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万多网民投票选出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以票数高低排列如下: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传播垃圾邮件,聊天室谩骂,网络欺诈,网络色情聊天,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强制广告,下载、炒作低俗内容等。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与生力军,对网络不文明现象要坚决觉抵制,切不可袖手旁观,更不能为虎作伥,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风气,于人于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Ⅱ 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原因
我们身处于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危险,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网络诈骗。网络诈骗就是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用各种方式骗取他人钱财的诈骗手段。
预防网络诈骗
随着各大高校的开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被这些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给盯上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呢。大学生们大都是缺乏社会经验,而且思想较为单纯,不会去刨根问底的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缺乏相应的分辨能力这就是大学生们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原因之一。
预防网络诈骗
除去社会经验匮乏这一点,大学生还都普遍热爱上网,再加上自身疏于防范,没有网络安全意识,还很容易受贪小便宜的心理的影响,这些也是大学生容易被网络诈骗的原因。要知道贪心,是很多的受害者,之所以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时刻要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
预防网络诈骗
想要不被骗,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懂得有“防人之心”。虽然我们经常提倡要乐于助人,但是还应该做到不贪小便宜;在做好事的时候也要保持警惕性,不要随意轻信他人;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更应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要随意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凡事要做到三思而后行,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预防网络诈骗
犯罪分子一般情况下会用“刷单做兼职”的骗局,来诱骗受害者,他们会先制作一个钓鱼网站,然后让你登陆这个网站,让你把自己的所有信息都输入上去,刚开始他会给你一些小的利润,但是慢慢地会让你刷的单越来越大,从而进行网络诈骗。
预防网络诈骗
一些犯罪分子冒充学校的工作人员,他们会用学校发助学金、奖学金等理由,向大学生诱取他们的银行卡号,密码还有短信的内容,所以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也不要轻易相信他们,要严格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还有些犯罪分子,他们会通过网络的虚拟性,通过盗窃他人的聊天账号,冒充熟人让你放松警惕从而进行诈骗,所以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聊天账号异常,要马上进行处理。
预防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的手段很多,这次我们主要说的是关于大学生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学生们,让他们提高警惕,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再被骗。
Ⅲ 什么学生针对网络传播影响较广的谣言
青年大学生。
青年大学生主要从互联网获取和传播信息,对网络依赖性比较强,正因如此,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理性认知能力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蛊惑和伤害。
作为网络大军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于网络谣言的认知和应对情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影响。
Ⅳ 在我们学生周围的网络谣言有哪些
很多。比如:
上了大学之后就轻松了......(学医学法的表示头秃了)
读书无用,读那么多书也用不到实际......(那么多科学家的伟大成就是假的?)
学数学有什么用,买菜的时候还列方程式啊(其他学科同理)。
上学谈恋爱不好(那么多情侣共同努力的例子白瞎的吗?谈恋爱不好终归是自制力不行。)
还有其他很多的,一一列举太心累了。
Ⅳ 2017年都有哪些谣言你中招了吗
盘点谣言备忘录 2018年这些套路不要再中招
2017年过去了,那些令人惊心动魄、啼笑皆非的谣言你还记得吗?人民网“求真”栏目与网络辟谣平台联合推出年度盘点,跟小伙伴们一起回顾谣言的套路。希望在新的一年,如果再遇到这些谣言改头换面,大家都能慧眼如炬,秒辨真相。
4.吴京一家人都不是中国人搜索次数 1.9亿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电影《战狼Ⅱ》火了后,有网传消息称,“吴京是中国香港籍,妻子谢楠持有美国绿卡,其子是英国国籍,一位抛弃中国大陆国籍的人在教育你爱国,你还信了?”
【真相】谢楠母亲辟谣,并晒出谢楠、吴京两人的中国护照,以及两人孩子的出生证明,用事实证明吴京一家人都是中国国籍。发出造谣微博的用户迫于舆论压力也删除微博,并为自己不经核实听信谣言给吴京所带来的影响公开道歉。
【套路】关于名人国籍的谣言,时有出现。杨澜、张海迪、许晴都曾辟谣。《战狼Ⅱ》的热映,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血情怀,此类“釜底抽薪”的谣言,利用主创人员的身份和电影主题的反差作文章,进而引申为“爱国元素不成立”,不仅蹭了热度,还泼了冷水。值得警惕。
5. “九寨沟地震”捐款返双倍搜索次数 6600万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九寨沟地震后,有部分网民表示收到地震局救援中心发来的呼吁捐款短信,短信中提到,请市民将钱打入某账号,该款项将全部用于四川地震救灾,同时,承诺灾后将双倍返还捐款金额。
【真相】8月9日,多地网警对此信息进行辟谣,称系骗子欲借地震灾情骗取钱财,广大网民请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信息,尤其是涉及财物方面的信息,一定要仔细甄别,防止上当受骗。
【套路】灾情谣言作为灾害信息衍生品,常借助灾后的舆情“聚光灯效应”混淆视听。官方机构第一时间辟谣,使谣言止于真相,才是要义。
6.山东14岁男生签约麻省理工搜索次数 751万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山东莱阳教育体育局官方网站发布了该市第二实验中学的14岁初中生李某某“被麻省理工学院提前签约”的消息,引发了媒体的追踪报道。
【真相】莱阳市教育体育局通过微信公众号致歉,并称此前报道为失实消息。
【套路】当地教体局疏于审查,因“宣传需要”炮制天才少年。报道中,因多处情节有悖常理引发公众质疑。当谎言被揭穿,无论是当地有关部门,还是当事少年,都名誉扫地。相关部门应该研判,能够演绎出负面的宣传,不要也罢。
@——————法治案件类——————@
7.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有军人猥亵儿童搜索次数 5186万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11月22日起,网络传闻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有“爷爷医生、叔叔医生”猥亵儿童,并有涉军相关内容。
【真相】11月24日,“老虎团”政委冯俊峰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涉事幼儿园与部队没有牵连,没有发现官兵涉及传言中的所谓猥亵等行为。下一步,还将继续进行调查,如发现有军人参与违法违纪活动,将坚决查处,绝不姑息!11月30日,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就此回应:第一,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伤害任何一个孩子。第二,军队是国家的柱石,是人民的卫士,我们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诋毁我们的子弟兵。第三,网络是较量无声的平台,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都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11月28日,朝阳警方通报,网传涉事幼儿园“群体猥亵幼童”等内容,经查,系刘某、李某某二人编造传播。刘某被行政拘留,李某某被批评教育并在微博公开致歉。经核实,女童家长赵某某承认发表的“‘爷爷医生、叔叔医生’脱光衣物检查女儿身体”的言论系其编造,并愿意向社会澄清事实、公开道歉。
12月29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通报,经依法审查,对北京市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教师刘某某以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批准逮捕。
【套路】一旦普通虐童事件无法引起相应的重视,舆论就会自动“加戏”。从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针眼”推测“幼儿园教师虐童”、到网传“园长带领陌生男人入园猥亵”,再涉及“军方人员组团猥亵”。离奇的谣言挑战公众道德底线,迅速赚足眼球。哪怕警方、军方再怎么紧急调查,真相也跑不过已传遍天下的谣言。在喧嚣落幕后,每个曾经信过、传过谣言的人,都应当自省。
8.有人借共享单车传播艾滋病搜索次数 323万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一条内容为“海口有人借共享单车传播艾滋病”的消息在朋友圈中流传。该消息配了张一个人手拿一根针的照片,并附有文字称:最近,在很多共享单车的座椅上发现细小的针,这些针很可能带有艾滋病人的血液,已经有很多人不幸感染了!此后,杭州、长沙、合肥等多地也出现了相似的传言,有些甚至声称是由疾控部门发布。
【真相】海南警方、浙江省网信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迅速反应,并发布声明对此消息进行了辟谣。
【套路】多年来,艾滋病毒被谣言赋以“共用餐具”、“拥抱接吻”、甚至“吃大盘鸡”等传播途径,而伴随共享经济兴起,老谣言披上了共享单车的“新外衣”。艾滋病主要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3种途径,“针谣言”指向的是血液传播,骑行的人因为皮肤被刺破感染。但是,艾滋病毒在体外的存活能力并不强,一根细针携带的病毒极其有限。
@——————科技类——————@
9.晒“军装照”的H5小游戏,是冒充人民日报客户端的钓鱼链接搜索次数 2355万 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建军节将至,很多人朋友圈被小伙伴的“军装照”刷屏。可是,有传言称,这是一个冒充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网络诈骗新手段,服务器位于加拿大,目的是为了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真相】7月3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声明,该H5网页前后端均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委托长期合作的第三方供应商以及合作公司进行技术开发,服务器地理位置均在国内。该程序只会在经用户同意后,获取用户头像和昵称以及自主上传的照片,不会也无法获得用户的真实姓名、年龄、手机号等个人隐私。
【套路】这条谣言以“反诈中心”名义发出,堆累术语、误导网民。另外,网络上假借“拼团”、“送红包”、“领礼品”等名义窃取个人隐私的行为确实存在,有的不法链接点开后与正规网站如出一辙,令人难以分辨。不少网民曾中招,对此深恶痛绝。这也正是这条谣言传播的土壤。
10.微博查访客搜索次数 1925万 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一些“代查微博访客记录”的服务账号称,只要花费3元到20元不等就能查到最近访问过自己的人。
【真相】微博工作人员告知,一直没有这项服务。另网警提醒,骗子一般会通过登录查询者的账号,然后截取用户的朋友列表或者黑名单中的一些人的头像,有时候还会用一些陌生网友的头像,伪造访客记录……而一旦告知骗子自己的账号、密码,就很有可能被盗取个人资料,或给好友发一些奇怪链接或借钱请求等,侵害用户的利益。
【套路】“我有查访客的习惯,因为我在等一个人”……不管是好奇“前任的现任”,还是纠结“现任的前任”,建议小伙伴们珍惜眼前人,该放手时就洒脱放手,不要给骗子可乘之机。
11.霍金警告人类不要尝试登月搜索次数 959万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6月19日,话题“霍金警告人类不要尝试登月”一直高居微博热搜榜榜首。这条由“BBC全球探秘资讯”发的微博称,“BBC:6月15日消息,霍金再发警告不要登月,科学家证实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真相】霍金并没有说过“人类不要登月”,更没提过“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类的言论。就在11月24日,霍金在微博上回复TFBOYS(加油男孩)组合队长王俊凯探索宇宙的问题时,提到“未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正在威胁着我们,我们应该考虑探索其他有潜力的星球以延续人类的发展”。
【套路】网传内容最初来源于某个“科技”网站的“猎奇-UFO探索”栏目。该栏目除了多篇《霍金警告人类不要登月 月球背后的神秘生物真实存在!》类似文章外,还有自相矛盾的《霍金预言人类将于2032年灭亡 呼吁人类投奔月球或火星》等内容。简言之,这是一条被当成新闻传播的“科幻作品”。同样,2017年引发网民扼腕的《老人独自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 发现去世儿子“复活”》也被查明是假新闻,作者自称写的是“文学作品”。
12.微信不上传个人真实头像会被锁群搜索次数 701万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广西桂林,吉林白城、宁夏石嘴山等地有网民表示收到了“中国网络监控在清理整顿,要求微信群友将头像更换为个人真实头像,否则会被锁群,群成员的手机号也会被控制”的消息。
【真相】记者打开了自己的手机进行检验,在多名群成员并未上传真实头像的情况下,微信群均未出现网传的“锁群”现象。
【套路】简单的操作就可以验证是否“锁群”,然而谣言还是在多地传播。除了传播者有责任外,这条谣言其实是对2017年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引申误读。此外,还有人将“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理解为“一旦群成员违法违规,就要追究群主的法律责任”,这也是对《规定》的错误理解。
@——————食品健康类——————@
13.塑料紫菜、塑料粉丝、塑料大米搜索次数 4423万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网传小视频中,①一女子从某品牌包装袋里取出来的紫菜,声称撕不烂,嚼不碎,是塑料做的;②有人点燃某品牌粉丝,粉丝迅速冒出火花并且越烧越旺,拍摄者称“比柴火还好烧”的粉丝“是塑料做的”;③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真相】①2017年,福建、天津、四川、甘肃、青海多地公安机关抓获拍摄谣言视频实施敲诈勒索人员5名,编造“塑料紫菜”谣言人员5名,传播谣言信息人员8名。②粉丝本身就能燃烧。③白色固体只是圆形塑料颗粒,跟大米没有关系。塑料颗粒成本比大米成本高。
【套路】为何塑料不断成为食品界“话题王”呢?就口感而言,塑料和食品完全不同,很难混淆。但此类谣言标题经常以“无良商家真是狗血”等语句造成心理暗示,视频中主角也是用肢体和语言表演来误导网民,披着“打假”外衣的谣言利用人们的正义感传播,更具迷惑性。
14.棉花肉松搜索次数 3536万事件新闻热度 ★★★★
【传闻】类似“肉松饼里装棉花”的视频有多个版本。拍摄的所谓“检测方法”也基本相同,都是将肉松泡水后形成白色絮状物,然后用撕扯或试图点燃等方法来证明这是“棉花”。视频当事人还言之凿凿:这么多年人们吃的都是“棉花肉松饼”。
【真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微信公众号上对“棉花肉松饼”视频进行了辟谣,称肉松和棉花的成分不同,口感也有很大的差异,用棉花冒充肉松几乎没有可能。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放入口中是嚼不烂的。如果真有商家将棉花冒充肉松,很容易就会被识破。食物中本来就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肯定是可以被点燃的,并且会产生一种焦糊味。而棉花虽然也可以点燃,但因为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所以不会有焦糊味。因此,如果真的想确定是不是真肉松,可以将其点燃,闻一下有没有焦糊味。
【套路】无论是粉丝、肉松,还是烤冷面的面皮,关于它们的谣言,总是用“火烧”验证。粉丝烧着了,谣言就说它是塑料;肉松烧着了,谣言说它是棉花;烤冷面的面皮难烧着,谣言就说它是化学物质。谣言本身就是双重标准的,还请大家保持理智。
Ⅵ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原因
1.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弱、自我防范意识不足。一是学生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大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缺少灵活应对通讯网络诈骗的防范策略,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鼓动。加之网络诈骗的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大学生们对网络的依赖和痴迷,对各种游戏、软件、购物、交友等兴趣浓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门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3.高校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普法力度不够。高校学生这一群体是从应试教育中进入高校的缺乏法律意识启蒙的青年群体,我国在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培养法律意识的教育内容,这种缺位阻碍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启蒙和培养。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不够。近年来,犯罪分子瞄上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两卡”,使其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工具。犯罪分子将黑手伸向了毫无防备心理的在校学生,这类人基本上都有银行卡和微信,涉世未深,对法律后果未知,又有一定的经济需求,只要犯罪分子给的价格够高,就有人卖卡。在侦破各类案件的同时,我们发现多名在校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而法律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往需要一辈子来承担。。
Ⅶ 有哪些针对大学生的诈骗套路
针对大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不良校园贷的诈骗套路:
1、培训贷:
(1)求职时遇到薪酬优厚的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时,还需交一笔高额的培训费用;
(2)学生无力缴纳,公司人员表示可先在公司或第三方贷款;
(3)学生办理贷款后,公司承诺的高薪没拿到,还因办理“培训贷”欠下贷款。
2、回租贷:
(1)学生把手机租赁给贷款平台,绑定指定的苹果ID;
(2)平台评估手机价款,期间平台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3)发放“砍头款”,学生获得的贷款中已扣除相应“服务费”、评估费;
(4)因手机仍由本人使用,平台以手机“回租”方式,与学生约定使用期限(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购价格(还款金额),如没按时还款,就通过 读取手机通讯录、手机定位等威胁借款人。
3、裸条贷:
(1)借款人(多为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款平台并设定高额利息;
(2)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作为担保;
(3)当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时,贷款人以公开其裸照和与其父母联系的手段逼迫还款。
4、美容贷:
(1)主要瞄准爱美却缺钱的学生群体;
(2)当学生无力支付手术费时,咨询师推荐信用贷款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以“不收任何手续费和利息”怂恿学生贷款;
(3)由于美容机构和金融平台存在合作关系,且贷款发放过程比较随意,其间暗藏金融风险。
5、刷单贷:
(1)不法分子称网贷平台职工“刷单冲业绩”,支付小额佣金作为报酬;
(2)诱导学生用身份信息申请网络贷款,将放款转账至指定账号;
(3)骗子偿还前几期月供取得信任后,继续诱导学生贷款;
(4)最后,骗子拿放款的钱跑路,未还款项需学生自己偿还。
6、传销贷:
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要求学生上交会费、发展下线以及进行逐级提成,具备传销的特点。
来源:人民日报、教育部官网等。
Ⅷ 为什么大学生容易被骗应如何预防诈骗
先说观点,大学生容易被骗的原因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其次是过于单纯,把在学校的思维搬到社会上,就导致了容易被骗的结果。
其实社会和校园有很大的差别,校园是一个闭环的小社会,当你从中走出去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要去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和事了,预防被骗其实很容易,只要记住老生常谈的那句话就行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了,你去接也有被砸的风险,不要贪图小便宜就行了,当有人热心的引导你帮助你去做一件并不是很容易完成且和他没半毛钱关系的事时,你就要当心了。
Ⅸ 5月十大谣言你中招了吗
辟谣:
@如皋市公安局微博提醒,如今此类消息中的电话号码,有吸费电话。有人故意散布此类消息,以谋取利益。
如果大家真的捡到准考证,最好的办法就是报警,就近送往派出所。
Ⅹ 现在网络媒体消息传播好多是假的,怎样规避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这样发展带给我们的除了便捷之外,网络也成了一些虚假传的滋生地,面对这些网络谣言,中招的不仅仅是那些,对互联网不了解的中老年人,更有许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年轻人,他们也纷纷加入,造谣和传谣的大队伍中。这些行为不仅仅造成的,人们生活当中的困扰,更有甚者,甚至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我认为媒体应该发挥舆论力量,作为媒体自身就不能信谣传谣,要保证我们每一篇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对于那些疯传的网络传言,我们应该积极调查,向社会和公众纰漏那些传言的真面目,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时,作为各大卫视和广播,我们应该在一个比较恰当的时间,播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栏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意识和文化素养,培养公众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网络监管部门也应该负起责任,对于网络上的传言,应该及时的清除和澄清,并对造谣者和传谣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更应该鼓励网民举报,对于违法,传谣者严肃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