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

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

发布时间:2022-11-05 12:11:16

‘壹’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贰’ 计算机网络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一、原因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二、意义

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资质的计算机集合,确切的说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2)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着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

1、物理层(Physics Layer)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叁’ 求 计算机三级 的上机模拟系统 下载

三级网络技术专家密押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6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是从中科院高能所到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它建成于
A)1989年6月
B)1991年6月
C)1993年6月
D)1995年6月
(2)基于网络安全需要,网络操作系统一般提供了四级安全保密机制:注册安全性、用户信任者权限与
I.最大信任者权限屏蔽Ⅱ.物理安全性
Ⅲ.目录与文件属性,Ⅳ.协议安全性
A)I
B)I,Ⅱ
C)I,Ⅲ
D)Ⅳ
(3)计算机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网络拓扑影响着网络的性能以及
I.安全性Ⅱ.系统可靠性
Ⅲ.层次结构Ⅳ.通信费用
A)Ⅱ和Ⅳ
B)Ⅱ和Ⅲ
C)Ⅲ和Ⅳ
D)I和Ⅱ
(4)组成超媒体系统的是编辑器、超媒体语言和
A)结点
B)链
C)导航工具
D)指针
(5)以下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现在高档微机与工作部几乎没有区别
B)现在家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几乎一样
C)现在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性能差不多
D)现在的手持设备还都不能上网
(6)光纤通信采用的亮度调制方法属于
A)振幅键控ASK调制
B)频移键控FSK调制
C)相移键控PSK调制
D)波分复用WDM
(7)按照计算机网络覆盖地域范围的大小对网络进行分类,可分为
A)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B)局域网和Internet网
C)星型网、环型网和总线型网
D)局域网和广域网
(8)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局域网的互联
B)联入网络的所有计算机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
C)网络必须采用一个具有全局资源高度能力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D)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9)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差异性,为用户提供各种基本网络服务功能,完成共享系统资源的管理,并提供网络系统的
A)多媒体服务
B)wWw服务
C)E_mail服务
D)安全性服务
(10)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是
A)主机
B)终端
C)通信控制处理机
D)网卡
(11)下列关于时间片轮转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时间片轮转法中,系统将CPU时间划分成一个个时间段
B)就绪队列中的各个进程轮流在CPU上运行,每次运行一个时间片
C)当时间片结束时,运行进程自动让出CPU,该进程进入等待队列
D)如果时间片长度很长,则调度程序剥夺CPU的次数频繁,加重系统开销
(12)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具体的
B)层次结构的各层之间相对独立
C)网络体系结构对实现所规定功能的硬件和软件有明确的定义
D)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保持不变.其他各层均不受影响
(13)在理解误码率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I.应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Ⅱ.对于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越好
Ⅲ.对于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A)I、Ⅱ和Ⅲ
B)仅I和Ⅱ
C)仅I和Ⅲ
D)仅Ⅱ和Ⅲ
(14)下列文件存储设备不支持文件的随机存取的是
A)磁盘
B)光盘
C)软盘
D)磁带
(15)长期以来,网络操作系统的三大阵营是Novell的Netware和
I.MicroSoft的WindowsNTⅡ.MicroSoft的Windows2000
Ⅲ.UNIXⅣ.Linux
A)Ⅱ和Ⅲ
B)I和Ⅳ
C)I和Ⅲ
D)Ⅱ和Ⅳ
(16)IEEE802参考模型中不包含
A)逻辑链路控制于层
B)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
(17)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主要原因是
A)实现对通信过程中传输错误的恢复
B)实现对通信过程中收发双方的数据同步
C)提高对数据的有效传输速率
D)提高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18)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如图所示。在没有选项和填充的情况下,报头长度域的值为04816、1931

版本
报头长度
服务类型
总长度
标识
标志
片偏移
生存周期
协议
头部校验和
源lP地址
目的lP地址
选项+填充
数据
A)3
B)5
C)10
D)20
19)计算机网络领域中B-ISDN的含义是指
A)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
B)窄带综合业务数据网
C)基础综合业务数据网
D)综合业务数据网
20)无线局域网所使用的扩频的两种方法是:跳频扩频和
A)直接序列扩频
B)移频键控
C)时分多路复用
D)码分多路复用
21)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拨号上网的用户动态地获得一个IP地址
B)用户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时,用户计算机需要增加局域网网卡
C)ISDN可分为宽带(B—ISDN)和窄带(N—ISDN)
D)拨号上网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Mbps
22)目前局域网能提供的数据传输率为
A)1Mbps~lOMbps
B)10Mbps~100Mbps
C)10Mbps~1000Mbps
D)10Mbps~10000Mbps
23)Netware第二级容错主要是
A)针对文件服务器失效而设计的
B)针对硬盘表面介质损坏而设计的
C)针对硬盘和硬盘通道故障而设计的
D)用来防止在写数据记录的过程中因系统故障而造成的数据丢失
24)下列哪个不是单机操作系统管理的主要操作?
A)进程
B)内存分配
C)系统安全
D)文件输入/输出
(25)下列关于网络操作系统基本任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差异性
B)为用户提供各种基本网络服务功能
C)完成网络共享系统资源的管理
D)提供网络通信的可靠性服务
(26)在网络安全中,截取是指未授权的实体得到了资源的访问权。这是对
A)可用性的攻击
B)完整性的攻击
C)保密性的攻击
D)真实性的攻击
(27)下面选项为一种可应用于ERP、电子商务和数据仓库的大型Unix系统的是
A)Solaris
B)AIX
C)HP—UX
D)EnterpriseServer
(28)下列关于局域网的描述中,正确的一条是
A)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高,数据传输可靠性高
B)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低,数据传输可靠性高
C)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高,数据传输可靠性低
D)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低,数据传输可靠性低
(29)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支付网关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用户及终端系统和
A)CA系统
B)KDC系统
C)加密系统
D)代理系统
(30)浏览器中,与安全、隐私无关的是
A)C00kie
B)JavaApplet
C)背景音乐
D)ActiVeX(31)在计算机网络中,表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
A)传输率
B)误码率
C)信息容量
D)频带利用率
(32)为了防止局域网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可采用的技术是
A)防火墙
B)网卡
C)网关
D)网桥
(33)IP地址格式分为几部分?
A)2
B)4
C)5
D)6
(34)正在运行的进程在信号量S上作P操作之后,当S
A)等待队列
B)提交队列
C)后备队列
D)就绪队列
(3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局域网的传输线路中,粗缆和细缆混合使用时,长度不能超过300m
B)在局域网的传输线路中,粗缆和细缆混合使用的缺点是造价高
C)在局域网的传输线路中,粗缆和细缆混合使用时,一般室内用细缆,室外用粗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6)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202.113.224.68,子网屏蔽码为255.255.255.240,那么这台主机的主机号为
A)4
B)6
C)8
D)68
(37)以下属于“先消费后付款”的方式是
A)信用卡支付
B)电子现金支付
C)电子转账支付
D)电子支票支付
(38)Internet上有许多应用,其中主要用来浏览网页信息的是
A)E-mail
B)FTP
C)Telnet
D)WWW
(39)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也是一种电子文献形式,下面关于超文本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超文本采用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来组织信息
②超文本就是超大规格(通常大于64K
B)的文本文件
③超文本以结点作为基本单位,比传统的以字符为基本单位高一个层次
④超文本的每个结点就是一个文本文件
A)①
B)③
C)②、④
D)①、③
(40)为了检验数字证书的合法性,需要使用
A)颁发者的公用密钥来验
B)颁发者的私有密钥来验证
C)使用者的公用密钥来验证
D)使用者的私有密钥来验证
(41)利用什么协议可以在邮件体中包含音乐?
A)MMX
B)MIME
C)SSE
D)lMAP
(42)URL由主机名和下列哪一部分构成?
A)协议类型和路径及文件名
B)通信方式和路径及文件名
C)协议类型和IP地
D)通信方式和端口号
(43)搜索引擎向用户提供两种信息查询服务方式:目录服务和
A)路由器选择服务
B)IP地址搜索服务
C)关键字检索服务
D)索引查询服务
(44)关于EDI,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EDI是两个或多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
B)EDI要求计算机之间传输的信息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与国际标准
C)EDI强调数据自动投递和处理而不需要人工介入
D)EDI建立在开放的因特网平台之上
(45)Internet的邮件传输协议标准为
A)SNMP
B)SMTP
C)FTP
D)TELNET
(46)社区宽带网目前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
A)基于电信网络的数字用户线路XDSL方式
B)基于有线电视网CATV的宽带传输
C)基于IP方式的计算机局域网络
D)以上都是
(47)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指
A)网络中设备设置环境的安全
B)网络使用者的安全
C)网络可共享资源的安全
D)网络的财产安全
(4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流和商流是流通的两个方面
B)物流意味着所有权的转移
C)商流意味着所有权的转移
D)物流和商流可以分离
(49)发送方的加密数据在到达最终节点之间不被解密的是
A)链路加密方式
B)节点到节点方式
C)节点到端方式
D)端到端方式
(50)对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种足
A)TCP协议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B)TCP协议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C)TCP协议可以提供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D)TCP协议可以提供面向非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51)PGP是一种电子邮件安全方案,它一般采用的散列函数是
A)DSS
B)RSA
C)DES
D)SHA
(52)在因特网中.路由器连接两个或多个物理网络,完成
A)同一物理网络中网关和网关之间的问接寻径
B)同一物理网络中网关和网关之间的直接寻径
C)对目的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的间接寻径
D)对目的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的直接寻径
(53)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3种.它们是
A)GtoG、GtoB和GloC
B)GtoG、GtoB和BtoB
C)GtoC、GtoB和BtoB
D)GtoG、GtoC和BtoB
(54)防火墙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分组过滤路由器,另一部分是
A)应用网关
B)网桥
C)杀毒软件
D)防病毒卡
(55)111ternet远程翳录使刷的协议是
A)SMTP
B)POP3
C)Telnet
D)IMAP
(56)某路由器收到了一个IP数据报,在对其首部进行校验后发现该数据报存在错误,路由器最有可能采取的动作是
A)纠正该IP数据报的错误
B)将该IP数据报返给源主机
C)抛弃该IP数据报
D)通知目的主机数据报出错
(57)在数字信封技术中,发送方首先选择一个对称密钥并利用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然后再
A)使用发送方自身的公钥对生成的对称密钥加密
B)使用发送方自身的私钥对生成的对称密钥加密,
C)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生成的对称密钥加密
D)使用接收方的私钥对生成的对称密钥加密
(5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电子商务系统中社会保障子系统的内容的是
A)税收政策
B)法律法规
C)企业的规章制度
D)个人的消费习惯
(59)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是利用现有的什么介质来实现高带宽双向传输?
A)电话双绞线
B)电视电缆
C)光缆
D)无线电
(60)在下列关于ATM技术的说明中,错误的是
A)是面向连接的
B)提供单一的服务类型
C)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D)具有固定信元长度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40分)请将每空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l】~【20】序号后的横线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奔腾芯片有双Cache结构,一个用于数据缓存,另一个用于【l】缓存。
(2)奔腾芯片有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和一条【2】流水线。
(3)网络数据库工作遵循Client/Server模型,客户端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采用【3】语言。
(4)基于文件服务的网络操作系统分为【4】与工作站软件两部分。
(5)无线接入网是指部分或全部采用【5】传输介质连接交换机和用户终端。
(6)OSI参考模型的七层中,最复杂、协议最多的是【6】。
(7)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的网络是【7】。
(8)虚拟局域网用软件方式来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其成员可以用交换机端口号、【8】或网络层地址进行定义。
(9)按照局域网所采用的技术、应用范围和协议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与【9】。
(10)网络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网络的可用时间,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改善网络性能、服务质量和【10】。
(11)一个计算机网络协议主要由【l1】、语义和时序3个基本要素组成。
(12)接入Internet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l2】直接与ISP连接。二是连接已接人Internet的局域网。
(13)运行IP协议的互联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l3】服务和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以及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14)电子邮件客户端应用程序使用的是SMTP协议和POP3协议,它们的中文名称分别是【l4】和邮局协议。
(15)因特网中采用IP地址来标识一个主机,IP地址由【l5】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16)目前宽带网络中采用“光纤同步数字传输体系”的英文缩写是【l6】。
(17)网络的配置管理主要目的在于【l7】网络和系统的配置信息以及网络内各设备的状态和连接关系。
(18)因特网(Internet)上连接的计算机称之为主机,其中,因特网服务与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被称为【18】,因特网服务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被称为【l9】。
(19)电子商务是基于【20】的应用方式。

‘肆’ 搜集关于电脑网络发明,发展的过程

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由于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人们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领域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电脑中心互联以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 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 的网络, 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接起来。当初,ARPAnet只联结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互联网。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 的通讯协议,在5 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那时,ARPAnet 的军用部分已脱离母网,建立自己的网络--Milnet。ARPAnet --网络之父,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 ARPAnet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1989年,由CERN开发成功WWW ,为互联网实现广域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 到了90年代初期,互联网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中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由于NSFnet是由政府出资,因此,当时互联网最大的老板还是美国政府,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人小老板。 互联网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质的某些改变。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互联网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电脑专业人员。 新的使用者发觉, 加入 互联网 除了可共享NSFnet的巨型机外,还能进行相互间的通讯,而这种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 于是, 他们逐步把互联网 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 而不仅仅是共享NSFnet巨型机的运算能力。 在90年代以前,互联网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与学术领域。商业性机构进入互联网一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法规或传统问题的困扰。事实上,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曾经出资建造互联网的政府机构对互联网上的商业活动并不感兴趣。 1991年,美国的三家公司分别经营着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网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互联网联网服务。他们组成了“商用互联网协会”(CIEA),宣布用户可以把它们的互联网子网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互联网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使工商企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互联网 。 商业机构一踏入互联网这一陌生的世界就发现了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其势一发不可收拾。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互联网 , 带来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

1、第一台计算机 1946年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亚克) 发明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克利教授和埃克特博士 特 征:电子管用了18000多个 重量达30吨 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 耗电150千瓦 计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 体系结构: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重要思想:存储程序和二进制方法 存储程序:程序和数据一样都存在内存中 [ 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现在计算机都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 2、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代:电子管 (2)第二代:晶体管 (3)第三代:集成电路 (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新一代计算机 (1)智能计算机 (2)神经网络计算机 (3)生物计算机 名 称 使用时间 基本元件 程序设计/软件系统 用途 运算速度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上限 下限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1946 50年代后期 电子管 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工程计算 几千 几万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50年代中期 60年代后期 晶体管 FORTRAN、COBOL、ALGOL,并已经出现了操作系统 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数据处理 几十万次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60年代中期 70年代前期 集成电路 操作系统日渐完善 范围更加广泛 几十万次 几百万次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70年代初期 至今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并采用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芯片作主存储器 系统软件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正向智能化迈进,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发展迅速 社会的各个方面;以LSI为基础,微型计算机得到发展 百万次 上亿次 3、发展趋势 (从结构和功能方面看)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网络化 (4)多媒体化 4、新的划代方法:按其功能和计算方式划分 (1)主机时代 (2)中、小型机代 (3)微型机代 (4)客户机/服务器代 (5)Internet/Intranet 代

计算机的发明,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认为它带来的影响可以和蒸汽机的发明相比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随之而来,而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及其应用像网络一样发展那么快,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交往方式影响那么大,并且随着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的到来,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社会目前又处于了一个历史飞跃时期,正由高度的工业化时代迈向初步的计算机网络时代。网络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技术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甚至于一些学者们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会引起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因此我们必须对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 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力量,是我们讨论计算机网络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计算机网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工具被人民广泛接纳和使用之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将会变得更为巨大。下面我们就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将产生的几方面影响做一下简单地介绍。
首先,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人类社会经历好几次技术革命,而计算机网络时代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人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将增多、速度将变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将会变的更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推动与信息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从而促使科技作为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甚至可能会让科学技术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生产力大小的决定性要素。
其次,对于个人来说,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到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可以让大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们在行动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另外,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把我们的工作思维和方法输入到机器里面,完成本来我们必须亲手完成的任务。在企业的生产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对产品的外形、包装和性能做一个全新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产品的生产、包装和发配过程做一个全程的控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我们还可以把企业和公司里的计算机组合成为一个网络体系,由一台主机对分机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连接网络,保证整生产流程协调进行。通过网络进入生产过程,我们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产环节节约出来,让他们去从事更为灵活的生产活动,这也可以说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再次,计算机网络将会开辟电子化管理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会给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方式和方法。未来电子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可能会得以实现。今后,上到高级政府职能部门,下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来履行管理的职能,可以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的电子系统,发布管理通告,颁布新的政策法律和相关政府新闻,各级政府和部门可以从自身的管理方向出发,建立起电子数据库,为政策的出台和查询提供有效的帮助。另外,通过这些网络,有关部门可以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和基层群众反映的情况,从而比较及时做出政策的调整。通过这个专门繁荣电脑网络,可以是政府和职能不满的管理工作更加清晰,对社会普通群众的透明度也会增加,使政府的行为更能受群众监督,保证社会的稳定。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投票方式决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重大决议的推出,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保证政府与群众的有效联系。
最后,计算机网络对老百姓生活的改变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我们在今后可以拥有一个新的公共和私人的生领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崭新的形式。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使世界的距离变的越来越小。另外,网络还将会为我们提供任何我们需要的服务,比如收发信息、亲友联系、网上购物、了解及时新闻、收看电视节目以及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等等。总之,高效的网络系统将会为我们解决我们所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
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引起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革命性变化,将会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 300次乘法。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如下:
1、记忆能力强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2、计算精度高与逻辑判断准确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务。也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以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从而保证计算机控制的判断可靠、反应迅速、控制灵敏。
3、高速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运算速度,其速度以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例如,为了将圆周率兀的近似值计算到707位,一位数学家曾为此花十几年的时间,而如果用现代的计算机来计算,可能瞬间就能完成,同时可达到小数点后200万位。
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计算机是由内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将事先编制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1.3 计算机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一、计算机应用领域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或称为数值计算)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目前,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如高能物理、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航天技术等。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出现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控制论等新的学科。

2.过程检测与控制

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自动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数据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特别是仪器仪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所构成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将工业自动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3.信息管理(数据处理)

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帐目计算、信息情报检索等。近年来,国内许多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生产企业也开始采用制造资源规划软件(MRP),商业流通领域则逐步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EDI),即所谓无纸贸易。

4.计算机辅助系统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和物力。目前,此技术已经在电路、机械、土木建筑、服装等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与操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且还大大改善了制造人员的工作条件。
3)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而大量的测试工作。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指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讲授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自动化系统,使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从中学到所需要的知识。

二、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计算机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高、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强。目前正在研制的巨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

2.微型化

微型计算机已进入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小型仪器设备中,同时也作为工业控制过程的心脏,使仪器设备实现“智能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笔记本型、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必将以更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欢迎。

3.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特别是家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一方面希望众多用户能共享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各计算机之间能互相传递信息进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己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银行系统、商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

4.智能化

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新一代计算机,将可以模拟人的感觉行为和思维过程的机理,进行“看”、“听”、“说”、“想”、“做”,具有逻辑推理、学习与证明的能力。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
第三代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4-1971)
第四代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至今)
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第五代计算机出台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提出程序存储的是美国的数学家 冯^诺依曼, 在美国陆军部的资助下,与1943年开始了ENIAC的研制,1946年完成。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士。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发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1969年12月, Internet 的前身——美国的ARPA网投入运行,它标志着我们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这个计 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它为后来的计算机网络打下了基础。 八十年代初,随着PC个人微机应用的推广,PC联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各种基于PC互联的微机局域网纷纷出台。 这个时期微机局域网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在共享介质通信网平台上的共享文件服务器结构,即为所有联网PC设置 一台专用的可共享的网络文件服务器。PC是一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计算机,每个PC机用户的主要任务仍 在自己的PC机上运行,仅在需要访问共享磁盘文件时才通过网络访问文件服务器,体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 间的协同工作。由于使用了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轴电缆、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使PC网上访问共享资源的速率和 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基于文件服务器的微机网络对网内计算机进行了分工:PC机面向用户,微机服务器专用于提供 共享文件资源。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分层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方法。但是,由于存在不同的分层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它们的产品之 间很难实现互联。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国际标准, 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 进入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特别是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后,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建立本国的NII ,从而极大 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全球以美国为核心的高速计算机互 联网络即Internet已经形成,Internet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而美国政府又分别于1996年和1997 年开始研究发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联网2 (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说, 网络互联和高速计算机网络正成为最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伍’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述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0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108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
110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收发
111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
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
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
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
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
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
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
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
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
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
换的优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以短的分
组形式传送。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
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
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
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
速链路。
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
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
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
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
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
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
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
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
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
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
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
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
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答:广播式网络是属于共享广播信道,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可以不要网络层,但从OSI
的观点,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因此将服务访问点设置在高层协议与数据
链路层中逻辑链路子层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标准就是这样处理的。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和分布式网络;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从网络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公用网和专用网。
10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于电路交换,t=s时电路建立起来;t=s+x/b 时报文的最后1 位发送完毕;t=s+x/b+kd时报文到达目的地。而对于分组交换,最后1位在t=x/b时发送完毕。为到达最终目的地,最后1个分组必须被中间的路由器重发k1 次,每次重发花时间p/b(一个分组的所有比特都接收齐了,才能开始重发,因此最后1位在每个中间结点的停滞时间为最后一个分组的发送时间),所以总的延迟为
所以:
10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答:所需要的分组总数是x /p ,因此总的数据加上头信息交通量为(p+h)x/p 位。源端发送这些位需要时间为: 中间的路由器重传最后一个分组所花的总时间为(k1)(p+h)/b因此我们得到的总的延迟为对该函数求p的导数,得到 令 ?得到 ?因为p>0,所以 故 时能使总的延迟最小。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
答:主干网络一般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网络的特点:其中任何一个结点都至少和其它两个结点直接相连;本地接入网一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网络的特点:所有的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设备(交换结点),链路从中央交换结点向外辐射。
110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解:发送时延= 107bit/100kbit/s =100s
传播时延= 1000km/2×108m/s =5×103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 m/s。
解:发送时延=103bit/1×109bit/s =1×106s
传播时延= 1000km/2×108m/s =5×103s
111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若干主机,它们向用户提供服务;
(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 (3)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为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陆’ 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利与弊)有什么

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一、利:

1、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人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将增多、速度将变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将会变的更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推动与信息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

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从而促使科技作为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

2、网络使人类的工作和劳动方式发生改变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可以让大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们在行动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通过网络进入生产过程,我们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产环节节约出来,让他们去从事更为灵活的生产活动。

二、弊:

1、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在校生成绩下降

在校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

3、社会难题

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网络的特点:

1、计算机网络具有无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计算机网络中,对信源的资格并无特殊限制,任何一个上网者都可以成为信源。

2、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巨大和信息种类丰富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所容纳的信息量巨大,以至于人们创造出“海量”这一词语加以描述,网络数据库就是典型的例子。

3、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传播“交互性”的特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宿却可以“主动”地向信宿传递信息,要求信宿根据自己的要求提供信息。

‘柒’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因此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三大类大家很熟悉的网络,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按照最初的服务分工,电信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计算机网络则使用户能够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这三种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中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则是计算机网络,而这正是本书所要讨论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都逐渐融入了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扩大了原有的服务范围,而计算机网络也能够向用户提供电话通信、视频通信以及传送视频节目的服务。从理论上讲,把上述三种网络融合成一种网络就能够提供所有的上述服务,这就是很早以前就提出来的“三网融合”。然而事实并不如此简单,因为这涉及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和行政管辖权的问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仅供美国人使用的免费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供全球使用的商业网络(有偿使用),成为全球最大的和最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可以毫不夸大地说,Internet是人类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在存储和交换信息的领域中的最大变革。

‘捌’ 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1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势在必行的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主要业务都依赖于计算机网络。下面,笔者将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

1.1商业活动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

1.1.1对于企业内部通信及管理的需求

如今,计算机网络己经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都可以借助网络来互相联系与交流,部门之间可以通过QQ、MSN、飞鸽传书、电子邮箱、微信等来交换资料,甚至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来发布通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目前许多企业是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中的员工可能会在不同的地区,而互联网则解决了由于地域之隔而无法及时通讯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这个作用也同样适用于全国,乃至全球的连锁企业。

1.1.2对于企业业务方面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正好开拓了企业的销售渠道,例如网购。网络课程。具有客户端的网络游戏等。另外还出现了一个新词:网络销售。可见,网络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恰巧成为一些企业的商机。

1.1.3对于企业与客户方面的需求

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忠实客户的支持,而与这些数量庞大的客户群打交道,就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帮助。网络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整理客户资料,并上传到云空间备份。网络也允许企业与客户直接单线联系,这只要借助于客户端便可实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网络被非法入侵或者网络瘫痪,都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2教育事业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走入校园己经是寻常事了,学校需要构建完整的校园网来保证整个校园的正常秩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收集整理更多有趣有用的知识来丰富讲课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到相关知识;在业余时间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己在互联网上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登录学校的资源网,下载有用的知识与素材。

1.3普通家庭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

家庭网络相对于前者显得更为简单,普通用户只希望有稳定网速的网络可供自己使用,有的人利用网络玩游戏、聊天、看电视剧等,也有的人利用网络炒股、做生意。一旦网络受到侵袭,轻则无法上网,影响用户心情,重则会造成金钱的损失与重要资料文件的丢失。

2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因素

2.1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的关系是,硬件设备的防御能力越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就越强。

2.2通信线缆

在综合布线时,使用的通信线缆会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可靠性,如果选用屏蔽双绞线或者光纤,不仅通讯的信号不会有太大的损耗,而且信号也不会被别人窃取,而非屏蔽的双绞线在通信可靠性方面就会差很多。

2.3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也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之一。一个严密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具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可以有效维护网络的可靠性,而网络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网络的不安全。

2.4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树型。混合型等。总线型是将所有通信设备连接到一条总线上,这种拓扑结构最为简单,却也是最不可靠的,一旦总线上有一点无法通信或受到攻击,那么整个总线上的通讯设备都会瘫痪。星型拓扑结构是以一点为中心,向其他各个方向发散分布通讯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其好处在于,除中心点外的其他任何设备都互不干扰,互不妨碍,一旦中心点的服务器受到攻击,那么整个网络就会陷入瘫痪。环型也是重要的网络拓扑结构之一,环型类似于总线型,若一点受到攻击,其他点也会瘫痪,但如果此处采用双环型网络拓扑结构则会解决这一问题。双环型网络拓扑结构是将两个环型结构,里外相连,其中一条线是辅线,属于冗余,平时正常工作时不通讯,一旦主环线上有一点断开,那么副环线便会与有一点断开的主环线共同组成一个新的环型结构,并继续保持通信。相比而下,网状型这种网络拓扑结构更具有可靠性,它继承了双环型的优点,并且更加灵活。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使用得并不太多,在此不作过多解释。

3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如今,网络己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己经无法回避。下面将讨论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3.1网络通讯线缆的使用

计算机与其他通信设备之间得以连通,需要的便是通讯的线缆,所以通讯线缆的质量也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可以选用屏蔽双绞线或者光纤作为通讯介质,这样需要传递的信息会由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在通讯线缆上传递,到达目的端后,又会通过DA转换器转换回模拟信号供计算机接收,这样便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3.2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

要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在建网之初就需要将链路冗余。负载均衡等问题考虑进去。在大型网络构建中可以选用较为复杂也较为安全的网状型网络拓扑结构作为网络拓扑设计的总体框架。在网络设计中,可以选用虚拟网关备份技术来防止网络中心出现单点故障,将两台核心机组成VRRP热备份组,其中一台为主,另一台为辅,实现一种链路冗余,达到双核心架构的效果。

还可以在网络中按照具体要求划分VLAN,以实现路由冗余和负载均衡。在核心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配置OSPF协议.在二层汇聚与接入交换机,交换机自动进行MSTP协议协商,保证二层交换网络的通畅,核心交换机配置VRRP组分担数据流量。

在对网络的配置过程中,可以选用生成树协议,产生一条链路冗余,防止网络中单点断裂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只有实现了这一层,网络的稳定性才能有所保障。

3.3使用多层网络结构

在组建网络时,可选用多层网络结构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多层网络结构,就是将不同的网络设备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所负责实现的功能也不同。计算机网络多层结构需要靠三层设备实现。组建完成的多层网络可以减少网络不安全造成的损失,以此来达到增加可靠性的目的。

多层网络结构一般包含3层,即用户访问层。分布层。核心层多层网络结构也是一种集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和集线器(或二层交换机)为一体的网络结构。接入层是将底层的网络设备接入到整个网络中的入口,也是为整个网络提供带宽的入口。接入层是整个网络结构中对设备要求最低的,所以成本也是最低的,这是其优势之一。汇聚层相较于接入层而言,对设备的要求会更高一点。汇聚层是汇聚接入层所有信息点的汇聚点,也是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桥梁。汇聚层所用到的网络设备一般是三层交换机。核心层是整个网络最关键的部分,一般由路由器组成。核心层是整个网络信息的最终承受者与汇聚者。多层的网络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3.4及时更替旧的设备

现在网络设备的更替速度非常快,稍不留意便会被飞速发展的科技甩在身后,所以及时更替废旧的网络设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将决定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对于网络设备的更替,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需要及时换成新的,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己经遍布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无法忽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如何让人们能够安心地使用互联网通信。娱乐。如今,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表示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这不单单只是能否上网的问题,还涉及个人的隐私。成果。财产等问题,许多案例都涉及了安全的问题。所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势在必行。

‘玖’ 网络的基本协议时什么

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我们在进行信息交互过程中所使用的规范。也叫网络通信协议。那么,具体的流程过程为什么样子呢?这还是需要我们来先了解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再来说明协议的问题。

计算机通信网是由许多具有信息交换和处理能力的节点互连而成的. 要使整个网络有条不紊地工作, 就要求每个节点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有关数据格式及时序等的规则。 这些为实现网络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约定或标准就称为计算机网络协议。 协议是通信双方为了实现通信而设计的约定或通话规则。 协议总是指某一层的协议。准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的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步骤

是一系列的步骤:

它包括两方或多方,设计它的目的是要完成一项任务

是对数据格式和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正式描述。简单的说了,网络中的计算机要能够互相顺利的通信,就必须讲同样的语言,语言就相当于协议,它分为Ethernet、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协议。

特点

协议还有其他的特点:

1 协议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了解协议,并且预先知道所要完成的所有的步骤。

2 协议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同意并遵循它。

3 协议必须是清楚的,每一步必须明确定义,并且不会引起误解。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计算机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协议也可以这样说,就是连入网络的计算机都要遵循的一定的技术规范,关于硬件、软件和端口等的技术规范。

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场所,所有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物理连设备行信息交换,这种物理设备包括最常见的电缆、光缆、无线WAP和微波等,但是单纯拥有这些物理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这就好像人类的身体不能缺少大脑的支配一样,信息交换还要具备软件环境,这种“软件环境”是人类实现规定好的一些规则,被称作“协议”,有了协议,不同的电脑可以遵照相同的协议使用物理设备,并且不会造成相互之间的“不理解”。

这种协议很类似于“摩尔斯电码”,简单的一点一横,经过排列可以有万般变化,但是假如没有“对照表”,谁也无法理解一分杂乱无章的电码所表述的内容是什么。电脑也是一样,它们通过各种预先规定的协议完成不同的使命,例如RFC1459协议可以实现IRC服务器与客户端电脑的通信。因此无论是黑客还是网络管理员,都必须通过学习协议达到了解网络运作机理的目的。

每一个协议都是经过多年修改延续使用至今的,新产生的协议也大多是在基层协议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协议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机制,黑客很难发现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直接入手进行网络攻击。但是对于某些新型协议,因为出现时间短、考虑欠周到,也可能会因安全问题而被黑客利用。

对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讨论,更多人则认为:现今使用的基层协议在设计之初就存在安全隐患,因而无论网络进行什么样的改动,只要现今这种网络体系不进行根本变革,就一定无法消除其潜在的危险性。

数据在IP互联网中传送时会被封装为报文或封包。IP协议的独特之处在于:在报文交换网络中主机在传输数据之前,无须与先前未曾通信过的目的主机预先建立好一条特定的“通路”。互联网协议提供了一种“不可靠的”数据包传输机制(也被称作“尽力而为”);也就是说,它不保证数据能准确的传输。数据包在到达的时候可能已经损坏,顺序错乱(与其它一起传送的封包相比),产生冗余包,或者全部丢失。如果 应用需要保证可靠性,一般需要采取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IP的上层协议控制。

计算机网络协议通常由语法,语义和定时关系3部分组成。网络传输协议或简称为传送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计算机通信的共同语言。现在最普及的计算机通信为网络通信,所以“传送协议”一般都指计算机通信的传送协议,如:TCP/IP、NetBEUI等。然而,传送协议也存在于计算机的其他形式通信,例如:面相对象编程里面对象之间的通信;操作系统内不同程序之间的消息,都需要有一个传送协议,以确保传信双方能够沟通无间。

阅读全文

与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卓手机锁屏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378
网络工程师能在哪里找工作 浏览:506
网络安全英语范文及其翻译 浏览:62
小天才电话手表密码网络异常 浏览:865
蓝牙分享网络信号 浏览:199
手机如何刷新网络视频 浏览:707
无线网络星形结构图思科 浏览:687
网络修复功能修复网络设置 浏览:420
网络开源爬虫软件 浏览:375
中国有无线网络吗 浏览:862
国家电网网络安全条幅 浏览:132
mac进入网络设置 浏览:533
泰州网络翻译多少钱 浏览:685
网络电视按哪个键能看到直播电视 浏览:528
手机网络银行跨行转账能转错吗 浏览:394
淘宝店铺宽带哪个网络不卡 浏览:551
iphonex美版有锁能用哪些网络 浏览:784
稳定网络推广软件 浏览:207
允许连接网络的软件 浏览:202
硬盘拆了装上电脑网络连接不到 浏览:4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