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相关考题
我是学网络安全的,对于一些比较熟悉,希望能帮你
1.B, 2.A, 3.C, 4.A 5.A 6.B 7.B 8.不会.9.D 10.C
填空题回去后给你写,现在在教室
② 中职考大专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测考什么。求解
有关因特网,以太网,IP地址,电脑之间的数据通信
③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与管理解答题和问答题,共两题,不要太多,简述就行 (5)网络连接需要哪些组件 (
第1章 网络操作系统导论一.填空题(1)操作系统是( 用户) 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网络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 网络用户) 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2)网络通信是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其任务是在( 源主机) 和 (目标主机) 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3)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的“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分组)的概念。(4)Web服务、大型数据库服务等都是典型的(客户/服务器)模式,是近年来流行的应用模式。二、问答题(2)网络操作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答:共享资源管理、网络通信、网络服务、网络管理、互操作能力(3)选择网络操作系统构建计算机网络时应考虑哪些问题?答: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1标准化2可靠性3安全性4网络应用服务的支持5易用性选择网络操作系统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1首先要考虑的是成本因素2其次要考虑网络操作系统的可集成性因素3可扩展性是选择网络操作系统时要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第2章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与基本配置一.填空题(1)Windows Server 2003有四个版本,分别是(标准版、 企业版 、 数据中心版 、 WEB版 )。(2)某中型企业,准备购买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上欲发布网页,同时作为SQL服务器,考虑到服务器的负载和冗余问题,应使用 企业 版。(3)某企业规划有两台Windows Server 2003和50台Windows 2000Professional,每台服务器最多只有15个人能同时访问,最好采用 每服务器 授权模式。(4)MMC有作者 和 用户 模式。(5)在设备管理中,如一硬件设备上的图标上有“×”标记,表示设备被禁用 。二、选择题 (1)有一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 Server,文件系统是NTFS,无任何分区,现要求对该服务进行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保留原数据,但不保留操作系统,应使用下列(B)种方法进行安装才能满足需求。A、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全新安装并格式化磁盘B、对原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安装,不格式化磁盘C、做成双引导,不格式化磁盘D、重新分区并进行全新安装(2)现要在一台装有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的机器上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并做成双引导系统。此计算机硬盘的大小是10.4GB,有两个分区:C盘4GB,文件系统是FAT;D盘6.4GB,文件系统是NTFS。为使计算机成为双引导系统,下列那个选项是最好的方法?(D)A、安装时选择升级选项,并选择D盘作为安装盘。B、安装时选择全新安装,并且选择C盘上与Windows作为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目录C、安装时选择升级安装,并且选择C盘上与Windows不同的目录作为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目录D、安装时选择全新安装,并选择D盘作为安装盘。(3)某公司计划建设网络系统,该网络有两台服务器,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40台工作站,安装Windows XP,则Windows Server 2003的许可协议应选择何种模式比较合理?(A)A、选择每服务器模式B、选择每客户模式C、选择混合模式D、忽略该选项第3章域与活动目录一.填空题(1)域树中的子域和父域的信任关系是 双向的 、 可传递的 。(2)活动目录存放在 域控制器 中。(3)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的三种角色是 域控制器 、成员服务器、 独立服务器。(4)独立服务器上安装了 活动目录 就升级为域控制器。 (5)域控制器包含了由这个域的 账户 、 密码 以及属于这个域的计算机等信息构成的数据库。 (6)活动目录中的逻辑单元包括 域 、 域树 、域林和组织单元。二、简答题(1)为什么需要域?答:为了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的控制,提高数据的传输安全性,增强网络的管理能力。(2)域与域之间创建信任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答:信任关系是两个域控制器之间实现资源互访的重要前提,任何一个Windows Server 2003域被加入到域目录树后,这个域都会自动信任父域,同时父域也会自动信任这个新域,而且这些信任关系具备双向传递性。由于这个信任关系的功能是通过所谓的Kerberos安全协议完成的,因此有时也被称为隐含的信任关系。(3)为什么在域中常常需要DNS服务器答:在TCP/IP网络中,DNS是用来解决计算机名字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的。活动目录和DNS密不可分,它使用DNS服务器来登记域控制器的IP、各种资源的定位等,因此在一个域林中至少要有一个DNS服务器存在。(4)活动目录存放了何种信息?答:活动目录是一种目录服务,它存储有关网络对象(如用户、组、计算机、共享资源、打印机各联系人等)的信息,并将结构化数据存储作为目录信息逻辑和分层组织的基础,使管理员比较方便地查找并使用这些网络信息。第4章用户与组的管理一.填空题(1)根据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分为 本地组 和 域组 。(2)账户的类型分为 本地账户 、 域账户 、 内置账户 。(3)工作组模式下,用户账户存储在服务器的 本地SAM 中;域模式下,用户账户存储在 域SAM 中。(4)打开组策略编辑器的命令是 gpedit.msc 。 (5)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最多可以设置 约1700 组策略。 (6)软件发布的形式包括 软件布置 、分配软件、发布软件 。其中软件布置使用组策略指定如何在组织内安装和删除软件。分配软件是当用户分配软件时,该软件将会出现在用户桌面上;发布软件是通过“添加/删除程序”来进行安装,也可以能过文档激活来安装。 二、选择题 (1)在设置域账户属性时(C)项目不能被设置。A、账户登录时间B、账户的个人信息C、账户的权限D、指定账户登录域的计算机(2)下列(C)账户名不是合法的账户名。A、abc_123 B、windows bookC、dictionar* D、abdkeofFHEKLLOP(3)Windows Server 2003组策略无法完成下列(A)设置。A、操作系统安装B、应用程序安装C、控制面板D、操作系统版本更新三、简答题(1)简述通用组,全局组和本地域组的区别。答:(一)、成员的区别,通用组是所有域的用户、全局组、通用组,不包括任何域的本地域组。全局组是同一域的用户。全局组。本地域组是所有域的用户、全局组、通用组、同一域的本地域组。(二)、权限范围的区别。通用组和全局组是所有域,而本地域组是同一域。(三)、转换的区别。通用组可以转换为本地域组,可以转换为全局组(只要该组的成员不含通用组)。全局组可以转换为通用组(只要该组不是隶属于任何一个全局组)。本地域组可以转换为通用组(只要该组的成员不含本地域组)(2)简述工作组和域的区别。答:(一)创建方式不同:工作组可以由任何一个计算机管理员来创建,而域只能由域控制器来创建。(二)安全机制不同:在域中有可以登录该域的账户,这些由域管理员来建立;在工作组中不存在工作组账户,只有本机上的账户和密码。(三)登录方式不同:在工作组方式下,计算机启动后自动就在工作组中;登录域时要提交域用户名和密码,只有用户登录成功之后才被赋予相应的权限。(3)组策略设置的两种类型是什么?如何使用?答:类型:计算机配置和用户配置使用:计算机配置用于管理控制计算机特定项目的策略,包括桌面外观、安全设置,操作系统下运行、文件部署、应用程序分配、计算机启动和关机脚本运行。这些配置应用到特定的计算机上,当该计算机启动后,自动应用设置的组策略。用户配置用于管理控制更多用户特定项目的管理策略,包括应用程序配置、桌面配置、应用程序分类、计算机启动和关机脚本运行等。当用户登录到计算机时,就会应用用户配置组策略。第5章文件系统管理一.填空题 (1)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的计算机的磁盘分区可以使用三种: FAT16 、FAT32 、 NTFS 类型的文件系统(2)共享权限分 完全控制 、 更改 、 读取 。(3)FAT16限制文件名不能超过 8 字符,扩展名不能超过 3 字符,这样短的文件名通常不足以用来提供有意义的文件名。(4)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ibuted File System,DFS)为整个企业网络上的文件系统资源提供了一个 逻辑树 结构。(5)在同一NTFS分区上将文件移动到新文件夹,该文件夹将保留原来权限。二、简答题(3)什么是分布式文件系统?它有什么特点和好处?答:分布式文件系统,为整个企业网络上的文件系统资源提供了一个逻辑树结构,用户可以抛开文件的实际物理位置,仅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就可以查找和访问网络的共享资源。用户能够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分布在网络上多个服务器上的文件。第6章磁盘管理一.填空题(1)Windows Server 2003将磁盘存储类型分为两种:基本磁盘存储和动态磁盘存储。(2)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XP使用的文件系统都根据簇的大小组织磁盘。(3)系统管理员可以为访问服务器资源的客户机设置磁盘配额,也就是限制它们一次性访问服务器资源的卷空间数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同一时刻某个客户过量地占用服务器和网络资源,导致其他客户无法访问服务器和使用网络。(4)带区卷又称为RAID-0 技术,RAID-1又称为 镜像 卷,RAID-5又称为 具有奇偶校验的带区卷。二、选择题 (1)一个基本磁盘上最多有( D )主分区。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2)要启用磁盘配额管理,Windows Server 2003驱动器必须使用(B)文件系统。A、FAT16或FAT32 B、只使用NTFSC、NTFS或FAT 32 D、只使用FAT32(3)磁盘碎片整理可以(B)。A、合并磁盘空间B、减少新文件产生碎片的可能C、清理回收站的文件D、检查磁盘坏扇区三、问答题(2)区别几种动态卷的工作原理和创建方法?答:一、简单卷: 动态卷中的最基本的单位,地位与基本磁盘中的主磁盘分区相当。可以从一个动态磁盘内选择未指派空间来创建简单卷,并且必要时可以将该简单卷扩大,不过简单卷必须在同一个物理磁盘上,无法跨越到另一个磁盘。创建简单卷的步骤: 步骤一,启动“计算机管理”控制台,选择“磁盘管理”选项,右击一块未指派的空间,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卷”。步骤二,在弹出的“欢迎使用新建卷向导”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简单”选项,单击“下一步”。 步骤三,在对话框中设置简单卷的大小,单击“下一步” 步骤四,在“指派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中指定一个磁盘驱动器号来代表该简单卷。 步骤五,单击“下一步”,在“格式化分区”的对话框,进行选择文件系统,设置卷标等设置。 步骤六,单击“下一步”,在“正在完成创建卷向导”对话框,单击“完成”系统开始对该卷进行格式化,完成之后可在管理窗口中的磁盘列表中看到属性的变化。二、扩展简单卷: 其容量可以扩展,可以只能将未指派的本磁盘上并到简单卷上。创建扩展卷的步骤: 步骤一,打开“计算机管理”控制台,选择“磁盘管理”,右击要扩展的简单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扩展卷”。 步骤二,打开“扩展卷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选择磁盘对话框,这里可以选择要扩展的空间来自哪个磁盘,设置扩展的磁盘空间大小。 步骤三,单击“下一步”,出现“完成卷扩展向导”对话框,单击“完成”按钮。在磁盘管理控制台中可以看出磁盘的空间变化。三、跨区卷: 跨区卷是几个(大于一个)位于不同物理磁盘的未指派空间组合成的一个逻辑卷。创建一个跨区卷可参照如下步骤: 步骤一,打开“计算机管理”控制台,选择“磁盘管理”,鼠标右键单击几个磁盘中未指派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创建卷”,打开“创建卷向导”,单击“下一步”。出现 “选择卷类型”的对话框,选择“跨区卷”。 步骤二,单击“下一步”,在 “选择磁盘”对话框中,选择加入跨区卷的磁盘,并设置好每个磁盘加入多大的空间。 步骤三,单击“下一步”,类似于创建简单卷,接着要设置驱动器号和路径以及格式化设置。完成上述操作,在管理窗口的卷列表中可以看到相应卷的“布局”为“跨区”, H:卷为“跨区”、“动态”、“NTFS”卷。四;带区卷: 与跨区卷类似,带区卷也是几个(大于一个)分别位于不同磁盘的未指派空间所组合成的一个逻辑卷。不同的示,带区卷的每个成员的容量大小相同,并且数据写入是以64KB为单位平均写到每个磁盘内。单纯从速度方面考虑,带区卷是Server 2003所有磁盘管理功能中,运行速度最快的卷。带区卷功能类似于磁盘阵列RAID 0(条带化存储,存取速度快,但不具有容错能力)标准。带区卷不具有扩展容量的功能。创建带区卷的过程与创建跨区卷的过程类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在选择磁盘时,参与带区卷的空间必须一样的大小,并且最大值不能超过最小容量的参与该卷的未指派空间。创建完成之后,如果有3个容量为300MB的空间加入了带区卷,则最后生成的带区卷的容量为900MB。五,镜像卷:镜像卷是由一个动态磁盘内的简单卷和另一个动态磁盘内的未指派空间组合而成,或者由两个未指派的可用空间组合而成,然后给予一个逻辑磁盘驱动器号。这两个区域存储完全相同的数据,当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使用另一个磁盘内的数据,因此,它具备容错的功能。但它的磁盘利用率不高,只有50%。它可以包含系统卷和启动卷。镜像卷的创建有两种形式,可以用一个简单卷与另一磁盘中的未指派空间组合,也可以由两个未指派的可用空间组合。镜像卷的创建类似于前面几种动态卷的创建过程。六,RAID-5卷:它有一点类似于带区卷,也是由多个分别位于不同磁盘的未指派空间所组成的一个逻辑卷。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其功能类似于磁盘阵列RAID-5标准。RAID-5卷至少要由3个磁盘组成,系统在写入数据时,以64KB为单位。RAID-5卷的磁盘空间有效利用率为(n-1)/n,其中n为磁盘的数目 。创建RAID-5卷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打开“计算机管理”控制台,选择“磁盘管理”,鼠标右键单击任一个未指派空间,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创建卷”,打开“欢迎使用创建卷向导”对话框。 步骤二,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RAID-5卷”单选按钮。 步骤三,单击“下一步”按钮,在“选择磁盘”对话框,系统默认会以其中容量最小的空间为单位,用户也可以自己设定容量。 步骤四,单击“下一步”按钮。类似前面创建其他动态卷,指派驱动器号和路径、设置格式化参数之后,即可完成RAID-5卷的创建。创建完成后在管理控制台中可以看到“布局”属性为“RAID-5”的逻辑卷。第14章 配置路由访问服务器一.填空题(1)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实现了在IP层的数据包交换,从而实现了不同网络地址段的互联通信。(2)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3)路由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路由方式,在路由器上人工配置路由表,实现路径选择;另一类是动态路由方式,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在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表,确定路由选择。(4)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就是将在内部专用网络中使用的内部地址(不可路由)在路由器处替换成合法地址 (可路由),从而使内网可以访问外部公共网上的资源。(5)与RIP相对,OSPF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协议,而RIP是距离向量路由 协议。。
④ 计算机网络专业cisco路由器配置试题
五、问答题(共20分)
1、写出下列交换机配置命令实现的作用。(10分)
(1)Swith(config)#access-list 101 deny icmp 2.2.2.2 3.3.3.3 0.0.0.0 echo
拒绝主机2.2.2.2 ping 3.3.3.3的数据。
(2)Swith(config)#access-list 102 permit udp any 5.5.5.5 0.0.0.0 eq 1600
允许任何主机访问5.5.5.5的UDP1600号端口
(3)Swith(config-if)#plex half
将接口改为全双工模式。
(4)Swith(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8.18.18.18
指定默认路由下一跳地址为18.18.18.18
(5)Swith#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将运行的配置保存到NVRAM
2、写出下列路由器配置命令实现的作用(共20分)
(1)routre(config)#interface ethernet0
routre(config)#ip address 29.1.1.1 255.255.255.0
将e0口的IP设置为29.1.1.1
(2)routre#show ip nat translation
查看NAT转换表。
(3)routre(config-if)#speed 100
更改以太口的速率为100Mbps
(4)routre(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
将串口数据封装为PPP格式
(5)routre(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将接口加入到vlan2
六、理解题
1、有2个接口,f0/0ip为218.1.1.134 掩码为255.255.255.192,f0/1IP为200.4.3.8 掩码为255.255.255.0,默认路由为 218.1.1.133,路由器的名字为 border-Router
,IOS的版本是 13.1
2、(10分)
阅读下列某交换机的配置,说明其中包含的信息。
SW#config t 进入全局模式
SW(config)#interface vlan 2 进入vlan接口
SW(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给vlan接口配置IP
SW(config-if)#ip helper-address 192.168.2.254 指定DHCP的IP为192.168.2.254
SW(config-if)#no shutdown 激活vlan端口
3、(10分)
有一台CISCO3550交换机的快速以太网端口F0/1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让其作为192.168.1.0/24网段的网关,快速以太网端口F0/2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2.1,让其作为192.168.2.0/24网段的网关,交换机的名称为Swutch,从Swutch>提示符开始写出具体配置命令。
这个题好像有问题。
⑤ 有没有湖南省计算机对口试题或考纲
看看这里有么?
http://blog.zpjy.net/blog.php?uid-1144-m-5-y-2008-page-2.html
哦,我找到了。
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掌握Office系列(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5、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维护和维修方法
7、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8、具有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
(二)应用能力
1、具有安装、使用和维护Windows操作系统的能力
2、具有熟练使用Office 系列(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能力
3、具有局域网组网及网络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熟练使用Internet的能力
5、具有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的基本能力
6、具有程序设计、程序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职业技能
1、根据实际需求使用文字编辑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2、根据实际需求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
3、根据所给素材和要求,制定电子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案
4、按照所给器件和要求,制定配置微型计算机的方案
5、根据所给设备和要求,制定组建网络系统的方案
6、根据需求,按照程序设计规范编写正确的应用程序
二、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
1、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ASCII码、汉字编码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指标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CPU、主板、内存、外存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及分类
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
常用专业英语词汇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
Windows 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Word :文档的基本操作;图文混排;表格制作和数据处理;文档的排版和打印
Excel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图表操作;常用函数及公式;页面设置和打印。
PowerPoint :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链接的概念及应用;模板的选用;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及打印
3、综合应用
Office 系列(Word、Excel、PowerPoint) 软件的综合运用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
1、基本知识
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系统组成、功能与应用;网络的分类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了解常用的传输介质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局域网体系结构以及以太网基本概念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宽带网与无线网的概念
Internet基本概念
IP地址及域名的概念
IPv6基本概念
2、基本技能
TCP/IP协议
常用网络设备(网卡、MODEM、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作用及技术性能
基本的网络安全技术及简单实现方法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进行网络设置
运用局域网技术进行组网,包括制作双绞线、设置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选择相应的网络设备等
网络互连(局域网与局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方法
常用网络连通测试命令(ping命令、ipconfig命令、tracert命令、netstat命令)
Internet接入方式(拨号上网、ADSL接入、以太网宽带接入)
Internet的应用: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搜索引擎的使用;FTP的使用
3、综合应用
根据组网方案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的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排除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1、基本知识
微型计算机使用注意事项及保养的一般方法
常用外设的使用(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数码相机、移动存储设备)
主板的芯片组、CPU、内存的作用、型号及相关性能指标
操作系统维护的一般方法
常见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危害
2、基本应用
微型计算机的一般配置方案
主机的组装步骤
基本外设的安装
硬件安装后的初步检查和调试
BIOS设置、硬盘分区、格式化
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法
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
操作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
维修的基本思路、规则和常用方法
3、综合应用
微型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C语言程序设计
1、基本知识
算法的概念及表示,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
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
运算符与表达式
常用C库函数
指针的概念,数组的概念
常用预处理命令
2、基本技能
三种基本程序结构的实现
结构化程序设计
程序的分析与调试
函数的定义、参数、调用
指针的使用
文件的顺序读写、随机读写
位运算
结构体的应用
3、综合应用
数组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
常用算法的实现
(五)根据专业门类选考部分
1、计算机网络模块
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组网方案设计
2、程序设计模块
结构化程序设计(程序分析与诊断、程序设计)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量150分钟。
(二)内容比例
计算机基础占30%;计算机网络技术占20%;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占10%;程序设计占30%;根据专业门类选考部分占10%。
(三)题型比例
单选题10%,多选题10%,基本操作题20%,程序设计题 30%,综合应用题30%(其中选考题占10%)
(四)考试难度
较易的占30%,中等难度的占40%,较难的占30%。
四、几点说明
1、操作系统:Windows XP,办公软件:Office 2000,编程软件:Turbo C 2.0。
2、本考试大纲中根据专业门类选考部分,由考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部分进行考试。
3、请根据考试大纲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选择相应教材。
4、本次考试将增加部分英文试题(比例约3%)。
⑥ 我是一名中职生,计算机网络的
1、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习当然首先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你学会用电脑,然后的课程就有,《综合布线技术》《通信设备安装与防护》这个是通信设备的正确安装是网络工程的基础。
2、还有《网络基础》《OSI参考模型》《TCP/IP》《以太网技术》这个就是局域网,《广域网技术》《交换机及基本配置》《路由器及基本配置》《网络架构》《大型网络组网方案》《防火墙技术》等,包括后面还要对linux系统进行学习。
3、从软件来说:大一的时候学习C语言,java,然后学数据库,学HTML,然后学习jsp,javaWEB开发,一直学到了struct2,对于软件这一块,都是一路学下来的。网络原理就是对那七大层的学习/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学习网络互联技术,就是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
计算机上课
⑦ 计算机网络题,求解释
1.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簇,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发出的电子邮件。
它使用由TCP提供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把邮件消息从发信人的邮件服务器传送到收信人的邮件服务器。跟大多数应用层协议一样,SMTP也存在两个 端:在发信人的邮件服务器上执行的客户端和在收信人的邮件服务器上执行的服务器端。SMTP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时运行在每个邮件服务器上。当一个邮件服 务器在向其他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消息时,它是作为SMTP客户在运行。
SMTP协议与人们用于面对面交互的礼仪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运行在发送端邮件服务器主机上的SMTP客户,发起建立一个到运行在接收端邮件服务 器主机上的SMTP服务器端口号25之间的TCP连接。如果接收邮件服务器当前不在工作,SMTP客户就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尝试建立该连接。SMTP客户和服务器先执行一些应用层握手操作。就像人们在转手东西之前往往先自我介绍那样,SMTP客户和服务器也在传送信息之前先自我介绍一下。 在这个SMTP握手阶段,SMTP客户向服务器分别指出发信人和收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彼此自我介绍完毕之后,客户发出邮件消息。
2.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同一层内[1] 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1]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区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1] 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1] 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3.文件传输服务。 Internet 的入网用户可以利用“文件传输服务( FTP )”命令系统进行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传输,使用 FTP 几乎可以传送任何类型的多媒体文件,如图像、声音、数据压缩文件等。FTP服务是由TCP/IP的文件传输协议支持的,是一种实时的联机服务。
4.远程访问服务提供的是一种全面的远程系统管理解决方案,可用于配备了 远程访问卡 (DRAC) III、DRAC III/XT、Dell 嵌入式远程访问 (ERA) 控制器或 ERA 选件 (ERA/O) 卡并装有 SNMP 和 CIM 的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统称为远程访问控制器 (RAC)。远程访问服务使您可以远程访问未运行的系统,使其尽快启动并运行。远程访问服务还可在系统停机时提供警报通知,并允许您远程重新启动系统。此外,远程访问服务还将记录系统崩溃的可能原因并保存最近一次的崩溃屏幕。
5.信号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数据量多少。为了能够统一度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作为传输速率的单位。
一种是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为波特(baud),所以也称波特率。一个数字脉冲为一个码元。若码元的宽度为T秒,则B=1/T。
另一种是数据传输速率,每秒钟内传输的信息量,单位为比特/秒(b/s或bps),所以也称比特率。若码元可取的离散值的个数为M,则T=Ts*㏒M,R=Rs/㏒M,其中Ts为发一个二进制符号所需要的时间。
⑧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什么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
一、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设备及选型、网络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接入技术方案设计、IР地址规划与路由设计、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二、网络构建
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线制作方法、交换机配置与使用方法、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交换机 VLAN配置、交换机 STP配置。
路由器配置与使用: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路由器接口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RIP动态路由配置、OSPF 动态路由配置。
路由器高级功能:设置路由器为DHCP服务器、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配置GRE协议、配置IPSec协议、配置MPLS协议。
无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三、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
网络环境配置、WWW服务器安装调试、E-mail服务器安装调试、FTP服务器安装调试、DNS服务器安装调试。
四、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网络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的安装与使用、网站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攻击防护与漏洞查找、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其他网络安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网络管理:管理与维护网络用户账户、利用工具软件监控和管理网络系统、查找与排除网络设备故障、常用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五、上机操作
在仿真网络环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内容
交换机配置与使用、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网络管理与安全设备、软件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8)中职计算机网络配置考题扩展阅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3级教程:三级网络技术》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3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2013年版)》编写而成。
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网络安全与管理等。
⑨ 请计算机网络高手解答试题
局域网的基本特征:
局部区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简称为“局域网”,缩写为L A N。局域网是结构复杂程
度最低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仅是在同一地点上经网络连在一起的一组计算机。局域网通常挨
得很近,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网络。通常将具有如下特征的网称为局域网。
1)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不超过几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筑或一个房间内。
2)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其范围自1 M b p s到1 0 M b p s ,近来已达到1 0 0 M b p s。而广
域网运行时的传输率一般为2400bps、9600bps或者38.4kbps、56.64kbps。专用线路也只能达到
1.544Mbps。
3)网络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某个单位。
局域网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的威力获得更充分地发挥,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机网络就深入到
各个领域。因此,局域网技术是目前非常活跃的技术领域,各种局域网层出不穷,并得到广泛应用,
极大地推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尽管局域网是最简单的网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必定是小型的或简单的。局域网可以变
得相当大或复杂,在行业杂志上读到配有成百上千用户的局域网是很常见的事。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局域网在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能够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更好地运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
信息安全性,易于操作和维护等。对此要求决定了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三个要素决定,即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询问方式。下面一一进行描述。
——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网络结点(又可分为端结点和转发结点)和通
信链路,网络中结点的互连模式叫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定义了网中资源的连接方式,在
局域网中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形结构。
1.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的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
接到传输介质或称总线上。任何一个站点发送的信号都可以沿着介质传播,而且能被其他所有
站点接收。总线拓扑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结构简单,传输介质又是无源元件,
从硬件的角度看,十分可靠。总线型结构的缺点是:因为这种结构的网不是集中控制的,所以故
障检测需要在网上的各个站点上进行;在扩展总线的干线长度时,需重新配置中继器、剪裁电
缆、调整终端器等;总线上的站点需要介质访问控制功能,这就增加了站点的硬件和软件费用。以
太网等常采用总线型结构,图1-1是一总线型拓扑结构例子。
在总线型拓扑结构中,局域网的各个节点都连接到一个单一连续的物理线路上。由于各个节
点之间通过电缆直接相连,因此,总线拓扑结构中所需要的电缆长度是最小的。但是,由于所有节点
都在同一线路上进行通信,任何一处故障都会导致所有的节点无法完成数据的发行和接收。
常见使用总线拓扑的局域网有Ethernet、ARCnet和Token Bus。
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在网中广播信息。网络中的每个站几乎可以同时
“收到”每一条信息。这与下面要讲到的环型网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线型拓扑结构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低廉,用户站点入网灵活。另外一个优点是某个站点失效
不会影响到其他站点。但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由于共用一条传输信道,任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站
点发送数据,而且介质访问控制也比较复杂。总线型结构网是一种针对小型办公环境的成熟而又
经济的解决方案。
2. 环形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结构是由连接成封闭回路的网络结点组成的,每一个结点与它左右相邻的结点连
接。环形网络常使用令牌环来决定哪个结点可以访问通信系统。在环形网络中信息流只能是单
方向的,每个收到信息包的站点都向它的下游站点转发该信息包。信息包在环网中“旅行”一
圈,最后由发送站进行回收。当信息包经过目标站时,目标站根据信息包中的目标地址判断出
自己是接收站,并把该信息拷贝到自己的接收缓冲区中。为了决定环上的哪个站可以发送信息,
平时在环上流通着一个叫令牌的特殊信息包,只有得到令牌的站才可以发送信息,当一个站发
送完信息后就把令牌向下传送,以便下游的站点可以得到发送信息的机会。环形拓扑结构的优
点是它能高速运行,而且避免冲突的结构相当简单。
环形拓扑结构中,连接网络中各节点的电缆构成一个封闭的环,信息在环中必须沿每个节点单
向传输,因此,环中任何一段的故障都会使各站之间的通信受阻。所以在某些环形拓扑结构中如
FDDI,在各站点之间连接了一个备用环,当主环发生故障时,由备用环继续工作。
图1-2是一个环形拓扑结构的例子。
——对等的环形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结构并不常见于小型办公环境中,这与总线型拓扑结构不同。因为总线型结构中所
使用的网卡较便宜而且管理简单,而环形结构中的网卡等通信部件比较昂贵且管理复杂得多。环
形结构在以下两种场合比较常见:一是工厂环境中,因为环网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二是有许多
大型机的场合,采用环型结构易于将局域网用于大型机网络中。
3. 星形拓扑结构
星形拓扑结构是由通过点到点链路接到中央结点的各站点组成的。星形网络中有一个唯一
的转发结点(中央结点),每一台计算机都通过单独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中央结点。星形拓扑结构
的优点是:利用中央结点可方便地提供服务和重新配置网络;单个连接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设
备,不会影响全网,容易检测和隔离故障,便于维护;任何一个连接只涉及到中央结点和一个站
点,因此,控制介质访问的方法很简单,从而访问协议也十分简单。星形拓扑的缺点是:每个
站点直接与中央结点相连,需要大量电缆,因此费用较高;如果中央结点产生故障,则全网不能
工作,所以对中央结点的可靠性和冗余度要求很高。Windows 95对等网常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图1-3是一个星形拓扑结构的例子。
在星形拓扑结构中,网络中的各节点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设备上,由该中心设备向目的节点传送信息。
星形拓扑结构方便了对大型网络的维护和调试,对电缆的安装检验也相对容易。由于所有工
作站都与中心节点相连,所以,在星形拓扑结构中移动某个工作站十分简单。
目前流行的星形结构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单位内部的专用小交换机( PA B X )组成局域
网,在本单位内为综合语音和数据的工作站交换信息提供信道,还可以提供语音信箱和电话会
议等业务,是局域网的一个重要分支;另一类是近几年兴起的利用集线器( h u b )连接工作站的网,
被认为是今后办公局域网的发展方向。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网络中各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必须依靠某种传输介质来实现。传输介质种类很多,适用于
局域网的介质主要有三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1. 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 cable)由绞合在一起的一对导线组成,这样做减少了各导线之间的相互电
磁干扰,并具有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
双绞线电缆可以分为两类:屏蔽型双绞线( S T P )和非屏蔽型双绞线( U T P )。屏蔽型双绞线外
面环绕着一圈保护层,有效减小了影响信号传输的电磁干扰,但相应增加了成本。而非屏蔽型
双绞线没有保护层,易受电磁干扰,但成本较低。
非屏蔽双绞线广泛用于星形拓扑的以太网。采用新的电缆规范,如10B a s e T和100B a s e T,
可使非屏蔽型双绞线达到10Mbps以至100Mbps的传输数率。
双绞线的优势在于它使用了电信工业中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因此,对系统的建立和维护
都要容易得多。在不需要较强抗干扰能力的环境中,选择双绞线特别是非屏蔽型双绞线,既利
于安装,又节省了成本,所以非屏蔽型双绞线往往是办公环境下网络介质的首选。
双绞线的最大缺点是抗干扰能力不强,特别是非屏蔽型双绞线尤甚。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外两个导体组成,且这两个导体是同轴线的,所以称为同轴电缆。在同轴
电缆中,内导体是一根导线,外导体是一个圆柱面,两者之间有填充物。外导体能够屏蔽外界
电磁场对内导体信号的干扰。
同轴电缆既可以用于基带传输,又可以用于宽带传输。基带传输时只传送一路信号,而宽
带传输时则可以同时传送多路信号。用于局域网的同轴电缆都是基带同轴电缆。
常用的同轴电缆有以下几类:
RG-8和R G - 11,直径1/2 in(1in=25.4mm),阻抗5 0 W,常用于以太网中,即平时所谓的粗缆。
将网卡连接到粗缆中时,需要收发器。
R G - 5 8,直径1/2 in,阻抗5 0 W,用于以太网中,称之为粗缆。细缆网不需要收发器,只需
要一个T型插头。但物理范围和所连站点数都比粗缆要少。
RG-62阻抗为93W,用于ARCnet。其型号是为电视天线所用的同轴电缆。
3. 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简称为光纤。对于计算机网络而言,光纤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光纤由纤芯、包
层及护套组成。纤芯由玻璃或塑料组成,包层则是玻璃的,使光信号可以反射回去,沿着光纤
传输;护套则由塑料组成,用于防止外界的伤害和干扰。
光波由发光二极管或激光注入二极管产生,接收端使用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即
数据信号)。
光导纤维传输损耗小、频带宽、信号畸变小,传输距离几乎不受限制,且具有极强的抗电
磁干扰能力,因此,被认为是今后网络传输介质的发展方向。
光纤的缺点是价格比较贵,并不是光纤本身贵,目前光纤的价格已接近同轴电缆的价格,
而是所使用的网卡等通信部件比较昂贵。第二个缺点是管理比较复杂。
采用光纤的典型局域网是FDDI。
——局域网的标准
局域网出现之后,发展迅速,类型繁多。1 9 8 0年2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 I E E E)
成立8 0 2课题组,研究并制定了局域网标准IEEE 802。后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经过讨论,
建仪将802标准定为局域网国际标准。
IEEE 802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主要有如下12种。
1)IEEE 802.1概述,局域网体系结构以及网络互连。
2)IEEE 802.2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的功能与服务。
3)IEEE 802.3描述CSMA/CD总线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相应物理层规范。
4)IEEE 802.4描述令牌总线(token bus)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相应物理层规范。
5)IEEE 802.5描述令牌环(token ring)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相应物理层规范。
6)IEEE 802.6描述市域网(MAN)的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相应物理层规范。
7)IEEE 802.7描述宽待技术进展。
8)IEEE 802.8描述光纤技术进展。
9)IEEE 802.9描述语音和数据综合局域网技术。
10)IEEE 802.10描述局域网安全与解密问题。
11)IEEE 802.11描述无线局域网技术。
12)IEEE 802.12描述用于高速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方法及相应的物理层规范。
⑩ 计算机网络专业cisco路由器配置试题
这个得好好看下书哦,配置模式一般是在全局模式用conf t进入的,这样就能对路由和交换的IP,VLAN,协议啥的进行配置了,不然啥都是浮云。 不明白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