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网络培训去哪里投诉
法律分析:这个要看当时的承诺是怎么一个形式,如果你们是甲乙双方签订了合同,那么可以根据合同法或者民法进行维权。如果没有合同,仅仅是口头的表示,那么就难了。还有,就是如果有合同,要仔细看一下条款。一般承诺考不过退费的,且签订合同的,都会对考生有具体行为约束。
法律依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
(十)强化综合治理。探索“互联网+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技术手段,建立日常检查抽查制度,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为各地开展备案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教育部门牵头组织校外线上培训的综合治理,公开投诉举报方式,联合相关部门现有执法队伍开展综合执法;网信、公安、电信部门要做好违规培训平台、应用的关停、下架等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大对利用校外线上培训活动传播淫秽色情、网络赌博等违法有害信息以及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校外培训平台的网络安全监管;广电部门配合做好IPTV、互联网电视等电视端违规校外线上培训应用的处置工作;“扫黄打非”部门要协助查处含淫秽色情和低俗等不良信息的校外线上培训活动及侵权盗版、非法出版行为。
(十一)建立黑白名单。对符合相关规定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列入白名单,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列入灰名单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列入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黑白名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对外公布,及时更新。
(十二)加强行业自律。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要实事求是地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不得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要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杜绝培训内容名不符实。要严格按照与用户签订的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收费和退费事宜,保障用户合法权益。要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提升培训对象满意度。
㈡ 怎么投诉网上教育机构
1.投诉到教育局,让他们治它。
2.投诉到公安局,说他们违法经营。
3.投诉到互联网中心,让他们解决。
㈢ 网络教育平台投诉电话
法律分析:打开该教育局的官网。在官网中找到并点击“办事服务”。在打开的新网页中点击“写信投诉”。一般都需要注册账号且实名制之后才能进行相应地投诉。注册登录之后,就可以进行投诉了,要如实填写详细的信息以及个人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的工作开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或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㈣ 网络教育投诉平台
法律分析:有非法招生的话,你可以直接向大学本部举报,要培训机构,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举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第二十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㈤ 投诉网络教育应该在哪个平台
法律分析:1.在网络中搜索要投诉的教育局,打开该教育局的官网。
2.在官网中找到并点击“办事服务”。
3.在打开的新网页中点击“写信投诉”。
4.一般都需要注册账号且实名制之后才能进行相应地投诉。
5.注册登录之后,就可以进行投诉了,要如实填写详细的信息以及个人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的工作开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三十一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所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㈥ 投诉网上教育机构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法律分析:可以拨打12315投诉,同时也可以向教育局投诉,但是各地区的投诉电话不同,例如北京市教育局投诉电话是:010-66074689;武汉市教育局投诉电话是:白天(8:30—17:30)65608550;夜晚(17:30—8:30)65608407。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二十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三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六)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十三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㈦ 网络教育机构诈骗怎么投诉
网络教育机构诈骗投诉办法如下:
消费者发现教育机构的违规行,私立教育培训机构可向当地的民政局和教育局投诉,官方的教育培训机构可向当地的人社局或教育局相关部门投诉。
同时,无论哪类教育机构有违法行为,都可以通过“315“消费者之声”平台,进行举报。
㈧ 投诉网络教育机构打什么电话
法律分析:可以拨打12315投诉,同时也可以向教育局投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㈨ 网上教育培训机构怎么投诉
消费者协会123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七条 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二)参与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三)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四)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五)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六)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鉴定,鉴定人应当告知鉴定意见;
(七)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
(八)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应当予以必要的经费等支持。
消费者协会应当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费者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的规定,开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活动。
来源于网络
㈩ 有什么渠道可以举报教育机构
如果想要投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315或者是当地的民政局和教育局去反应情况,但是需要,大家准备好证据,这样方便相关人员去调查取证,来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当然,大家在选择教育机构时也要多去考察。
315官网可以投诉和举报,上传证据合同收据之类的,有工作人员会打电话了解情况,时间可能长点,处理比较慢,但遇到不合理的还是要在投诉。工商局投诉也可以,有教学资格的在线教育平台是要在教育局备案的,在教育局投诉也可以。
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尽可能的收集证据,为了以防万一,养成保留这些东西的习惯。如实向有关部门反馈,相关的人员会询问调查,未必每件都能解决,但不合理的事情不会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去反映就有可能,想办法合理的维护权益。
培训机构乱象:
乱象1、机构资质不全,按照相关规定,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方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民办非企法人登记。然而目前查处的非法机构均存在资质不全的问题,“有照无证”或者“无照无证”。
乱象2、办学条件不齐,非法机构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没有成体系的教学模式,由于聘请的教师缺乏相应资质水平,培训成效难以保证。联合执法人员查处的非法培训机构,大多是租用民宅作为培训场所,没有消防设施,还容留人居住,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乱象3、为招生采取不实的宣传,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生源,非法单位通过发放小广、网络和短信等方式进行招生宣传。
夸大其资质、设施等等,比如不切实际地使用“专家授课”、“均来自一线老师”等字眼,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而实际上这所机构工作人员主要是大学生,无在职老师。
乱象4、退费很难,这些机构提供手写的收据,大多连收据都不给,这样就造成了报名的人无法保障权益,出现纠纷,学生或家长要求退费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