区中,保存着系统的重要数据,例如系统时钟、磁盘类型、内存容量等,并具有校验和。有的病毒激活时,能够对CMOS区进行写入动作,破坏系统CMOS中的数据。 干扰打印机典型现象为:假报警、间断性打印、更换字符等。

九、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计算机资源的损失和破坏,不但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而且有可能造成社会性的灾难,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威胁日益严重,反病毒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了。1988年11月2日下午5时1分59秒,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研究生,23岁的莫里斯(Morris)将其编写的蠕虫程序输入计算机网络,致使这个拥有数万台计算机的网络被堵塞。这件事就像是计算机界的一次大地震,引起了巨大反响,震惊全世界,引起了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恐慌,也使更多的计算机专家重视和致力于计算机病毒研究。1988年下半年,我国在统计局系统首次发现了“小球”病毒,它对统计系统影响极大,此后由计算机病毒发作而引起的“病毒事件”接连不断,前一段时间发现的CIH、美丽杀等病毒更是给社会造成了很大损失。

3.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能“传染” 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计算机病毒寄生方式有哪几种?

(1)寄生在磁盘引导扇区中:任何操作系统都有个自举过程, 例如DOS在启动时, 首先由系统读入引导扇区记录并执行它, 将DOS读入内存。病毒程序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自身占据了引导扇区而将原来的引导扇区内容及其病毒的其他部分放到磁盘的其他空间, 并给这些扇区标志为坏簇。这样, 系统的一次初始化, 病毒就被激活了。它首先将自身拷贝到内存的高端并占据该范围, 然后置触发条件如INT 13H中断(磁盘读写中断)向量的修改, 置内部时钟的某一值为条件等, 最后引入正常的操作系统。以后一旦触发条件成熟, 如一个磁盘读或写的请求, 病毒就被触发。如果磁盘没有被感染(通过识别标志)则进行传染。

(2)寄生在可执行程序中:这种病毒寄生在正常的可执行程序中, 一旦程序执行病毒就被激活, 于是病毒程序首先被执行, 它将自身常驻内存, 然后置触发条件, 也可能立即进行传染, 但一般不作表现。做完这些工作后, 开始执行正常的程序, 病毒程序也可能在执行正常程序之后再置触发条件等工作。病毒可以寄生在源程序的首部也可以寄生在尾部, 但都要修改源程序的长度和一些控制信息, 以保证病毒成为源程序的一部分, 并在执行时首先执行它。这种病毒传染性比较强。

(3)寄生在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中:例如大麻病毒感染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该扇区与DOS无关。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过程应包括哪些环节?

计算机病毒的完整工作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传染源:病毒总是依附于某些存储介质, 例如软盘、 硬盘等构成传染源。

(2)传染媒介:病毒传染的媒介由工作的环境来定, 可能是计算机网, 也可能是可移动的存储介质, 例如软磁盘等。

(3)病毒激活:是指将病毒装入内存, 并设置触发条件, 一旦触发条件成熟, 病毒就开始作用--自我复制到传染对象中, 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等。

(4)病毒触发:计算机病毒一旦被激活, 立刻就发生作用, 触发的条件是多样化的, 可以是内部时钟, 系统的日期, 用户标识符,也可能是系统一次通信等等。

(5)病毒表现:表现是病毒的主要目的之一, 有时在屏幕显示出来, 有时则表现为破坏系统数据。可以这样说, 凡是软件技术能够触发到的地方, 都在其表现范围内。

(6)传染:病毒的传染是病毒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传染环节中, 病毒复制一个自身副本到传染对象中去。

不同种类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方法有何不同?

从病毒的传染方式上来讲, 所有病毒到目前为止可以归结于三类:感染用户程序的计算机病毒;感染操作系统文件的计算机病毒;感染磁盘引导扇区的计算机病毒。这三类病毒的传染方式均不相同。

感染用户应用程序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方式是病毒以链接的方式对应用程序进行传染。这种病毒在一个受传染的应用程序执行时获得控制权, 同时扫描计算机系统在硬盘或软盘上的另外的应用程序, 若发现这些程序时, 就链接在应用程序中, 完成传染, 返回正常的应用程序并继续执行。

感染操作系统文件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方式是通过与操作系统中所有的模块或程序链接来进行传染。由于操作系统的某些程序是在系统启动过程中调入内存的, 所以传染操作系统的病毒是通过链接某个操作系统中的程序或模块并随着它们的运行进入内存的。病毒进入内存后就判断是否满足条件时则进行传?/ca>

2. 电脑病毒是如何“传染”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一种途径: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ASIC芯片和硬盘等。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
第二种途径: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软盘、磁带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也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目前,大多数计算机都是从这类途径感染病毒的。
第三种途径: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已使空间距离不再遥远,“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计算机病毒可以附着在正常文件中通过网络进入一个又一个系统,国内计算机感染一种“进口”病毒已不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在我们信息国际化的同时, 我们的病毒也在国际化。估计以后这种方式将成为第一传播途径。
第四种途径: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还不是十分广泛,但预计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途径很可能与网络传播途径成为病毒扩散的两大“时尚渠道”。

3.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什么来传播

最早的计算机病毒是通过软盘来传播的,后来网络发达了,很多事通过网络邮件传播,再后来也是基于网络的网页传播等方式传播。当然,现在很多通过U盘传播的,原理和软盘有些类似。还有一些是通过免费软件等,只是定义的方法不同。

4. 电脑病毒运行和传播是用些什么原理

U盘传播病毒主要依靠Windows系统的一个臭名昭着的功能——“自动播放”
这个功能原本的设计想法是用来在光盘或软盘这些传统的可移动设备中使用的
因为光盘和软盘大多都是用来安装程序或者播放多媒体文件的
尤其是用来安装程序的时候,光盘或软盘中可能有许多的文件,用户就不知道到底该用哪个程序来安装
为了方便,Windows就设计了“自动播放”功能。只要在磁盘根目录下创建一个“autorun.inf”的文档
那每次只要一打开这个磁盘,Windows系统就会根据autorun.inf中指向的程序去自动运行,不需要用户手动点击。
但问题就来了,既然能自动运行安装程序和多媒体文件,那当然就可以自动运行病毒
所以蠕虫类病毒就会创建一个线程,将自身复制到每个盘符中,并在每个盘符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autorun.inf文档,并写入这个autorun.inf让他指向病毒在这个盘符下的复制品
同时这个线程是反复循环的,一旦发现你插入了新的磁盘(比如U盘),也会将自身复制进去并写入相应的autorun.inf文件
这样当被写入了自动运行类蠕虫的U盘再插到别人的电脑上,别人的Windows系统也会依照“自动播放”功能去查找这个autorun.inf文件,并根据其中内容去自动运行病毒。

注意:是每个盘符下都创建一个,也就是说你本机的C、D、E等盘符下都有~~
另外,移动硬盘和其他的卡也是一样的,都会被感染

5. 网络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基本的特性,病毒的传染性是病毒赖以生存繁殖的条件,如果计算机病毒没有传播渠道,则其破坏性小,扩散面窄,难以造成大面积流行。

计算机病毒必须要“搭载”到计算机上才能感染系统,通常它们是附加在某个文件上。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拷贝、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文件拷贝与文件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文件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宏病毒通过Word、Excel调用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文件传播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

据有关资料报道,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是在70年代,那时由于计算机还未普及,所以病毒造成的破坏和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还不是十分大。1986年巴基斯坦智囊病毒的广泛传播,则把病毒对PC机的威胁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1987年“黑色星期五”大规模肆虐于全世界各国的IBM PC及其兼容机之中,造成了相当大的恐慌。这些计算机病毒如同其他计算机病毒一样,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传染性。通过认真研究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必定能在对抗计算机病毒的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好地防止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侵袭。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1.软盘
软盘作为最常用的交换媒介,在计算机应用的早期对病毒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那时计算机应用比较简单,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系统都较小,许多执行文件均通过软盘相互拷贝、安装,这样病毒就能通过软盘传播文件型病毒;另外,在软盘列目录或引导机器时,引导区病毒会在软盘与硬盘引导区互相感染。因此软盘也成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寄生的“温床”。

2.光盘
光盘因为容量大,存储了大量的可执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于光盘,对只读式光盘,不能进行写操作,因此光盘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谋利为目的非法盗版软件的制作过程中,不可能为病毒防护担负专门责任,也决不会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术保障避免病毒的传入、传染、流行和扩散。当前,盗版光盘的泛滥给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硬盘
由于带病毒的硬盘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维修等,将干净的软盘传染并再扩散。

4.BBS
电子布告栏(BBS)因为上站容易、投资少,因此深受大众用户的喜爱。BBS是由计算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通讯站点,用户可以在BBS上进行文件交换(包括自由软件、游戏、自编程序)。由于BBS站一般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亦无任何限制,这样就给一些病毒程序编写者提供了传播病毒的场所。各城市BBS站间通过中心站间进行传送,传播面较广。随着BBS在国内的普及,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介质。

5.网络
现代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已使空间距离不再遥远,数据、文件、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地在各个网络工作站间通过电缆、光纤或电话线路进行传送,工作站的距离可以短至并排摆放的计算机,也可以长达上万公里,正所谓“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计算机病毒可以附着在正常文件中,当您从网络另一端得到一个被感染的程序,并在您的计算机上未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运行它,病毒就传染开来了。这种病毒的传染方式在计算机网络连接很普及的国家是很常见的,国内计算机感染一种“进口”病毒已不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在我们信息国际化的同时,我们的病毒也在国际化。大量的国外病毒随着互联网络传入国内。

随着Internet的风靡,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径,并将成为第一传播途径。Internet开拓性的发展使病毒可能成为灾难,病毒的传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务更加艰巨。Internet带来两种不同的安全威胁,一种威胁来自文件下载,这些被浏览的或是通过FTP下载的文件中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种威胁来自电子邮件。大多数Internet邮件系统提供了在网络间传送附带格式化文档邮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档或文件就可能通过网关和邮件服务器涌入企业网络。网络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

当前,Internet网上病毒的最新趋势是:(1)不法分子或好事之徒制作的匿名个人网页直接提供了下载大批病毒活样本的便利途径。(2)由于学术研究的病毒样本提供机构同样可以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使用工具。(3)由于网络匿名登录才成为可能的专门关于病毒制作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质的电子论文、期刊、杂志及相关的网上学术交流活动,如病毒制造协会年会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国内外任何想成为新的病毒制造者学习、借鉴、盗用、抄袭的目标与对象。(4)散见于网站上大批病毒制作工具、向导、程序等等,使得无编程经验和基础的人制造新病毒成为可能。(5)新技术、新病毒使得几乎所有人在不知情时无意中成为病毒扩散的载体或传播者。参考资料 http://campus.nwpu.e.cn/netc/technic/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3

6.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什么传播的

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通过U盘、移动硬盘传播;

2、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3、通过网页传播;

4、通过聊天工具和下载软件传播。

特征。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

7. 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

一、工作原理:
病毒依附存储介质软盘、 硬盘等构成传染源。病毒传染的媒介由工作的环境来定。病毒激活是将病毒放在内存, 并设置触发条件,触发的条件是多样化的, 可以是时钟,系统的日期,用户标识符,也可以是系统一次通信等。条件成熟病毒就开始自我复制到传染对象中,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等。
病毒的传染是病毒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传染环节中,病毒复制一个自身副本到传染对象中去。
二、计算机病毒的简单介绍: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8.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1、各种网络传播

(1)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病毒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主要媒介。病毒主要依附在邮件的附件中,而电子邮件本身并不产生病毒。当用户下载附件时,计算机就会感染病毒,使其入侵至系统中,伺机发作。由于电子邮件一对一、一对多的这种特性,使其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

(2)下载文件

病毒被捆绑或隐藏在互联网上共享的程序或文档中,用户一旦下载了该类程序或文件而不进行查杀病毒,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机率将大大增加。病毒可以伪装成其他程序或隐藏在不同类型的文件中,通过下载操作感染计算机。

(3)浏览网页

当用户浏览不明网站或误入挂马网站,在访问的同时,病毒便会在系统中安装病毒程序,使计算机不定期的自动访问该网站,或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给用户造成损失。

(4)聊天通讯工具

QQ、MSN、飞信、Skype等即时通讯聊天工具,无疑是当前人们进行信息通讯与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网上生活必备软件,由于通讯工具本身安全性的缺陷,加之聊天工具中的联系列表信息量丰富,给病毒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目前,仅通过QQ这一种通讯聊天工具进行传播的病毒就达百种。

9. 电脑病毒是怎样传播的

电脑病毒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网络传播,一种是通过硬件设备传播。

阅读全文

与电脑病毒网络传播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ke的网络密码 浏览:480
网络的dns哪个适合打王者 浏览:905
网络查控系统可以查询哪些 浏览:745
路由器网络丢包率30 浏览:613
故城网络营销与网站制作推广公司 浏览:253
王牌对王牌哪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 浏览:994
无线网络电视连接wifi 浏览:457
苹果8USB怎样共享网络 浏览:951
湖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 浏览:520
刚买的苹果11网络卡卡的 浏览:644
手机如何加隐藏网络 浏览:849
校园学生网络安全知识 浏览:542
无线网络属性从哪里找 浏览:275
电信老年手机无网络 浏览:120
香港无线网络用什么好 浏览:850
电表箱显示未连接网络 浏览:994
电脑网络电缆插进去不亮 浏览:655
5g信号网络拒绝接入是什么原因 浏览:927
苹果蓝牙共享网络很慢 浏览:908
网络安全领域需要考取的证件 浏览:8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