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调制编码技术

计算机网络调制编码技术

发布时间:2022-10-25 12:50:45

‘壹’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基础有哪些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
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1.6 通信方式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
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3.1 电磁波谱
2.3.2 无线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卫星通信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基带传输技术
2.5.2 频带传输技术
2.5.3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制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2.7.2 误码率的定义
2.7.3 差错的控制
小结
习题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3.1.4 其他相关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
小结
习题3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4.5 局域网组网技术
4.5.1 传统以太网
4.5.2 IBM令牌环网
4.5.3 交换式以太网
4.6 快速网络技术
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
4.6.3 ATM技术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组网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实现
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小结
习题4
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5.1 广域网概述
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5.2.1 数字数据网(DDN)
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5.2.5 帧中继(Frame Relay)
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
小结
习题5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6.1.1 网络互联概述
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
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
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
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
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
6.3.1 中继器
6.3.2 网桥
6.3.3 网关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协议
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
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接口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结
习题6
第7章 Inter基础知识
7.1 Inter的产生和发展
7.1.1 ARPANET的诞生
7.1.2 NSF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围Inter的形成与发展
7.2 Inter概述
7.2.1 Inter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的特点
7.3 Inter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3.1 Inter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的主要服务
7.4 Inter的结构
7.4.1 Inter的物理结构
7.4.2 Inter协议结构与TCP/IP
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地址结构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
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
7.6 子网和子网掩码
7.6.1 子网
7.6.2 子网掩码
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
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
7.7 域名系统
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
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
7.8.1 什么是IPv4
7.8.2 IPv4的应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简介
7.9.1 IPv6的发展历史
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
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
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7
第8章 Inter接入技术
8.1 Inter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局域网接入Inter
8.4 ADSL接入技术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点
8.4.3 ADSL的安装
8.4.4 PPP与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
8.6 光纤接入技术
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
8.7 无线接入技术
8.7.1 无线接入概述
8.7.2 WAP简介
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
8.8 连通测试
小结
习题8
第9章 Inter的应用
9.1 Inter应用于家庭
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
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
9.1.3 家庭娱乐
9.2 Inter应用于电子商务
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
9.3 Inter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9.4 Inter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
10.1 移动IP技术
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
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
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10.2 第三代Inter与中国
10.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
10.2.2 第三代Inter的主要特点
10.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
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发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点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点
11.5 NetWare操作系统
11.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6 UNIX操作系统
11.6.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6.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Linux操作系统
11.7.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小结
习题11
第12章 网络安全
12.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12.2 防火墙技术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12.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
12.3 网络加密技术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网络加密算法
12.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12.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12.4.2 数字证书
12.4.3 数字签名
12.5 入侵检测技术
12.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检测的分类
12.6 网络防病毒技术
12.6.1 计算机病毒
12.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12.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7.3 IDS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12
第13章 网络管理
13.1 网络管理概述
13.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结构形式
13.3.2 MIB的访问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发展
13.4.2 SNMP的设计目标
13.4.3 SNMP的工作机制
13.5 网络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13
第14章 网络实验
14.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
14.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
14.3 实验3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14.4 实验4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
14.5 实验5 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
14.6 实验6 服务
14.7 实验7 使用电子邮件
14.8 实验8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4.9 实验9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贰’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

第4题是 服务和协议

‘叁’ 数据编码技术 什么是数据编码技术

数字数据编码:在数字信道中传输计算机数据时,要对计算机中的数字信号重新编码进行基带传输,在基带传输中,数字信号的变法方式主要有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三种方法
模拟数据编码:将计算机中的数字数据在网络中用模拟信号表示,要进行调制,也就是要进行波行变换,或者严格地讲,是进行频谱变换,将数字信号的频谱变换成适合于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频谱。基本的调制方法有调幅、调频、调相三种方法。
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

‘肆’ 什么是编码技术

字符编码就是以二进制的数字来对应字符集的字符,目前用得最普遍的字符集是ANSI,对应ANSI字符集的二进制编码就称为ANSI码,DOS和Windows系统都使用了ANSI码,但在系统中使用的字符编码要经过二进制转换,称为系统内码。

汉字内码:ANSI码是单一字节(8位二进制数)的编码集,最多只能表示256个字符,不能表示众多的汉字字符,各个国家和地区在ANSI码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汉字编码集,以能够处理大数量的汉字字符。这些编码使用单字节来表示ANSI的英文字符(即兼容ANSI码),使用双字节来表示汉字字符。由于一个系统中只能有一种汉字内码,不能识别其它汉字内码的字符,造成了交流的不便。

GB码:GB码是1980年国家公布的简体汉字编码方案,在大陆、新加坡得到广泛的使用,也称国标码。国标码对6763个汉字集进行了编码,涵盖了大多数正在使用的汉字。

GBK码:GBK码是GB码的扩展字符编码,对多达2万多的简繁汉字进行了编码,简体版的Win95和Win98都是使用GBK作系统内码。

BIG5码:BIG5码是针对繁体汉字的汉字编码,目前在台湾、香港的电脑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

HZ码:HZ码是在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汉字编码。

ISO -2022CJK码:IOS-2022是国际标准组织(ISO)为各种语言字符制定的编码标准。采用二个字节编码,其中汉语编码称ISO- 2022 CN,日语、韩语的编码分别称JP、KR。一般将三者合称CJK码。目前CJK码主要在Internet网络中使用。

Unicode码:Unicode码也是一种国际标准编码,采用二个字节编码,与ANSI码不兼容。目前,在网络、Windows系统和很多大型软件中得到应用。

再就是压缩编码:
多媒体信息包括了文本,数据,声音,动画,图形,图像以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虽然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其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进行数据压缩处理,计算机系统就无法对它进行存储和交换.另一个原因是图像,音频和视频这些媒体具有很大的压缩潜力.因为在多媒体数据中,存在着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图像区域的相同性冗余,纹理的统计冗余等.它们为数据压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因此在多媒体系统中必须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它是多媒体技术中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
数据压缩方法的分类
(1)根据质量有无损失可分为有损失编码和无损失编码.
(2)按照其作用域在空间域或频率域上分为:空间方法,变换方法和混合方法.
(3)根据是否自适应分为自适应性编码和非适应性编码.

依据压缩算法分类:
(1)脉冲编码调制
(2)预测编码
(3)变换编码
(4)统计编码
(5)混合编码
(1)脉冲编码调制
脉冲编码调制实际上是连续模拟信号的数字采样表示.脉冲编码调制(PCM)编码器和解码器位于一个图像编码系统的起点和终点.下面几种编码方法都是在多媒体数据模拟信号经过PCM编码后再进行的压缩编码方法.
(2)预测编码
编码器记录与传输的不是样本的真实值,而是它与预测值的差.这一方法称为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方法.
(3)变换编码
变换编码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图像块像素值之间的相关性,把图像变换到一组新的基上,使得能量集中到少数几个变换系数上,通过存储这些系数而达到压缩的目的.
在变换编码中,由于对整幅图像进行变换的计算量太大,所以一般把原始图像分成许多个矩形区域子图像独立进行变换.
常用的有离散余弦变换(DCT)
(4)统计编码
最常用的统计编码是Huffman编码.它对于出现频率大的符号用较少的位数来表示,而对出现频率较小的符号用较多的位数来表示.其编码效率主要取决于需编码的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布,越集中则压缩比越高.
另外还有算术编码,游程编码.
(5)混合编码
混合编码是指合并变换和预测技术的编码,通常有两种编码形式

‘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思考题与实训课题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3 数据传输
2.4 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
2.5 多路复用技术
2.6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2.7 差错控制
2.8 思考题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3 IEEE802体系结构
3.4 TCP/TP协议簇
3.5 思考题与实训课题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4.1 局域网基本概念
4.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3 交换式以太网与虚拟局域网技术
4.4 无线局域网技术
4.5 思考题与实训课题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5.1 网络互联概述
5.2 IP地址
5.3 地址解析
5.4 IP数据报
5.5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5.6 思考题与实训课题
第6章 TCP与UDP
6.1 端对端通信
6.2 传输控制协议TCP
6.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6.4 思考题与实训课题
第7章 网络应用服务
7.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7.2 域名系统DNS
7.3 DHCP服务
7.4 WWW服

‘陆’ 网络技术主要学习什么内容好

网络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SQLSERVER,,Oracle数据库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技术,HTML与JavaScript,网络规划、设计方向:Linux系统及网络管理、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路由交换机配置与管理、构建企业网络、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网络入侵的检测与防范;网站设计方向:ASP动态网站建设、JAVA网络程序开发,Dreamweaver firework Flash网页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网络集成与工程监理、Web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的高级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掌握网络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具有从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集成、网络设备配置、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的基本能力,以及基于Web的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初步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训,毕业生能在企业单位从事一线网络技术工作。

‘柒’ 什么是网络编码技术

应用网络编码,可以解决传统路由、跨层设计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网络性能。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尤其是组播吞吐量。可以减少数据包的传播次数,降低无线发送能耗。当网络部分节点或链路失效时采用随机网络编码,最终在目的节点仍然能恢复原始数据,增强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网络编码对无线网络的性能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网络编码的吞吐量上,网络编码已经被证明对于提高某些网络的吞吐量有着很大的作用。运用网络编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吞吐量,但是同时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不少研究者在研究提高无线网络的组播吞吐量的同时,研究如何降低因采用网络编码带来的复杂性。在网络状况恶劣的条件下,网络编码和路由之间组播吞吐量的差别不大,网络编码的优势体现在降低网络复杂性上;在网络状况较好的条件下,网络编码相对于路由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组播吞吐量。这为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网络编码算法提供了可能。

‘捌’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2007年版

作者:武新华陈恩波段玲华等
ISBN:10位[7560619134]13位[9787560619132]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价:¥28.00元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硬件设备,详细介绍了其原理、功能、分类、连接、设置技术等,使读者通过对网络设备的了解掌握局域网的架设和维护技能,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网络设备,组建出适合自己需求的局域网络。
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基础知识、局域网组建技术基础、服务器与组网规则、常见网络解决方案、安装与配置局域网服务器、划分子网和分配IP地址、安装和配置Web/FTP服务器、安装和配置其他网络服务器、从局域网共享Internet连接、局域网的升级与维护、资源共享方案与常见故障等。
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网络设计实例和图片,并在每一章结束提供了适量的练习题,让读者在学习网络各项技术的同时注意巩固与提高。 第1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1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
1.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2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前景3
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4
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4
1.2.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4
1.2.3计算机网络的类型5
1.3网络体系结构6
1.3.1网络体系结构7
1.3.2不同的网络协议层7
1.3.3TCP/IP协议8
自我突破习题10
第2章局域网基础知识11
2.1局域网概述12
2.1.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12
2.1.2局域网的三要素13
2.1.3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4
2.1.4IEEE802协议16
2.2局域网的组成16
2.2.1局域网的互联设备16
2.2.2局域网服务器与工作站20
2.2.3传输介质20
2.2.4网络互联的定义和类型24
2.3局域网基本工作原理25
2.3.1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及基本结构25
2.3.2高速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29
2.3.3虚拟局域网31
自我突破习题34
第3章局域网组建技术基础35
3.1典型局域网概述36
3.1.1以太网的基本概念36
3.1.2交换式以太网概述37
3.1.3基于以太网的VLAN38
3.1.4交换以太网40
3.1.5无线局域网概述40
3.2局域网的操作系统40
3.2.1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41
3.2.2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41
3.2.3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42
3.3网线制作材料和工具44
3.3.1双绞线与水晶头44
3.3.2网络布线的材料和工具46
3.3.3同轴电缆网线制作材料与工具47
3.3.4网线制作详解50
3.3.5如何安装网卡55
3.3.6选购不同的网络附件57
3.4WindowsServer2003服务器安装实战58
3.4.1WindowsServer2003网络功能简介58
3.4.2WindowsServer2003局域网的架设59
3.4.3在局域网中安装WindowsServer2003系统62
3.5无线局域网的组建65
3.5.1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方式65
3.5.2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67
3.5.3无线局域网的组建68
自我突破习题70
第4章服务器与组网规则71
4.1服务器知识概述72
4.1.1服务器的基本概念72
4.1.2服务器的主要性能和外观特点73
4.1.3服务器的主要结构类型76
4.1.4服务器的分类78
4.2需求分析与组网原则81
4.2.1网络拓扑选择81
4.2.2网络布线规则82
4.3选择与连接网络设备85
4.3.1选择合适的路由参数85
4.3.2交换机的选择86
4.3.3集线器的选择88
自我突破习题90
第5章常见网络解决方案91
5.1局域网建设概述92
5.1.1网络建设的基本概念92
5.1.2建网的基本原则93
5.1.3建网的技术与方法94
5.1.4局域网共享中的技巧96
5.2结构化布线97
5.2.1结构化布线概述98
5.2.2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构成99
5.2.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测试100
5.2.4结构化布线方案的确定101
5.3常见网络解决方案实例102
5.3.1解决方案的步骤与原则102
5.3.2实例1--商务中心网络系统解决方案105
5.3.3实例2--中小型办公网络系统解决方案109
5.3.4实例3--校园网解决方案111
5.3.5实例4--IP电话网络解决方案113
5.4网络安全解决方案115
5.4.1网络安全概述115
5.4.2网络的不安全因素116
5.4.3网络安全技术117
5.4.5网络安全系统解决方案119
自我突破习题122
第6章安装与配置局域网服务器123
6.1安装Windows2000服务器124
6.1.1Windows2000服务器的系统组成124
6.1.2安装Windows2000服务器127
6.1.3建立Windows2000服务器的网络环境132
6.1.4建立Windows2000服务器工作站137
6.2安装WindowsXP服务器138
6.2.1安装WindowsXP服务器的硬件要求138
6.2.2安装WindowsXPProfessional服务器的操作流程139
6.3安装WindowsVistaServer服务器145
6.3.1安装WindowsVistaServer操作系统145
6.3.2架设WindowsVistaServer局域网148
自我突破习题152
第7章划分子网和分配IP地址153
7.1子网的划分154
7.1.1划分子网的作用与意义154
7.1.2为何要使用子网掩码154
7.1.3网络地址与广播地址的计算156
7.1.4子网划分实战157
7.2分配IP地址158
7.2.1配置机器上的静态IP地址158
7.2.2动态IP地址的配置159
7.2.3配置DHCP服务器159
7.3对已分配的IP地址进行管理163
7.3.1安装IP地址查看器163
7.3.2局域网查看工具164
7.3.3IP管理专家168
7.4“网络岗三代”使用实战169
7.4.1监控服务与连接服务170
7.4.2监控对象的设置170
7.4.3对多个网段实现监控175
7.4.4设置操作员的操作权限175
7.4.5监控上网流量数据176
7.4.6通过运行日志实现档案监控177
自我突破习题180
第8章安装和配置Web/FTP服务器181
8.1配置Web和FTP服务器182
8.1.1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182
8.1.2安装IIS6.0操作流程183
8.1.3配置Web服务器185
8.1.4配置FTP服务器193
8.2创建虚拟Web站点与目录199
8.2.1创建虚拟Web站点199
8.2.2创建虚拟目录201
8.2.3管理虚拟目录203
8.3用Serv-U创建FTP服务器204
8.3.1Serv-U的安装与配置204
8.3.2设置自己的Serv-U208
8.4用IIS6.0架设ASP . net网站209
自我突破习题214
第9章安装和配置其他网络服务器215
9.1安装和设置DNS服务器216
9.1.1DNS服务器概述216
9.1.2DNS的作用218
9.1.3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220
9.2WinRoute代理服务器的配置228
9.2.1WinRoute概述229
9.2.2WinRoute的配置流程231
9.3用QuickEasyFTPServer配置FTP服务器233
9.3.1安装QuickEasyFTPServer的FTP文件服务器233
9.3.2创建自己的用户帐户235
9.3.3配置FTP文件服务器237
9.3.4用户帐户的管理设置238
9.3.5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性设置239
9.3.6通过IE测试下载服务器240
9.3.7在DOS环境下实现服务器登录241
9.4创建与设置IRC服务器242
9.4.1安装IRC服务器端软件242
9.4.2安装IRC客户端软件244
9.4.3设置IRC服务器247
9.4.4调试配置好的IRC服务器250
自我突破习题254
第10章从局域网共享Internet连接255
10.1Internet上网概述256
10.1.1Internet的上网方式256
10.1.2家庭用户的上网方式256
10.1.3组建家庭局域网的软件选择257
10.1.4在WindowsXP下设置ADSL259
10.2共享上网基础261
10.2.1如何实现共享上网262
10.2.2代理服务器技术262
10.2.3NAT技术概述264
10.2.4共享上网的网络实现264
10.3在WindowsXP中共享ADSL上网267
10.3.1共享WindowsXP局域网267
10.3.2通过网关在WindowsXP下实现共享上网268
10.3.3用网桥实现共享上网270
10.4在局域网中实现宽带共享272
10.4.1从局域网接入宽带Internet272
10.4.2使用共享上网代理软件实现共享上网273
10.4.3使用NAT功能实现共享上网276
10.4.3使用ICS实现共享上网277
自我突破习题278
第11章局域网的升级与维护279
11.1硬件设备的增加或升级280
11.1.1增加或升级物理设备280
11.1.2配置服务器硬件281
11.1.3网络设备的升级283
11.1.4撤销硬件改变283
11.1.5升级主干网284
11.2局域网的自动升级服务284
11.2.1安装自动更新服务器284
11.2.2配置自动更新服务器287
11.2.3安装自动升级客户端290
11.2.4升级网络的应用程序293
11.2.5撤销软件升级293
11.3部署SUS实现系统更新293
11.3.1在服务器端安装SUS293
11.3.2同步SUS服务器296
11.3.3设置SUS计划同步297
11.3.4配置SUS的客户端298
11.3.5SUS系统更新实战300
11.4几个常见的网络维护命令302
11.4.1Ping命令302
11.4.2Ipconfig命令304
11.4.3Tracert命令305
11.4.4Netstat命令305
11.4.5Arp命令306
11.4.6FTP命令307
11.4.7Netsh命令308
自我突破习题309
第12章资源共享方案与常见故障311
12.1资源共享方案312
12.1.1资源共享基础312
12.1.2访问安全性与权限控制313
12.2常见资源共享故障解析316
12.2.1对等网络的资源共享316
12.2.2服务器/客户端网络的资源共享325
自我突破习题327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系列名: 新编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书号: 9787030168610
作者: 王颖 刘水强 赵锐 张国庆
所属类别: 教材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出版日期:2006年3月版别版次:200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本书勘误:有(0)条勘误字数:373.464千字印张:16 1/2 印数:1-3000册页数:251附带物: 无附带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各位老师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内容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技术紧密结合。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网络互联和互联网,Internet应用,网络安全等知识。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技术人员学习网络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思考题
第2章 数据通信
2.1 数据通信基础
2.2 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
2.3 多路复用
2.4 交换技术
2.5 流量控制
2.6 差错控制
思考题
第3章 局域网
3.1 局域网概述
3.2 局域网体系结构
3.3 以太网
思考题
第4章 广域网
· · · · · ·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思考题
第2章 数据通信
2.1 数据通信基础
2.2 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
2.3 多路复用
2.4 交换技术
2.5 流量控制
2.6 差错控制
思考题
第3章 局域网
3.1 局域网概述
3.2 局域网体系结构
3.3 以太网
思考题
第4章 广域网
4.1 概述
4.2 商业网络服务
4.3 住宅用户服务
思考题
第5章 无线网络
5.1 无线网络概述
5.2 蓝牙技术
5.3 移动通信技术
5.4 红外通信技术
5.5 WiMAX技术
5.6 WLAN技术
思考题
第6章 网络互联和互联网
6.1 网络互联设备
6.2 局域网互联
6.3 互联网体系结构
6.4 互联网协议地址
6.5 协议地址联编
6.6 IP数据报和数据报转发
思考题
第7章 Internet应用
7.1 Internet概述
7.2 Internet应用
7.3 Internet用户接入方式
7.4 网站设计与开发
思考题
第8章 网络安全
8.1 网络安全概述
8.2 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8.3 网络安全面临的热点问题
8.4 网络安全协议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玖’ “现代光通信” 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技术是什么

电子设计工程师终身受用的光通信术语
~~~~~~~~~~~~~~~~~~~~~~~~~~~~~~~~~
ADM Add Drop Multiplexer 分插复用器

利用时隙交换实现宽带管理,即允许两个STM-N信号之间的不同VC实现互连,并且具有无需分接和终结整体信号,即可将各种G.703规定的接口信号(PDH)或STM-N信号(SDH)接入STM-M(M>N)内作任何支路。

AON Active Optical Network 有源光网络

有源光网络属于一点对多点的光通信系统,由ONU、光远程终端OLT和光纤传输线路组成。

APON AT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TM无源光网络

一种结合ATM 多业务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无源光网络透明宽带传送能力的理想长远解决方案,代表了面向21世纪的宽带接入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是一种采用离散多频音DMT线路码的数字用户线DSL系统。

AA Adaptive Antenna 自适应天线

一种天线提供直接指向目标的波束,比如移动电话的天线,能够随目标移动自动调整功率等因素,也称为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ADPCM 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lation 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

一种编码技术,将模拟采样的比特数从8位降低到3到4位,完成传输信号的压缩,ITU-T推荐 G.721 为32位ADPCM定义了一种算法(每秒8000次采样,每次采样采4比特),与传统PCM编码相比,它的传输容量加倍。

ADFE Automatic Decree Feedback Equalizer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

一种利用判决后的信号作为后向抽头的输入信号,可以消除噪声对后向抽头信号的影响的均衡器技术。

AMI 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信号交替反转码

一种数字传输中常用的编码技术,逻辑0由空电平表示,而逻辑1由交替反转的正负电压表示。

AON All Optical Net 全光网

就是网中直到端用户节点之间的信号通道仍然保持着光的形式,即端到端的全光路,中间没有光电转换器。这样,网内光信号的流动就没有光电转换的障碍,信息传递过程无需面对电子器件处理信息速率难以提高的困难。

AOWC All Optical Wave Converter 全光波长转换器

是指不经过电域处理,直接把信息从一个光波长转换到另一个波长的器件。

ASK Amplitude Shift Keying 振幅键控

一种键控技术,对应二进制调制信号,承载信号在开启和关闭之间切换,也就是常说的 ON-OFF键控。

ATPC Automatic Transfer Power Control自动发信功率控制

技术的要点是微波发信机的输出功率在ATPC控制范围内自动跟踪接手段接收电平的变化而变化。它的优点有可减少对相邻系统的干扰、减少上衰减问题、减低直流功率消耗、改善剩余误码特性、在衰落条件下使输出功率额外增加2dB。

AWF All Wave Fiber 全波光纤

消除了光纤1383nm的水峰,这样就在1350-1450nm波段能增加120多个新的波长(间隔100GHZ)。对于城市接入网的用户十分有利。

AU Administrative Unit 管理单元

提供高阶通道层和复用段层之间适配功能的信息结构。

AUG Administrative Unit Group 管理单元组

由一个或多个在STM-N净负荷中占据固定位置的、确定位置的管理单元组成。

APD Avalanche Diode 雪崩光电二极管

利用雪崩倍增效应使光电流得到倍增的高灵敏度的探测器。

BA Booster(power) Amplifier 光功率放大器

可补偿光复用器的损耗,提高入纤功率的光放大器。

BBER Background Block Error Ratio 背景误块比

对于一个确定的测试时间而言,在可用时间出现的BBE数与扣除不可用时间和SES期间所有块数的总块数之比。

BR Basic Rate Access 基本速率接入

ITU-T定义为窄带ISDN的一种接口速率,也称为2B+D,B信道64K为承载信道,D信道16K为数字信令信道。

Bluetooth 蓝牙

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由设备制造商联合制定的一种覆盖范围10M,工作频段在2.4G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C Band C波带

即工作波长在1525~1560nm范围内,带宽约35nm。

Chirp 啁啾

当单纵模激光器工作于直接调制时,注入电流的变化会引起载流子密度的变化,进而使有源区的折射率指数发生变化,结果使激光器谐振腔的光路径长度随之变化,从而导致振荡波长随时间漂移。一般需要采用外调制技术克服。

C Container C 容器

装载各种速率业务信号的信息结构,表示为C-n(11,12,2,3,4),我国仅涉及C-12,C-3,C-4。容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适配,即码速调整。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载波侦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一种应用于有线局域网的多址接入技术。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载波侦听多址接入/避免冲撞协议

由于无线产品不易检测信道是否存在冲突,因此802.11定义了一种新的协议,即(CSMA/CA)。一方面,载波侦听--查看信道是否空闲;另一方面,避免冲撞--信道不空闲时,通过随机的时间等待,直到有新的空闲信道出现时再优先发送,使信号冲突发生的概率减到最小。不仅如此,为了系统更加稳固,802.11还提供了带确认帧ACK的CSMA/CA。在一旦遭受其他噪声干扰,或者由于侦听失败时,信号冲突就有可能发生,而这种工作于MAC层的ACK此时能够提供快速的恢复能力。

CNR Carrier to Noise Ratio 载噪比

在没有经过任何调制之前,载波电平与噪声电平之比,也作C/N。

CP Cross polarization 交叉极化

两个天线系统用相同的频率但一个使用水平极化而另一个使用垂直极化,提高频谱利用率。

DCF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Fiber色散补偿单模光纤 是具有大的负色散光纤,这类光纤是针对已敷设的1310nm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光纤。在G.652光纤中加入一定的色散补偿光纤,进行色散补偿,以保证整条光纤线路的总的色散进似为零。

DFF Dispersion-flattened Fiber色散平坦光纤

将从1.3um到1.55um的较宽波段的色散,都能作到很低,几乎达到零色散的光纤。

DR Diversity Receiver 分集接收

分集接收就是将相关性较小的(即同时发生质量恶化的)两路以上的收信机输出进行选择或合成,来减轻由衰落所造成的影响的一种措施。具体又可以分为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角度分集等不同的方式。

DPT Dynamic Packet Transport动态包传输技术

这是Cisco公司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传输方法-IP优化的光学传输技术。这种技术提供了带宽使用的高效率、服务类别的丰富性以及网络的高级自愈功能。

ODM Optical Division ltiplexer 光分用器

把多个波长分用到各根光纤中,使信道分离。

DSF Dispersion-Shifted Fiber 色散移位光纤

称为1550nm性能最佳单模光纤,这种光纤通过设计光纤折射率剖面,使零色散移到1550nm窗口,从而与光纤的最小率减窗口获得匹配,使超高速超长距离的传输成为可能。

DTM Dynamic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动态同步传送模式

一种基于高速电路交换和动态时隙分配的新技术。作为第二层的交换/传输技术,DTM具有更强的带宽管理能力,适应光纤带宽的不断扩展。

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密集波分复用

同一个低损耗窗口的多个光波复用,相对于不同低损耗窗口的光波复用的粗波分复用而言。

DLC Digital loop carrier 数字环路载波

有源光网络,适用于用户比较密集的地区 。

DXC Digital cross connect equipment 数字交叉连接器

具有一个或多个准同步数字体系(G.702)或同数字体系(G.707)信号端口的,可以在任何端口信号速率(及其子速率)间进行可控连接和再连接的设备。

EA Electricity Absorb Molation电吸收调制器

损耗调制器,工作在调制器材料吸收区波长处,当调制器无偏压时,该波长处处于通状态。随着调制器上偏压的增加,原来的波长处吸收系数变大,调制器成为断状态,调制器的通断状态即为光强度调制。

EB Error Block 误块

在SDH网络中对于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是以"块",即通道中传送的连续比特的集合。当块内的任意比特发生差错时,就称该块是误块。

ECC Embedded Control Channel 嵌入控制通路

传递网管信息的嵌入式控制通路,其物理通道是DCC,采用ITU-T G.784要求的七层协议栈。

EDFA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 掺铒光纤放大器

制作光纤时,采用特殊工艺,在光纤芯层沉积中掺入极小浓度的铒离子,制作出相应的掺铒光纤。光纤中掺杂离子在受到泵浦光激励后跃迁到亚稳定的高激发态,在信号光诱导下,产生受激辐射,形成对信号光的相干放大。EDFA工作在1550窗口。已商用的EDFA噪声低,增益曲线好,放大器带宽大,与波分复用(WDM)系统兼容,泵浦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技术成熟,在现代长途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备受青睐。目前,"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密集波分复用(DWDM)+非零色散光纤(NZDF)+光子集成(PIC)"正成为国际上长途高速光纤通信线路的主要技术方向。

EDFL Erbium-doped Fiber Laser掺铒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的一种,其出射光波长落在1550nm窗口,由掺饵光纤和光泵以及其他相关光路元件,如波长选择器,偏振控制器,输入/输出耦合器等组成光板,具有低阈值,及与光纤通信系统兼容等优点。特别是可调谐环形EDFL具有调谐范围大,输出功率高,成为可调谐激光器的主流,其主要类型有抛光型可调谐WDM器件型,DFB型,光纤双折射调谐型,压电调谐光纤F-P标准具型等。EDFL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光纤通信和WDM系统。

ES Errored Second 误块秒

当某1秒具有一个或多个误块时,就称该秒为误块秒。

ESR Errored Second Ratio 误块秒比

对于一个确定的测试时间而言,在可用时间出现的ES数与总秒数之比。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

是一种数据编码技术,传输中检错由接收方进行验证,如果有错则通知发送方重发。它允许从低比特误码的编码数据中重新编码构成一列无误码数据流。

‘拾’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2009年版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作者: 严月浩 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564025250
定价:¥35.00 本书开创性地采用了“按照学生的思维、工程师的实用、教授的严谨”理念来编写和组织教材知识体现结构,由来自6个院校13名一线优秀大学教师参与编写。书中使用大量图、表和例子都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网络现象和普遍使用的网络软件和设备,配备了大量的习题和答案。
本书共分为理论篇、应用篇、安全篇、实训篇(独立成册)4篇11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接人技术、Intemet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Windows 2003服务器的建立、组网技术、常用网络调试与故障调试,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实训篇单独成册。
本教材适用各个高职及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经济类相关专业学生教学用书。 基础篇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2 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1 按覆盖的范围分类
1.3.2 按拓扑结构分类
1.3.3 按传输介质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1.5 数据通信技术
1.5.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5.2 数据传输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1.5.3 数据交换技术
1.5.4 数据传输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 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1.1 网络体系结构
2.1.2 网络协议
2.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2.2 0S1参考模型
2.2.1 0S1参考模型的概念
2.2.2 0S1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
2.2.3 0S1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2.3 TCP/IP参考模型
2.3.1 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
2.3.2 TCP/IP协议集
2.4 0S1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4.1 0S1参考模型的缺点
2.4.2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2.4.3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局域网技术
3.1 局域网概述
3.1.1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3.1.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与以太网
3.2.1 IEEE 802参考模型
3.2.2 IEEE 802标准
3.2.3 以太网的概念
3.3 共享式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3.1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控制
3.3.2 令牌环
3.3.3 令牌总线
3.4 交换式局域网
3.4.1 交换式局域网的提出
3.4.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4.3 虚拟局域网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4.1 广域网技术概述
4.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4.2.1 公用电话交换网(PSlN)
4.2.2 数字数据网
4.2.3 综合业务数字网
4.2.4 数字用户线路
4.2.5 公用分组交换网
4.2.6 帧中继
4.2.7 卫星通信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5.1 Internet概述
5.1.1 Internet的定义与组成
5.1.2 Internet物理结构与TCP/IP
5.2 Internet地址结构与域名
……
应用篇
第6章 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
第7章 Windows服务器的建立
第8章 组网技术
第9章 常用网络调试与故障调试
安全篇
第10章 网络安全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调制编码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隔壁wifi影响网络吗 浏览:918
无线网改服务网络快吗 浏览:338
选择适合的网络营销渠道 浏览:835
耿美网络剧哪里可以看 浏览:914
吉林网络营销大数据获客销售方法 浏览:322
满格没网络信号 浏览:154
电脑连不上如家的网络 浏览:159
删除东西致使无线网络消失 浏览:481
北京昌平网络DNS多少 浏览:454
路由器连通网络后过会自动断网 浏览:755
怎么看小米手机连的网络频段 浏览:950
苹果手机信号差网络慢怎么设置 浏览:755
网络人数活跃量一般占总比是多少 浏览:379
2021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合拍 浏览:279
网络视频侵权是什么意思 浏览:494
无线路由器连接无网络 浏览:393
何谓计算机网络 浏览:477
普通大学生网络安全专业 浏览:451
电脑搜到网络但是连不上 浏览:466
用移动网络打游戏为什么这么卡 浏览:7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