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战样式网络化的含义
作战样式网络化的含义: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主要包括7大类分别是信息战,网络中心战和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太空战,精确战和心理战。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样式更加精确化,包括打击精确化,侦察、定位和控制精确化,保障精确化,
2.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作战样式有哪些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主要有七大类,分别是:信息战、网络中心战和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太空战、精确战和心理战。
1、信息战,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
2、网络中心战,是一种美国国防部所创的新军事指导原则,以求化资讯优势为战争优势。其做法是用极可靠的网络联络在地面上分隔开但资讯充足的部队,这样就可以发展新的组织及战斗方法。
3、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
4、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欺骗与反欺骗、电子隐身与反隐身、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
5、太空战,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统,以争夺制天权为目的的作战行动,是以地球的外层空间为战场所进行的攻与防的作战。
6、精确战,随着军队情报侦察、战场监视、识别定位、信息网络系统等能力的提高,武器射程与精度、突防与机动能力、发射速率与速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指挥控制效能的极大提高,军队快速、精确打击能力大大增强。
7、心理战,是利用了卫星定位测向、电视转播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信号模拟和失真技术、声像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心理战综合作战效果。
(2)网络战有哪些内涵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既是战争能量集中在有限交战空间精确释放的局部战争,又是战争布势遍及陆海空天电网全维空间并日益向新兴空间拓展的新型战争,
既有目的、规模、手段有限等局部战争的特征,又超出以往局部战争表现出许多并非“局部”的特点。对此,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要辩证理解、准确把握。
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人类社会正在日益形成兴衰相伴、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维护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战争目的越来越受到有限政治目的的限制,机械化战争时代那种以彻底摧毁和消灭敌方为目标的“无限战争”或“绝对战争”正渐行渐远,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有限战争将成为战争常态。
法律、道德、伦理对战争的约束增强,“区分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战争准则,即使在有限的交战地域内也要尽可能避免对非武装平民和民用设施的伤害,在战争手段的使用上已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没有使用核武器的记录,生化武器等具有大规模杀伤作用的武器已遭到国际社会的共同抵制。
与此同时,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军事变革为聚焦战争能量、缩小交战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1972年,美军仅用15枚激光制导炸弹就炸毁了此前出动700架次飞机、投掷1.25万吨常规炸弹也未能摧毁的越南清化大桥,精确战时代由此开始。
海湾战争中,美军连续发射两枚斯拉姆导弹,第一枚在水电站墙壁炸开一个洞,第二枚导弹从洞开之处进入水电站内部,成功将发电站摧毁,其命中精度之高、附带损伤之小令世人震惊。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的比例已从海湾战争时的8%提高到68%,在交战空间大为缩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今后,随着武器装备的智能化、精确化程度不断提升,战争的附带破坏将会进一步减小,机械化战争时代频繁出现的大规模地毯式轰炸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精锐力量精选手段实施精确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常态,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战争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间并精确释放的新型战争。
与战争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间集中释放相反,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之深远广阔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战争。
从1957年首颗卫星上天到航天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从1982年电子战在贝卡谷空战中大显身手,到此后历次战争中交战双方在电磁领域的激烈对抗,
从1969年阿帕网投入运行到1999年网络战在科索沃战争中真正打响,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早已突破陆海空限制拓展到了太空、电磁、网络等广阔的新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并不“局部”。
比如,美军击毙本·拉登表面上看是一场仅由两架“黑鹰”直升机、24名“海豹”突击队员实施的战术突击行动,
其背后却是由一架担负实时传输和监听的隐身无人侦察机、多架担负空中待战掩护任务的F/A-18战斗机、一支担负战略支援的航母编队、若干颗侦察和通信卫星、
两个中亚基地和5个指挥中心以及近万名各类支援保障人员组成的庞大系统为这一行动提供保障,其相关作战空间之广阔超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事实上,信息化战争能量的聚焦、战场的缩小正是以相关作战空间前所未有的扩大为前提的。
比如,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就是以基于陆海空天电网多维空间构建的信息系统为支撑,离开多维信息系统的保障其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将大打折扣。
今后,随着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还将继续向更大纵深、更多维度、更广空间拓展,呈现出多维一体、融合互动、无限拓展的发展趋势。
比如,临近空间已成为各方争夺空天制权的重要领域,太空已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美俄两军早已着手准备“全球快速打击”和“战略性空天战役”,
天地支援作战、天际对抗、天地对抗已初现端倪,天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导性战场,空天战略打击等新型作战样式将继续改变信息化战争的面貌。
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空间之有限、相关作战空间之广阔,要求战争主体能够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构建作战要素无缝链接、作战单元自主协同、作战力量整体联动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在决定性的时间把分散在各个空间维度的战争能量有效聚焦到有限交战空间上。
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全维造势、异域协同是作战力量运用的鲜明特点,多维空间融合、诸军兵种一体的联合作战是作战行动的典型样式,“平台作战、体系支撑,
战术行动、战略保障”是战役战斗的基本要求,在防区外对全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一要拓展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树立全维一体、虚实结合的作战空间观念,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积极拓展新兴作战空间,在全维空间的深远经略中构筑有利于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有利态势;
二要注重深远经略,外推战略前沿,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布势,在统筹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保持战略全局的稳定平衡;
三要贯彻联合制胜、精打要害的原则,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联合作战需要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提高全域作战、立体作战、信息作战、精确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在主要战略方向、关键体系节点形成决战决胜的力量优势。
3. 网络的含义
网络,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网络一词有多种意义,可解作:
1、流量网络(flow network)也简称为网络(network)。一般用来对管道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来建模。有时特指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互联网 (Internet)由有关联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如:人际网络、交通网络、政治网络。
2、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图。表示研究诸对象及其相互联系。有时用的带箭头的连线表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存在某种顺序关系。在节点或连线旁标出的数值,称为点权或线权,有时不标任何数。用数学语言说,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它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习惯上就称其为什么类型网络,如开关网络、运输网络、通信网络、计划网络等。总之,网络是从同类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用数学中的图论来表达并研究的一种模型。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4. 计算机网络战的手段有哪几种
计算机网络战的手段有2种:
1、间谍活动及国家安全漏洞
网络间谍活动是通过对互联网、软件或计算机进行非法攻击活动,从个人、竞争对手、团体、政府以及敌人处获取机密信息,从而得到军事、政治或经济优势的行为。
2、蓄意破坏
计算机和卫星协助的军事活动都有设备被中断的风险。指令和通信内容可以被拦截或更换。电力、水、燃料、通讯和交通基础设施都可能会受到干扰。
安全漏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偷窃信用卡号码,黑客攻击的潜在的目标也包括电网、铁路和股市。
(4)网络战有哪些内涵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战的相关事件:
1、1983年,凯文·米特尼克因被发现使用一台大学里的电脑擅自进入今日互联网的前身ARPA网,并通过该网进入了美国五角大楼的的电脑,而被判在加州的青年管教所管教了6个月。
2、1988年,凯文·米特尼克被执法当局逮捕,原因是:DEC指控他从公司网络上盗取了价值100万美元的软件,并造成了400万美元损失。
3、1995年,来自俄罗斯的黑客弗拉季米尔·列宁在互联网上上演了精彩的偷天换日,他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入侵银行电脑系统来获利的黑客,1995年,他侵入美国花旗银行并盗走一千万,他于1995年在英国被国际刑警逮捕,之后,他把帐户里的钱转移至美国、芬兰、荷兰、德国、爱尔兰等地。
4、2000年,年仅15岁,绰号黑手党男孩的黑客在2000年2月6日到2月14日情人节期间成功侵入包括雅虎、eBay和Amazon在内的大型网站服务器,他成功阻止服务器向用户提供服务,他于2000年被捕。
5. 简述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战争形态,更有其独特的特征。信息化战争将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双方至少有一方是信息化军队,机械化军队或者半信息化军队打不了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兵器成为战场主导,各作战单元形成网络化、一体化。
信息化兵器主要由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构成。信息化弹药主要指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指各种武器装备系统,包括侦察、预警、通信卫星、具有高技术水平的装甲战车等。
三、信息能成为信息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
信息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多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信息能即是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作战指挥与控制、通信联络等综合能力。
四、战场识别系统、战场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目标。
它们是构成信息化战场的“眼睛”、“耳朵”、“神经”和“大脑”,主导和支配着战场所有力量和打击行动。对三大系统的攻防作战,已经成为双方战场较量制胜的关键。
五、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
信息战作为新兴的作战形式,具有崭新的思想内涵。它与以往作战形式相比,主要有三个方面不同:
1、是信息战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内的对抗活动。对抗的主要关节点是决策对抗和指挥对抗。
2、是信息作战目标不是以歼敌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团为主,也不是单纯地只为信息获取、处理与利用而进行的技术较量,而是以破坏、摧毁对方的信息化战场支柱为主。
3、是信息战以夺取战场信息优势为目的。信息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种作战能力上:
(1)、实时有效地感知战场情况能力。
(2)、及时有效地使用部队和打击兵器的能力。
(3)、通畅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六、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争夺的制高点。
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在有效地阻止敌方了解、掌握己方主要情况的同时,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敌方情况,具有战场上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天、电战场的上一层的战场主动权,具有制空、制海、制天、制电的系统功能,因而成为现代战场争夺的“第一制高点”。
(5)网络战有哪些内涵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
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
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
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
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
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6. 如何理解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
一、提出信息战概念。认为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战,不是单纯的作战样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战争形态的改变,并带来作战指导思想的巨大变化。其要点:战争战略目标的“软化”;信息威慑成为新的威摄手段;军队的行动取决于制信息权;作战目标的选择以打乱敌方决策程序为主;火力运用从打覆盖面转为“点穴”;指挥体系趋于扁平化;信息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全民战;谋略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随后,又提出“遏制信息战——知识军事的时代使命”的重大课题。 二、提出新的战争观。认为“少流血”、“不流血”的战争已经出现,战争的非暴力属性已经被揭示;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也可能成为非政治群体、甚至个人谋取利益、显示其存在的一种手段;“消灭敌人,保存自已”的战争目的正在变为“控制敌人,保护自己”,寻求利益平衡点;战争性质已很难用正义或非正义来区分,带有多元的色彩。 三、提出建议信息时代国家安全体系。认为军事威胁不只是大兵压境,来自网络威胁同样值得警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应学会利用各种传媒打信息战;网络上的经济打击应引起高度重视;“文化侵略”、“生态侵略”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早在15年前,他就提出“信息边疆”的概念,近几年提出“信息边界的理论,呼吁建设精神武装,建立信息警察和信息防护部队。 四、提出思维战、领导者战争等理想战争的设想。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无法想象战争先于人类而消亡,但把握、延缓、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升级是可能的。设想把战争局限于“信息”和“思维”的范畴,至多以比试、竞赛、虚拟的方式,甚至带有观党、警示的作用。 五、提出培养“能够回家打仗”的军事人才。认为信息技术的通用性填补着军与民的鸿沟,信息战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的界限。那些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专家,一旦站在军事战略的高度上观察、思考,就可能成为新的战争舞台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一直在筹划建立我国第一个信息战研究所,制定信息战遏制战略,完善信息战理论,培养信息战研究人才;同时在一些军内外高等院校开设课程,普及信息战知识,造就一大批21世纪国防建设的急需人才。 凡是战争都离不开信息,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具有十分显着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与作战武器平台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化武器,可极大地提高武器平台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指挥官利用信息,可用多种信息化指挥手段及时指挥和调整部队,以夺取作战胜利。 信息战主要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精确作战以及信息欺骗、作战保密等。 信息作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
7. 电子战、网络战有何区别陆海空天电网中电指电磁战还是电子战电磁战又是什么
没有电磁战,一般说电子战,电磁空间,制电磁权,都是电的不同表达而已。电子战早就有,从日俄战争等近代战争就存在电子战了,网络战是信息技术发展,有网络之后才有的,依托于网络化平台。
8. 战略网络的介绍
此后,网络分析方法逐渐被借鉴和运用到,Miles和Snow(1984)、Thorelli(1986)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网络的内涵,把网络看成是介于市场与单个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认为在中间范围内交易是常见的事情,在介乎于纯市场组织和纯层级组织之间,存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中间性组织,这些中间性组织的存在是由组织本身从效率的角度或称“生存能力” 角度内生性的决定的。Williamson(1985)和Thorelli(1987)进一步在分析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引进了管理效益,对网络状态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当市场管理效益大于公司交易成本、小于市场交易成本,且高于公司管理效益时,网络必定发生。
网络的概念也为技术创新开辟了新途径,如Easton(1988)指出,网络行为过程通常是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通过提供创新机会和具有实现创新的已知及可预测环境的企业进行持续的相互合作而实现的。基于资源的观点还认为,网络是公司间资源整合的结果,是一种战略资源需求和社会资源机会驱动的结果,是公司寻求比其他资源联合更好地实现资源价值的优化资源边界的尝试,建立组织间关系的过程可以作为组织间资源流来加以研究(Rumelt R P,1984;BameyJ.B,1991)。
上述研究直接支撑并促进了战略网络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arillo(1988)在《战略网络》一文中明确地强调企业网络及其关系网络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并将网络概念化为一种战略组织形式,通过它管理者或企业家在激烈的竞争下确定企业定位。
9. 网络营销的内涵是什么
网络营销或者电子营销是企业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最大
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目标的经营过程。简单的说,网络
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
网络营销是直销的最新形式,是由因特网替代了传统媒介,其实质是利用因特网对产
品的售前、售中、售后等环节进行跟踪服务,它自始自终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包括市场调查、客户分析、产品开发、销售策略、信息反馈等方面。简单地说,网络
营销就是以因特网作为传播手段,通过对市场的循环营销传播,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商
家需求的过程。
网络营销是企业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因特网(也包括企业内部网
和外部网)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的
经营过程。
10. 网络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营销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是一个广义词。从商业角度来讲,网络营销更宽泛的涵盖网络的产品及投放互联网概念。
网络营销(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是随着互联网进入商业应用而产生的,尤其是万维网(www)、电子邮件(e-mail)、搜索引擎、社交软件等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网络营销的价值才越来越明显。其中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如E-mail营销、博客与微博营销、网络广告营销、视频营销、媒体营销、竞价推广营销、SEO优化排名营销、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等。总体来讲,凡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为主要平台开展的各种营销活动,都可称之为整合网络营销。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全面营销活动。
网络营销特点:1、具有鲜明的理论;2、市场的全球性;3、资源的整合性;4、明显的经济性;5、市场的冲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