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结构中对等层关系

计算机网络结构中对等层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12 06:37: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是网络协议的层次划分与各层协议的集合,同一层中的协议根据该层所要实现的功能来确定。各对等层之间的协议功能由相应的底层提供服务完成。
层次化的网络体系的优点在于每层实现相对独立的功能,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来提供服务,每一层都对上层屏蔽如何实现协议的具体细节,使网络体系结构作到与具体物理实现无关。层次结构允许连接到网络的主机和终端型号、性能可以不一,但只要遵守相同的协议即可以实现互操作。高层用户可以从具有相同功能的协议层开始进行互连,使网络成为开放式系统。这里开放”指按照相同协议任意两系统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因此层次结构便于系统的实现和便于系统的维护。
对于不同系统实体间互连互操作这样一个复杂的工程设计问题,如果不采用分层次分解处理,则会产生由于任何错误或性能修改而影响整体设计的弊端。
相邻协议层之间的接口包括两相邻协议层之间所有调用和服务的集合,服务是第i层向相邻高层提供服务,调用是相邻高层通过原语或过程调用相邻低层的服务。
对等层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传送方式并不是由第i层发方直接发送到第i层收方。而是每一层都把数据和控制信息组成的报文分组传输到它的相邻低层,直到物理传输介质。接收时,则是每一层从它的相邻低层接收相应的分组数据,在去掉与本层有关的控制信息后,将有效数据传送给其相邻上层。

⑵ 对等层的概念

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程度.采用了分层设计的方法
,对等层是在OSI7层模型的基础上的,不同设备的相同层就是对等层,对等层用相同的协议.在通讯的时候一边封装一边解封装.

⑶ 计算机网络中的对等层

对等层(Peer Layers)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协议层次中,将数据(即数据单元加上控制信息)直接(逻辑上)传递给对方的任何两个同样的层次。

⑷ 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网络中对等层次之间的通信

对等层,指在通信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两个层。协议只发生在对等层之间。
协议也就是对等双方约定好的规则,准则。为了说明对等层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较容易理解的现实中的写信来举例子。
假设作家A想和作家B讨论下文学创作问题,东西写在信纸上了,交给邮政局A说发给作家B。邮政局A于是给信纸套了个信封,注明发信人收信人的情况,交给邮递员A送过去。邮递员A骑着车啊送到另一个城市,交给邮递员B。邮递员B跑回邮政局B,把信件交上去。。邮政局B看了看信封,知道是送给作家B的,于是拆了信封,把信纸取出来,交给作家B。作家B于是认真地看起信的内容来了。一次通信完成。
当然,上面的例子有过些过程和现实相比夸张了些,不过却贴切于OSI体系结构的思路。在这个通信例子里,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是三层:作家层、邮政局层、邮递员层。协议只作用在对等层之间。好比作家,他们讨论那个文学创作问题,这玩意老深刻了,一般人整不明白,不过作家AB懂,这个懂就是说明他们之间明白那个规则。到了邮政局层,他们不需要明白文学创作是啥玩意,他们只需要懂信封的格式:知道这个发信人收信人的信息怎么写,位置怎么排列,还有邮政编码怎么个编,懂这些就OK了。。到了邮递员层,他们就不需要知道文学创作是咋回事,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发信人地址要写下面收信人地址写上面这些个事,他们只要知道怎么骑车或则跑步送信到对方就可以了。
作家AB懂文学创作;邮政局AB懂信封的格式识别;邮递员AB懂信件的交接。好就OK了,他们不需要知道其他层的知识。。这就是对等层的通信。

⑸ 计算机网络体系分为哪四层

1.、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网际互联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注重重新赋予主机一个IP地址来完成对主机的寻址,它还负责数据包在多种网络中的路由。

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协议是网际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4.、网络接入层(即主机-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即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5)计算机网络结构中对等层关系扩展阅读: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划分为以下七层:

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数据链路层: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

网络层: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 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传输层: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会话层: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表示层: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 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老板。

⑹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综合性技术的系统,为了允许不同系统实体互连和互操作,不同系统的实体在通信时都必须遵从相互均能接受的规则,这些规则的集合称为协议(Protocol)。

1、系统指计算机、终端和各种设备。

2、实体指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输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

3、互连指不同计算机能够通过通信子网互相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

4、互操作指不同的用户能够在通过通信子网连接的计算机上,使用相同的命令或操作,使用其它计算机中的资源与信息,就如同使用本地资源与信息一样。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6)计算机网络结构中对等层关系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即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协议,制定软件标准和硬件标准,并将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精确定义,从而使不同的计算机能够在相同功能中进行信息对接。

一、计算机系统和终端

计算机系统和终端提供网络服务界面。地域集中的多个独立终端可通过一个终端控制器连入网络。

二、通信处理机

通信处理机也叫通信控制器或前端处理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完成通信控制的专用计算机,通常由小型机、微机或带有CPU的专用设备充当。在广域网中,采用专门的计算机充当通信处理机:在局域网中,由于通信控制功能比较简单,所以没有专门的通信处理机,而是在计算机中插入一个网络适配器(网卡)来控制通信。

三、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通信线路是连接各计算机系统终端的物理通路。通信设备的采用与线路类型有很大关系:如果是模拟线路,在线中两端使用Modem(调制解调器);如果是有线介质,在计算机和介质之间就必须使用相应的介质连接部件。

四、操作系统

计算机连入网络后,还需要安装操作系统软件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网络资源。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

五、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规定在网络中进行相互通信时需遵守的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实现网络通信。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⑺ 解释下列名词: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

⑻ 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网络中对等层次之间的通信

对等层,指在通信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两个层。协议只发生在对等层之间。

协议也就是对等双方约定好的规则,准则。为了说明对等层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较容易理解的现实中的写信来举例子。

假设作家A想和作家B讨论下文学创作问题,东西写在信纸上了,交给邮政局A说发给作家B。邮政局A于是给信纸套了个信封,注明发信人收信人的情况,交给邮递员A送过去。邮递员A骑着车啊送到另一个城市,交给邮递员B。邮递员B跑回邮政局B,把信件交上去。。邮政局B看了看信封,知道是送给作家B的,于是拆了信封,把信纸取出来,交给作家B。作家B于是认真地看起信的内容来了。一次通信完成。

当然,上面的例子有过些过程和现实相比夸张了些,不过却贴切于OSI体系结构的思路。在这个通信例子里,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是三层:作家层、邮政局层、邮递员层。协议只作用在对等层之间。好比作家,他们讨论那个文学创作问题,这玩意老深刻了,一般人整不明白,不过作家AB懂,这个懂就是说明他们之间明白那个规则。到了邮政局层,他们不需要明白文学创作是啥玩意,他们只需要懂信封的格式:知道这个发信人收信人的信息怎么写,位置怎么排列,还有邮政编码怎么个编,懂这些就OK了。。到了邮递员层,他们就不需要知道文学创作是咋回事,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发信人地址要写下面收信人地址写上面这些个事,他们只要知道怎么骑车或则跑步送信到对方就可以了。
作家AB懂文学创作;邮政局AB懂信封的格式识别;邮递员AB懂信件的交接。好就OK了,他们不需要知道其他层的知识。。这就是对等层的通信。

⑼ 计算机网络中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有什么异同

1、网络结构不同:

服务器-客户机,即Client-Server(C/S)结构。C/S结构通常采取两层结构。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对等网络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与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

2、数据请求方式不同:

服务器-客户机方式中,客户机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相连,接受用户的请求,并通过网络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服务器接受客户机的请求,将数据提交给客户机,客户机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对等方式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对其它计算机的请求做出响应,提供资源、服务和内容。

3、去中心化能力不同:

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所有节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节点之间进行,可以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P2P的非中心化基本特点,带来了其在可扩展性、健壮性等方面的优势。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结构中对等层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开源爬虫软件 浏览:375
中国有无线网络吗 浏览:862
国家电网网络安全条幅 浏览:132
mac进入网络设置 浏览:533
泰州网络翻译多少钱 浏览:684
网络电视按哪个键能看到直播电视 浏览:528
手机网络银行跨行转账能转错吗 浏览:394
淘宝店铺宽带哪个网络不卡 浏览:551
iphonex美版有锁能用哪些网络 浏览:784
稳定网络推广软件 浏览:207
允许连接网络的软件 浏览:202
硬盘拆了装上电脑网络连接不到 浏览:472
wifi是否是无线网络 浏览:479
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如何 浏览:585
飞猫分身卡锁定移动网络 浏览:356
电脑注销后网络还连接怎么办 浏览:135
华硕路由器显示网络接入慢 浏览:113
网络封包分析软件 浏览:849
网络上029是什么梗 浏览:280
网络营销精英案例 浏览:3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