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叫停校园网络投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5月22日,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该厅日前发布《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明确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
如确需采用微信、QQ等面向社会开展网络评选,必须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麻烦给我们家×××投个票,一人可投3票哦~”……
叫停校园网络投票 像这种在全国各地学校泛滥的活动肯定会被遏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理应是一块单纯、简洁的净土,没必要用各种稀奇古怪的网络评选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其复杂化。对学生而言,求学的最终目的是长知识,学技能,而不是去追求什么“最”,什么“佳”,做老师的,就是要教育学生心无旁骛,安心学习,绝不能用各类花里胡哨的网络评选去扰乱学生的心智和注意力,当然,也不能因此分散了教书育人的精力,更不能忽视了教师的职责。
从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和维护教育教学秩序考虑,浙江省教育厅此次用行政手段干预网络评选做对了,必须点个赞。
2. 怎样看待微信投票行为
个人非常反感比赛里的微信投票,理由如下:
1、混淆了比赛的本质。
明明是一场纯粹的演讲比赛,七分靠演讲,三分靠投票;明明是一个纯粹的摄影大赛,七分靠演讲,三分靠投票;明明是一次纯粹的人员遴选,七分靠笔试面试,三分靠投票。
2、透支着人的社交额度
投票用的无非就是人脉。说实话,如果朋友圈里每个人的投票我都帮忙拉一拉,转一转,每天占用时间一小时起步。
可是,你们是好朋友。所以,谁真的愿意没完没了地给别人当红娘。不就是图个交情?人脉这种社交资源,本身就是有一定消费额度的。去用这种琐事透支着你的消费额度,一个字,烦。
3、不给低调的人活路
这种投票的机制更加封杀了一种可能性: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所以,你一定不能太低调,埋头准备比赛,埋头彻夜苦干,你要学会拉票;所以,你一定不要脱离网络的环境,你的票数就指着这个呢!
3. 如何看待某些网络投票的乱象
有些网络投票是发起方单纯为了赚钱而发起的,投票着属于被动或被强制的,并没有很大的意义。还有一些是参与者为了谋利而强制投票者的,也很烦人。只有主动自愿的网络投票才最有意义。
4. 微信投票的危害有哪些
小编也收到过很多要求投票的链接,大都是孩子的一些作品或者萌照的比拼。危害肯定是有的,毕竟小编认为这样在微信上展开的投票 拼的就不是实力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位妈妈的感悟过程
收到了一条投票微信…
前几天,我的一朋友微信我,发了我一条微信链接,让我给她家孩子投票。这我已经见怪不怪了,我并非第一次收到这种消息。通常我的做法就是,点开,找到朋友的小孩,然后投票。但是这次,我扫了一眼,这是个摄影大赛,主题是家庭。我很有兴趣,就慢慢看了下去,发现有些照片真的拍出感情,很不错。翻到我朋友的小孩,老实说,她的作品平平无奇,还有点没对好焦。。。但是我依然投了她票,因为她的票数太少了,落后好多。毕竟是朋友孩子,担心她落后太多受伤,我还是投了鼓励票。
今天,朋友发圈谢谢大家投票,说自己孩子获得第三名。
这种投票,给了孩子什么
这时候,我有点微妙。因为我没想到那副没对好焦的作品会获得名次,更加优秀的作品还有不少。过一会,我释然了,朋友这么努力拉票,票数当然就拉高了。
我突然想到,那些有好作品却没有好票数的小朋友,会不会失落,会不会受打击?
近一年来吧,微信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孩子投票赛,绘画的、摄影的、书法的、手工的等等等等。主体通常是活动举办方的微信号,什么学校、什么社区、什么公司之类的号。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校现在也在进行新型的教育方式,微信投票就是其中一种。他们举办各种活动,鼓励孩子参加,也鼓励家长参加。
这貌似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如果投票是公平的话。
现在这种微信投票,更多的是家长的人脉战,已经很少有人公平的去投票。
不关注作品本身,这样子的比赛,对孩子真的好么?
对于高票数的孩子来说,赢了也不代表自己真的有能力,反而干扰了他们的自我认识,这种虚假的优越感一旦处理不好,膨胀起来,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到最后,可能连孩子都觉得这些比赛,去拉票才是赢的关键,没必要做好作品,一些“不懂事”的孩子,还会各种要求父母,必须帮他拉票。
这真的是那些拼命拉票的父母想要的吗?其实很多父母也厌烦了这些投票,不敢打击孩子积极性,也怕票数不好看伤害了孩子,只能去刷人情拉票。他们想要的是给孩子鼓励、参与感,而不是这种无休止的投票。
对于低票数的孩子来说,那些有能力的,也同样得不到正确反馈,被干扰了自我认识,严重的甚至出现受挫感,这种受挫感若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可能也就放弃了发展某项才能。如果孩子的圈子中知道“拉票”的真相,那孩子会不会造成自卑,觉得自己家没能力拉票,觉得自己父母不如别人?或者自己父母不够重视自己?
不管怎么样,缺少公平的比赛,都是在给所有参赛,甚至观赛的孩子,隐隐地传达着一种错误、扭曲的价值观。这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教育目的了,孩子们在我们还未察觉的时候,已经受到了伤害。
最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如果是一个大部分靠拉票获胜的比赛,就不要让孩子参加了,自己也不要参与投票了。
我刚刚发了一天朋友圈,告诉所有人: 以后欢迎找我投票,但是我会以自己的标准来投票 ,不怕我会投给孩子对手的话,尽管来找我O(∩_∩)O~。
如果你赞同,告诉身边的人吧,别让这种投票伤害蔓延下去,给孩子一个公平的比赛。
5.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反感网络投票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看到这样的投票活动不但自己要帮着投,有时候还要帮着转发出去请自己身边的朋友帮忙一起投,但是对着投票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加之一些投票链接带有病毒等,大家为了安全起见,不是很熟悉的人发来的链接他们都直接给忽略掉了。
本来帮助别人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是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繁琐,通常都是要先打开链接过着是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以后在进入投票的界面,一些朋友就认为这样的操作太繁琐了,偶尔还会出现链接打不开或者安全提示等现象。本来网络上就存在很多漏洞,大家为了手机上私人信息的安全忽略投票链接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大部分人都比较反感收到这种投票的链接。
现在网络投票想要凭借朋友圈来拉票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过现在有专门的投票公司了,需要投票的朋友也不用在到处去请投票了,只需要花一点钱想要刷多少票就刷多少票,自己还不要操心,现在市场上的刷票收费一般就是0.2-1元一票,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6. 特别讨厌现在微信圈投票什么的、还是命令的语气叫你给他们投票。每天都问你投没有、每天都命令你去投!很
我遇到这样人,关于一般的直接就拉黑了、关系好点的有可能帮忙投,大部分时间都当做没看到
7. 观众喜爱度排名引张含韵不满,网友重新投票倒数第一是谁
可以的话《乘风破浪的姐姐》又一次风靡了热搜,姐姐们占有了热搜榜的江山半壁。在新一期综艺节目开播后,最有话题的也许便是剩下24位姐姐的观众们喜爱度本人排行了。
8. 如何正确且深刻看待网络拉票的行为
一方面,我认为网络拉票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投票”初衷是好的,由于整个投票方式依托网络平台,整个过程透明便捷,选举结果也在实时更新,若组织的好,的确比传统的投票方式更能反映出“民意”。
然而,另一方面,在中国,事情出发点往往都是好的,可是实行之后却面目全非,大违初衷。网络投票实行后,为了让自己或者自己“中意的人”得到更多的“选票”。
发动亲戚同事朋友熟人甚至网友,利用QQ群、微信群、论坛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拉票,甚至有的单位为了让自己单位的参加人胜出而当成“政治任务”,要求本单位全体员工都要参加网络投票。
网络拉票对于营销公司或者商人来说,是一种提高知名度的好办法,但如今有不少例如道德评比,十佳好人评比,优秀教师评比等网络拉票。
这种评比只是拉人气,反而比如说教师、医生及政治等职业的拉票,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浪费时间精力在这些虚假的人际刷屏上,倒不如脚踏实地教书育人、救死扶伤及为人民服务。
当你真正投入自己的事业中,职业中,试问还有时间去拉票?有句诗很贴切“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
“网络投票”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精彩纷呈”,只是呈现的不是“民意”而是各种作弊的“高明”手段而已。
9. 如何看待网络投票
对网络投票的看法是:
网络投票是投票为中心的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络投票的票数的统计和显示完全由软件控制,无须人工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投票的公正性。
比如你要做一个调查,你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己创建一个投票系统,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题形式,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单选或者多选进行投票;还一种是问答题形式,就是给出一个问题,要别人回答然后从回答的结果中进行统计。
网络投票的制度:
投票制度规定了选民表达民意的方式,以及把这些民意转化成结果的方法。研究投票制度的学问被称为“投票理论”,始于18世纪,对各种投票制度提出严谨定义和改良建议,属于政治学、经济学、和数学的子学科。
大部分投票制度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为基础,通常是某一方案若获逾半数选民支持则会通过。然而,当可供选择的方案多于两个,可能没有一个选项获过半数支持,采用不同的投票制度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采用哪一种投票制度对选举结果有重要影响。
10. 呼朋唤友来投票—仅此一次
今晚,在距离投票结束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郑重写下这段文字。
网络投票,为自己,这是最后一次。
有这一次,体验过了,激动过了,思考过了,清醒过了,足矣。
一、心累。网络投票无形当中成为了人际交往的负担,不投吧,抹不开面子。投吧,心里实际很反感,像被别人挠痒痒,被动得很。投票的心累,拉票的心更累,总感觉欠了人情。
二、眼累。这两天没事就抱着手机看排名,看票数。从早晨一扒拉开眼皮,到晚上午夜时分。眼睛累得不愿意睁开。
看一个人是不是有智慧,就看他是不是一直很快乐。
我承认,我做了一件傻事。唯一的收获是,我虽然走得很慢,但是朋友们愿意帮我,我不能后退。
从中领悟些什么,汲取些什么,也算是增加了阅历。
补记:早晨,在群里看到一位老大哥五点发的排名,心里感动不已。
人生在世,无非三个问题: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