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文推广
通过原创软文、关键字、以及伪原创的推广方式。操作方便,在众多网站投稿都是免费的。平台上,新浪,网易,腾讯等等一些大的软文推广平台。找一些有针对性质的文章,进行宣传。
2.论坛(BBS)
猫扑、天涯、网络贴吧、新浪论坛、豆瓣社区、搜狐社区等。论坛用户群体庞大,受众群广,互动性强,可人为制造影响力,可以在论坛上发布相关软文、发帖子,把信息公开。地区性的聊天室
3.问答类网站
问答类网站(网络,知乎,新浪问答,天涯问答,搜狗问答,搜搜问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快速传播信息。利用问答类网站,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为自己营销
4.网址导航
网址导航(网络的hao123、360安全网址、搜狗网址导航、114啦网址导航、2345网址导航),垂直细分的定位和自助建站平台正在成为免费营销宣传的最佳方式。
5.IM推广
通过IM(QQ、UC、MSN、阿里旺旺等)群发,根据自己相关产品特性加入有针对性的群组,发布相关消息,或者自建群组,用户针对性更强。
6.SNS社交网络
SNS(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豆瓣、QQ空间)用户群体庞大,时效性相当高,受众面也相当广,传播门槛低。也可以找专门的商务类网站进行宣传。
7.热点事件
热点事件推广通过整合社会、企业、用户等各种资源,创造出吸引大量媒体和用户的新闻,借助新闻,来吸引公众眼球。热点事件推广的两种模式模式:1、借势;2、造势。
8.博客
微博微博又称微博客(养粉、粉丝吸纳、转发、大V代发),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可呈几何式传播、可在线互动。
9.微信
微信将信息推送给关注用户率为100%;精准的营销宣传,可以一对一针对性的对某一用户进行消息推送,也可以针对某一地域和某一点进行消息的推送;经营订阅号,引起更多用户关注,还可以在朋友圈里发布相关信息。
10.网络
网络、维基网络、360网络等,网络因其具有权威性,知名度高等特点。内容相对比较客观公正,容易在搜索结果中获得比较好的排名,排名靠前,自然得到展示的机会就多,从而无形中宣传了自己公司产品。
11.竞价
网络、谷歌、SOSO提升公司或产品的曝光率,时间短,提升快速,效果显着。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潜在客户,有效提升企业销售额。由展现量,点击量,访问量,咨询量和订单量这五个环节决定。
12.品牌口碑优化
品牌口碑通过展览、会议、展销会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口碑。区域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会不同。
13.短视频拍摄推广
拍摄特定的短片,有意无意的在短片中提过或出现客户的LOGO,放到知名的网站进行推广
14.图片广告推广
360好搜,网络等上传图片或添加图片链接引导客户,效果隐蔽,不易产生客户反感。
15.实体贴图广告
16.公交车广播广告
17.传单,邮件
B. 崇明区自建农家乐怎么找网络平台联络
可以在分类信息网宣传,比如58、赶集、列表等。也可以在论坛做自家品牌的推广,如果想快速得到效果,楼主可以做网络竞价推广,相比发免费网站宣传来说,这种方法比较能快速让人家知道你的产品、不足就是花钱太多,就像在烧钱,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C. 崇明岛的经济
·2006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次产业保持协调发展,经济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增加值108.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15.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47.5 %,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3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财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税收来源明显增加。2006年完成税收收入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财政监管得到加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县级财政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7.3 %。财政支出在支持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用于企业挖潜改造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用于基本建设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救济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2006年,全县农业生产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2万亩,同比增长0.5%,总产实现32万吨,同比增长4.2%,完成7.9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7000亩规模优质有机大米示范基地,以“寒优相晴”为主的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38万亩;蔬菜及其特色经济作物总产值为13.5亿元,同比增长2.3%,播种面积达到57万亩,总产量为115万吨,同比增长2.7%。林业重点推进四旁绿化,继续发展规模化经济林,新增林带面积4.9万亩,其中公益林4.3万亩,经济林0.6万亩。畜牧业方面控制生猪、鸡蛋生产,发展奶牛、特种家禽生产,2006年全县生猪出栏27.5万头,同比增5.8%,;白山羊出栏24万头,同比增5.4%;家禽出栏570万羽,同比增4.8%;鲜蛋总产1530万公斤,同比增1.5%;鲜奶总产1400万公斤,同比增12.2%。渔业方面做强河蟹产业,稳定常规养殖业,2006年渔业总产量为7.7万吨,同比增2.0%。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岛外养蟹90万亩,三岛养蟹10万亩。生产河蟹1.2万吨;其他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为1.5万亩,贝类5000亩,产量达到2000多吨。
·2006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种植业22.2亿元,增长2.3%;林业1.1亿元,增长19.0%;牧业5.7亿元,增长3.3%;渔业15.0亿元,增长1.5%;农业服务业0.9亿元,增长2.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1457公顷,粮食总产量达317424吨。 ·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有力推进,工业生产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生产总量达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产销率达99.8%。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全年完成利润总额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3.9 %。和三岛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重点支柱行业增长幅度明显,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这三大行业的产值达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一业特强”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日用不锈钢和商业设备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和谐建材市场”、“瀛南轻纺城”、“苏宁电器”等专业市场相继开张营业,县内商品市场供应品种丰富,销售更趋活跃。200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穿的商品零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用的商品零售额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烧的商品零售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集市贸易成交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外贸企业以重点产品为龙头,努力提高出口能力。2006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工业品出口拨交额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3亿元,比上年下降23.9 %。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引进各类企业2612户,比上年增加1098户;注册资金总额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累计完成税金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崇明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共引进注册企业556家,注册资金16.1亿元,完成税金10.5亿元;各乡镇、委局经济小区引进企业2056家,注册资金40.0亿元,完成税金13.5亿元。
·2006年,新批准三资企业30家,比上年增加6家;项目总投资207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0.3%;合同外资15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3 %;实际利用外资10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3 %。 ·通信条件不断改善,邮政业务保持一定水平。2006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2.3亿元。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7万门。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3.1万户,比上年净增0.4万户。每百户住宅电话拥有量达69.3部。邮政业务平稳发展, 2006年末共有邮政所40个,全年进出函件687万件,进出包件15万件,进出特快专递15万件,发行各类报刊杂志1499万份。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资源利用得到加强,围绕加快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政府外网建设。在完成乡镇、委局共64个单位接入外网实现与市外网联通的同时,选择8个单位进行政务外网试点工作。政府网站建设不断深化,上海崇明政府门户网站第三次改版后顺利开通,每月页访问量达80多万人次,网站文字信息量达3200多万字。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断充实、完善,便民服务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建立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年共采集社会保障卡信息10788人次,发放社会保障卡8644张。
·交通投入增加,客运能力增强。2006年总投资2135万元建成了大众水陆换乘中心,投资2580 万元建造了1艘高速轮和1艘公务轮,新增客位288个,沪崇之间的车客来往更加快速、便捷。年末水运航线18条,全年水运旅客1215万人次;渡运车辆153万辆次。2006年陆上公交新增客车15辆,更新客车30辆,年末共有公交线路30条,线路长度907.1公里,全年运送旅客2247万人次。
D. 崇明有什么用 能给上海带来什么
崇明有什么用,能给上海带来什么?
在长江的入海口,坐落着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虽然有“长江门户 、东海瀛洲”的美誉,但仍然难其掩落后面貌。
近年来,上海的快速发展使得崇明岛的崛起成为可能,而崇明岛的开发,也会带来地区格局的新变化。
形似卧蚕,崇明岛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的产物,它原处是长江口外浅海。长江奔泻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流速变缓,所挟大量泥沙逐渐沉积。
在长江口南北岸造成滨海平原,又在江中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沙洲。
今天崇明岛开发并不被大家看好,正如同四十年前备受冷落的浦东,基础设施薄弱等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但浦东的成功成为区域优势与经济活力相结合的典范,由此证明区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航道中心,航运便利,作为上海市辖区,毗邻中心城区,它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E. 很多人不看好崇明区 未来崇明区会让人高攀不起吗
很多人不看好崇明区 未来崇明区会让人高攀不起吗?不知道你为何不看好崇明区?崇明区是生态岛,将来是世界级的生态岛。崇明适合旅游、养老。全上海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
必然要数崇明区,
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
“长江门户”、“东海瀛洲”,
然而也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
崇明区一直被认为是后妈养的,
在上海16个区中始终是垫底的……
然而这一次,
崇明人终于可以直起腰板扬眉吐气啦!
就在昨天,
市政府刚刚批复同意了
《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2017-2035)》。
到 2035 年,
崇明区将基本建设成为
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
并且构建与世界级生态岛目标
相匹配的空间格局、交通模式、基础设施
与保障机制。
世界级生态岛屿!
惊不惊喜?厉不厉害?
瞬间觉得崇明要变得高不可攀了,
还不趁着现在赶紧来抱大腿~
这一总体规划
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呢?
别急!小编现在就给你详细梳理一下
大家比较关注的几点~
严格落实底线约束要求
严格管控崇明区常住人口规模,
优化人口布局。
到2035年,规划常住人口不超过70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万人左右。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到2035年,
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65平方公里,
其中,开发边界内
城镇建设用地 126 平方公里,
开发边界外建设用地 139 平方公里。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5万亩。
规划至 2035 年,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35%。
在崇明区骨干道路周边、
环崇明岛道路两侧、乡镇主干道
和主要河道两侧及其他宜种植或补植的区域
加强种植力度,
整体形成“三环四轴五景、多廊多带、
多园多点”的林地总体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的空间体系
立足全域,
以城乡建设平衡与自然生态协调为导向,
形成“三区两带两片”
的总体空间结构。
三 区
崇西、崇北和崇东
是代表崇明区旅游特色与品牌资源的
三大空间片区。
崇西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整合西沙、明珠湖及农场资源,拓展度假疗养、运动休闲、农业科创功能。
崇北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挖掘东平森林公园及北部连绵农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传承恳拓文化,拓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森林度假等功能。
崇东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加强东滩及周边地区生态保育,适度拓展智慧创新、健康疗养、生态教育等功能。
两 带
崇南和崇中是代表崇明区
本地城镇特色
和乡村特色的两条空间带。
崇南滨江城镇带重点将吸引人口和建设活动向此集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集约化、组团化的活力滨江城镇格局。
崇中乡村野趣带重点彰显特色风貌与田园风景,打造以特色村及特色村区为依托的乡村野趣区域,留存和延续乡愁。
两 片
长兴和横沙是代表
崇明区战略性功能板块和
留白的两个片区。
长兴作为崇明区最主要的智能制造功能板块,重点发展海洋装备产业,完善配套城市功能,加强环境保护;
横沙作为战略储备和预留空间,是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先行示范区,以保护保留为主,塑造“原味横沙”。
1-7-10-20-X空间体系
规划至 2035 年形成
“1-7-10-20-X”的城乡空间体系,
即 1 个核心镇镇区,
7 个中心镇镇区,10 个一般镇镇区,
20 个左右的小集镇社区,
X 个自然村落。
1 个核心镇镇区:即城桥镇的镇区,打造成为综合性节点城镇,打造成为本地城镇人口集聚和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地区。
7 个中心镇镇区:即东滩(陈家镇)、长兴、西沙(三星)、东平、堡镇、新河、庙镇的镇区。其中,东滩(陈家镇)、长兴是“上海 2035”确定的中心镇;考虑到统筹城镇圈发展需要,增设西沙(三星)、东平作为中心镇;考虑到现状发展基础及服务范围,增设堡镇、新河、庙镇作为中心镇,共同辐射乡村地区。
10 个一般镇镇区:即绿华、中兴、横沙、新海、新村、建设、港西、港沿、竖新、向化的镇区。强化对乡村地区的统筹作用,满足周边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需求,引导农村居民就近集中居住。
20 个左右小集镇社区:即海桥、红星、合作、江口等以前被撤并但仍具有城镇建设基础的集镇,以及部分具有一定建设规模的农场场部。完善小集镇社区文化、体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周边乡村地区的基本生活及生产服务能力。
F. 中国有多少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有很多,不过有一些是B2B平台,不支持在线销售的,在农副产品B2B平台发信息可以带来咨询客户,黄页88网这个平台就不错,是少有的B2B平台里有农副产品行业网站的。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的话,请采纳,谢谢。
G. 说说崇明岛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地理位置有何优势。
崇明岛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带,靠近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从经济水平看经济比较发达,从经济结构上看,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尤其是渔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由于该地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而且正好处于我国南北海洋航运的中点位置,所以地理位置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同时兼顾南北海洋运输,可以实现江海联运。 ·2006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次产业保持协调发展,经济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增加值108.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15.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47.5 %,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3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财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税收来源明显增加。2006年完成税收收入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财政监管得到加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县级财政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7.3 %。财政支出在支持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用于企业挖潜改造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用于基本建设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救济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固定资产投资
·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总目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创历史新高。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 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7亿元,比上年增长37.1 %;更新改造投资2.0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房地产投资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农村集体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农业
·2006年,全县农业生产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2万亩,同比增长0.5%,总产实现32万吨,同比增长4.2%,完成7.9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7000亩规模优质有机大米示范基地,以“寒优相晴”为主的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38万亩;蔬菜及其特色经济作物总产值为13.5亿元,同比增长2.3%,播种面积达到57万亩,总产量为115万吨,同比增长2.7%。林业重点推进四旁绿化,继续发展规模化经济林,新增林带面积4.9万亩,其中公益林4.3万亩,经济林0.6万亩。畜牧业方面控制生猪、鸡蛋生产,发展奶牛、特种家禽生产,2006年全县生猪出栏27.5万头,同比增5.8%,;白山羊出栏24万头,同比增5.4%;家禽出栏570万羽,同比增4.8%;鲜蛋总产1530万公斤,同比增1.5%;鲜奶总产1400万公斤,同比增12.2%。渔业方面做强河蟹产业,稳定常规养殖业,2006年渔业总产量为7.7万吨,同比增2.0%。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岛外养蟹90万亩,三岛养蟹10万亩。生产河蟹1.2万吨;其他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为1.5万亩,贝类5000亩,产量达到2000多吨。 ·2006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种植业22.2亿元,增长2.3%;林业1.1亿元,增长19.0%;牧业5.7亿元,增长3.3%;渔业15.0亿元,增长1.5%;农业服务业0.9亿元,增长2.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1457公顷,粮食总产量达317424吨。工业
·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有力推进,工业生产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生产总量达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产销率达99.8%。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全年完成利润总额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3.9 %。和三岛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重点支柱行业增长幅度明显,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这三大行业的产值达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一业特强”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日用不锈钢和商业设备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建筑业
·建筑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2006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列入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房屋施工面积为9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6%;竣工面积3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3%。金融业
·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银行存贷总额继续增加。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6亿元,比年初增加48.7亿元;贷款余额145.3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内外贸易
·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和谐建材市场”、“瀛南轻纺城”、“苏宁电器”等专业市场相继开张营业,县内商品市场供应品种丰富,销售更趋活跃。200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穿的商品零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用的商品零售额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烧的商品零售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集市贸易成交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外贸企业以重点产品为龙头,努力提高出口能力。2006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工业品出口拨交额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3亿元,比上年下降23.9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引进各类企业2612户,比上年增加1098户;注册资金总额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累计完成税金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崇明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共引进注册企业556家,注册资金16.1亿元,完成税金10.5亿元;各乡镇、委局经济小区引进企业2056家,注册资金40.0亿元,完成税金13.5亿元。
·2006年,新批准三资企业30家,比上年增加6家;项目总投资207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0.3%;合同外资15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3 %;实际利用外资10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3 %。邮电通讯及交通运输
·通信条件不断改善,邮政业务保持一定水平。2006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2.3亿元。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7万门。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3.1万户,比上年净增0.4万户。每百户住宅电话拥有量达69.3部。邮政业务平稳发展, 2006年末共有邮政所40个,全年进出函件687万件,进出包件15万件,进出特快专递15万件,发行各类报刊杂志1499万份。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资源利用得到加强,围绕加快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政府外网建设。在完成乡镇、委局共64个单位接入外网实现与市外网联通的同时,选择8个单位进行政务外网试点工作。政府网站建设不断深化,上海崇明政府门户网站第三次改版后顺利开通,每月页访问量达80多万人次,网站文字信息量达3200多万字。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断充实、完善,便民服务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建立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年共采集社会保障卡信息10788人次,发放社会保障卡8644张。
·交通投入增加,客运能力增强。2006年总投资2135万元建成了大众水陆换乘中心,投资2580 万元建造了1艘高速轮和1艘公务轮,新增客位288个,沪崇之间的车客来往更加快速、便捷。年末水运航线18条,全年水运旅客1215万人次;渡运车辆153万辆次。2006年陆上公交新增客车15辆,更新客车30辆,年末共有公交线路30条,线路长度907.1公里,全年运送旅客2247万人次。旅游业
·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休闲旅游初具规模。崇明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初稿已出台。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已着手编制。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引鸟工程已启动。旅游节庆活动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精心组织了崇明森林旅游节开幕式和大型水上焰火晚会,成功举办了“崇明桑果节”、“森林百花展”、“崇明荷花节”、“长兴岛柑桔节”、“横沙岛秋之韵”、“第四届全国蟋蟀大赛”、“渔家欢乐节”、“环岛驾车自助游”等主题活动,使崇明旅游市场亮点不断,打响了崇明旅游品牌,岛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逐年增加。2006年接待游客8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H. 目前上海崇明岛有开始开发了么进度如何。
目前正在开放中,已经进展的很快,风景也蛮不错的给你推荐几个:崇明景点 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总面积为5400亩,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上海着名旅游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东滩候鸟保护区 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南起团结沙水闸,北至北八效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东到吴淞高程零米线外侧3000米,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基地,总面积326.2平方公里。 2005年8月9日,崇明东滩鸟类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沙湿地公园 </B>崇明西沙湿地总面积为4500亩,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湿地管理方为了让游客更接近大自然,已经在湿地里建起一条2公里长的木栈桥,游客们可通过栈桥徜徉于芦苇和丛林之中。 徐根宝足球基地 </B>足球明星的摇篮走向世界的希望,徐根宝足球基地位于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南首,由着名国家级足球教练徐根宝发起组建,总占地面积70余亩。 崇明前卫村农家乐 前卫生态村位于崇明岛中北部,于1969年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而成,总面积3671亩,人口753人,目前已形成集农、工、副、商、游全面发展的生态村,投资规模达1.2亿元。 沿江观光大堤 </B>崇明南门港江堤上绿树成荫,可观赏南岸远景和长江涨潮退潮,风景独特、秀丽。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借助沿江水利防汛工程,崇明县于2000年建设完成了沿江观光大堤工程。 南门广场 南门广场位于亚通公司南门港码头区域内,占地5.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广场内建有两座小亭和彩灯喷泉,彩石小路曲径通幽,点缀于绿坪之间的树木错落有致、别有情趣。 南门瀛洲公园 瀛洲公园建于1983年,1984年定名瀛洲公园,由周谷城题写园名。公园南濒长江,北与瀛洲广场与学宫(孔庙)、博物馆隔路相望,是目前崇明唯一一座综合性公园。 唐一岑墓 </B>唐一岑,广西临桂县人。明嘉清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以举人荐任崇明县令,忠爱为政。时值县治新迁,土城刚筑就遭倭寇犯境,唐率军民奋起抵抗,击退来敌。 少儿活动基地 上海市少儿东平森林活动营地位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内,是一个由市教委、市妇联、崇明县教育局等单位共同筹建的上海市第三校外教育营地。 崇明明珠湖 明珠湖地处崇明岛西部绿华镇境内,是目前岛上最大的天然内陆湖,也是崇明县计划开发的西部水上游乐度假区和西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主要区域。 崇明博物馆 </B>崇明博物馆是崇明岛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位于城桥镇鳌山路696号崇明学宫内,占地面积1.55公顷。 澹园 澹园是崇明唯一仿古园林佳景,有宝岛明珠微型公园之称。园外封闭围墙,飞檐群瓦,朱汀金猷铜环。东西两侧的丰乐楼,重檐八角,一派古风。 金鳌山公园 公园内有金鳌山,是崇明的名胜。宋代赵彦卫在《东巡记》中有“海上本有金鳌山和栅浦相对,山上有祥符塔院”的描述。金鳌山山体由人工垒土而成,筑于宋代。为当时的航海标志,此山山体早已坍没。 寿安寺 寿安寺始建于宋朝淳祐二年,即公元1252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崇明岛历史最悠久、历经朝代最多的古刹。寿安寺最初由僧人模和俦建造,名为"富安寺"。元朝延祐五年,朝廷赐寺额"永福寿安寺"。 广福寺 </B>广福寺建于清咸丰年间,前身为"武圣殿",原址汲浜镇北。1921年,了道大师驻锡于此,更为现名,专宏净土。1946年,广福寺南迁中兴镇,其弟子叶承大师,继承住持,教宗天台,行归净土。 寒山寺 崇明寒山寺与苏州寒山寺除了在寺名和供奉上相同外,相传它们的钟声有"瀛洲东门寒山寺,夜半钟声迎客船"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争相媲美的诗句。 瀛东村渔家乐 瀛东村位于崇明岛东端,由滩涂围垦而成。是崇明岛上第一个看到日出的村庄。全村52户居民住在规划齐整的农民别墅里,特有的鱼塘碧波与绿树鲜花相映成辉。"朝上海堤观日出,夕下芦荡捉螃蜞"的情趣,令都市游客流连忘返。
I. 崇明现代农业园区的成就
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凭借现代农业园区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多年以来优质稳定的品质在消费者中良好口碑,已形成园区农产品系列商标,如上海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的“申瀛”商标,上海老杜鸭鸭养殖有限公司“老杜”注册商标,上海健绿花菜合作社“新健绿”注册商标。其中“老杜”商标被认定为上海市着名商标,上海健绿花菜合作社“新健绿”商标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同时园区生产的大米、芦笋、西甜瓜、花椰菜等均获得上海市优质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