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rfc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rfc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2-08-09 05:27:25

计算机网络原理rfc是什么意思

Request For Comments(RFC),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文件收集了有关互联网相关信息,以及UNIX和互联网社区的软件文件。目前RFC文件是由Internet Society(ISOC)赞助发行。基本的互联网通信协议都有在RFC文件内详细说明。RFC文件还额外加入许多的论题在标准内,例如对于互联网新开发的协议及发展中所有的记录。因此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标准都有收录在RFC文件之中。

② 名词解释dns,tcp,udp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主机名,最终得到该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在RFC文档中RFC 2181对DNS有规范说明,RFC 2136对DNS的动态更新进行说明,RFC 2308对DNS查询的反向缓存进行说明。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③ 计算机网络技术简单术语解释

TCP:传输控制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FDM:频分多路复用
ATM:异步传输模式
WLAN:无线局域网
ISDN:综合数字业务网
CSMA/CD: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RC:循环冗余检查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WDM:波分复用
Ethernet:以太网
FTP:文件传输协议
LLC:逻辑链路控制

④ 谁能通俗的说一下网络中的RFC是什么意思

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即“请求评议”

RFC是因特网上一类文件的统称:

通俗的说,某家机构或团体,开发出一套网络标准或对标准的构想,想征询因特网上的意见,就会在网上发一份RFC,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该RFC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绝大部分网络标准的指定都是以RFC的形式开始,经过大量的论证和修改过程,由主要的标准化组织所指定的。

⑤ 求这些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自动重传请求(auto repeat request),通过接收方请求发送方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来恢复出错的报文,是通信中用于处理信道所带来差错的方法之一;另外一个方法是信道纠错编码。

自同步就是自己跟自己同步,即从接收到的信号自身提取时钟分量,与之对应的是外同步。“内”“外”指的是获得的时钟分量是源自信号内(信号本身)还是信号外,外同步就是本地按照协议给出一个差不多的(没有自同步那么准确)准确的时钟信号用于抽样。

子网掩码(subnet mask)是每个网管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它,才能够真正理解TCP/IP协议的设置。以下我们就来深入浅出地讲解什么是子网掩码。

检测从以太端口来的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的MAC(介质访问层)地址,然后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进行比较,若数据包的MAC层地址不在查找表中,则将该地址加入查找表中,并将数据包发送给相应的目的端口。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英语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缩写)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

⑥ 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名词解释。(共3个) 子网掩码: 交换式以太网: UDP协议: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交换式以太网是以交换式集线器(switching Hub)或交换机(switch)为中心构成,是一种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简称为交换机为核心设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速网络,这种网络在近几年运用的非常广泛。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是OSI(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⑦ 什么是RFC

什么是RFC(Request for Comments)

RFC及RFC编辑者:
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即“请求注解”,包含了关于Internet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资料。如果你想成为网络方面的专家,那么RFC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经常需要用到的资料之一,所以RFC享有网络知识圣经之美誉。通常,当某家机构或团体开发出了一套标准或提出对某种标准的设想,想要征询外界的意见时,就会在Internet上发放一份RFC,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该RFC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绝大部分网络标准的指定都是以RFC的形式开始,经过大量的论证和修改过程,由主要的标准化组织所指定的,但在RFC中所收录的文件并不都是正在使用或为大家所公认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只在某个局部领域被使用或并没有被采用,一份RFC具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在文件中作了明确的标识
RFC由一系列草案组成,起始于1969年(第一个RFC文档发布于1969年4月7日,参见“RFC30年”,RFC2555”),RFC文档是一系列关于Internet(早期为ARPANET)的技术资料汇编。这些文档详细讨论了计算机网络的方方面面,重点在网络协议,进程,程序,概念以及一些会议纪要,意见,各种观点等。
“RFC编辑者”是RFC文档的出版者,它负责RFC最终文档的编辑审订。“RFC编辑者”也保留有RFC的主文件,称为RFC索引,用户可以在线检索。在RFC近30年的历史中,“RFC编辑者”一直由约翰•普斯特尔(Jon Postel)来担任,而现在“RFC编辑者”则由一个工作小组来担任,这个小组受到“因特网社团”(Internet Society)的支助。
RFC编辑者负责RFC以及RFC的整体结构文档,并维护RFC的索引。Internet协议族的文档部分(由Internet工程委员会“因特网工程师任务组”IETF以及IETF 下属的“因特网工程师指导组”IESG 定义),也做为RFC文档出版。因此,RFC在Internet相关标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RFC编辑者的职责是由Internet 中的大家提议形成的,所出版的语言也就和Internet一样。IETF和ISOC是代表了世界各地的国际性组织,英语是IETF的第一工作语言,也是IETF的正式出版语言。RFC 2026 "The Internet Standards Process -- Revision 3" 允许RFC翻译成其他不同的语言。但是不能保证其翻译版本是否正确。因此,RFC编辑不对非英语的版本负责,而只是指明了哪里有非英语的版本,将这些信息列在WEB页上。
RFC处理过程:
一个RFC文件在成为官方标准前一般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第一步RFC的出版是作为一个Internet 草案发布,可以阅读并对其进行注释。准备一个RFC草案,我们要求作者先阅读IETF的一个文档"Considerations for Internet Drafts". 它包括了许多关于RFC以及Internet草案格式的有用信息。作者还应阅读另外一个相关的文档RFC 2223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一旦文档有了一个ID号后,你就可以向[email protected]发送e-mail ,说你觉得这个文档还可以,能够作为一个有价值或有经验的RFC文档 。RFC编辑将会向IESG请求查阅该文档并给其加上评论和注释。你可以通过RFC队列来了解你的文档的进度。一旦你的文档获得通过,RFC编辑就会将其编辑并出版。如果该文档不能出版,则会有email通知作者是什么原因。作者有48个小时来校对RFC编辑的意见。我们强烈建议作者要检测拼写错误和丢字的错误,应该确保有引用,联系和更新相关的信息。如你的文档是一个MIB,我们则要你对你的代码作最后一次检测。一旦RFC文档出版,我们就不会对其进行更改,因此你应该对你的文档仔细的检查。
有时个别的文档会被正从事同一个项目的IETF工作组收回,如是这种情况,则该作者会被要求和IETF进行该文档的开发。在IETF中, Area Directors (ADs) 负责相关的几个工作组。这些工作者所开发的文档将由ADs 进行校阅,然后才作为RFC的出版物。
如要获得关于如何写RFC文档和关于RFC的Internet标准制定过程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各位参见:
RFC 2223 "Instructions to RFC Authors"。
RFC 2026 "The Internet Standards Process -- Revision 3"。
实际上,在Internet上,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对Internet某一领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规范,作为Internet草案(Internet Draffs,ID)提交给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草案存放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工作文件站点上,供世界多国自愿参加的IETF成员进行讨论、测试和审查。最后,由Internet工程指导组(IESG)确定该草案是否能成为Internet的标准。
如果一个Internet草案在IETF的相关站点上存在6个月后仍未被IESG建议作为标准发布,则它将被从上述站点中删除。事实上,在任何时候,一个Internet 草案都有可能被新的草案版本所替换掉,并重新开始6个月的存放期。
如果一个Internet草案被IESG确定为Internet的正式工作文件,则被提交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并形成具有顺序编号的RFC文档,由Internet协会(ISOC)通过Internet向全世界颁布。每个Internet标准文件在被批准后都会分配一个独立于RFC的永久编号,这就是STD编号。有一个不断被更新的文件RFC-INDEX.TXT按照RFC的编号来索引所有的文件,对于因特网标准文件还列出了其相应的STD编号。
RFC文档必须被分配RFC编号后才能在网络上发布。例如,RFC2026的内容是“Internet标准进程-修订版3”、RFC1543的内容为“RFC作者指导”等等。需要时,可以复制或打印这些联机文档。用户也可以通过遍布全世界的数个联机资料数据库中获得RFC文档。例如,可以使用路径名RFC/RFCnnnn.TXT通过FTP的方式从ds.internic.net站点获得RFC,其中“nnnn”指的是RFC的编号。在这里,使用FTP登录时,所用的用户名和口令分别为“anonymous”和你的电子邮件地址。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的目录服务功能、电子邮件、WWW等方式获得RFC文档.
作为标准的RFC又分为几种,第一种是提议性的,就是说建议采用这个作为一个方案摆出来,Draft是已经有一部分在用了,希望被采用为正式的标准,还有一种就是完全被认可的标准,这种是大家都在用,而且是不应该改变的。还有一种就是现在的最佳实践法,它相当于一种介绍。这些文件产生的过程是一种从下往上的过程,而不是从上往下,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由主席,或者由工作组负责人的给一个指令,说是要做什么,要做什么,而是有下边自发的提出,然后在工作组里边讨论,讨论了以后再交给刚才说的工程指导委员会进行审查。但是工程指导委员会只做审查不做修改,修改还是要打回到工作组来做。IETF工作组文件的产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来参加会议,任何人都可以提议,然后他和别人进行讨论,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就可以产出这样的文件。

⑧ 计算机网络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总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 联机系统:是由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终端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3、 PDN:是公用数据网。网中传输的是数字化的数据,属于通信子网的一种。

4、 OSI: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七层网络模型。
5、 数据通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6、 数据传输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B/S.
7、 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是信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8、 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法。

9、 PCM:称脉码调制,是将模拟数据换成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
10、 FDM:又称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是在信道带宽超过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将物理停产的总带宽分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停产,每个子信息传输一路信号。

11、 同步传输:是以一批字符为传输单位,仅在开始和结尾加同步标志,字符间和比特间均要求同步。

12、 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13、 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

14、 MODEM:又称调制解调器。其作用是完成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使传输模拟信号的媒体能传输数字数据。发送端MODEM将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模拟信号,接收端MODEM再把模拟信号解调还原为原来的数字数据。
15、 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记做BAND。
16、 基带传输:是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是一种最简单的传输方式,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的局域网。
17、 串行通信:数据是逐位地在一条通信线上传输的,较之并行通信速度慢,传输距离远。

18、 信宿: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19、 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20、 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要有两条数据通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

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可以功能完善的网总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⑩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可以功能完善的网总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rfc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能跟网络连接的文件都打不开 浏览:863
网络连接被中断了怎么办 浏览:229
手机网络特别差是有病毒吗 浏览:779
在wf下可以usb共享网络吗 浏览:550
网络节点信号强度 浏览:608
魅族手机将移动网络改为电信网络 浏览:975
一加手机没网络怎么调整 浏览:511
共享出去的网络 浏览:416
使用网络数据信号差是什么原因 浏览:890
在电视上输入网络密码可以用大写字母吗 浏览:502
连接网络ip不再可用 浏览:780
贵州移动网络电话代理 浏览:133
手机数据已打开网络不能用怎么办 浏览:477
怎么购买4g网络流量 浏览:178
网络营销孙子兵法 浏览:653
有限网络多少钱一年 浏览:130
手机使用移动网络安全 浏览:719
苹果美版下载软件网络选择 浏览:950
网络连电脑应该查哪个网口 浏览:765
网络线预埋属于哪里 浏览:6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