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为什么计算机网络是用分组技术

为什么计算机网络是用分组技术

发布时间:2022-11-07 10:12:45

❶ 分组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 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 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 ③ 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 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 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等优点。但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要大,不适用于实时数据业务的传输。

❷ "互联网为何采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存储转发技术要求交换机在接收到全部数据包后再决定如何转发,而直通转发则是在交换机收到整个帧之前就已经开始转发数据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换延迟。但是,如果交换机在没有完全接收并检查数据包的正确性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数据转发,这样在通讯质量不高的环境下,交换机会转发所有的完整数据包和错误数据包,这实际上是给整个交换网络带来了许多垃圾通讯包。因此,直通转发技术适用于网络链路质量较好、错误数据包较少的网络环境

❸ 6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它是各层的协议以及层次之间的端口的集合。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97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习惯上称为ISO/OSI参考模型。

在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中,由低层至高层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原因:为把在一个网络结构下开发的系统与在另一个网络结构下开发的系统互联起来,以实现更高一级的应用,使异种机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便于网络结构标准化;

并且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处在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用户迫切要求能够互相交换信息;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该问题,并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即着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3)为什么计算机网络是用分组技术扩展阅读:

OSI模型体系结构:

物理层(Physical,PH)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上层提供一个物理的连接,以及该物理连接表现出来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实现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数据链路层(Data-link,D)实现的主要功能有:帧的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寻址、帧内定界、透明比特组合传输等。

网络层(Network,N)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为要传输的分组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发送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给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机,交付给目的主机的传输层。

传输层(Transport,T)传输层向上一层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使会话层不知道传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会话层(Session,S)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以及维护应用之间的通信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表示层(Presentation,P)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应用层(Application,A)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❹ 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传递为什么要分组

将信息分组并行传输,比如讲一个1024kb大小的文件传给你,分10组并行传输我需要1s,如果不分组,我串行传输,我就需要等前面的发送后才能发送后面的数据,计算机网络中有一种UDP(user data protocal),它是无连接的不可靠,也就是不保证信息到达的时间顺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分组不用等待,也就是异步的概念。

❺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定义不同

电路交换是通信网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交换方式,主要应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完成电话交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以分组为单位、使用存储-转发机制实现数据交互的通信方式,被称为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也称为包交换,它将用户通信的数据划分成多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的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作为数据段的首部,每个带有首部的数据段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2、结构不同

电路交换其基本结构是由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扩展而成的,所构成的交换网络也称为互连网络。分组交换其网络结构一般由分分组交换组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分组装拆设备、分组终端/非分组终端和传输线路等基本设备组成。

3、优缺点不同

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量被浪费。


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点是不同的数据分组可以在同一条链路上以动态共享和复用方式进行传输,通信资源利用率高,使得信道的容量和吞吐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缺点是有时延抖动、开销大。

❻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分组交换的要点是什么

资源共享:进入网络的用户可以对网络中的数据、软件和硬件实现共享。 分布处理功能:通过网络可以把一件较大工作分配给网络上多台计算机去完成。 分组交换的要点是: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分组是一些数据的片段,在交换结点通过储存转发的方式实施数据交换,分组自身携带标识(地址或虚电路)信号,中间的交换结点根据分组的标识信息进行储存转发,由此可见其主要特点如下,1.数据本身含有地址(或虚电路号)。2.中间结点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差错检测,在网络层根据地址进行分组的储存转发。 分组交换网一般采用网状拓扑,交换结点可以是分组交换机或路由器。结点之间可以有很多物理线路进行连接,这样当某条线路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迂回的方式进行传输以保证可靠性,主机通过交换结点连接到网络上,分组交换采用储存转发方式进行数据的转发、交换与传输,所谓储存转发实际上是交换结点对于到来的分组进行处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路由和交换,如果分组携带的目标地址恰好是本结点的地址,则接收它,并传送给相应的主机,否则就按照路由表在交换结点不同的端口之间对分组进行交换,从向高层提供服务的角度,分组交换又可以分为数据包和虚电路两种方式,将在下面分别叙述,分组交换的缺点是传输效率比较低,不合适实时性传输,但其优点是非常明显,合适于突发性数据的传输,可以提供可变比特率的数据传输,可以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

❼ 互联网为何采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
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
交换机
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
通信网
称为
分组交换网
。从
交换技术
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
电路交换

报文
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
数字
交换的发展过程。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
线路
上采用
动态
复用技术
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
物理
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
存储器
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
数据字段

顺序
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
电路
交换的电路
利用率
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交互性
好。
存储转发技术要求交换机在接收到全部
数据包
后再决定如何转发,而直通转发则是在交换机收到整个帧之前就已经开始转发数据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换延迟。但是,如果交换机在没有完全接收并检查数据包的正确性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数据转发,这样在
通讯
质量不高的环境下,交换机会转发所有的完整数据包和错误数据包,这实际上是给整个交换网络带来了许多垃圾通讯包。因此,直通转发技术适用于网络
链路
质量较好、错误数据包较少的
网络环境

❽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

它的目的是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 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现在广泛采用的是开放系统互连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它是用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对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描述网络的结构.你应该注意的 是,网络体系结构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总线、接口和网络的性能.
而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要素恰恰就是协议和拓扑.
目前最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有FDDI、以太网、 令牌环网和快速以太网等.
采用分层次的结构原因:各层功能相对独立,
各层因技术进步而做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其他层,从而保持体 系结构的稳定性

❾ 计算机数据通信业务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方式,而不是电路交换来实现数据通信的原因。

数据通信的发展过程本来就是由电路交换发展到报文交换,最后发展到分组交换的,电路交换是早期数据通信的方式,起源于电话交换网,由语音交换发展而来,但随着数据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电路交换信道利用率低等缺点越来越突出,因此出现了报文交换,后来又发展到了更灵活、高效的分组交换。计算机数据通信作为数据通信的类型之一,且具有数据传输类型和规格复杂、多目标指向、网络拓扑结构复杂等特点,不适合用电路交换,如果用电路交换,则传输效率将非常低下。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计算机网络是用分组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in10天猫wifi无网络 浏览:881
沈阳网络调研的步骤有哪些方式 浏览:352
计算机网络树形思维导图 浏览:921
车内wifi怎么没网络 浏览:43
如何将网络固定在nat2 浏览:934
任天堂游戏机哪一款可以连接网络 浏览:302
计算机用光纤连接网络 浏览:325
wifi和网络热点同时打不开 浏览:986
吉大哪个网络好 浏览:857
货车车机的热点怎么设置网络会快 浏览:201
2007年网络游戏有哪些 浏览:307
为什么支付宝没法连接网络 浏览:684
网络教育有哪些机会 浏览:983
网络无线摄像头的ip 浏览:684
联通电视机顶盒网络密码 浏览:864
苹果机为什么充电网络差 浏览:949
路由器无法用网络 浏览:524
便携无线网卡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43
中国移动网络h代表什么 浏览:448
信号是满格但网络不稳定 浏览:7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