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帮我完成以下问题
1.A
2.远程登录 电子邮件 FTP服务
3.4.不会
5.D
6.B
7.C
8.不会
9.C
10.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共享资源包括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11.服务器是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具有网络管理、运行应用程序、处理网络工作站各成员的信息请示等功能,并连接相应外部设备如打印机、CD-ROM、调制解调器等等。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文件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通讯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
12.网络适配器,也称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简称NIC),是电脑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接口。无论是普通电脑还是高端服务器,只要连接到局域网,就都需要安装一块网卡。如果有必要,一台电脑也可以同时安装两块或多块网卡。 电脑之间在进行相互通讯时,数据不是以流而是以帧的方式进行传输的。我们可以把帧看做是一种数据包,在数据包中不仅包含有数据信息,而且还包含有数据的发送地、接收地信息和数据的校验信息。
网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将电脑的数据封装为帧,并通过网线(对无线网络来说就是电磁波)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去;二是接收网络上传过来的帧,并将帧重新组合成数据,发送到所在的电脑中。网卡接收所有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但只接受发送到该电脑的帧和广播帧,将其余的帧丢弃。然后,传送到系统CPU做进一步处理。当电脑发送数据时,网卡等待合适的时间将分组插入到数据流中。接收系统通知电脑消息是否完整地到达,如果出现问题,将要求对方重新发送。
每块网卡都有一个世界惟一的ID号,也叫做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
13.网络协议就是各种不同网络间进行通信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标准.只有拥有相同的标准才能互相识别.如TCP/IP/MODBUS/ASCII/PROFIBUS...and so on[其他答案太长懒得打]
14.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系统,都给你拉来了[来源:网络]
目前局域网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网络操作系统:
1. Windows类
对于这类操作系统相信用过电脑的人都不会陌生,这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开发商--Microsoft(微软)公司开发的。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不仅在个人操作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它在网络操作系统中也是具有非常强劲的力量。这类操作系统配置在整个局域网配置中是最常见的,但由于它对服务器的硬件要求较高,且稳定性能不是很高,所以微软的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只是用在中低档服务器中,高端服务器通常采用UNIX、LINUX或Solairs等非Windows操作系统。在局域网中,微软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 NT 4.0 Serve、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 Server,以及最新的Windows 2003 Server/ Advance Server等,工作站系统可以采用任一Windows或非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个人操作系统,如Windows 9x/ME/XP等。
在整个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中最为成功的还是要算了Windows NT4.0这一套系统,它几乎成为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的标准操作系统,一则是它继承了Windows家族统一的界面,使用户学习、使用起来更加容易。再则它的功能也的确比较强大,基本上能满足所有中、小型企业的各项网络求。虽然相比Windows 2000/2003 Server系统来说在功能上要逊色许多,但它对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要求要低许多,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许多中、小企业的PC服务器配置需求。
2. NetWare类
NetWare操作系统虽然远不如早几年那么风光,在局域网中早已失去了当年雄霸一方的气势,但是NetWare操作系统仍以对网络硬件的要求较低(工作站只要是286机就可以了)而受到一些设备比较落后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学校的青睐。人们一时还忘不了它在无盘工作站组建方面的优势,还忘不了它那毫无过份需求的大度。且因为它兼容DOS命令,其应用环境与DOS相似,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具有相当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持,技术完善、可靠。目前常用的版本有3.11、3.12和4.10 、V4.11,V5.0等中英文版本,NetWare服务器对无盘站和游戏的支持较好,常用于教学网和游戏厅。目前这种操作系统有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这部分的市场主要被Windows NT/2000和Linux系统瓜分了。
3. Unix系统
目前常用的UNIX系统版本主要有:Unix SUR4.0、HP-UX 11.0,SUN的Solaris8.0等。支持网络文件系统服务,提供数据等应用,功能强大,由AT&T和SCO公司推出。这种网络操作系统稳定和安全性能非常好,但由于它多数是以命令方式来进行操作的,不容易掌握,特别是初级用户。正因如此,小型局域网基本不使用Unix作为网络操作系统,UNIX一般用于大型的网站或大型的企、事业局域网中。UNIX网络操作系统历史悠久,其良好的网络管理功能已为广大网络 用户所接受,拥有丰富的应用软件的支持。目前UNIX网络操作系统的版本 有:AT&T和SCO的UNIXSVR3.2、SVR4.0和SVR4.2等。UNIX本是针对小型机 主机环境开发的操作系统,是一种集中式分时多用户体系结构。因其体系 结构不够合理,UNIX的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4. Linux
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操作系统,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源代码开放,可以免费得到许多应用程序。目前也有中文版本的Linux,如REDHAT(红帽子),红旗Linux等。在国内得到了用户充分的肯定,主要体现在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它与Unix有许多类似之处。但目前这类操作系统目前使仍主要应用于中、高档服务器中。
15.‘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1.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中继器
中继器是为了解决电缆长度问题而用的.它可以将传送信号放大,从而使它在网络上传输的更远.先进的中继器通过放大和再生信号可以扩展介质的传输距离。
集线器:集线,让几台PC可以互联或同时上网
16.
1、 收发邮件(E-MAIL服务)
电子邮件(E-mail)服务是Internet所有信息服务中用户最多和接触面最广泛的一类服务。电子邮件不仅可以到达那些直接与Internet连接的用户以及通过电话拨号可以进入Internet结点的用户,还可以用来同一些商业网(如CompuServe,America Online)以及世界范围的其它计算机网络(如 BITNET)上的用户通信联系。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和普通信件的工作原理是非常相似的。
2、共享远程的资源(远程登陆服务TELNET)
远程登录是指允许一个地点的用户与另一个地点的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对话。
3、FTP服务
FTP是文件传输的最主要工具。它可以传输任何格式的数据。用FTP可以访问Internet的各种FTP服务器。访问FTP服务器有两种方式 : 一种访问是注册用户登录到服务器系统,另一种访问是用“隐名”(anonymous)进入服务器。
17.看上面[条件当然是有电脑、有邮箱、有网线]
18.FTP 是 TCP/IP 协议组中的协议之一,是英文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该协议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它由一系列规格说明文档组成,目标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远程计算机,使存储介质对用户透明和可靠高效地传送数据。简单的说,FTP就是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称之为“下载(download)”文件。若将文件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则称之为“上载(upload)”文件。在TCP/IP协议中,FTP标准命令TCP端口号为21,Port方式数据端口为20。FTP协议的任务是从一台计算机将文件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它与这两台计算机所处的位置、联接的方式、甚至是是否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统无关。假设两台计算机通过ftp协议对话,并且能访问Internet, 你可以用ftp命令来传输文件。每种操作系统使用上有某一些细微差别,但是每种协议基本的命令结构是相同的。
FTP的传输有两种方式:ASCII传输模式和二进制数据传输模式。
1.ASCII传输方式:假定用户正在拷贝的文件包含的简单ASCII码文本,如果在远程机器上运行的不是UNIX,当文件传输时ftp通常会自动地调整文件的内容以便于把文件解释成另外那台计算机存储文本文件的格式。
但是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用户正在传输的文件包含的不是文本文件,它们可能是程序,数据库,字处理文件或者压缩文件(尽管字处理文件包含的大部分是文本,其中也包含有指示页尺寸,字库等信息的非打印字符)。在拷贝任何非文本文件之前,用binary 命令告诉ftp逐字拷贝,不要对这些文件进行处理,这也是下面要讲的二进制传输。
2.二进制传输模式:在二进制传输中,保存文件的位序,以便原始和拷贝的是逐位一一对应的。即使目的地机器上包含位序列的文件是没意义的。例如,macintosh以二进制方式传送可执行文件到Windows系统,在对方系统上,此文件不能执行。
如果你在ASCII方式下传输二进制文件,即使不需要也仍会转译。这会使传输稍微变慢 ,也会损坏数据,使文件变得不能用。(在大多数计算机上,ASCII方式一般假设每一字符的第一有效位无意义,因为ASCII字符组合不使用它。如果你传输二进制文件,所有的位都是重要的。)如果你知道这两台机器是同样的,则二进制方式对文本文件和数据文件都是有效的。 [来源:网络]
说实话以上的答案我不知道对不对,有些是网络上的,其他的是我从书上翻到的。错了别找我。
㈡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什么组成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通信路线——终端组成系统。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2)计算机网络系统源代码扩展阅读:
三个阶段的演进:
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
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1983年TCP/IP协议称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同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一个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科研网ARPAnet,另一个是军用的计算机网络MILnet。1990,ARPAnet因试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
2、建立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NSFnet,它是个三级网络,分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它代替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1991年,NSF和美国政府认识到因特网不会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于是支持地方网络接入,许多公司的纷纷加入,使网络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美国政府就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3、多级结构因特网的形成:1993年开始,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就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
这种主干网也叫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考虑到因特网商用化后可能出现很多的ISP,为了使不同ISP经营的网络能够互通,在1994创建了4个网络接入点NAP分别由4个电信公司经营,本世纪初,美国的NAP达到了十几个。
NAP是最高级的接入点,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换设备,使它们相互通信。因特网已经很难对其网络结构给出很精细的描述,但大致可分为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NAP,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地区ISP,本地ISP,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机上网用户。
㈢ 求浙江省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谢谢!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复习资料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1.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可以追述到20世纪50年代。
2 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发展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4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
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3个阶段:
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定义:
资源共享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1)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符合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这主要表现在: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网络用户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联网的远程计算机资源,也可以调用网中几台不同的计算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autonomouscomˉputer),它们之间可以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每台计算机可以联网工作,也可以脱网独立工作,连网计算机可以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以为远程网络用户提供服务。
(3)联网计算机必须遵循全网统一的网络协议。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按传输技术分为:
1。广播式网络。2。点--点式网络。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按规模分类:
按拓扑结构可分:星型网、总线网、环型网、树型网、混合网等。
总线型::结构是用一条共用的网线(一般采用细缆线)来连接所有的计算机。它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布线简单,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便是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将瘫痪。这种拓扑结构逐渐被淘汰。10台以下计算机比较适合总线型组网,10台以上便维护麻烦,且易出故障。
星型网:是所有计算机都接到一个集线器(或是交换机、路由器等),通过集线器在各计算机之间传递信号。它的优点便是网络局部线路故障只会影响局部区域,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维护方便。缺点便是成本较高(相对而言)。从上述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总线型不用集线器,而星形则至少要有一个集线器,才能使网络运转,从而增加了这部分的开支。星型组网比较流行,它适合任意台计算机组网。
环型网:结构只有IBM公司采用,目前用的比较少,笔者认为也不是将来的趋势。
树型网:星型拓扑的扩展。节点按层次进行链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节点之间进行,相邻及同层节点之间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交换量小。它适用于汇集信息的应用要求。
混合网:各种拓扑结构的综合应用,现在用得最广,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按使用范围分:公用网、专用网
公用网:在国内用得最多的163、169、169均属公用网
专用网:军网、校园网
按覆盖面积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不过现在这种概念越来越淡化)
局域网:用于将有限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或者外部设备互连成网。局域网是城域网和广域的基础。
城域网:实际上就是一个城市地区的网络, 它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可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和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我们现在用的宽带(以太接入方式)便属城域网。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跨洲、国、地区,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现在用的internet便属于广域网。
按操作系统分:Novell、NT、UNIX、LINUX
按传输介质分:同轴网、双绞线网、光纤网、有线网、无线网等
网络的主要功能
数据传输:是网络的最基本功能,也是当初建网的目的。
资源共享: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共享,网络用户可以使用本地资源,同时也可通过网络访问远程资源。
分布计算:网络上的计算机协作完成各种大型任务,在黑客攻击和进行大型数据处理中用得比较广泛。
提供可靠性、可用性:网络上的设备相互备用,均衡负载。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OSI/RM),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拓扑结构、传输介质;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OSI/RM):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既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中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OSI七层:
1 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递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3 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4 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5 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6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NSFNET采用的是一种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
通信子网:包括交换部分的结点交换机和传输部分的高速通信线路,提供网络通信功能。
资源子网:包括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通信子网的接口设备和软件,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主要是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
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广播式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常用的传输介质为: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和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信道。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3.数据通信基本概念:数据、信息和信号,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语音、图形、图像等统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信息。
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如果引入必要的约束条件,则可形成信息的概念体系。信息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与功能,也可以进行测度。
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1.数据传输速率
1)数据传输速率--每秒传输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单位为位/秒,记作bps或b/s。
计算公式: S=1/T log2N(bps) ⑴
式中 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或重复周期(归零码)单位为秒;
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
通常 N=2K,K为二进制信息的位数,K=log2N。
N=2时,S=1/T,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等于码元脉冲的重复频率。
2)信号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单位为波特,记作Baud。
计算公式: B=1/T (Baud) ⑵
式中 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
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
由⑴、⑵式得: S=B log2N (bps) ⑶
或 B=S/log2N (Baud) ⑷
2.信道容量
1)信道容量表示一个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位/秒(bps)
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区别是,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而后者是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像公路上的最大限速与汽车实际速度的关系一样。
2)离散的信道容量
奈奎斯特(Nyquist)无噪声下的码元速率极限值B与信道带宽H的关系:
B=2 H (Baud) ⑸
奈奎斯特公式--无噪信道传输能力公式:
C=2 H log2N (bps) ⑹
式中 H为信道的带宽,即信道传输上、下限频率的差值,单位为Hz;
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
3)连续的信道容量
香农公式--带噪信道容量公式:
C=H log2(1+S/N) (bps) ⑺
式中 S为信号功率,
N为噪声功率,
S/N为信噪比,通常把信噪比表示成10lg(S/N)分贝(dB)。
3.误码率--二进制数据位传输时出错的概率。
它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误码率低 于 10-6,若误码率达不到这个指标,可通过差错控制方法检错和纠错。
误码率公式:
Pe=Ne/N ⑻
式中 Ne为其中出错的位数;
N 为传输的数据总数。
4.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常见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向网络计算机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统,它除了具有一般桌面操作系统的全面功能外,还应该满足用户使用网络的需要,尤其要提供数据在网上的安全传输,管理网络中的共享资源,实现用户通信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网络,由于网络操作系统是运行在服务器之上的,所以有时也把它称之为服务器操作系统。
根据共享资源的方式不同,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分类。如果网络操作系统的软件相等地分布在网络上的所有节点,这种情况下称其为对等式网络操作系统;而如果只是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部分驻留在中心节点, 则称其为集中式网络操作系统(即平常所说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并把这种分类下的中心节点称为服务器,使用由中心节点所管理资源的应用称为客户机。
此外,网络操作系统应具备的特性包括:支持多种文件系统、32/64位操作系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容错性以及可移植性等。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局域网的基本构成
①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②Novell公司的Netware操作系统。③IBM公司的LAN Server操作系统。④UNIX操作系统。⑤Linux操作系统。
(2)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尽管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提供的网络服务功能有很多相同点。一般来说,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都有以下几种:①文件服务(File Service);②打印服务(Print Service);
③数据库服务(Database Service);
④通信服务(Communication Service);
⑤信息服务(Message Service);
⑥分布式服务(Distributed Service);
⑦网络管理服务(Network Management Service);
⑧Internet/Intranet服务(Internet/Intranet Service)。
二.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网络操作系统是为了让共享数据资源、软件应用以及共享打印机等网络特性服务达到最佳为目的,它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
1.Windows类
这类网络操作系统为微软公司(Microsoft)开发,微软借助其开发的个人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用户群里的高 普及率,使其网络操作系统同样具有最大的适用性。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其Windows NT4.0+Windows 9 5的无盘网络时代,Windows NT4.0成为当时无盘网络的“国际标准”网络操作系统;虽然它比后来的Win dows 2000/2003 Server来说在功能上要逊色不少,但由于它对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要求低的特点,使其风靡 一时。
微软后来推出的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只用在中低档服务器中。依据版本的高低及面市时间,微软的网络 操作系统依次为:Windows NT 4.0 Serve、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 Server,以及最新的Windows 2003 Server/ Advance Server等。
2.Linux类
目前它主要应用于中、高档服务器中。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国外软
件爱好者开发而成,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源代码,可以免费得到许多应用程序以及自由修改操作系统内核 程序。中文版的Linux如RedHat(红帽子)、红旗Linux等在国内使用较多,得到了用户充分的肯定。另外 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3.Unix类
典型的有SCO 、Solaris、FreeBSD等系统。
4.NetWare类
NetWare操作系统对网络硬件的要求较低,受到一些设备比较落后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学校的青睐。兼容DOS命令,其应用环境与DOS相似常用的版本有3.11、3.12、4.10、V4.11和V5.0等中英文版本。
一、局域网及应用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定义、特点,局域网的分类,局域网的标准-IEEE802;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是将分散在有限地理范围内(如一栋大楼,一个部门)的多台计算机通过传输媒体连接起来的通信网络,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局域网的特点
• 网络覆盖范围小(25公里以内)
• 选用较高特性的传输媒体:高的传输速率和低的传输误码率
• 硬软件设施及协议方面有所简化
•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相对简单
• 采用广播方式传输数据信号,一个结点发出的信号可被网上所有的结点接收,不考虑路由选择的问题,甚至可以忽略OSI网络层的存在。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主要使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型、星型和环型。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令牌总线,令牌环;
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采用了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且具有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其具体的工作方法为:每个要发送信息数据的节点先接收总线上的信号,如果总线上有信号,则说明有别的节点在发送数据(总线忙),要等别的节点发送完毕后,本节点才能开始发送数据;如果总线上没有信号,则要发送数据的节点先发出一串信号,在发送的同时也接收总线上的信号,如果接收的信号与发送的信号完全一致,说明没有和其它站点发生冲突,可以继续发送信号。如果接收的信号和发送信号不一致,说明总线上信号产生了“叠加”,表明此时其它节点也开始发送信号,产生了冲突。则暂时停止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随机的),再进行下一次试探。
令牌总线网的工作原理:令牌总线网是一种采用了令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Token)且具有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它的工作原理为:具有发送信息要求的节点必须持有令牌,(令牌是一个特殊结构的帧),当令牌传到某一个节点后,如果该节点没有要发送的信息,就把令牌按顺序传到下一个节点,如果该节点需要发送信息,可以在令牌持有的最大时间内发送自己的一个帧或多个数据帧,信息发送完毕或者到达持有令牌最大时间时,节点都必须交出令牌,把令牌传送到下一个节点。令牌总线网在物理拓扑上是总线型的,在令牌传递上是环型的。在令牌总线网中,每个节点都要有本节点的地址(TS),以便接收其它站点传来的令牌,同时,每个节点必须知道它的上一个节点(PS)和下一个节点的地址(NS),以便令牌的传递能够形成一个逻辑环型。
令牌环网:令牌环网在拓扑结构上是环型的,在令牌传递逻辑上也是环型的,在网络正常工作时,令牌按某一方向沿着环路经过环路中的各个节点单方向传递。握有令牌的站点具有发送数据的权力,当它发送完所有数据或者持有令牌到达最大时间时,就要交就令牌。
3.局域网组网技术:局域网的常用设备,局域网的组建;
局域网组网所需的传输介质:组成一个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或无线电波。
局域网组网时所需的设备包括:网卡、集线器、中继器、局域网交换机等。
局域网的组建
1. 同轴电缆的组网方法之一,10Base-5标准:该标准使用波阻抗为50Ω的宽带同轴电缆组成标准的以太网,其中10表示数据传输速度、Base表示基带传输、5表示一个网段的最大长度为500米。如果要扩大网络规模,则可以使用中继器,但中继器的个数不能超过四个。因此,10Base-5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为2.5km。粗缆所用的连接器是AUI接口。
2. 同轴电缆的组网方法之二,10Base-2标准:该标准使用波阻抗为50Ω的细同轴电缆组成标准的以太网,其中10表示数据传输速度、Base表示基带传输、2表示一个网段的最大长度为185米。细缆所用的连接器为BNC接口。
3. 双绞线组网方法:符合IEEE802.3 10MB/s基带双绞线的标准局域网称为10BASE-T,T表示传输介质类型为双绞线。在这种联网方式中,最大的特点是以集线器为连接核心,计算机通过安装具有RJ45插座的以太网卡与集线器连接,联网的双绞线长度(计算机到集线器、集线器到集线器)不能大于100米。
4 交换式局域网组网:与集线器方法基本类似,但网络连接中心是交换机而不再是集线器。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IEEE802参考模型
自1980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机构都在积极进行局域网的标准化工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
是IEEE制定的局域网的802标准,包括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等,它被ANSI接受为美国国家标准,
被ISO作为国际标准(称为ISO8802标准)。这些标准在物理层和MAC子层上有所不同,但在数据链路层
上是兼容的。
IEEE 802的LAN标准遵循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原则,描述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以及
与网络层的接口服务,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分成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子
层(LLC)。
IEEE802.1标准规定局域网的低三层的功能如下:
•物理层:
与OSI/RM的物理层相对应,但所采用的具体协议标准的内容直接与传输介质有关。
•介质访问控制(MAC)层:
具体管理通信实体接入信道而建立数据链路的控制过程。
•逻辑链路控制(LLC)层:
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访问点,以复用的形式建立多点--多点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并包括寻址、
差错控制、顺序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基本上与HDLC规程一致。此外,在LLC层还提供本属于OSI/RM中网络层提供的两项服务,即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由图可见,MAC子层和LLC子层合并在一起,近似等效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LLC子层协议
与局域网的拓扑形式和传输介质的类型无关,它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都是适用的。然而,MAC子层
协议却与网络的拓扑形式及传输介质的类型直接相关,其主要作用是介质访问控制和对信道资源的分配。
例如,总线型局域网主要采用竞争式的随机访问控制协议,最典型的是CSMA/CD,还有令牌总线、令牌环
等标准。
目前IEEE已经制定局域网标准有10多个,主要的标准如下:
•IEEE 802.1A:局域网体系结构,并定义接口原语;
•IEEE 802.1B:寻址、网间互连和网络管理;
•IEEE 802.2:描述逻辑链路控制(LLC)协议,提供OSI数据链路层的上部子层功能,以及介质
接入控制(MAC)子层与LLC子层协议间的一致接口;
•IEEE 802.3:描述CSMA/CD介质接入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4:描述令牌总线网标准;
•IEEE 802.5:描述令牌环网标准;
•IEEE 802.6:描述城域网DQDB标准;
•IEEE 802.7:描述宽带局域网技术;
•IEEE 802.8:描述光纤局域网技术;
•IEEE 802.9:描述综合话音/数据局域网(IVD LAN)标准;
•IEEE 802.10:描述可互操作局域网安全标准(SILS),定义提供局域网互连的安全机制;
•IEEE 802.11:描述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2:描述交换式局域网标准,定义100Mb/s高速以太网按需优先的介质接入控制
协议100VG-ANYLAN。
•IEEE802.14:描述交互式电视网(包括cable modem)
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目前ISO的国际标准ISO8802-1至8802-6承认IEEE802.1至IEEE802.6。
4.高速局域网基本分类:光纤分布数字接口(FDDI),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交换式局域网,虚拟局域网VLAN。
光纤分布数字接口(FDDI)
FDDI的研究起始于1982年10月,经过近10年的努力,标准化工作取得成果,1993年,FDDI的系列标准被ISO采纳,对应的国际标准号为:ISO 9314。FDDI采用了IEEE 802.5令牌环技术。
FDDI的特点
1)FDDI的拓扑结构
FDDI采用环形结构(类似令牌环网),利用光纤将多个结点环接起来,环上的结点依次获得对环路的访问权利。为了提高可靠性和获得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FDDI采用了双环结构,两个环路可同时工作,互为备份,逆向传输信息(即一个顺时针方向,一个逆时针方向)。实用中,常对两个环路进行不同的分工,例如:利用一个环路支持正常工作时的数据传输任务(称为主环),另一个环路作为一种冗余设施(称为副环),保证在主环故障或者结点故障时可以形成新的环路支持正常地工作。
http://wenku..com/view/63c2b20d6c85ec3a87c2c5f6.html
㈣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功能主要包括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可靠性,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集中管理以及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可通过网络相互成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可由其他的计算机代为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在单机情况下,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引起整个系统瘫痪的现象,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而当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以将新的任务交给较空闲的计算机完成,均衡负载,从而提高了每台计算机的可用性。
(4)计算机网络系统源代码扩展阅读
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素 :
(1)计算机系统:工作站(终端设备,或称客户机,通常是PC机)、网络服务器(通常都是高性能计算机)。
(2)网络通信设备(网络交换设备、互连设备和传输设备):包括网卡、网线、集线器(HUB)、交换机、路由器等。
(3)网络外部设备:如高性能打印机、大容量硬盘等。
(4)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
㈤ 关于计算机源代码着作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可以告诉我吗
1 20011220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2 200111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3 1999031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关于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作进展情况及意见的通知
4 1999022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版权局关于不得使用非法复制的计算机软件通知的通知
5 199808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通知
6 19970520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 附:修正本
7 19960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8 199402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9 200611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二)
10 200401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二)
12 200201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管理规定》和《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划》的通知
13 200107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4 20001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已被修正)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附:修正本(20040102)
16 最高法就网络着作权纠纷案若干司法解释答记者问(2001220)
17 200004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圳市帝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连樟文等计算机软件着作权侵权纠纷案的函
18 19990506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关于哈尔滨东恪国际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与哈尔滨维时通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计算机软件着作权侵权纠纷案的函
19 199706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的通知
20199606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
21 199606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计算机工作“九五”计划纲要及2010年远景目标设想》的通知
22 199501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纠纷中外籍当事人应否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问题的答复
23 19940320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收、结案件登记卡片的使用与管理办法》和《关于人民法院应用计算机进行司法统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24 199205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法院系统应用计算机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25 20030715 铁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
26 20030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计算机联网监管办法 (失效)
27 20020508 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
28 20020220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登记办法
29 20000426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30 19971216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31 199712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
㈥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组成和分类
--------------------------------------------------------------------------------
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那么从它的结构上必然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负责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和终端,负责数据通信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和通信线路。从计算机网络组成角度来分,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两个子网: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一、计算机网络概念
本世纪末,人类正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人类对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依赖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广,既有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送和分配,又有表达信息的手段。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信息技术进步的象征。近年来,INTERNET这个全球化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计算机网络对信息时代绝对重要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它的结构如何呢?
不同的人群对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和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早期,人们将分散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设,利用通信媒体连接起来,能够实现相互的通信称做网络系统。1970年,在美国信息处理协会召开的春季计算机联合会议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
上述两种描述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各结点的计算机必须具备独立的功能,而且资源(文件、数据和打印机等)必须实现共享。
随着分布处理技术的发展和从用户使用角度考虑,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定义为“必须具有能为用户自动管理各类资源的操作系统,由它调度完成网络用户的请求,使整个网络资源对用户透明”。
综上所述,我们将计算机网络做如下描述: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按照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最简单的网络就是两台计算机互连,而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则是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连在一起,如图1.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而网络软件系统和网络硬件系统是网络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在网络系统中,硬件对网络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网络软件则是挖掘网络潜力的工具。
1、网络软件
在网络系统中,网络上的每个用户,都可享有系统中的各种资源,系统必须对用户进行控制。否则,就会造成系统混乱、信息数据的破坏和丢失。为了协调系统资源,系统需要通过软件工具对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调度和分配,并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用户不合理的对数据和信息的访问,以防数据和信息的破坏与丢失。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不可缺少的软件环境。
通常网络软件包括:
网络协议和协议软件:它是通过协议程序实现网络协议功能。
网络通信软件:通过网络通信软件实现网络工作站之间的通信。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用以实现系统资源共享、管理用户对不同资源访问的应用程序,它是最主要的网络软件。
网络管理及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是用来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对网络进行维护的软件。网络应用软件是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为网络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软件。
网络软件最重要的特征是:网络管理软件所研究的重点不是在网络中互连的各个独立的计算机本身的功能,而是在如何实现网络特有的功能。
2、网络硬件
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要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首先要将计算机及其附属硬件设备与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硬件方面是有差别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硬件日趋多样化,功能更加强大,更加复杂。
(1)线路控制器LC(Line Controller):LC是主计算机或终端设备与线路上调制解调器的接口设备。
(2)通信控制器CC(Communication Controller):CC是用以对数据信息各个阶段进行控制的设备。
(3)通信处理机CP(Communication Processor):CP是作为数据交换的开关,负责通信处理工作。
(4)前端处理机FEP(Front End Processor):FEP也是负责通信处理工作的设备。
(5)集中器C(Concentrator)、多路选择器MUX(Multiplexor):是通过通信线路分别和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的设备。
(6)主机HOST(Host Computer)。
(7)终端T(Terminal)。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结点设备会越来越多,功能也更加强大,设计也更加复杂。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从网络结点分布来看,可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局域网是一种在小范围内实现的计算机网络,一般在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工厂、一个事业单位内部,为单位独有。局域网距离可在十几公里以内,信道传输速率可达1~20Mbps,结构简单,布线容易。广域网范围很广,可以分布在一个省内、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广域网信道传输速率较低,一般小于0.1Mbps,结构比较复杂。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内部组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提供全市的信息服务。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建设城域网。
(2)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线路交换网络(Circurt Switching)、报文交换网络(Message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ing)。
线路交换最早出现在电话系统中,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就是采用此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数字信号经过变换成为模拟信号后才能在线路上传输。报文交换是一种数字化网络。当通信开始时,源机发出的一个报文被存储在交换器里,交换器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发送报文,这种方式称做存储-转发方式。分组交换也采用报文传输,但它不是以不定长的报文做传输的基本单位,而是将一个长的报文划分为许多定长的报文分组,以分组作为传输的基本单位。这不仅大大简化了对计算机存储器的管理,而且也加速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由于分组交换优于线路交换和报文交换,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它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主流。
(3)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络、树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网络。
四、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既然是以共享为主要目标,那么它应具备下述几个方面的功能:
1、数据通信
该功能实现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2、资源共享
网络上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源的共享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从投资考虑,网络上的用 户可以共享使用网上的打印机、扫描仪等,这样就节省了资金。其次,现代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单一的计算机已经不能将其储存,只有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网络用户可以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再次,现在计算机软件层出不穷,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软件中,不少是免费共享的,这是网络上的宝贵财富。任何连入网络的人,都有权利使用它们。资源共享为用户使用网络提供了方便。
3、远程传输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已经从科学计算到数据处理,从单机到网络。分布在很远位置的用户可以互相传输数据信息,互相交流,协同工作。
4、集中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使得现代的办公手段、经营管理等发生了变化。目前,已经有了许多MIS系统、OA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现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5、实现分布式处理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布式计算成为可能。对于大型的课题,可以分为许许多多的小题目,由不同的计算机分别完成,然后再集中起来,解决问题。
6、负荷均衡
负荷均衡是指工作被均匀的分配给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系统。网络控制中心负责分配和检测,当某台计算机负荷过重时,系统会自动转移负荷到较轻的计算机系统去处理。
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可以大大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方便,同时也减少了费用,提高了性能价格比。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首先是计算机的一个群体,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每台计算机的工作是独立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能干预其他计算机的工作,例如启动、关机和控制其运行等;其次,这些计算机是通过一定的通信媒体互连在一起,计算机间的互连是指它们彼此间能够交换信息。网络上的设备包括微机、小型机、大型机、终端、打印机,以及绘图仪、光驱等设备。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处理的电子信息除一般文字信息外,还可以包括声音和视频信息等。
㈦ 计算机病蠕虫病毒源代码是怎么工作的
蠕虫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它的传染机理是利用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传染途径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以及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比如2006年以来危害及大的“熊猫烧香”病毒就是蠕虫病毒的一种。蠕虫程序主要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它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其它的传播方式,象生物蠕虫一样从一台计算机传染到另一台计算机。因为蠕虫使用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所以蠕虫程序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大的。
蠕虫侵入一台计算机后,首先获取其他计算机的IP地址,然后将自身副本发送给这些计算机.蠕虫病毒也使用存储在染毒计算机上的邮件客户端地址簿里的地址来传播程序。虽然有的蠕虫程序也在被感染的计算机中生成文件,但一般情况下,蠕虫程序只占用内存资源而不占用其它资源。蠕虫还会蚕食并破坏系统,最终使整个系统瘫痪。希望能够帮到你
㈧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源代码+软件+开题报告,一征讨
做梦了吧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