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麻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1、麻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麻山药是山中之药、食中之药。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麻山药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或为栽培。
更多关于麻山药的功效与作用,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12861b161582555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㈡ 全国各地的麻山药是怎么卖出去的
全国各地的麻山药卖出去的方法如下。
1、在市场中出售。
2、卖给药材加工厂。
3、卖给经销商。
㈢ 麻山药口感怎么样
麻山药口感挺好的,软糯可口。下面了解一下麻山药的相关知识。
麻山药别名山药,山药是我们最常听见的名字啦。有可能有的人知山药而不知麻山药,现在你明白啦,二者是一个东西,都能吃!山药外观是圆柱形的,一般山药长长的,断面呈白色。
山药中含有淀粉、氨基酸以及粘液质等成分,另外,它还有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清肺、助消化等功能。山药在蒸或者煮后,口感绵密,好咀嚼,易吸收,非常适合小孩和老人使用。
麻山药食用方法
山药怎么做才好吃呢,介绍两种山药实用方法。
1.麻山药粥
食材
麻山药1根,大米1小碗,枸杞百合若干
方法
(1)将麻山药、枸杞、百合清洗干净,大米淘洗干净,备用。
麻山药
(2)麻山药切成段放入干净容器中,备用
(3)锅中加水,加入山药、枸杞、百合,煮至水开后放入大米。
(4)不停搅拌,防止粘锅,当粥成糊状的时候就可以享用啦。
2.麻山药炖排骨
食材
麻山药2-3根,排骨500克,料酒适量,姜3-4片,葱1棵,盐适量,鸡精适量,胡椒粉适量,枸杞若干。
方法
(1)将山药清洗干净,切成厚度适中的片,最好不要太薄。排骨清洗干净,切成段,葱切段,姜切片,枸杞清洗干净,备用。
(2)排骨冷水下锅,锅中的水要没过排骨,排骨焯水变白后捞出,放在干净容器中沥干水分,备用。
(3)将排骨和姜片一起放入砂锅中,没有砂锅其它煮锅也可以,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烧开。
(4)排骨炖后会有浮沫漂于水表面,将其捞出,再小火炖45分钟左右,此时可以捞出姜片扔掉。
(5)在锅中放入准备好的山药和枸杞再炖20分钟左右。
(6)最后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调味,美味的山药排骨就做好啦。
㈣ 在快手商品类目,麻山药属于什么类目
属于百合目。麻山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身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呈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多生长于阴凉处的山区,可以入药,口感很好。
中文学名
麻山药
拉丁学名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别称
山药、薯蓣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百合目
科
薯蓣科
属
薯蓣属
种
麻山药
分布区域
中国大部地区种植
功效
健脾益胃、益胃补肾、固肾益精
㈤ 麻山药是什么 麻山药的介绍
1、其实麻山药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菜山药了,这种山药又细又长,而且在山药上面还是有很好的须,直径最长能够达到5厘米左右,长度甚至可以达到1米左右,我们在吃麻山药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嘴麻的感觉,所以人们就是将这种山药称为是麻山药。
2、麻山药里面是含有比较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所以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蔬菜了,而且也是一种不错的药材,我们在加工之后能够很好的帮助调理和滋补身体,能够帮助强壮身体,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有很好的效果,用途可以说是非常的广泛了。
3、我们在削麻山药的时候,就是会发现麻山药的表皮是有一些粘液流出来,黏黏的,很滑手,这种粘液是山药特有的粘液质。而且我们在接触了也睡出现手痒的状况,因为这种粘液是会造成我们的皮肤过敏,所以我们在小麻山药的时候一定是要注意了,我们在削皮的时候最好是戴上手套,或者是用火烤一烤,也是可以用醋洗手,在削完之后用清水洗手,如果手变得又痒又红,大家也是可以用肥皂洗手。
4、麻山药里面含有的热量是比较低的了,里面含有的糖分也是很少,是而且含有的是蔗糖,我们食用也是不会让我们发胖的。所以麻山药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我们吃了也不会胖的食物了。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食物了。我们养生保健也是可以经常食用麻山药的。
㈥ 什么是麻山药 麻山药的介绍
1、麻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身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呈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多生长于阴凉处的山区,可以入药,口感很好。
2、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450-1000米)、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北部、贵州、去南北部、四川(700-500米)、甘肃东部(950-1100米)、陕西南部(350-1500米)等地。
㈦ 求,麻山药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麻山药种植技术
一、植物特征
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细长,绿色或紫绿色。叶对生或三叶生,叶腋间常有球形株芽,俗称“麻山药豆”。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黄色,果实三棱形,呈翅状,成熟后枯黄。地下块根圆柱形,长达1米左右,肉质,黄褐色,生有多条须根。块根入药。生长习性麻山药系深根植物,喜温暖潮湿环境,宜选 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的疏松肥沃砂质壤土栽培,宜连作盐,碱地不宜栽培。
二、栽培管理
1、种植方法。用芦头或山药豆繁殖,芦头繁殖收药快,选个大麻山药豆也可获得同样高产。
芦头繁育。寒露至霜降节,将地下块根挖出后,把芦头折下15—20厘米在日光下略晒,促使伤口愈合,贮藏到窖内。第二年清明至谷雨节栽种。栽前施足底肥,深翻整地做畦,灌一次水,2—3天后顺畦按行距15—17厘米,将芦头平放到沟内,随后盖土搂平畦面,20—30天左右可出苗。
麻山药豆繁殖。白露至秋分山药豆长在脱落,挑选较大的贮藏在窖内,第二年清明节进行育苗。顺畦按行距20—27厘米,开深3—5厘米的小沟,均匀摆在沟内,然后覆土浇水。温度18--20℃左右,20—30天可出苗。当年秋后刨出芦头入窖保存,春季移栽大田。
2、田间管理。出苗前,在行间亩施入磷酸二铵50公斤或过磷酸钙100公斤,或适量腐 熟的圈肥和尿素,以保障长期生长所需的肥力。出苗后,当苗高15—20厘米左右时插架使茎蔓向上缠绕生长,不太干旱时不要浇水,适时松土除草。芒种节后需水量逐渐增多,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大暑至立秋节是需水肥量较多的时期,应多浇水,处暑节后减少浇水次数。
3主要病虫害。6—8月较多。麻山药炭疽病、麻山药白粉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或碱式硫酸铜4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喷2—3次。适宜年份也不发生病虫害。
三、收获加工
寒露节叶枯黄后开始收刨。因为很深,可顺畦垄挖沟,将根全部刨出,折下上部芦头做种秧,药作部分用水冲洗干净,用刀刮去外皮,直接烘干或放缸内或坑内用硫磺熏(每百公斤鲜山药用硫磺1公斤)到麻山药通体出水珠时,取出放在网上,将水空净,晾到柔软时再摊到席上晒2—3天,(日晒夜收),然后堆起“发汗”3—5天,再晒到全干。如遇阴雨变色,可挑出用硫磺再熏,直至晒干入药。一般亩产干货350—400公斤。
麻山药生产需医治四“硬伤”
高阳县潴龙河两翼,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沙质,适合麻山药的根状块茎生长,经济价值较高,是沿河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麻山药种植却存在着几大误区,成为制约麻山药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选种误区 农民选种时往往是只注重眼前利益,习惯选择品质好、块茎均匀的出售,留为种用的多为次等的、畸形的、有病的块根块茎。这样做当年的收入也许会高些,但第二年、第三年以后病虫害加重,畸形块根块茎增多,山药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致使效益降低。因此山药种应选择均匀、整齐、无病的块茎,而且需经4~5年换1次,以减少因连年种植品种退化现象的发生。
二、施肥误区 据调查,农民光施肥一项亩投入就近800元,投入越来越大,但产量并没有增加。鸡粪做底肥本来是利于山药生长的,但大多数农民施用的鸡粪未完全腐熟,造成地下害虫数量增加,在其腐熟过程中与山药争肥、争水,有时出现烧苗现象,造成苗小苗弱,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反倒对山药生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麻山药完全靠自身转化运输养分要到6月中旬以后,而此时化肥的肥效已经流失的差不多了。试验发现,化肥不做底肥,而改为追施,即分别于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追3次,和施底肥及7月中旬、8月中旬两次追肥的模式相比较,只进行追肥的产量反而高。因此在施肥上实行有机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化肥追施就可以了。每次追二铵2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缓释肥料可做底肥用。
三、用药误区 农民喷药往往是多加药少加水,其实这是防治病虫害中最忌讳的问题。一是用药浓度大,易产生药害,二是用药多,成本增加,三是因为药液少,容易造成喷撒不均匀,导致防治效果差。盲目用药也是麻山药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有的地块偏重这种病,有的地块那种病占主导,而农民经常是从众心理太重,看到别人用什么药,自己也用什么药,不管是否对症。再者是重复用药,存在用药上的“经验主义”。去年用某种药效果可以,今年不管气候条件、病害种类,从苗期开始,每一次都用这种药。结果钱不少花,效果却不理想,甚至病情加重,造成减产。这也是近几年种植麻山药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发病后,先找当地植保部门咨询,确定是何种病虫害,然后对症开方。用药时浓度适宜,做到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这样既可以提高防效,又可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