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网络成瘾综合症有哪些诊断的标准
网络成瘾综合症诊断标准:1.对网络有一种心理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2.从上网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则感到不安焦躁。
3.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烦恼。
4.否认过度上网有害。
5.每周上网至少5天,每次至少4小时。一个人的上网行为,符合其中的任何三项,即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㈡ 属于网络成瘾的表现有哪些
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仍念念不忘上网之事;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无法控制上网;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一上网,种种不愉快消失,精神亢奋;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事业;因上网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下网后有孤寂失落感。
符合以上标准的4条或4条以上,就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心理学家布瑞德提出的诊断网络成瘾的标准是:
以下表现必须出现:一心想着上网,包括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未能成功;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忧郁或易发脾气;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
同时至少有以下表现中的1条: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无助、嫉妒、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
㈢ 网瘾的表现
1、社交能力逐步下降
由于整天上网,会长时间的沉浸在网络世界,会忽略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情,当处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的时候,自己会变得比较的活跃;但是当处于现实世界的时候会变得不喜欢跟人交际,对人冷漠,不愿意出门,跟家人和朋友交流越来越少;
2、睡眠质量很差
因为一直在玩电子产品导致大家的睡眠质量很差,而且是没有任何的规律性,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精力很充沛,做什么事情都充满干劲,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疲劳,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一旦离开网络世界,放下手机的时候就会出现很烦很苦闷的感觉;
3、专注力差
当放下手机电脑的时候原本的专注力,原本的操作力执行力都会等价的下降,而且明显的会减退自己的记忆力,总数记不住事情;
4、烦躁焦虑
若出现意外情况,不能上网之类的事情的时候,会明显的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
㈣ 判断是否有网瘾的简单标准
“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网瘾是生理疾病,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瘾,是指各种生理需要以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青少年过度迷恋上网实际上也是一种成瘾行为,网瘾行为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
1.上网已成为生命活动中的必须部分,并由此产生心理、生理依赖性。如网瘾者可以在网吧内上网达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知饿,不知渴,或睡在网吧,上网时精力集中、愉快,从网上得到解脱与欢乐,忘记人世忧伤与烦恼。
2.强令终止上网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网瘾者感到空虚、无聊、烦躁、无助、不安、抑郁,或出现摔物、吵架、打人、偷窃、拔眉毛、寻死觅活等冲动行为,一旦父母又准其上网,则上述戒断症状全部消失,同时产生欣快感。
正常上网者和网瘾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能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不影响正常学习和正常生活节律,也不会流连往返,不上网时也不出现戒断症状,情绪如旧。后者则对上网如痴如醉,不准上网便出现戒断症状。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㈤ 属于网络成瘾的表现有哪些
网络成瘾的表现有哪些?
1、突显性:网络过度使用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2、情绪改变:如果停止使用可能会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
3、耐受性:网络过度使用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4、戒断反应: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
5、冲突: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会导致网络过度使用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如与家庭、朋友关系淡漠,工作、学习成绩下降等;与网络过度使用者其他活动的冲突,如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网络过度使用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㈥ 网瘾一般有哪些表现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渴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即:
1、过度使用:通常表现为患者的上网时间明显超出自己预期的时间,并因上网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2、耐受性增加:具体表现为患者为了追求更长的上网时间、更好的上网体验等感受而更换更好的电脑设备、安装更好的软件等;
3、戒断反应:主要表现为当患者因为无法使用网络时出现的易怒、紧张、或者抑郁等表现;
4、负性后果:常见的表现有懒散孤僻、易激惹、说谎、成绩/业绩下降、社会退缩和易疲劳等。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或者患者自身认识到了有网瘾的特征表现,不应该粗暴地判断,而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心理卫生工作者或者成瘾医学人员的评估,预判是否成瘾,以及是否存在其它相关疾病,再接受相应的干预治疗。
㈦ 网瘾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你好,通常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是在过去十二个月内表现出以下七种症状中的三种以上:
1.耐受力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
2.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明显的焦躁不安
3.上网频率总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比计划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互联网的有关活动上
6.上网使其社交、职业、学习、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影响,仍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欢迎关注张丽芳说儿童心理,直播间会有适合你问题的答案,谢谢。
㈧ 网瘾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啊
1、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2、上网时表现得神思敏捷,口若悬河,并感到格外开心,一旦离开网络便语言迟钝,情绪低落,怅然若失。
3、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
㈨ 网络成瘾症的主要症状
网络成瘾症的主要症状
(一)主要症状
网络成瘾症日益增多,有很多地方开办了电脑疾病门诊。如果以下问题答“是”,你一定有网络成瘾的倾向。
1、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你是否就会变得明显地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英特网;
2、你是否原打算只上网15分钟,但最终竟超过2小时以上;
3、你每月的电话费单是否越来越长?
4、是不是自从你买了计算机,你的父母朋友姐妹兄弟老板情人就开始抱怨你的电话永远占线?
5、是不是你每天通宵达旦蜷缩在黑 漆漆的小角落里,两只眼睛牢牢地胶在一个闪着蓝幽幽光芒的屏幕上?
6、是不是大家找你会先去校门口的那个网吧,而不是你的寝室?
7、是不是你从一大早坐在电脑前面,太阳下到山的那一边的时候,才想起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8、你是否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化大量时间上网。
网络成瘾症主要症状有: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上网后行为不能自制,或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并时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淡漠、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甚至整夜地游荡在虚幻的环境中,而到白天工作时则昏昏欲睡,对现实生活无兴趣;不上网时手指会不停地运动,严重时全身打颤、痉挛、摔毁器物;甚至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饭和睡觉;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二)解决方法
对于上网之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保持正常而规律的生活,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
上网要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性地浏览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上网过程中应保持平静心态,不宜过分投入;
上网时间不宜过长。另外,由于上网时间过长,电脑荧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不利,娱乐有度,不可过于痴迷。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 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
要注意远离一切色情、暴力性节目。身体虚弱的成人最好不要上网。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家长更应对他们注意监督,从严控制,以免成为网络瘾的受害者
“不急”就是要戒除急躁心理
家长要克服病急乱投医,把孩子往一些所谓的“戒网瘾机构”里面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想一下子解决问题,却忘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根本不考虑网瘾的“根”在哪里,只是一味的围追堵截,为了戒网瘾而戒网瘾。二是很多问题青少年的父母一被问及对子女的教育,则会立刻哭天嚎地:“我在这个孩子身上操了多少心啊!我什么招都用了,这孩子就是不改啊!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认为孩子的错,罄竹难书,自己不知受了多少罪,尽心竭力地倾情挽救,却完全是枉费心机,反而越来越糟。三是你越急躁,孩子越烦躁,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吵闹就不可避免,不利于孩子成长。四是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成绩原因而着急、担心甚至严加管教,所谓“恨铁不成钢”。钢是恨出来的吗?您着急,有用吗?五是对孩子不要指望,但不指望绝不等于绝望,我们家长所谓的指望,其实是父母的一种梦想。
“不打”就是严禁使用家庭暴力
一是不要打孩子,认为打孩子的目的是为他们好,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错误的。二是受过去“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响,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但对孩子绝对不能放任自流,他们的不良行经,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要加以遏止,做错事情要承认错误,必要时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三是家庭冷暴力,对孩子不理不睬,一副绝望的态势,脸难看,门难进,这样管用吗?。
“不骂”就是不说侮辱人格的话
对待问题孩子家长经常使用的是“不争气、气死我了、没救了、笨蛋、没脑子”等侮辱性语言。因此要做到第一不给孩子乱贴标签,贴的久了孩子也会这样看待自己;第二不要只图自己高兴,不顾孩子感受,伤害他的自尊心;第三家长不要唠叨、罗嗦,只图自己宣泄,不管孩子心情,孩子对此强烈不满;第四骂孩子常见的后果是孩子仇视父母。
“不怕”就是不要忧心忡忡
一是必须让孩子自己学会怕,俗话说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孩子18岁以后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你已经不是他的监护人。并且你也不可能改变他的意图和性格。二是家长最喜欢顺从自己的心愿而违背孩子的意愿,以此来维护家长高高在上的威严。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别人铺到哪里就能走到哪里。没有别人铺路的时候,终归还是要自己闯的。三是把自己担心的.事列成单子写下来,过一周后你会发现99%的担心的事情未发生。四是大人不会自爱,孩子如何会自爱。因此不和孩子做交易,讲条件,让他自己去感受。孩子是家庭的重心,但不是全部。
“不管”就是不要面面俱到管的太严
一是不管不等于听之任之,通过观察寻找解决孩子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和机会。分清大事小事、小事不要管的太严,大事决不让步,你退一步,他就进一步,还有其他事情等着你,不放纵,多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自己管自己。让孩子学会独立,该放手时就放手。二是家长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对孩子的过分和无理要求一概不管,如装宽带、买手机等。三是家长管的太多,特别是学习!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所有的孩子都在抱怨家长对他们的学习乱定计划、乱给目标、乱做主张,以为那是对孩子好,是爱。您在那费心思管,有用吗?不但没用,还会有反作用!现在的家长,明明知道没用,还偏要去做这些没用的事情,这不是浪费时间的问题,这简直就是消磨自己的生命!解决学习问题,家长需要理性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恰恰就是“不管”这两个字!15岁开始,自我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主导方式,被动的种种教育方式,只会对自我教育产生干扰。要知道自己督促自己学习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四是孩子不是管大的,管好的,要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要培养孩子思辨能力,自控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在放手同时加以引导。五是家长要管住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巴、眼神,最重要的是管好钱包。
㈩ 网瘾有什么具体表现
1、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家庭结构与家庭氛围上有显着差异(单亲并与母亲生活的较多;与家长缺乏交流的较多)。
2、对手机上网的使用率高。
3、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
4、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但很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占的比例大。
5、对不良行为的容忍度低(如:打人)。
6、网络成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的情况。
7、有时网络成瘾的人还会出现品行障碍,诱发他们不与人交往、暴躁,产生攻击性等反常行为,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