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生活中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网民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要遵守网络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民族感情,遵守国际网络道德公约。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在BBS或论坛上侮辱、诽谤他人。
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人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或家庭破裂的现象。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大大削弱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压力的效用明显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慎独”是一种道德境界,信息时代十分需要,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2、网站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1)、不以任何形式传播内容有害或不健康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
(2)、不提供不文明声讯、短信等服务;不运行带有暴力、色情内容的游戏。
(3)、严格管理社区、论坛、博客、评论、聊天室等互动栏目,及时清理与文明办网、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相违背的不健康信息,大兴树新风、促和谐的网络文明风尚。
(4)、自觉健全、细化网站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监督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社会责任感,形成行业自律意识。
(5)、开设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建立全天候举报制度,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认真整改,加强沟通,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自觉接受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
(1)网络参与者需提高哪些道德素质扩展阅读:
网络道德规范是网络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
针对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国家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国家制定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这些法规明确规定了利用互联网实施的各种违法行为及其处罚办法。
但是,由于网络社会的全球性、隐匿性、开放性、自由性和异化性,决定了不可能完全依赖法律来约束网络行为,因为即便有了非常详尽和严密的法律,面对众多的边缘行为和网上犯罪,法律往往鞭长莫及,防不胜防。
由于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自然形成的,并依靠社会的舆论、传统的习惯力量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而且道德规范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所调整的范围广泛,所以网络行为更多的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由道德这个更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影响力的行为规范来调整。
因此,网络道德规范就成为了网络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维护网络安全和保障网络的健康发展。
B. 网络主体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做到哪些方面
1、理论修养:要求共产党员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改造世界观。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进步才能有行动上的先进。因此,每个党员都应当把加强理论修养摆在突出地位,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2、政治修养: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所谓“特殊”,根本的就是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共产党员还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总是善于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理想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既不忘大目标,又立足现在,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
3、思想道德修养: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圣贤。但是,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永远是共产党员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只有如此,党员才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自觉防腐倡廉,拒腐防变。
4、能力修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思想和觉悟上,更应该体现在要有真本领上。因此,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共产党员应该带头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和能力修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一个先锋战士的应有作用。
5、组织纪律性修养:中国共产党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组织原则,它们使党保持着团结和统一,保持着坚强的战斗力。如果这些纪律和原则被破坏,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共产党员必须要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必须要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纪党规以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6、作风修养:作风是政党的形象,是群众判断政党的重要依据。所以,作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党的形象,加强作风修养,树立公仆意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
C.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介绍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3、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
4、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5、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6、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D. 如何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在网络上动一些歪心思,不要梦想从网络中谋取不正当的利益。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要触犯网络上的红线,当一个文明的网民。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剑走偏锋,行一些偏门,从而害人害己,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在网络上动一些歪心思,不要梦想从网络中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要触犯网络上的红线,当一个文明的网民。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剑走偏锋,行一些偏门,从而害人害己,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不信谣传谣,判断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信息是不可信的,不信的坚决不信,不要充当网络上的帮凶。
网络:
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E. 大学生应当如何遵守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
其实和现实中的道德要求一样,只是网络道德没有约束的,要看你如何遵守了。比如诚实、诚信、不犯法等
F. 怎样践行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的特点
一.1、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网络道德问题的治本之道,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是开展网络道德素质教育,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由于网络道德运行机制受阻,社会舆论的作用减弱,因此,加强网络道德主体以“自律”为特征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同时,要提高网民的善恶鉴别力,分清那些行为是合法的、善的,那些行为是非法的、恶的。
3、是要大力开展网络法制教育,着力提高网民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根治网络不道德行为,使网络社会在有序中实现发展。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让我们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我们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4、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5、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网络道德的特点是:自主性 、多元性 、开放性。
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介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这种特殊的平台在信息交流方面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形成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信息环境。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知识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与人们的传统认识、道德观念也大不相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 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并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对待。因为,网络像一把“双刃剑”,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复杂性,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对策。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1、鉴别判断能力下降,理想与价值观迷失。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这主要归因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各类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各种社团等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已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而且超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想象,但是,无论学生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人,由于对知识“爆炸当量”的心理准备不足,造成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知识鉴别、判断能力的欠缺;同时,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确的价值选择变得更加困难,直接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剧烈;而世界各国、东西方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也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2、过度强调自我,社会公德失范。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很高,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日俱增,他们渴望独立,期盼一个没有约束、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足够大的时空;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家庭中,他们的独立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心理素质滞后于身体素质,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这使社会和家庭难以完全接受其渴望独立的期盼。这就导致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发生冲突,以及代沟的扩大,有些学生心胸狭隘,不懂得宽容和妥协;有些学生思想偏激,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反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差,对社会道德的约束产生抵触。 3、思想网站功能缺乏,内容简单,难以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虽然我国许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品德教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还未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存在多种问题:如教育模式落后、教育方法简单化、教育过程形式化,网站面目呆板,没有感染力与亲和力;网站上相关内容简单罗列,信息面狭窄,或内容泛化,缺乏个性,影响力不大;功能简单,针对性弱,有效性差,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高校至今没有开设思想品德教育的网络平台。 以上这些现状与问题,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亟待探索有效对策。
此外,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咨询辅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网络上与生活中为学生解决思想中的难题。最后,要设立网上思想品德教育问卷调查、学生信箱等,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5.加强祖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信念教育。要坚持从正面教育入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师生对祖国浓厚的民族情感,提高爱国觉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信心和决心;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努力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
G.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H. 网络主体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做到哪些方面
网络主体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做到
1、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养水平 。
2、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层次 。
3、坚决同不道德的网络行为作斗争。
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机构控制的内容的生产。在经营目标的驱使下,传媒必须面对市场,把自己的信息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以至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为了满足消费者各类需求,大众不惜把自己扮丑扮丑再扮丑,批量生产出,标准化,商业性,平面化的媚俗大众文化,以迎合消费者,真正地成为了人民币的喉舌。这种单衣,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的降低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身陷其中的大众只能贪婪的吸允,欲罢不能,因为文化的单调性只能嗜此文化为命。进入网络时代后,当更多的主体享受着传播权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文化,及信息的产品的丰富,网络中,多元化的文化相互碰撞,激荡出更多火花,提供着更多的精神食粮给更多的大众。
信源的传播者即是传播主体,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传播主体, NGO 、跨国公司、个人、甚至黑客恐怖分子皆成为了传播主体。这里将对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