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前我们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哪些问题和挑战应当如何应对
人类社会正朝着一个发展进步的方向前行,在此进程中,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已是大势所趋,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并且较之以前倍增了许多压力,因为信息网络化在给社会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俗话说得好:“爱拼才会赢.”做任何事都应该有股拼闯劲,正视挑战、直面挑战,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挑战.挑战并非一件可怕之事,恰恰因为有了挑战,人类才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最终得以进步,所以,面对当今信息网络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不必畏惧,只要理清思路,冷静思考,一定可以找到应对的良策.
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层次的,所以,应对难度相当大.笔者认为,应该采取找特例、树典型的方法来开启这项繁重的工作,也就是说,一开始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有挑战都解决、战胜,一切需要从实际出发,必先探索、研究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通过把这个开荒导航的领域研究透彻,找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然后,再以点带面,用类似的手法去应对剩余的各项挑战,最后使所有问题迎韧而解.
现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我们可以把研究重点先放在经济发展领域.不难看出,信息网络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发展速度的差距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的总体格局保持和平与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步伐迅猛加快,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日新月异.许多先进发达国家的信息网络化极大地推动了该国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不加快速度奋力追赶,那么,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其次,信息网络化使我国面临数字分化的挑战,也有人管这个叫做信息鸿沟.有条件者可以上网,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无条件只有徘徊在网络的大门之外,这点表现得非常突出.国与国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网络鸿沟存在明显差距.周边国家信息网络化也在对我们提出挑战.在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同时,亚洲许多国家也在竭尽全力地推进国家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周边国家都在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已经取得显着的成效.这对我们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努力拼博,使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降到最低.再次,信息网络化对法规制度也存在挑战.尽管我们已经有自己的法律法规,但仍存在着种种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当下最常见的侵犯信息知识产权的事件经常发生,信息知识产权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信息知识产权资本化的进程也还受到种种制约,如此之类.
面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这些挑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思前想后,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严格按照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优势来为我国经济服务.因为“十五”计划提出:建设一批重大高技术工程,主要是高速宽带信息网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信息技术设施,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所以,只要这些工作做好了,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都将被我们战胜,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营造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挑战的深刻认识,应对的措施具体应该归纳为以下几条:
第一,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信息网络化得到稳步发展,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和推动.国务院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部门应当乘势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利用税收政策、采购政策、资本市场的政策来推动信息网络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信息网络化上的差距.
第二,理清思路,站在一个高度来认识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国家信息网络化建设重要且关键的战略.要知道信息网络化不单单只是建立几个信息企业或者是生产几千万台电脑,更重要的是要推进国民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网络化使我们面临现实信息差距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那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能力将产生越来越大的悬殊.所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快速而高效,建设宽带高速传输网络要继续,高速互联网也要全力发展;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提高通信普遍服务水平,以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速度来带动加快西部信息化进程,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信息网络化的水平.
第三,着重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具体是指提高信息化装备能力;突破产业发展在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技术瓶颈;积极引导和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争取在众多领域尽快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以此推进信息产业的升级发展.
第四,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广泛实际的应用,具体是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统筹规划,实施信息化重大工程等.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方式、经营手段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变,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素质,全力应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第五,加大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加快生产信息产品的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采取股权多元化、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上市、债转股等措施,使国有信息产品生产和运营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做足准备信息网络化带来的相关挑战.
第六,加速普及全民的信息网络化知识.信息化关系到我们民族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崛起与发展,所以,普及全民的信息化知识十分必要.某种程度上,信息网络化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浅,不仅关系着个人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此外,要不断拓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我国的信息网络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要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中进行的.所以,我国应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强国的发展模式,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来发展自己,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迎接并战胜挑战.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固然艰巨,应对起来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应该坚信,通过以上这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成功.所以,我们应该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视为一种动力,努力应对,满怀希望迎接下一个发展与飞跃!
‘贰’ 2021年网络热点舆论有什么
2021年网络热点舆论有:
1、世卫组织将中国国药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2、全国铁路“五一”假期运输结束,共发送旅客1.17亿人次。
3、上海:符合标准的老旧汽车报废每辆补贴2800元,可在线申请。
4、成都新房摇号新规:增加普通购房家庭机会,限售期严禁更名。
5、广东:心理治疗、新冠“体外膜肺支持”等纳入医保。
6、江西航空一航班万米高空风挡爆裂,已安全备降。
7、为“老赖”购买高铁票,上海一黄牛被判拘役4个月、罚款1万。
8、新华社揭网约车平台:乘客打车贵司机挣钱难,抽成最高达50%
9、华为鸿蒙下月大规模推送体验用户:兼具iOS的“丝滑”和安卓的开放性。
10、抖音火山版被判赔偿腾讯800万,因玩家未经授权直播王者荣耀游戏。
11、澳大利亚将取消本国在印公民入境禁令,拟安排三架包机撤侨。
12、巴西警匪在贫民窟爆发激烈枪战,警方出动直升机装甲车,已致25死。
‘叁’ 对于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怎么看
信息爆炸,是对近几年来信息量快速发展的一种描述,形容其发展的速度如爆炸一般席卷整个地球。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天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出现了大量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绝对是一件近乎恐怖的事情--我们称之为"信息爆炸"。信息爆炸表现在五个方面:
新闻信息飞速增:以前只能了解国家大事或者身边的新闻,现在国内,国外,省,市,镇,县等等大街小巷的小事都能传得家喻户晓。
‘肆’ 当前我们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哪些问题和挑战,应当如何应对
第一,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信息网络化得到稳步发展,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和推动。国务院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部门应当乘势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利用税收政策、采购政策、资本市场的政策来推动信息网络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信息网络化上的差距。
第二,加速普及全民的信息网络化知识。信息化关系到我们民族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崛起与发展,所以,普及全民的信息化知识十分必要。某种程度上,信息网络化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浅,不仅关系着个人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此外,要不断拓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我国的信息网络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三,着重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具体是指提高信息化装备能力;突破产业发展在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技术瓶颈;积极引导和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争取在众多领域尽快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以此推进信息产业的升级发展。
第四,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广泛实际的应用。具体是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统筹规划,实施信息化重大工程等。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方式、经营手段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变,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素质,全力应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第五,加大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加快生产信息产品的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采取股权多元化、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上市、债转股等措施,使国有信息产品生产和运营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做足准备信息网络化带来的相关挑战。
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一、互联网消除了信息壁垒。
无论是想学的,想做的,想认识的,基本上都是可以从网络上解决的。互联网让学习成本变的很低,现在只要是想学的,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教程!能自学、爱钻研的人可以很快的成长起来,变的越来越优秀,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变大。现在的世界需要更加专业,但又更加全面的人才,而互联网给了大家这样的学习机会。
二、互联网扩大了交友圈子。
互联网让交友没有地域的限制,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好友变多了,选择变多了,找到合适伴侣的机会也增加了。随着互联网渐渐普及,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社交网站以及一些即时聊天工具。这样,可以及时的在互联网上和亲朋好友分享照片或者视频。所以说,社交网站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三、互联网丰富了业余生活。
互联网对于社会生活影响极深,网上娱乐非常之多。电影,运动赛事,音乐会,游戏等等,这些娱乐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观看到,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同时,在线购买这些活动的门票等等,为人们参加娱乐活动提供便利。
‘伍’ 哪些互联网热点事件让你印象深刻
去年过年时,短时间里,我朋友圈里有大量的人,都在发支付宝的年度账单。
和之前几年大家发账单,只是晒支付流水总账的不同,今年很多人晒出了自己的2018年关键词。
好多人纷纷表示,这个支付宝真是太懂我了,这个好准啊……
即使数据是随机产生的,还是有大量的人相信了,感觉说出了真实的自己。
为了能够提升自我,我们其实不断地在寻找更多的素材,去表达自己。
而事实上,人们想要表达自我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而现实生活中能够彰显自我的生活素材又不是很多。
所以如果有个平台,提供给你一个能够很好彰显自我的素材,你就会忍不住地想要发出去。
在加上有很多人都在发的时候,就开始会形成一种从众效应,也都纷纷加入,卷入了更多人最终参与进来,形成了刷屏。
‘陆’ 近期网络热点事件有哪些
1.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 2.重庆打黑风暴 3.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 4.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钓鱼执法” 5.网瘾标准与治疗 6.强制安装“绿坝”软件起争议 7.杭州市飙车案 8.吉林通钢暴力事件 9.长江大学三学生舍身救人 10.央视曝光谷歌涉黄 11.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 12.贾君鹏红遍网络 13.郑州市某官员质疑记者“替谁说话” 14.昆明“小学生卖淫”案 15.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 16.河南灵宝市跨省抓捕王帅案 17.99%访民“精神病”说 18.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 19.贵州习水县嫖宿幼女案 20.湖北石首市骚乱
‘柒’ 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新机遇:
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当前新的技术在迅速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现在在一系列的这个领域里头,节能环保、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新材料等都有很多的发展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建设也在进一步的深入。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的国家的发展当前进入到以转型创新来支撑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所以我们说发展“互联网+”和互联网的经济,是我们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它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也是我们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前一段在参加这个相关课题的研究的时候,认真分析了中央提出推进“互联网+”行动的背景,主要就是基于经济新常态作出的
新挑战
另外我们怎么样来通过宏观调控,通过我们财政政策来支持传统企业的改造。所以在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现在我们面临着最大的挑战至少是有四个方面。
第一投资增长乏力。现在我们总的来说,投资还是在一个下降的趋势,我们的消费热点也不多,我们的工业产品的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我们经过发展方式总体上说还是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最近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些城市说,他们现在为了维持着钢产不停产,但是销售的一斤螺纹钢的价格已经比过去下降了80%左右,现在一斤螺纹钢的价格和一斤大白菜的价格差不多。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广大的群众对当前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应该说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看病难、看病贵,现在养老也不易,还有我们城市的交通、教育、食品安全,特别是我们现在也还是对环境的污染,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7)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有哪些热点扩展阅读: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
1.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
2.是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3.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4.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
5.是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6.是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捌’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新热点有哪些
计算机方面:CPU制程的纳米工艺改进,主机系统的高速接口,万兆网,大规模运算计算机、新型存储技术(生物存储、纳米存储)、量子计算机、GPU运算(这个已经不算很新了)、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下一代通信网络、工业打印(3D打印)技术、工业化4.0领域的计算机应用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处理(这个也不新了,但挺热的)
先写这些吧。
‘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十大热点分析
1.网民总数达1.23亿,互联网发展再次提速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数为1.23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发展走势良好。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增加了1200万,是去年下半年800万增长人数的1.5倍。上网计算机达到了5450万台,与去年
同期相比增长了19.5%。中国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2.宽带网民数占网民总数的近2/3,中国互联网进入“宽带时代”
随着中国网络发展的整体走势变化,使用专线及拨号上网的网民人数有所减少,而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保持高速增长,宽带上网的计算机数也增长迅速。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400万,增长率为45.3%(如图2所示)。宽带上网计算机为2815万台,超过上网计算机数的一半。另外,手机上网用户也达到1300万人。
3.我国互联网渗透率为9.4%,高出同等发展水平的印度的1倍
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互联网渗透率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但低于发达国家互联网发展水平。我国互联网渗透率为9.4%,经济发达的欧盟国家和美国的互联网渗透率很高,分别达到了49.8%和68.6%;邻近中国的日本和韩国的互联网发展程度也比较高,平均每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是网民(如图3所示)。因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明显不高,但发展空间还很大。
中国和印度由于人口结构相似、发展道路相似,“中国龙”和“印度象”一向被作为相互比较的对象。从2006年第一季度来看,和去年同期相比,中国GDP增长率是10.2%,印度GDP增长率是9.3%,两国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但从互联网渗透率的角度来比较,印度则比中国稍逊一筹,只有中国互联网渗透率的一半,为4.5%。
4.对青少年上网状况分析显示,我国高中生的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50%
本次报告首次增加了对青少年上网状况的分析。从中小学生的上网情况来看,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而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一半。
我国3600万高中学生(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中,已经上网的超过1800万;6000万初中学生(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中,也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如图4所示)。总体来看,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过一半,发展比较迅速。同时,从上网规模看,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对比来看,尽管农村和城镇的初中学生数量相当,但城镇的初中学生网民规模接近农村的两倍。
5.CN域名新应用繁荣,拉动网站数量激增9万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站数为788,40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0,900个,增长率为16.4%。其中,2006年上半年就增加了9万个网站,远高于2005年下半年2万个的增长量。之所以如此,要得益于2006年以来,CN域名的各种应用价值被充分挖掘,特别是博客域名和独立域名邮件应用,促使网民注册并拥有自己的CN域名,带动了拥有独立域名的网站数量的增长(如图5所示)。
6.经常使用博客的比例上升,规模增长近1倍
本次调查表明,大约有2800万人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23.7%。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500万网民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14.2%。2006年,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概念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Web2.0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7.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3000万人经常上网购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好帮手。目前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占1/5的比例,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数据表明,有23.7%的网民经常使用博客,这一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显示出重要的影响力。
在网上购物方面,所占比例则达到了26%。本次对网上购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6月,中国经常上网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已经有1/4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与上年同期相比,经常购物的网民增长了50%。在支付方式上,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网上支付的安全与否势必会成为影响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对于网民不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网民最大的担忧仍然是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可见,今后不但要加强网上交易安全保障工作,还要加强网上交易的宣传工作。
8.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增加2.5个小时,增幅为17.9%(如图6所示)。
从CNNIC近几次的同期调查数据来看,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的起伏较大。200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8.7个小时;2002年为8.3个小时;2003年比2002年增加4.7个小时,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同比略有下降,从2005年开始,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开始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个小时。由此可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9.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互联网,超过电视和报纸
在问到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网络、电视、报纸分别占82.6%、64.5%和57.9%,这与非网民的信息获取途径不同(如图7所示)。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传播的受众范围,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并被数以亿计的人们阅读,这种影响力之大,传播速度之快,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10.互联网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网民满意度在4分以上
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对我国社会和网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工作方面,数量众多的居民通过互联网寻求网上招聘、网络教育信息,目前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在生活方面,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正在迅速兴起,目前分别有大约900万人和600万人在享受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带来的好处。在娱乐方面,截至2006年6月份,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的规模已经达到4500万人,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也超过了4000万人。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络视频、数字音乐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根据网民对互联网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方面对自己的帮助程度给出的评价,设定5分是满分,2006年6月及去年同期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总体来看,网民认为互联网对自己各个方面的帮助程度都很高,得分都在4分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互联网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等各个方面对网民的帮助程度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生活方面,提高幅度更大。可见,互联网对我国社会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