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有哪些
当前影响较广的几种错误思潮概述
社会思潮多元化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不能僵化地认为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就是与指导思想的单一性相违背的。不是所有的社会思潮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符合历史潮流、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只要是符合人们正当的利益要求,最终都将纳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客观存在着不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需要我们时刻警惕并加以反对。
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思潮以黑格尔为起点,帕累托、涂尔干、马克思·韦伯、曼海姆、丹尼尔、贝尔、李普塞特、福山、亨廷顿等都对意识形态终结从不同视角做了阐述,这一思潮延续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以之为标志达到了巅峰。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两极格局的形成和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系列新变化,在李普塞特、贝尔等学者的推动下,意识形态终结问题演化为颇为流行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终结论者将世界历史的发展看作纯粹的精神发展的历史,忽视了隐藏于精神发展背后的物质基础。他们追求超阶级、超国家、超党派、超历史的永恒观念,认为西方的传统、思想、制度和信念是普遍有效的,是人类实现自我肯定、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历史范式。意识形态终结论实质上是要在终结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上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20世纪8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我国泛起。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力贬损和诋毁革命,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进行全盘否定,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20 世纪 90 年代,历史虚无主义再次泛滥。他们以所谓“重新评价”的名义,对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进行否定,片面夸大革命的破坏性,忽视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尤其对五四运动以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诋毁。历史虚无主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否定中华文明的历史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二、否定革命;三、否定五四运动;四、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五、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六、美化、歌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① 普世价值思潮。普世价值理论认为,类似自由、民主、人权等符合所有社会形态的所有人的需求。认为自由、民主、人权等这些价值观念适用于所有的人,不管哪个阶级、哪个个人都赞成并实践这些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些价值观念适用于任何社会,不管哪种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并适用这些价值,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阶级的分化比较明显,这意味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在利益冲突甚至对抗的前提下,所谓价值取向的大一统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普世价值思潮不过是西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营销,其实质是要用西方强权国家的价值观来改造世界。
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经济理论方面,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二是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和否定国家干预;三是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改革开放打开了对外交流的大门,新自由主义随同其他各种流行于国外的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门,并被一部分人所宣扬、接受。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其中不乏可以加以吸收的合理成分。但是,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垄断资本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流派的政治观点、思想倾向和表现形式尽管有所不同,但他们的阶级立场、基本观点和哲学基础基本相同。他们都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化,并用抽象的人道主义来解释历史、观察社会。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本主义道路。
因此,对于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我们要坚决地批判和抵制
‘贰’ 青少年文明上网常识
一、提高警惕
不要在网络上轻易相信陌生人,青少年性格单纯、鉴别能力弱,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通过网络骗取青少年信任后,往往会实施很多预想不到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保护隐私
不要在互联网上公开自已和家人的姓名、电话、住址、密码等个人隐私和重要信息。
三、警惕病毒
不要接收陌生人的数据文件,任何格式、任何形式的文件都可能被合成“木马”,一旦打开这种文件,电脑就会完全被人控制,所有硬盘数据可以任人查看、修改和删除,QQ、个人邮箱、FTP、上网拨号的任何密码都会被盗取,甚至还会导致电脑系统崩溃。
(2)网络评论需警惕的错误思潮有哪些扩展阅读:
网络上的思想比较活跃,各种思潮相互交流交锋交融,这从一个侧面彰显了社会进步。但也要看到,一些极端思维、错误思潮,具有一定鼓动性和煽动性,对于价值观还在形成时期的青年影响较大。大部分青年能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唱响主旋律,在多元意识中树立核心价值。
但部分青年认识模糊,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被“杂音”裹挟,盲动盲从。面对片面极端的思潮、负能量的言论,广大青年不能甘当“沉默的大多数”,要敢发声,会发声,善发声,赢得网络舆论主动权。
‘叁’ 现在在网络上我们会发表自己的评论,在评论时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吗
在评论时我们一定不要辱骂别人,评论尽量不要钓鱼,要从事情的真相出发,不要胡编乱造,一切事情会有不同的两面,所以有遇到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也一定不要和他起争执。
‘肆’ 为何网络评论会如此极端扭曲
因为上网的人的素质都是参差不一的,有的人素质比较好,不会发表一些比较极端负面的思想,但是有些人内心就会比较阴暗,他会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也就是你看到的极端扭曲的评论
‘伍’ 在对待传统问题道德上要反对哪些错误思潮
在对待传统问题道德上要反对的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康有为、梁启超是其主要代表。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5)网络评论需警惕的错误思潮有哪些扩展阅读:
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
一、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历史虚无主义把“重新评价”的重点放在近现代史的原因,就是为了否定革命。
二、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
历史虚无主义同理性思考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他们为了否定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就竭力推崇西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把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政党、领袖和革命的群众运动边缘化,甚至加以丑化,而对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则加以颂扬,把他们放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这种颠倒历史的做法,是反理性思考。
三、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危害社会的各式各样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观等等,虽然他们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
这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它自身的特点来表达这一共同的政治诉求。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复古主义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
‘陆’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警惕哪两种错误思潮或倾向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警惕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呢?
我们首先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从中西方的视角重新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
资本主义文明的主要特点是解放人性,注重科学和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进步。封建社会文明的主要特点是抑制人性,注重思想禁锢和强化愚民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人的生命、自由、尊严普遍漠视。但中国文化对亲情的重视,对生活的挑战,对社会秩序的建立,还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自己的长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头悬梁锥刺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是西方文化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我们要从社会总是向前进的认知上去看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总是进步着的,传统文化在当时也许是精华;但在现在就可能是糟粕。在当时有些文化也许不提倡,但在今天就非常重要。只有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去审视我们过去的传统文化,才会寻找出传统文化的优劣。
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
最后,无论中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思想自由。文化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会快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大一统,讲究单一。即便是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将之糅合,最终三者如同一出。
修则道,入则儒,出则佛,成为一个社会整体思想。在尊重自由、民主、科学、真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才会涤荡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体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基础之上,有着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重大缺陷。
认识、学习并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课题。它关乎着中国在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中的思想走向,关乎着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未来。甚至,它关乎着现代化中国的长久命运。
‘柒’ 目前有哪些网络传播乱象问题突出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购物,学习,聊天娱乐到信息的传播等方面,都与网络是分不开的。年轻人是使用网络的主力,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老年人沟通,打发时间也是离不开网络。网络使用越来越泛滥,发展越来越快速,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传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三是一些名人,知识分子,行业专家利用参加论坛,讲坛,讲座,直播等网络活动一些不良信息,从而达到获得商业利益的目的。举一个例子,一些所谓的专家为了销售保健品,经常配合商家出席一些讲座论坛,发表一些不严谨的言论,经过网络的不断传播,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这样的情况有误导公众的嫌疑,应该进行整治。
四是社交平台运营宽松,监管缺乏力度。以微商为例,有的人为了利益,在平台上销售传播一些不正规的产品,其产品质量没有保证,消费者购买使用后对自身健康没有保障,这种情况也是需要重视的。
‘捌’ 网络不良评论应对对策
对策之一:净化网络资源环境。个体家庭的电脑上网,可通过专用杀毒软件对网上不良 信息进行过滤或选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街上随处可见的规模大小不一的各式“网吧” ,要想使之净化就较为复杂:首先,“网吧”业主要有理性的认识,不仅要看重经济效益, 更要考虑到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建 立督查机构,规范管理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如文化,耻等 单位要加大管理力度,使“网吧”管治规范化、文明化。
对策之二:增强学校家庭防范。学校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制教育,提高 学生的觉悟,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侵 蚀,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的精神污染;要对学生讲清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复杂性,讲清网络 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让学生对网络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以适当的性教育、道德 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沟通,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办法,使他们能自觉控 制和调节自己的欲望,提高个人修养;要办好家长学校,专门讲解网上不良信息的严重影响 ,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学校要和家庭联合管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有条件上网的家庭通过 家访或其他方式进行联系,联合家长一起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控制学生到不规范 、不健康的“网吧”上网,严格限制学生访问网站站名,正确引导学生游览有利于学习、生 活的健康向上的优秀网站。
对策之三:加强自我心理教育。由于一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混乱,是非、 善恶不分,盲目崇拜影视作品中的“大侠”、“英雄”、甚至反面人物,带着心理误区和好 奇心理来看待网络世界中出现的种种不良信息。这样就难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鉴于以上原因,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显得甚为必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 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是中 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强大内驱力。中学生在网络遨游时要掌握上网的道德标准和要 求,以此来检查、分析、评判自我,以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自尊心、健康的求知欲来克服 不良思想倾向,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以增强自我“免疫力”。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在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营养丰 富”的土壤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 高学生的自我“免疫力”,使中学生迅速成长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时代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