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OSPF使用的LSA类型有哪些
文档里出现总共有11种lsa,常见的是7种lsa,
1 router LSA
2 network LSA
3 summary LSA
4 summary LSA (ABR发的)
5 external LSA (ASBR发的)
6 n1 LSA (经过完全非纯末节区域 的
7 n2 LSA (经过完全非纯末节区域 的
⑵ 动态路由协议OSPF.有哪几种协议报文及作用有哪几种LSA类型,分别是由哪种路由器产
OSPF定义的5种网络类型:
1.点到点网络(point-to-point),由cisco提出的网络类型,自动发现邻居,不选举DR/BDR,hello时间10s。
2.广播型网络(broadcast),由cisco提出的网络类型,自动发现邻居,选举DR/BDR,hello时间10s。
3.非广播型(NBMA)网络 (non-broadcast),由RFC提出的网络类型,手工配置邻居,选举DR/BDR,hello时间30s。
4.点到多点网络 (point-to-multipoint),由RFC提出,自动发现邻居,不选举DR/BDR,hello时间30s。
5.点到多点非广播,由cisco提出的网络类型,自动发现邻居,选举DR/BDR,hello时间10s。
1.1.点到点网络,比如T1线路,是连接单独的一对路由器的网络,点到点网络上的有效邻居总是可以形成邻接关系的,在这种网络上,OSPF包的目标地址使用的是224.0.0.5,这个组播地址称为AllSPFRouters.
2.1.广播型网络,比如以太网,Token Ring和FDDI,这样的网络上会选举一个DR和BDR,DR/BDR的发送的OSPF包的目标地址为224.0.0.5,运载这些OSPF包的帧的目标MAC地址为0100.5E00.0005;而除了DR/BDR以外发送的OSPF包的目标地址为224.0.0.6,这个地址叫AllDRouters.
3.1.NBMA网络,比如X.25,Frame Relay,和ATM,不具备广播的能力,因此邻居要人工来指定,在这样的网络上要选举DR和BDR,OSPF包采用unicast的方式
4.1.点到多点网络 是NBMA网络的一个特殊配置,可以看成是点到点链路的集合. 在这样的网络上不选举DR和BDR.
5.1.虚链接: OSPF包是以unicast的方式发送
所有的网络也可以归纳成2种网络类型:
1.传输网络(Transit Network)
2.末梢网络(Stub Network )
OSFP LSA类型
1.类型1:Router LSA:每个路由器都将产生Router LSA,这种LSA只在本区域内传播,描述了路由器所有的链路和接口,状态和开销.
2.类型2:Network LSA:在每个多路访问网络中,DR都会产生这种Network LSA,它只在产生这条Network LSA的区域泛洪描述了所有和它相连的路由器(包括DR本身)。
3.类型3:Network Summary LSA:由ABR路由器始发,用于通告该区域外部的目的地址.当其他的路由器收到来自ABR的Network Summary LSA以后,它不会运行SPF算法,它只简单的加上到达那个ABR的开销和Network Summary LSA中包含的开销,通过ABR,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和开销一起被加进路由表里,这种依赖中间路由器来确定到达目标地址的完全路由(full route)实际上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行为。
4.类型4:ASBR Summary LSA:由ABR发出,ASBR汇总LSA除了所通告的目的地是一个ASBR而不是一个网络外,其他同Network Summary LSA.
5.类型5:AS External LSA:发自ASBR路由器,用来通告到达OSPF自主系统外部的目的地,或者OSPF自主系统那个外部的缺省路由的LSA.这种LSA将在全AS内泛洪(4个特殊区域除外)
6.类型6:Group Membership LSA
7.类型7:NSSA External LSA:来自非完全Stub区域(not-so-stubby area)内ASBR路由器始发的LSA通告它只在NSSA区域内泛洪,这是与LSA-Type5的区别.
8.类型8:External Attributes LSA
9.类型9:Opaque LSA(link-local scope,)
10.类型10:Opaque LSA(area-local scope)
11.类型11:Opaque LSA(AS scope)
⑶ OSPF 中 点对点类型的网络与广播类型的网络为什么可以建立邻居建立邻居后为什么学不到路由
因为hello里没有网络类型的字段,因此不会检查网络类型是否匹配。只要双方都能收到对方hello包,关键字段匹配,就可建邻居。
1、p2p的网络中,只有类型1lsa,即可实现区域内收敛,而b需要类型1和类型2。2种网络类型的类型1lsa也不相同,可用show具体条目看到:p2p的类型1信息完全;b的类型1lsa没有掩码信息,掩码要从类型2中获得。
2、p2p网络类型,会发送组播hello包,b也会,所以可以建邻居,两种类型的可以建邻居,因为hello包正常,但lsa结构不同,因此学不到路由。
⑷ 详细介绍下OSPF的7种LSA的类型
由于OSPF协议定义了多种路由器的类型,因而定义多种LSA通告的类型也是必要的。
例如:一台DR路由器必须通告多路访问链路和所有与这条链路相连的路由器,而其他类型的路由器将不需要通告这种类型的信息。
OSPF的七种类型LSA:
1、路由器LSA (Router LSA)
由区域内所有路由器产生,并且只能在本个区域内泛洪广播。
这些最基本的LSA通告列出了路由器所有的链路和接口,并指明了它们的状态和沿每条链路方向出站的代价。
2、网络LSA (Network LSA)
由区域内的DR或BDR路由器产生,报文包括DR和BDR连接的路由器的链路信息。
网络LSA也仅仅在产生这条网络LSA的区域内部进行泛洪。
3、网络汇总LSA (Network summary LSA)
由ABR产生,可以通知本区域内的路由器通往区域外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区域外部但是仍然在一个OSPF自治系统内部的缺省路由也可以通过这种LSA来通告。
如果一台ABR路由器经过骨干区域从其他的ABR路由器收到多条网络汇总LSA,那么这台始发的ABR路由器将会选择这些LSA通告中代价最低的LSA,并且将这个LSA的最低代价通告给与它相连的非骨干区域。
4、ASBR汇总LSA (ASBR summary LSA)
也是由ABR产生,但是它是一条主机路由,指向ASBR路由器地址的路由。
5、自治系统外部LSA (Autonomous system external LSA)
由ASBR产生,告诉相同自治区的路由器通往外部自治区的路径。
自治系统外部LSA是惟一不和具体的区域相关联的LSA通告,将在整个自治系统中进行泛洪。
6、组成员LSA (Group membership LSA) * 目前不支持组播OSPF (MOSPF协议)
7、NSSA外部LSA (NSSA External LSA)
由ASBR产生,几乎和LSA 5通告是相同的,但NSSA外部LSA通告仅仅在始发这个NSSA外部LSA通告的非纯末梢区域内部进行泛洪。
在NSSA区域中,当有一个路由器是ASBR时,不得不产生LSA 5报文,但是NSSA中不能有LSA 5报文,所有ASBR产生LSA 7报文,发给本区域的路由器。
* 只有一个例外,每台ABR路由器上利用一个类型3来通告缺省路由。每一种区域内允许泛洪的LSA类型
区域类型 1&2 3&4 5 7
骨干区域 允许 允许 允许 不允许
非骨干(非末梢) 允许 允许 允许 不允许
末梢 允许 允许 允许 不允许
完全末梢 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NAAS 允许 允许 不允许 允许
* 只有一个例外,每台ABR路由器上利用一个类型3来通告缺省路由。
1 末梢区域:(Stub Area)
不允许AS外部通告(LSA 5)在其内部进行泛洪。在末梢区域边界的ABR路由器使用网络汇总LSA (LSA 3)向这个区域通告缺省路由,而且这条缺省路由不会被通告到这个区域的外部去。
Router(config-route)area 1 stub //将Area 1设置成末梢区域
2. 完全末梢区域:(Totally stub)
使用缺省路由到达OSPF自治系统外部的目的地址,而且使用缺省路由到达这个区域外部的所有目的地址,完全末梢区域的ABR路由器不仅阻塞LSA 5,也阻塞所有的汇总LSA——除了通告缺省路由的那一条类型3。
Router(config-route)#area 1 stub no-summary //将Area 1设置成完全末梢区域,此时会将类型3用默认路由代替,NO-summary的作用是将类型3、4用默认路由简化
3 非纯末梢区域(Not-so-stubby-area)
允许外部路由通告到OSPF自治系统内部,而同时保留自治系统的其余部分的末梢区域特征,ASBR将始发类型7的LSA来通告那些外部网络,这些NAAS外部LSA将在整个NAAS区域中泛洪,在ABR上被阻塞。ABR会将类型7的转化为类型5通告到其他区域中。
⑸ OSPF中有几种LSA,各有什么作用
六种
1
所有的路由器都能产生,宣告自己的链路状态;
2
DR产生,宣告全连接网络的网段信息;
3
abr产生,传递区域间的链路状态;
4
abr产生,传递asbr的路由信息;
5
asbr产生,传递asbr的路由信息;
7
nssa
中的asbr产生,传递asbr的路由信息;
⑹ OSPF stub和NSSA区域里分别有哪些类型的LSA
连接到同一个OSPF区域的所有路由器都会获悉完全相同的拓扑数据。每台路由器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存储这些由链路状态通告(LSA)组成的的数据。然后,路由器对LSDB运行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以确定前往每个子网的最佳路由。
下面就介绍下OSPF中所有类型的LSA。
总体上来说,有以下几种:
1.类型1:Router LSA
2.类型2:Network LSA
3.类型3:Network Summary LSA
4.类型4:ASBR Summary LSA
5.类型5:AS External LSA
6.类型6:Group Membership LSA
7.类型7:NSSA External LSA
8.类型8:External Attributes LSA
9.类型9:Opaque LSA(link-local scope)
10.类型10:Opaque LSA(area-local scope)
11.类型11:Opaque LSA(AS scope)
下面来进行详细的解释。
1.Router LSA
每台路由器都创建1类LSA,用于向它连接的每个区域描述自己。在每台路由器中,每个区域的LSDB都包含一个1类的LSA,它指出了当前路由器的RID和所有接口的IP地址,1类LSA还用于描述末梢网路。
1类LSA使用OSPF路由器ID标示OSPF路由器。每台路由器都创建一个1类的LSA并泛洪到整个区域。为了泛洪LSA,始发路由器将1类LSA发 送给当前区域内的邻居,然后邻居再将其发送给当前区域的其他邻居,以此类推,知道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有该LSA的拷贝。
1类LSA包含信息:对于没有选举DR的每个接口,指出接口的子网号/掩码和OSPF开销
对于选举了DR的每个接口,指出DR的IP地址以及连接到中转网络的链路。
对于没有选举DR但是通过它可以到达一个邻居的接口,指出该邻居的RID。
每台内部路由器都创建一个1类的LSA,但是ABR创建多个1类LSA,每个区域都有一个。
此种LSA 可以通过show ip ospf database router 查看router LSA
2:Network LSA
每个多路访问网络中,子网中的DR都会创建Network LSA,描述了子网及连接到该子网的路由器借口。它只在产生这条Network LSA 的区域泛洪描述了所有和它相连的路由器(包括DR 本身)。
Show ip ospf database network 可以看到Network LSA
3:Network Summary LSA
由ABR创建,描述了一个区域的1类和2类LSA中包含的子网,被通告到另一个区域。它指出了始发区域的链路(子网)和开销,但是没有拓扑数据。
如果ABR 知道有多条路径可以到达目标地址,但是它仍然只发送单个的Network Summary LSA,并且是开销最低的那条;同样,如果ABR 从其他的ABR那里收到多条Network Summary LSA 的话,它会只选择开销最低的,并把这条Network Summary LSA 宣告给其他区域
当其他的路由器收到来自ABR 的NetworkSummary LSA 以后,它不会运行SPF 算法,它只简单的 加上到达那个ABR 的开销和Network Summary LSA中包含的开销,通过ABR,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和开销一起被加进路由表里,这种依赖中间路由器来确定到达目标地址的完全路由(full route)实际上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行为
可以使用show ip ospf database summary 查看Network Summary LSA
4:ASBR Summary LSA
类似于3类LSA,只是通告一条用于前往ASBR的主机路由,而不是一个网络。
使用show ip ospf database asbr-summary 可以看到ASBR Summary LSA
5:AS External LSA
AS外部LSA,由ASBR创建,用于描述被注入到OSPF中的外部路由。这种LSA 将在全AS 内泛洪。
可以使用show ip ospf database external看AS External LSA
6:Group Membership LSA
组成员关系LSA,这是为MOSPF定义的,思科的IOS不支持。
7:NSSA External LSA
NSSA外部LSA,来自非完全Stub 区域(not-so-stubby area)内,类似于5类LSA,只不过是由NSSA区域中的ASBR创建,只在NSSA 区域内泛洪。
使用命令Show ip ospf database nssa-external可以看NSSA External LSA
8:External Attributes LSA
外部属性LSA,思科路由器不能实现。
9--11:Opaque LSA
不透明LSA,用作通用LSA,以方便扩展OSPF。(如:为了支持MPLS流量工程而修改了类型10的LSA。)
最后,再说下OSPF中各种区域会产生的LSA:
骨干:12345
STUB:1234
NSSA :1237
LSA类型
LSA 1:Router LSA,始发于Area内的任何路由器。
LSA 1列出了路由器的链路和接口,链路的出站Cost以及接口状态。LSA 1只在本Area内Flooding,本Area内其它路由器收到LSA1形成的路由条目以“O” 表示。简单来讲,LSA1描述自身的直连信息。
LSA 2:Network LSA,本Area内DR始发。
LSA2通告的对象:
该LAN 内所有的DRother和Area内的其他路由器(一个Area里面可能还有其他链路,比如点到点,或者另一个LAN,他们作为Area成员需要知道该LAN 的信息)。
LSA 2通告的内容:
该LAN 内所有和DR形成Full 邻接关系的路由器的Router-id 以及DR本身的Router-id,再就是该LAN的网络掩码(LAN中的各接口掩码肯定是一样的,否则无法形成OSPF邻居)。LSA2只在本Area内Flooding。
Attention:就字段分析,LSA1的重点在于链路ID和链路数据,针对不同的链路类型有不同的内容,而LSA2本身是广播型链路的产物,重点在于和DR相连的路由器ID以及该广播型链路的网络掩码。
路由器在SPF运算时,使用LSA1确定如何到达此LAN内的各个接口,使用LSA2确定此LAN的网络掩码。这就是LSA2要求被泛洪到整个Area的原因,也是LSA2最大的一个作用。
LSA1通告的链路类型 链路ID 链路数据
1 我连着点到点链路 邻居路由器的ID 与其直连所用的本端接口IP地址
2 我连着传送网络 这个网络DR的地址 我和DR相连的那个接口的IP地址
3 我连着末节网络 这个网段的地址 这个网段的子网掩码
4 我连着一条虚链路 虚链路对端的路由器ID 我的虚链路接口的MIB-II ifIndex
这里所说的传送网络在实际中就是广播型链路,而末节网络可能是所连的点到点链路,一个环回口代表的网段,或者一个实际连接的主机子网段。而MIB-II ifindex 就是虚链路所依托的实际链路的入口IP地址,虚链路的建立是在两台ABR之间选择一条Cost最低的路径。
Eg: (Lo0:1.1.1.1)R1-.1----12.1.1.0----.2-R2(Lo0:2,2.2.2)
R1会向R2通告一个LSA1,其中包含3条自己有关的链路:
1.A Stub Network , Link ID = 1.1.1.1 & Link Data = 255.255.255.255
R1认为学到一个末节网络(实际是通过Lo0模拟的主机地址)
2.Another Router(Point-to-Point),Link ID = 2.2.2.2 & Link Data = 12.1.1.1
R1认为自己通过点到点链路连着另一个Router,它的ID是2.2.2.2,R1通过12.1.1.1这个接口和它相连。
3.A Stub Network , Link ID = 12.1.1.0 & Link Data = 255.255.255.0
R1认为自己学到一个末节网络(实际是一条点到点的链路)
LSA 3:Network Summary LSA,ABR始发。
LSA 3通告的是ABR相连Area的链路信息,具体来讲就是将自己Area内的链路告诉Area 0,也将其他Area(包括Area 0)的信息传到自己的Area。其通告的链路是所有链路中Cost最小的,在路由表中以“O IA” 表示。如果LSA3通告的是一条缺省路由,那么链路状态ID和网络掩码字段中都将设为0.0.0.0。
Attention:如果在OSPF中执行了Area间汇总,那么LSA 3中通告的就是汇总路由而不是明细的,其实这里就应该说成是“路由”而不是“链路”,因为LSA 3本身通告的就是各网络如何可达,接收路由器并不明了该Area的拓扑结构,只是以DV的思想,将LSA 3中通告的链路加上自己到ABR(即ADV Router)的开销就放进路由表了。
LSA 4:ASBR Summary LSA,ABR始发。
LSA 4通告了ASBR的具体位置,是一条到达ASBR的主机路由。
LSA3和LSA4都由ABR始发,报文格式是相同的,只不过有几处字段内容不一样。在“链路状态ID” 这个字段中,LSA3通告的是网络或子网的IP地址,而LSA4通告的是ASBR的路由器ID;而“网络掩码字段”对LSA4没什么意义,设置为0.0.0.0。
一台Router成为ABR的前提是必须有运行OSPF进程的接口与Area 0直连,否则不会产生LSA 3 和LSA 4,也就无法完成ABR的任务,解决办法一般是通过虚链路。
Attention:LSA3和LSA4都只能在单Area内泛洪。具体来看,LSA4就是在Area 0内泛洪让ABR都知道ASBR在哪;而LSA3这里要注意,比如Area 1的ABR将Area 1的路由信息通告进Area 0,该LSA3仅在Area 0内泛洪,Area 2会收到这个LSA3,但不是将其直接发送到Area 2,而是新生成一个LSA3,因为不仅要加上自己到那个ABR的链路开销,而且ADV Router也要改为自己,新的LSA3会进入到Area 2并泛洪开来,所以还是遵守了LSA 3的泛洪原则。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OSPF进行Area间路由是典型的距离矢量的行为。
LSA 5:AS External LSA,ASBR始发。
LSA 5通告了与ASBR直连的其它AS的路由信息,不同于BGP中AS的概念,这里指IGP区域。LSA 5被Flooding 至除Stub,Total Stub,,NSSA以外的所有Area,是唯一的一个不与任何Area相关联的LSA通告。
LSA 5形成的路由条目以E1或E2表示(默认为E2),可以通过命令改为E1类型 redistribute igp subnets metric-type 1 。
E2 Cost = ASBR到AS外部目的网络的Cost
E1 Cost = 本地到ASBR的Cost + ASBR到AS外部目的网络的Cost。
Attention:当OSPF路由器获得一条LSA 5,在装进路由表之前会检查“转发地址”是否可以通过Area内或Area间路由到达,若不可达,不会装进路由表。
LSA 7:NSSA External LSA,由NSSA区域的ASBR始发。
该LSA内容和LSA5基本一样(只有转发地址字段不同),关键是LSA7只在始发该LSA的NSSA区域内Flooding,并在ABR转换成LSA5,LSA 7形成的路由条目以N1或N2表示。
事实上LSA7和LSA5内容一样,只不过泛洪区域有限制所以要标记一下,而且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NSSA区域中,ASBR将外部路由信息封装进LSA ,设置其P-Bit 位为1,使其在NSSA区域里泛洪。在ABR那里会将P-Bit 位改为0,由LSA 7转换为LSA 5,再传到OSPF其他的Area。同样的,如果有别的Area通告进来的外部路由要注入到这个NSSA区域中,在该NSSA区域的ABR那里会将LSA 5转换为LSA 7。
OSPF区域
OSPF 特殊区域类型有四种:Stub ,Total Stub ,NSSA 和 Total NSSA 。其本质都是“LSA精简的Area ”。当一个Area 被定义为Stub区域时,该Area 内的路由器所发送的hello数据包都会将E-Bit位设为0,而普通区域的应该是1,所以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敲入area 1 stub 这样的命令才能正常形成邻接关系。
LSA的精简决定了Stub区域在接收LSA时会有所取舍,但对本Area信息的向外通告不会有任何影响,因此别的Area对Stub区域的信息是完全了解的。像是要成为Total Stub区域只需要在ABR上加上关键字no-summary,因为阻止的是ABR向Stub区域内发送LSA3。
Stub区域中不通告AS外部路由,也无法实现重发布,但是有OSPF Area内和Area间的完整信息,并通过一条默认路由O*IA 保持和AS外部的联系,该默认路由通过LSA 3学到。Stub 区域设计是出于对该区域路由器性能及路由条目需求的考虑而进行的LSA精简,但不可避免的引起信息不对称,进而出现次优选路。
Total Stub 比 Stub “末节”得更为彻底,连OSPF Area间的路由也不要,只有本Area 的信息。ABR将默认路由注入Total Stub 区域,不仅外部路由要通过它走,Area间的路由也要通过它走,同时ABR会阻止LSA3 & 5 & 7 在Total Stub 区域内泛洪 -- 除了通告默认路由的那一条LSA3。
普通区域的Router 进行Area 间的选路原则为:
路由总Cost = 本Router到ABR的Cost + ABR到目的网络的开销 Cost最小的路由放进路由表
而设置为Total Stub 的区域的Router 选路原则为:
路由总Cost = 本Router到达ABR的Cost Cost最小的路由放进路由表
NSSA是当Stub区域中存在ASBR时形成的区域,本身Stub不能有AS外部路由,也不能进行重发布,但无奈自己成为了OSPF和其它IGP通信的边界,变得 Not So Stubby ,于是形成NSSA 区域,在NSSA区域内注入的外部路由以LSA 7传递,并在ABR处还原为LSA 5。
简单来讲: NSSA = Stub + ASBR Total NSSA = Total Stub + ASBR
在Stub ,Total Stub ,NSSA 和Total NSSA 中只有NSSA不会自动注入默认路由,不过可以用命令实现: area 1 nssa default-information-originate ,这样即使是其他Area注入的外部路由也可达,基本上就是can go anywhere。
如果NSSA区域的ABR同时也是一个ASBR,会将外部路由以LSA 7 的形式注入到NSSA区域当中,那么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可以用命令 area 1 nssa no-redistribution 来阻止外部路由的注入。
外部路由在NSSA中以LSA 7存在,在ABR那里会转换为LSA 5向Area 0通告,我们可以用命令 summary-address prefix mask not-advertise 针对具体的条目控制LSA转换的过程,如果不用关键字 not-advertise 这条命令是用来外部路由汇总的,在ASBR上进行。
⑺ 常见p2p网络借贷模式有哪些
目前常见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主要有三类:
1、线下交易模式。该类P2P网络借贷模式主要由网站提供交易信息,交易手续、交易程序由信贷机构和客户当面完成。
2、保本垫付模式这种模式。此类P2P网络借贷模式由平台来承担贷款者的坏账风险,因此,对平台的风险把控能力要求较高,一旦爱看发生违约,要由网站先垫付资金。
3、纯中介形式的信用借贷该种模式。这类P2P网络借贷模式的网站主要起个发布双方借贷信息,网站起撮合作用,没有审贷环节,对单笔资金无担保作用,不垫付本金,借贷双方自主成交,该种模式为风险最大的。
P2P是非常有效的金融渠道,其提供的信息量大,进入门槛较低,比较适合理财经验少的投资人,相对来说风险也降低了很多。
⑻ 在网络的路由OSPF协议中,主要有七种LSA类型
ospf 后面跟ospf路由协议的号码 network(空格)需要发布的网段(空格)需要发布的网段的子网掩码(空格)area 跟类别(0号是主干网络其他的数字随便打什么都可以...0也可以的) 就这样就可以配置OSPF了 大概需要等10秒的学习时间就行了... 然后查看路由表(show ip route)就可以了...
⑼ Type 3 LSA汇总了哪些LSA
如果area
1是p2p的,那么R2、R3、R4会产生LSA1,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R2与R1之间没有说链路类型?R2同样也是ABR,
将area
1
LSA1
LSA2
汇总成为LSA3.
⑽ P2p网络借贷有哪几种类型
第一类平台:银行系P2P
P2P行情持续火爆,众多银行系P2P纷纷进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平台有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兰州银行“e融e贷”等。
银行系P2P的优势主要在于:第一,资金雄厚,流动性充足;第二,项目源质地优良,大多来自于银行原有中小型客户;第三,风险控制能力强,利用银行系P2P的天然优势,通过银行系统进入央行征信数据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另外,包括恒丰银行、招商银行、兰州银行、包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以不同的形式直接参与旗下P2P网贷平台的风控管理。
那么,问题来了——银行的风控管理模式是否同样适用于P2P网贷平台?对此,有部分业内人士提出质疑:“中国的银行传统上靠抵押物来控制风险,你给我一个抵押物,我对你的抵押物进行估值和判断,比如值1000万的我就给你贷100万,但是P2P平台做的是信用贷款,本质上是不需要采用任何抵押物的,所以依靠抵押物来控制风险的银行在做信用风险方面的风控能力并不突出。”此外,与传统P2P网贷平台相比,银行系P2P的劣势主要体现在收益率偏低,预期年化收益率处于5.5%-8.6%之间,略高于银行理财产品,但处于P2P行业较低水平,对投资人吸引力有限。并且,很多传统商业银行只是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销售渠道,银行系P2P平台创新能力、市场化运作机制都不够完善。
把P2P分成四大类,该怎么分?
第二类平台:国资系P2P
以开鑫贷为代表,国资系P2P也开始在全国紧锣密鼓地布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30余家国资背景P2P平台陆续上线,比如,国家开发银行旗下国开金融与江苏省国有大型企业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开鑫贷、广州金控集团控股75%的金控网贷以及广东股交中心独资设立的蓝海众投等。国家队进场,被业内解读为管理层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认可,对P2P借贷模式的应允。
国资系P2P的优势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拥有国有背景股东的隐性背书,兑付能力有保障;第二,国资系P2P平台多脱胎于国有金融或类金融平台,因此,一方面,业务模式较为规范,另一方面,从业人员金融专业素养较高。
国资系P2P平台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首先,缺乏互联网基因;其次,从投资端来看,起投门槛较高——比如,开鑫贷1万元起投,金开贷3万元起投,另外,收益率不具有吸引力——其平均年化投资收益率为11%左右,远低于P2P行业平均收益率;最后,从融资端来看,由于项目标的较大,且产品种类有限,多为企业信用贷,再加上国资系P2P平台较为谨慎,层层审核的机制严重影响了平台运营效率。
第三类平台:上市公司系P2P
P2P市场持续火爆,上市公司资本实力雄厚,双方一拍即可。以熊猫烟花为代表,上市公司纷纷跑步进场,上市公司系P2P已经成为P2P江湖上一支不容小觑的队伍。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已有近70家上市公司涉足P2P领域,总投资额高达数十亿元。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二级市场上,资本对互联网金融概念板块的追捧力度之大。春节前,互联网金融概念板块全面爆发,多只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持续涨停。
上市公司抢滩P2P背后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三点:第一,传统业务后续增长乏力,上市公司谋求多元化经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典型代表为用友软件;第二,上市公司从产业链上下游的角度出发,打造供应链金融体系。其中,典型代表为熊猫烟花。据报道,熊猫烟花出资1亿元打造了P2P网贷平台——银湖网,其中70%的项目源来自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市公司在其所处细分领域深耕多年,熟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情况,掌握其经营风险、贸易真实性,很容易甄别出优质借款人,从而保证融资安全。第三,P2P概念受资本追捧,上市公司从市值管理的角度出发,涉足互联网金融板块。
把P2P分成四大类,该怎么分?
第四类平台:民营系P2P
目前,P2P行业中民营系平台数量最多,起步最早。部分民营系P2P网贷平台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头羊,比如,红岭创投、爱投资、有利网等;更多的草根平台则鱼龙混杂,不胜枚举。
这类平台的优势体现在:第一,具有普惠金融的特点,门槛极低,最低门槛甚至50元起投;第二,投资收益率具有吸引力,大多在15%-20%左右,处于P2P行业较高水平。然而,民营系P2P的劣势也十分明显,比如风险偏高。由于资本实力及风控能力偏弱,草根P2P网贷平台是网贷平台跑路及倒闭的高发区。
这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伴随着各路资本的介入,P2P行业已经进入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各显神通。对于银行系、国资系、上市公司系P2P网贷平台而言,背靠大树是优势也是限制。而对于民营草根系P2P网贷平台而言,在没有强硬的背景,没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情况下,如何在派系林立的行业中生存下去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