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覆盖四大经济圈
凤凰网房产北京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加快构建6条主轴: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拓展4极辐射空间和交通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我国综合立体交通协同发展和国内国际交通衔接转换的关键平台,充分发挥促进全国区域发展南北互动、东西交融的重要作用。
加快构建7条走廊: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的辐射作用,加强极与组群和组团之间联系,建设京哈、京藏、大陆桥、西部陆海、沪昆、成渝昆、广昆等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交通走廊,优化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的主骨架结构。
加快构建8条通道:强化主轴与走廊之间的衔接协调,加强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联系,加强资源产业集聚地、重要口岸的连接覆盖,建设绥满、京延、沿边、福银、二湛、川藏、湘桂、厦蓉等交通通道,促进内外连通、通边达海,扩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网络覆盖。
此外,《纲要》指出要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推进智慧发展。
2. 高铁十四五规划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经济便捷、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将我省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西部物流供应链中心和全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规划》提出,在空间布局上,做强一核——将成都都市圈打造成为全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极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枢纽,带动全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两翼——东北联动翼(绵阳、遂宁)和西南联动翼(乐山、雅安),发展四区——川南物流发展区(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川东北物流发展区(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巴中)、攀西物流发展区(攀枝花、凉山)、川西北物流发展区(阿坝、甘孜)。
夯实物流发展基础,《规划》提出,通过加快铁路建设、完善公路路网、航空枢纽提能、水运补短板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并通过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航空货运通道来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打造不同层级物流枢纽构成的枢纽网络,建设智慧物流设施。
在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方面,《规划》还提出,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加快形成“腹舱+全货机”协同发展的航空货运格局,培育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引导国际知名大型航空公司聚集发展,打造“成都快捷中转”全球航空货运品牌。发展支线航空物流基地,形成以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为核心、支线机场为骨干支撑的“2+14”航空货运网络体系。
同时,发展高铁物流。布局成都、广元、绵阳等高铁货运物流基地,引导电商、快递等企业布局仓储基地、分拨配送和中转中心;开行高铁货运特色产品,打造高铁货运服务品牌;引导高铁物流与电商、冷链生鲜、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产业联动发展,健全适铁临铁产业链。
3. 湖南省“十四五”交通规划发布!打造“三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 历史 性成就,五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约5500亿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
“十四五”发展目标如下:
至2025年,全省基本形成内畅外联、城乡一体、治理先进、协同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发展新格局,湖南在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到2035年,总体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长株潭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各市州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全面形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综合交通网络,与国际主要城市顺畅通达,与国内各经济板块立体便捷畅达,省内市县高效联通,乡村节点全面覆盖,交通供需高度匹配,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规划》关于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铁路及轨道交通、公路、民航、水运、交通枢纽)的主要内容节选如下, 《规划》全文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
第三章 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以完善“三纵五横四网多点”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为重点,推动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和微循环建设,构建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第一节 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
统筹开发利用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等资源,根据全省经济流向和基础设施本底, 打造“三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 ,形成全省交通运输主动脉和空间开发保护主轴线。
构建京港澳、呼南、焦柳三大纵向通道: 依托京广高铁、京广铁路、浩吉铁路、京港澳高速、湘江航道等,进一步扩能京港澳通道;依托呼南高铁、洛湛铁路、二广高速等,加快提升呼南通道;依托张吉怀高铁、焦柳铁路、包茂高速、呼北高速等,加快完善焦柳通道。
构建沪昆、渝长厦、杭瑞、湘桂、厦蓉五大横向通道: 依托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昆高速等,稳步扩容沪昆通道;依托渝长厦高铁、长张高速等,加快打通渝长厦通道;依托杭瑞高速、沅水航道、澧水航道等,形成杭瑞通道;依托衡柳铁路、湘桂铁路、吉衡铁路、泉南高速等,逐步扩容湘桂通道;依托厦蓉高速、桂新高速等,加快构建厦蓉通道。
图1 湖南省“十四五”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示意图
第二节 构建客货统筹铁路网
构建形成以 “五纵五横”干线铁路 为支撑的铁路运输网,全面实现市市通高铁,骨干通道基本贯通,高铁扩展成网,货运更加高效,枢纽衔接顺畅。
构建高速铁路网。 加快建设出省骨干通道,推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根据我省区位特点和经济流向,重点建设“南下”融入粤港澳、“东畅”沟通长三角与山东半岛、“北上”连通京津冀、“西南联”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路项目。
以跨区域的长大干线为重点,全面贯通渝长厦、呼南等高铁主通道,加快对接长三角的高铁新通道建设,谋划推动张吉怀高铁北上南下形成系统能力,全面形成全省2小时高铁交通圈。 根据要素保障条件,再实施一批客流支撑、路网需要、条件成熟的高铁项目。
完善普速铁路网。 以提升既有线能力为重点,推动普速铁路提质增效,盘活路产资源。争取国家规划建设 益湛线湖南段扩能改造 ,增强直接对接湛江港、海南自贸港的货运通道能力。 谋划建设兴永郴赣铁路,推动沿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推进岳阳、衡阳城区段普铁外绕工程,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铁路运输效率。 大力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铁路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发展铁路现代物流,持续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向铁路转移。
图2 湖南省“十四五”铁路规划示意图
强化铁路枢纽功能。 完善枢纽空间布局,一体化建设站场设施。 重点打造长株潭国际铁路枢纽,加快建设渝长厦高铁与长沙南站的联络线,推动长沙西、长沙南、长沙站、湘潭北、株洲西等主要客运站的便捷连通。 高标准建设长沙西站,预留呼南高铁连接长株潭铁路枢纽条件,研究建设长沙西经湘潭北至株洲西联络线。 推动长沙站改造,尽快实现始发高铁功能。 加快完善其余市州铁路枢纽,优化枢纽内新线引入、老线迁改和站场功能布局,推动站场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同步完善铁路站场配套基础设施,支持重要枢纽站场建设动车存车场。
第三节 构建全域覆盖公路网
充分发挥公路线位布设灵活、覆盖广泛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完善以“七纵七横”3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公路运输网,提升普通国省道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出行环境,促进公路成线成网,有效衔接铁路、机场、港口、园区、景区等重要节点。
推动高速公路扩容成网。 加快建设24条续建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七纵七横”高速公路骨架网,现行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及31个省际通道全部建成。 大力推进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扩容,推进零陵至道县等高速公路展望线建设,适时启动新增国高网及路网优化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全省高速公路扩容、成网、加密、畅联,全面形成全省4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发挥高速公路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启动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科学谋划我省高速公路中长期发展。
提升普通国省道等级与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普通国省道干线集散功能,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水平,重点推进瓶颈路段、骨干路段、重点城镇路段、 旅游 通道的提质改造,规划实施里程8000公里以上,其中完成提质改造约6400公里。畅通普通国省道骨架网,优先实现普通国道、普通省道骨架网中重要线路按三级以上公路标准贯通。强化省际通道建设,提升省际通道互联互通水平。实施拥堵路段及绕城镇路段提质改造,促进城市内外交通高效衔接。推动高等级公路连通机场、高铁站、重要港口、高速互通收费站等重点节点,强化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推动二级以上公路连通省级以上产业园及国家级战略布局点,提升对重点城镇和重要经济节点的支撑保障作用。
推动“四好农村路”畅通加深。 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7万公里,打造便捷高效、人民满意的农村公路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提高乡镇交通集散能力。重点建设 旅游 路、资源路、产业路,基本实现既有省级及以上 旅游 资源点、农林牧渔乡村特色产业点双车道公路全覆盖。着力解决撤乡并村带来的新老村部衔接不便问题,推动新村与撤并村连通路建设。强化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实现农村道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安防设施安装率达100%。
图3 湖南省“十四五”高速公路规划示意图
第四节 构建高效便捷民航网
加快建设民用运输机场,完善通用机场功能和布局, 构建以“一枢纽一干线九支线多点”为依托的民航运输网 ,适时恢复并拓展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全面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任务。积极发展临空经济和通航产业。
建设现代化长沙国际枢纽机场。 建成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提升智慧化水平,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集民航、高铁、轨道交通、公路、城市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门户枢纽。推动机场空域资源扩容优化,进一步提升长沙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提高吞吐能力和运输效率。 拓展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新增加密国内主要城市航线航班,适时恢复并新增国际及地区航线航班,持续完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 ,研究开通以货运为主的第五航权国际航线,构筑“国内重点城市快线+圈内国际及地区航线+洲际航线”的航空网络。做大做强本土航空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强化跨航司中转服务。加快建设长沙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国际空港商务门户。
推动干支线机场建设。 建成运营郴州、湘西机场,新建娄底机场,研究推进永州机场迁建工程,统筹推进干支线机场改扩建。 加密张家界机场至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航班及国际航班,其他机场新增加密与省会城市、 旅游 热门城市间的航线航班,推进省内多级航线网络互补、差异发展,推动国产支线飞机投入运营的干支机场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机场枢纽作用,发展各具特色的临空产业。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 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实现全省低空空域分类划设,构建低空目视通道,建成低空空域指挥、调度、监管、保障等运行体系,完善军民协同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完成湖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任务。 建设全省“1+13+N”通用机场网, 支持运输机场增设通航设施,推进一批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建设,基本实现通航飞行“县县通”。率先在长株潭地区建成全国通用航空发展综合示范区,推动我省创建国家级综合型通用航空产业园。
图4 湖南省“十四五”机场规划示意图
第五节 构建江海直达水运网
以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构建以“一江一湖四水”7为骨干的航道网,以及“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8的全省港口体系,加强水运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水运比较优势。
构建“一江一湖四水”航道网。 积极对接并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程。以洞庭湖为中心,加快畅通“四水”尾闾航段,建设松虎、澧资等湖区骨干航道,实现湖区高等级航道成网、通江达海。实施“四水”骨干航道畅通与延伸工程,推进重要航段治理,畅通梯级枢纽等瓶颈节点,打造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沟通纵深腹地。依托自然 旅游 景观、城市沿河景观及人文 旅游 景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品质、精品化的特色 旅游 航道。深入推进湘桂运河规划研究,做好前期论证。
打造“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港口体系。 构建形成以岳阳港为枢纽,长沙、常德、湘潭、株洲、衡阳、益阳等港口协同发展的港口格局。 突出岳阳港中国(湖南)自由贸易示范区及通江达海的枢纽港地位,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及内陆临港经济示范区。积极推动其它港口的重点港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形成以港口为依托的区域货物运输重要节点。延伸发展其它港区,增强港口对产业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完善内河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的集疏运系统,推动港口多式联运发展。
图5 湖南省“十四五”水运规划示意图
第六节 构建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
强化不同层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化枢纽城市分工协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客货流、城市、园区、景区、保护区等协调一致,增强各类枢纽衔接转换和辐射能力,结合骨干通道和基础网络,构建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各市州枢纽协同运转的枢纽集群,共同发挥湖南作为全国空间枢纽的作用。
打造长株潭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轴带引领、圈层互动、枢纽支撑、衔接高效的思路,构建形成长株潭对外高效联通、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加快构建长株潭“米字型”放射状对外运输大通道, 推动区域内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湘江航道等项目实施,逐步打造高铁环、轨道交通环、高速公路大外环和湘江综合廊道,实现长株潭与国家主要经济板块全方位高效联通。建设“一门户五主多点”客运枢纽体系,以长沙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依托,共建长株潭国家物流枢纽,构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衔接协调、有机统一的客货运枢纽集群。
完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岳阳市 依托黄金水道和京港澳通道,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我省面向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中原等城市群的开放门户。 衡阳市 依托京港澳、湘桂通道,加快铁路等枢纽改造,畅通高速环线,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连通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投资贸易走廊的重要支点。 怀化市 依托沪昆、焦柳通道,充分发挥铁路优势,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节点。 永州市 依托呼南(广州)、湘桂通道,打造转换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北部湾及东盟、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南自贸港等地的桥头堡。 郴州市 依托京港澳、厦蓉通道,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全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枢纽节点。 常德市、益阳市 依托渝长厦、呼南、杭瑞等通道以及沅水、澧水、松虎等湖区航道资源,共同打造紧密衔接长株潭都市圈和西北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 娄底市、邵阳市 依托沪昆、呼南等通道,共同打造湘中地区对接粤港澳、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衔接转换节点。 张家界市、湘西州 依托渝长厦、焦柳等通道,以及民航机场,共同打造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关键节点和武陵山片区 旅游 交通枢纽。
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强化综合客运枢纽站场建设,全省14个市州中心城区,至少建成一个以上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城区至综合客运枢纽半小时可达率70%以上。 优化机场、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和城市交通枢纽布局,鼓励同站布设,推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专用租车中心,加强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衔接,打造一体化客运枢纽。对网络衔接功能重要、运输需求潜力大的客运枢纽,做好衔接通道和空间预留。推动新建枢纽立体布局换乘设施,鼓励同台换乘,力促主要运输方式间换乘距离控制在300米以内、换乘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积极推动枢纽内不同运输方式信息整合,加强数据、时刻、运力等衔接。
建设高效衔接综合货运枢纽。 优先利用现有物流园区以及港口、公路货运站、铁路货运站等设施,规划建设货运物流枢纽。加强货运枢纽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完善换装转运设施,拓展冷链物流、邮政快递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 加快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实施长沙北(霞凝)、株洲田心、怀化西等15个铁路物流基地。 提升综合货运枢纽对产业园区的服务能力,形成与经济 社会 相适应、与产业发展和居民需求相配套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
第四章 统筹现代化区域交通建设
强化交通运输对都市圈、城市群、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建设长株潭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统一规划建设长株潭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加强都市圈内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公交线路衔接,加快构建长株潭都市圈1小时通勤交通网。
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 统筹利用干线铁路通道资源,以既有长株潭城际铁路为骨架,以长沙市轨道交通为基础, 统一规划建设长株潭都市圈轨道交通项目 ,合理确定建设时序,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布设,做好远期轨道交通线路接入条件预留,逐步实现长株潭都市圈中心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成环成网。 理顺既有长株潭城际铁路管理关系,进一步增加我组车辆,改进开行方式,优化票务系统,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地铁化”运营。 推进长株潭轨道交通建管养运“一张网”。有序推进长沙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稳步发展中小运量有轨公共交通。
拓展完善城际快速干道。 进一步加密拓展连接三市的城际干道,推动长沙黄兴大道至株洲田心大道,长沙黄桥大道至湘潭伏林大道等城际干道建设,实现道路交通多通道快速互联。统筹完善长株潭都市圈连通主干道统一命名工作。加快推进连接长株潭的国省干道主要路段提质升级、城际路段扩容、重要城镇过境路段改线、“断头路”连通、繁忙路段扩建或立交改造等工程。推动长潭西等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的论证研究。
第二节 建设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际交通网
围绕扩大长株潭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3+5”环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统筹协调发展,依托多向立体、内畅外联的运输主通道,重点打造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为骨干的城际综合交通走廊,构建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中心的“3+5”环长株潭城市群1.5—2小时城际交通网。 加快贯通渝长厦高铁、呼南高铁,加密高铁城际列车开行密度,研究利用京广、沪昆、石长等既有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谋划建设长株潭至岳阳、长株潭至衡阳等城际铁路。 加快京港澳、沪昆、许广、益常等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建设必要的高速公路联络线,推动G107、G319、G320、G240等重点国道和S324、S326等重点省道提质扩容,实现长株潭都市圈与周边衡阳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娄底市快速直连,周边五市之间高效畅达,推动“3+5”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
4. 我国物流立法现状如何
物流行业降成本效果显现
国家政策层面对物流行业降成本措施提出各种积极的探索方式,其中《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到要推进物流降本增效,降低物流税费成本,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扎实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及信息请参考: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5. 中国铁路网八纵八横是那些
“八纵”通道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
“八横”通道为: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提出背景: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20日举行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2025年,我国将构筑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费志荣在会上表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是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
(5)通道加枢纽加网络在哪里提出扩展阅读:
《规划》的主要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三个部分:
(一)高速铁路网。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同时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二)普速铁路网。重点围绕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完善东部网络布局,提升既有路网质量,推进周边互联互通。
(三)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是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为更好发挥铁路网整体效能,配套点线能力,本次规划修编按照“客内货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铁路客、货运枢纽布局,形成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6. 宝付物流行业会如何发展
2019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变革十大趋势分析
2019年智慧物流发展更快,将继续成为物流行业最大的创新热点;中国快递包裹的增长速度2019年将继续下降;预计2019年即时物流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19年中国家居物流将成为中国物流市场上一个突出亮点,成为物流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将继续处在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这些是作者对2019年中国物流发展新趋势做出的基本判断。
2018年已经过去,过去的一年值得回顾;2019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需要展望。笔者近期结合自己的研究,综合各方面信息,推出这篇2019年中国物流发展变革十大趋势,尝试对2019年中国物流发展新趋势做出个人的判断。
初步测算2018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在280万亿元左右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截止2018年1-11月份全社会物流总额257.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比1-10月回升0.1个百分点,分项来看,1-11月份工业品物流总额233.8万亿元,可比增长6.5%,增速比1-10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需求回升,带动进口货物物流需求较快增长,1-11月份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9万亿元,现价增长14.6%,可比增长4%;
与民生、绿色经济相关的物流规模保持快速增长,1-11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6.3万亿元,可比增长22.7%;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对再生资源物流需求日益提高,1-11月份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可比增长13.7%,增速较1-10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
2018年年前11个月,物流需求增长平稳趋势仍在延续,初步测算2018年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80万亿元左右,可比增长约6.5%。
2010-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最大热点:2019年智慧物流变革
2018年智慧物流发展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成为了物流业发展与创新的一道靓丽风景;预测2019年智慧物流发展继续加速,将成为物流行业最大的创新热点。
1.从物流系统技术趋势角度看
智慧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大脑、信息传输系统和作业执行所组成。目前物流大脑创新方面处于数字化发展阶段,正在向程控化和智能化全面进化;信息传输系统方面处于“互联网+”阶段,正在向物联网和信息物理系统(CPS)进化;作业执行系统目前热点是自动化和机器人,正在向柔性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硬件系统进化。
2.从智慧物流应用领域看
电子商务物流领域智慧物流发展最快,但在ToB的传统物流领域,智慧物流发展刚刚起步。由于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货物交接订单杂乱,不仅还没有实现电子化,物流订单不能够“一单到底”,订单标准规格不统一,让传统物流系统的信息流无法互联互通,物流全链条流程难以数字化,没有数字化就无法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笔者预计,2019年传统物流领域智慧物流发展将加速,传统智慧物流发展预计将先从数字化开始,通过物流订单标准化与电子化,打通物流各个流程,实现一切流程数字化,进一步推动传统物流全链路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一切数据流程化,全面推动传统物流领域实现数字化发展。
3.从智慧物流核心技术创新趋势看
最近菜鸟网络CTO谷雪梅发布了对2019年智慧物流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认为IoT将在2019年成为最重要技术趋势,
IoT将给传统物流装上数字化升级的翅膀,带领全球物流行业进入新的时代。谷雪梅介绍,IoT不是孤立的技术,而是叠加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运筹学和全局优化、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物流行业的巨大商业价值。菜鸟科学家预测,围绕IoT这个重大核心技术战略,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视觉、实时计算、柔性自动化等技术将呈爆发趋势,驱动整个物流业从人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笔者认可菜鸟网络的这一分析判断,2019年在智慧物流信息传输体系方面,将呈现由“互联网+”向“物联网+”进化趋势。
4.从智慧物流创新理念角度看
笔者预测在2019年软件定义物流将成为一个创新发展趋势。传统的物流系统,硬件是硬件,软件是软件,硬件没有智能。随着智慧物流发展,软件系统也成为物流硬件的大脑,软件与硬件结合成为智能硬件发展方向,其中软件进化将是硬件系统的进化重要特征。软件在硬件的排列、组合、管理、调度、控制上将居于主导地位。软件定义技术理念要求硬件层、软件层、控制层虽然在物理上融合但在逻辑上需要分离,通过把物流硬件资源虚拟化,按照单元化和标准化的思想,归类成基础的物流功能模块,通过程序软件对虚拟的硬件单元进行更开放、灵活、智能的管理与调度,实现物流装备系统的柔性化。物流硬件系统的软件通过联网可以不断进化与迭代创新,相当于让智能硬件有了可以进化的思维大脑,在不改变硬件情况下实现硬件系统的进化。在2018年物流展会上已经出现软件定义硬件发展趋势,预计2019年软件定义物流硬件理念也将会得到更深入发展,让物流自动化系统更柔性和更智能。
总之,预计2019年智慧物流发展创新将全面开花,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进展外,很多其他方面的变革也应予以关注。如:关键的智慧物流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将取得重要进展,物流机器人得到更广泛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在货运领域开始得到应用,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等等。
二、需要重视:中国电商快递的增长速度出现下降
近年来,笔者经常呼吁大家关注中国电商快递包裹增长速度的拐点,组织研究电商物流快递包最大饱和量问题。但长期以来中国快递包裹增长速度一直在50%左右,2016年甚至达到了51%,让很多大咖和物流专家感到十分乐观。但笔者认为,中国电商物流快递包裹一定会随着基数增大带来增长速度的逐步下降,增长速度绝不会长期保持在50%左右。
事实上,2017年中国快递包裹增长速度就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增长速度由上年的51%下降到28%,只不过由于快递包裹增长的绝对量太大,全年快递业务量超过了400亿件,让大家忽视了快递包裹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问题。2018年快递业务量虽然继续高速增长,超过了505亿件,增长25.8%,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结合这两年的变动趋势,笔者认为基本可以确定电商包裹增长速度的拐点在2017年已经出现。预测中国快递包裹的增长速度2019年将继续下降,增长速度下降到23%左右,2020年将下降到20%左右。随着快递包裹基数越来越大,未来电商物流快递包裹增长速度还将下降,对此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及快递物流企业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假设快递包裹业务量每年增长按上述预测趋势下降,2024年全年包裹量不仅达不到每天10亿件,估计连每天5亿件(即全年包裹数量1825亿件)都达不到。
电子商务快递业务总量发展趋势的预测极为重要,关系着中国电商物流体系的建设规模与资源配置,关系着未来电商物流仓库与快递网点的发展规划,关系着未来快递物流企业需要配备的分拣系统、叉车、货架、车辆、包装箱等资源数量,如果预测出现巨大误差,将在未来的物流设备与设施配置资源等方面带来严重的过剩和浪费。
基于这一点,呼吁业内专家应该全面组织调查研究,进行广泛的探讨与争论,尽量做出预测预测并引导社会舆论;否则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难道让电商物流领域也来一次“供给侧”改革吗?
三、全面启动: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2018年年末国务院召开常务会提出要多措并举发展“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科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2018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这些政策措施的发布,标志着在2019年中国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将全面启动。
笔者认为,2019年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中需要澄清如下认识:
1.物流枢纽与枢纽城市的区别。应注意,在国务院文件和发改委发布的规划中,并没有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提法,强调的是现代物流网络枢纽,城市只不过是现代物流枢纽的载体,按文件说法称之为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这跟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提法具有根本区别。我看到现在一些政策解读在按物流枢纽城市来解读,已经出现了理解的巨大误差。
2.物流枢纽建设是国家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的项目建设。要按文件要求,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角度规划做物流枢纽规划,而不是仅仅考虑城市空间布局的均衡。物流枢纽应该尽量集约化发展,而不是均衡分散式布局。
3.企业参与开发建设物流枢纽应该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作为国家的规划与布局,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开发建设;但是如果建成的物流枢纽不能够开放共享,仅仅作为企业自身的物流枢纽,则失去了国家现代物流枢纽建设的意义;
4.现代物流枢纽基础设施需要智慧化。要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物流地联网的基础设施融合,虚实结合建设智慧型的国家现代物流枢纽。
5.既要重视物流枢纽,更要重视与现代物流枢纽对接的多层级的物流网络体系和通道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系统,没有网络形成不了枢纽。
6.现代物流开展枢纽建设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平台和产业集群的配套,通过物流带动商贸与制造业发展,形成强大的经济枢纽。
上述5、6点是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更应该重视的工作。
四、值得关注:中国物流市场需求增长趋势出现变化
从2012年以来,中国物流市场总需求增速就开始出现拐点,增速不断下降,在2015年达到谷底,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仅为5.8%最低点,带动了这几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2015年之后物流总需求增长速度有所反弹,出现小幅回升,到2017年增长速度到达峰值,2018年基本处于平稳态势。
目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进入衰退区间,2018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制造业是先行指标,产品是物流之源,制造业不景气一定会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另据相关指标,目前中国市场消费需求也呈现低迷态势。因此我们预计2019年中国物流市场需求不旺,物流总额同比的增速将再次下降到6%左右,物流总费用、物流增加值等指标增长速度也会同步下滑。
2019年中国物流市场需求结构也将呈现较大变化,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调整运输结构的政策,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变革。受这一政策影响,预计2019年公路货运业需求将更为低迷,物流货运资源供大于求,是物流货运企业及个体司机的日子艰难的一年。2019年公路货运的需求低迷会推动行业变革与技术进步,预计2019年货运车辆无人驾驶、卡车后市场、单元化运输等领域的创新探索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
根据市场越低迷物流成本占GDP比例越会下降的规律,2019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可能会有明显下降,从而满足大部分物流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期待,但物流行业从业者的日子如何,就冷暖自知无需多言了。
五、市场风口:即时物流配送推动末端物流变革
即时物流看似简单,表面看仅仅是物流最原始的点对点配送模式,但在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都在即时物流配送体系中得到应用,数据驱动,智能调拨已经成为即时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即时物流的技术变革解决了传统的点对点配送的大规模、高延时、不确定等问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更提升了服务体验;又通过与新零售对接、与电商物流前端配送系统对接、与供应链系统对接,打通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网络,推动着物流系统的变革。
即时物流的变革带来了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2018年即时物流行业用户快速增长,季度环比增长速度超过了20%,引来传统快递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城市配送企业的加入,引起了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引发了城市配送模式的深度变革。
预计2019年即时物流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随着新零售的发展,即时配送迅速的同新零售的线下门店配送对接,快速向商超宅配、零售末端配送等领域扩张;随着懒人经济发展,即时配送又开始与C2C业务对接,向代买代送、同城快递领域扩张;随着客户对配送时效要求的提升,即时配送也开始与传统配送系统对接,向同城落地配领域渗透,推动末端的快递市场变革,总之2019年即时物流将不断扩张着边界,将有可能成为本地生活的基础服务模式,推动本地生活新生态的重构。
六、行业热点:中国家居物流快速发展
在衣食住行中的民生领域都需要现代物流服务作为重要支撑,新时代的消费升级推动了品质消费、懒人经济,推动了民生物流服务的快速发展。民生物流服务面对C端,呈现的是碎片化、随机化等特征。前几年电子商务与新零售物流的重点聚焦在衣与食,因为家居物流服务链条长,作业难度大、物流成本高、难以标准化,需求规模更大的家居物流服务却一直没有引起广泛重视。
2017年中国家居物流和大件物流市场已经开始启动,家居电商也在快速发展,家居物流向着标准化、定制化、一体化、智慧化、供应链协同化方向进化。笔者判断,2019年中国家居物流将成为中国物流市场上一个突出亮点,成为物流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1.家居物流技术装备市场需求成为热点。家居物流技术升级推动家居物流中心建设与改造,增加对托盘、单元载具、叉车、货架、分拣系统等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市场需求;
2.以家居物流为主题的大件快递、快运市场需求增长,推动大件物流的标准化进步;
3.家居物流领域将成为资本关注对象,定位家居物流的创新企业与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
七、市场亮点: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子商务与新零售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的全面推进,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在物流领域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迅速,通过实现机器代人而减少人工成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推动了物流技术装备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这一趋势在2019年会继续延续,2019年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市场需求继续保持20%以上增长,智能物流装备保持在25%以上的增长。
在制造业和物流行业总需求整体疲软,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每年GDP增长速度在7%以下的情况下,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市场需求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个别产品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30%,与经济发展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物流行业的市场亮点。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将继续处在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其中家居领域的市场需求将成为快速增长的新热点,电商、快递、新零售、服装、新能源、新制造等领域的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八、加速发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与单元化物流
1、商贸物流标准化——经过商务部几年来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大力推进托盘标准化和托盘的循环共用,带动了物流箱周转箱、货运车辆车厢、货运集装箱、货架货位、装卸设备、包装箱等产品的尺寸规格标准化,推动了产品包装模数标准化,激活了单元化物流发展的市场机制,为全面实施单元化物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8年,商务部在围绕“物”的标准化基础上,又以“物”的单元标准为载体,推动标准化工作由标准货物单元向计量单元、信息单元、订货单元方向发展,通过给标准单元赋码,推进GS1编码标准全面实施,推动了物流、信息流、商流三流合一,促进了以单元化为基础的供应链体系建设。2018年商务部还联合9部委正式发布了《关于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该意见的发布吹响了单元化物流的号角。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预计2019年商贸物流标准化与单元化物流必将加快发展。
2、单元化物流
单元化物流是物流业提质增效的基础,在商务部大力推进下,目前托盘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单元化物流深入人心,带动了围绕托盘标准化和单元化物流的一系列创新。如:社会化的托盘循环共用开放体系得到推进,运输领域单元化物流运输创新取得突破,农超对接生鲜蔬果周转箱应用取得重大成效等等。尤其是在单元化甩箱运输方面,由于甩箱运输既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又可以实现前置分拣,得到了一些运输企业的青睐,创造了新的运输模式和创新的独角兽企业。
如:商桥将单元化甩箱模式应用到全运输网络,覆盖了10个重点省份;在在网络运营中,商桥通过投入单元化的小箱主打的“公交货巴”快件箱模式,由于快件箱的标准化,极有可能在公铁联运上进行大规模的运营。此外,在单元化小集装箱运输方面,还有宇鑫的区域网甩箱模式和壹站壹达的专线甩箱模式的探索。预计2019年单元化物流的创新模式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的创新性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中国单元化物流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九、全面推进:城乡高效配送试点示范重点工程
2017年底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确定全国城乡高效配送示范城市50个左右、骨干企业100家左右,并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和开展重点示范工程的试点示范工作。在此基础上2018年4月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城乡高效配送重点工程的通知》,推进落实重点工程。
2018年11月商务部等部门又发布了《城乡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城市和企业推进城乡高效配送发展的重点工程与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各地商务部门与相关企业开展试点、促进城乡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取得实效。
多部委政策的落地实施,为企业发展城乡配送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城乡物流网络节点、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预计2019年全国城乡高效配送各项试点示范工程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国参与重点工程试点示范工作的城市将采取各种措施,总结试点经验,发现骨干企业,编写先进企业案例,加强对试点城市与试点企业的评估与评价,推动建立高效绿色的中国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十、走向全球:中国重点物流企业开始海外拓展
以全球化的视野,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重点物流企业开始了走向全球,在海外拓展,建立仓储物流基地,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预计2019年中国物流企业海外拓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如目前顺丰集团已经在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十余个国家成立了营业网点,至少开通了14条国际航线。据其发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集团国际标快/国际特惠业务已涉及全球53个国家,国际小包业务则覆盖了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并且公司还在美国、德国、爱沙尼亚等建立了海外仓。在2018年10月顺丰又与国际物流三巨头之一的DHL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以55亿元整合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供应链管理业务、管理团队和相关科技技术。
近年来菜鸟网络加快在全球“织网”,目前搭建的全球航空运输网络已连接航线达106条,日均飞行航班225班,可飞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菜鸟跨境网络已经遍布全球,服务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初步搭建起了一张真正具有全球配送能力的跨境物流骨干网。
京东物流则瞄准供应链服务全球化网络,计划搭建以中国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进入中国的双通网络,并通过建设海外仓等方式,缩短货品距离,实现48小时中国与全球相通。目前,京东物流国际供应链已在五大洲设立超过110多个海外仓,原产地覆盖达到100%。通过海外仓进行供应链前置,能够避免增加商品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在原产地即开启商品的溯源追踪,节约了成本,也为打击假货和用户的购物安全提供了保障。
目前走向国际的物流企业已经超越简单的仓运配服务,随着服务链条变长,需要物流与供应链全流程的优化整合设计能力,需要考虑与本土化企业的生态联动,需要建立当地的落地配网络,需要形成双向对流的物流通道。这是一条艰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预计随着中国产品走出去和国外产品买进来,2019年中国物流企业走向国际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
7. OPPO Reno3设置双通道网络加速如何操作呢
OPPO Reno3设置双通道网络加速:
1.前往设置>SIM卡与流量管理>点击双通道网络加速>打开或关闭双通道网络加速开关;
2、前往设置>WLAN>智能网络加速>双通道网络加速>打开或关闭双通道网络加速开关。
注意:
1、 WLAN与移动数据同时使用,上网更流程;
2、指定应用免流量的电话卡/流量包在使用该技术时,可能会消耗流量。
8.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是怎么样的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如下。
一、战略定位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发挥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以全方位开放引领西部内陆、沿海、沿江、沿边高质量开发开放。
通过通道建设密切西北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纵贯中国西南地区,有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等国际经济走廊的联系互动,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桥梁和纽带。
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支持和促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带动东盟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协商共建发展通道,共享通道资源,提升互利互惠水平,探索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深化国际经贸关系,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发挥交通支撑引领作用,以全链条、大平台、新业态为指引,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汇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创新物流+贸易+产业运行模式,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
二、空间布局
统筹区域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优化主通道布局,创新物流组织模式,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的枢纽辐射作用,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和港口在海上运输中的门户作用,促进形成通道引领、枢纽支撑、衔接高效、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
主通道。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重要枢纽。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挥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
核心覆盖区。围绕主通道完善西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密切贵阳、南宁、昆明、遵义、柳州等西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与主通道的联系,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等,创新通道运行组织模式,提高通道整体效率和效益,有力支撑西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辐射延展带。强化主通道与西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的衔接,联通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西安、银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结合
西北地区禀赋和特点,充分发挥铁路长距离运输优势,协调优化运输组织,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衔接,提升通道对西北地区的辐射联动作用,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同时,注重发挥西南地区传统出海口湛江港的作用,加强通道与长江经济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