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你知道哪些属于网络谣言吗

你知道哪些属于网络谣言吗

发布时间:2022-05-03 07:20:40

⑴ 9月有哪些网络谣言

TOP 1

将溺水儿童头朝下可救命

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谣言,最近“卷土重来”:小孩子如果溺水,大人将其头朝下控水可救命。

辟谣:除了这种“大头朝下控水法”,还有倒背跑、放在牛背颠簸、倒挂在树上、腹部冲击等土方法也广为人知。据东北新闻网、湛江网警巡查执法等多方介绍,实际上无论哪种控水方式,控出的基本都是胃内容物和胃内水,肺内水很难控出,反而可能造成误吸。

TOP 2

手机放枕边危害巨大

关于手机辐射的网帖总能引来大量关注。近日有文章罗列了晚上睡觉时,把手机放在枕头边的几大危害,如手机辐射会造成不孕不育、提前衰老甚至致癌等。

辟谣:据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引用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的观点:手机确实有辐射,但目前来看致癌可能性很低。辐射能量较强,能够产生电离的辐射,就是电离辐射;反之,则是非电离辐射。

人们日常接触的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路由器、卫星接收设备等所产生电磁辐射,均为非电离辐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充足有效的证据证明生活中常见的非电离辐射能致癌。

TOP 3

3元可查微博微信访客记录

近期,一些“代查微博、微信访客记录”的服务账号称,只要花费3元到20元不等就能查到最近访问过自己的人。

辟谣:@云南网警巡查执法等网警表示,骗子一般会通过登录查询者的账号,然后截取用户的朋友列表或者黑名单中的一些人的头像,有时候还会用一些陌生网友的头像,伪造访客记录……而一旦告知骗子自己的账号、密码,就很有可能被盗取个人资料,或给好友发一些奇怪链接或借钱请求等,侵害用户的利益。

⑵ 2016年度十大网络谣言你知道吗

辞旧迎新之际,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根据网民举报,筛选出了2016年度十大网络谣言。让我们一起一一破解,不要让这些谣言在新的一年继续招摇撞骗。

1.难忍男友家贫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

谣言:2016年2月6日,一位自称上海女孩的网友发帖称,第一次去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因一顿年夜饭难以忍受农村的贫穷落后,连夜赶回上海。这篇帖子挑起了城乡差异、地域歧视等热门话题,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真相: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展开调查,江西网信办公开辟谣,证实这是一则假消息。发帖者并非上海人,而是江苏省某女网民,因春节前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内容纯属虚构。此事起源于个人泄愤,经过网民的大量转发和媒体的广泛报道,最终成为一起舆论事件。

2.公交车、银行营业点、顺丰快递门店等成失联儿童守护点

谣言:5月初,朋友圈、微博陆续流传“5月1日起,顺丰全国38万员工包括顺丰门店及嘿客门店将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守护站”。7月、9月又陆续有“公交车成为失联儿童守护站”“中国银行营业点成为失联儿童守护站”等类似网络谣言,引发网民大量转发。

真相:各地警方、公交集团、银监部门、顺丰快递公司等分别对公交车、中国银行营业点、快递门店成为失联儿童守护站的说法进行了辟谣,并提醒广大网民如有儿童走失应第一时间报警,以免影响案件侦办。

3.“暴雨后自来水会浊两三天”“政府决定放弃农村保城市”“某地已决堤”“抗洪官兵饮食供应不足”等涉雨情汛情网络谣言

谣言:7月份,全国普降暴雨,多地汛情严峻,防汛救灾任务艰巨。然而,个别网民故意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暴雨后自来水会浊两三天”“汤逊湖大堤决堤”“政府决定放弃农村保城市”“急需抗洪志愿者”“抗洪官兵饮食供应不足”等谣言大行其道,令灾情雪上加霜。

真相:针对以上谣言,各地网信、公安、水务、防汛等部门分别第一时间展开辟谣,保障防汛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在同舟共济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大家应对网上传言多加甄别,对不明来源的信息在权威部门发布前不转发、不传播,让网络谣言无处容身。

4.“G20峰会期间杭州城区大部分加油站将被关闭”“安保警察每人补贴10万元”“G20杭州峰会预算1600亿元”等涉G20峰会网络谣言

谣言:8月中旬,G20峰会召开前夕,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流传“G20期间杭州不能寄快递”“杭州周边300公里内,含有液体、粉末的快递不得进出”“G20峰会期间杭州城区大部分加油站将被关闭”“安保警察每人补贴10万元”“G20杭州峰会预算1600亿元”“西湖景区不准明火做饭,一律由公安配送”等围绕G20峰会的各类不实信息增多。

真相:浙江省、杭州市相关部门以及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浙江发布”已对上述传言逐一辟谣。G20峰会是举世关注的一大盛事,不法分子借机造谣,妄图扰乱民心和舆论。举报中心提醒大家,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消息,不靠谱的消息莫轻信。

5.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事故原因系“两架表演机空中相撞”“余旭歼-10只飞80个小时”

谣言:11月12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事故初期,各种猜测性信息流传,以至于以讹传讹,由此产生了诸如“两架表演机空中相撞”“余旭歼-10只飞80个小时”等众多谣言。

真相:飞行事故的认定是一门科学,要用事实、数据说话,而不是靠脑袋猜测!据后来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两架表演机空中并未发生相撞;余旭不幸牺牲前,歼-10总飞行时间已接近500小时,飞行表演超过300小时。无论技术还是经验,余旭早就不是菜鸟飞行员。

6.年收入12万元以上是高收入群体,要加税

谣言:10月23日,一则“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称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消息在多个公众号和朋友圈广泛流传,除了对加税的不满,“年收入12万元以上”这一标准,也引发各种吐槽。

真相: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10月24日回应表示,这一观点纯属谣言,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不存在以年收入12万元为分界加税的情况。

7.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高考状元下场悲惨,没有行业领袖

谣言:2016年高考后,一则很老的谣言又在网络上冒了出来,标题耸人听闻:《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高考状元下场悲惨,没有行业领袖》。声称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发现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抽查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真相:6月29日,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再次辟谣:“截图内容不实,此前我们曾多次辟谣。”更有甚者,将所谓的“中央科教院”说成是中科院。这些所谓调查都没有公布详实的数据,“下场悲惨”的说法更是毫无逻辑。

8.“北京雾霾中检测出60余种耐药菌,抗生素对其无效”“此次雾霾特殊可致人死亡”“微距镜头下的北京雾霾”等有关雾霾的网络谣言

谣言:12月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遭遇大范围雾、霾天气。“此次雾霾含有硫酸铵、可以致人死亡”“在4000流明灯光下用微距镜头拍摄的北京雾霾”“北京雾霾中检测出60余种耐药菌,抗生素对其无效”等围绕雾霾对网络谣言也在网上大肆传播。这些谣言伪装成科普文章,只告诉人们部分事实,却遮蔽了更多真相,危言耸听、流毒不浅。

真相: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果壳网等科普机构、专家分别对以上谣言进行科普辟谣。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科学论证,网络谣言只会扰乱人心

9.“引力波”引发宇宙射线 靠近手机可能造成伤亡

谣言:2月16日,一则“宇宙射线将贴近地球通过,可能对身体有害”的传言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传言称:“今天晚上12时30分到凌晨3时30分,请务必关手机,危险的、高辐射的宇宙射线将贴近地球通过。所以,不要让你的手机靠近你的身体,可能造成伤亡或者损坏。”适逢11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许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一时人心惶惶。

真相:北京师范大学“引力波天文学”教授张帆介绍,该传言“完全是无稽之谈”。宇宙射线指的是来自于宇宙中一种具有相当大能量的带电粒子流,这与“引力波”是两码事。而“监测到引力波”是指两个黑洞约13亿年前碰撞,两个巨大质量结合所传送出的扰动,于2015年9月14日抵达地球并被侦测到。中国电信客服人员表示,这类耸人听闻的传言有诈骗嫌疑,此前曾发生多起因为被骗关机导致亲友被人诈骗钱财的案例。

10. 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种出来的

谣言:8月中旬,一段指称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出来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视频中一位“无名水果店”水果商贩在车内与人对话,称无籽葡萄都“沾了避孕药”不能给孩子吃,导致山东无籽葡萄大量滞销,愁坏了广大果农。

真相:对此,葡萄园主和农业专家均表示,葡萄无籽化栽培最常用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赤霉素,与避孕药无关,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农业部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葡萄栽培时使用赤霉素浓度极低,且从花期施用至葡萄采收要经历两三个月,先前喷施的赤霉素已基本降解。

尽管这些网络谣言已被相继澄清,但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干扰、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举报中心在此提醒广大网民,面对网络谣言,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发泄,多一些较真拷问,少一些盲目转发。只有积极参与辟谣的人越来越多,阻挡网络谣言传播的防火墙才越来越牢固。

2017年,让我们共同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欢迎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网络谣言等网上有害信息。

以上信息来源——新华网

⑶ 我们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某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问题。
3、要增强责任感。网络谣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网民都是网络构成的主体,都应该有责任意识。为自己在网上所说的每一句话,传播的每一条消息负责,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关系到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纯净,网络谣言也会随之减少。
4、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提高“免疫力”。比如,传言说吃“转基因”食物会被“转基因”。运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可知,我们食入的食物,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后在体内重组成构成人体的肌肉等物质,所以不能吸收“转基因”。
5、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某人就顶”之类话的,要十分警惕其真实性,因为真相的力量足够强大,不需要煽情。

什么样才算网络谣言,造谣。怎么样才算犯法,被网络通缉

网络谣言的主要特征是虚假,违背科学依据、常识、真实情况,主要依靠不知道真相的网民转发。平时的网络谣言不会被网络通缉,如果严重的话会坐牢。

⑸ 那些网络盛行的健康谣言,你都听说过哪些呢

1. 隔夜烧开的水、“千滚水”只要干净都可以喝。即使是烧开多次的水,亚硝酸盐含量也远比不上泡菜,不会中毒,更不会致癌。

2. 隔夜茶也可以喝。隔夜茶变色是因为茶多酚氧化了,口感差一些,并不会致癌。

3. 隔夜菜也可以吃,前提是放冰箱。室温下的肉菜隔夜没事,下一顿热透就行,但叶菜的亚硝酸盐会大量增加,最好6小时内吃完。

4. 隔夜泡发木耳、银耳、蘑菇才是真危险,常温下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会让人昏迷甚至死亡,煮熟了也灭不掉。所以泡发干货最好别超4小时!

5. 热饭菜别急着马上放冰箱,可能影响制冷效果,但也不用完全放凉。可以先盖紧凉一会,产生负压减少细菌进入,再放进冰箱。

⑹ 网络谣言到底是什么内容

以捏造、变造、夸大的事实,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广泛传播的一种言论,大致分为政治谣言、社会谣言和个人八卦三类。

政治谣言以煽动民众不满、制造社会动荡,从而引发内乱,导致政权更迭为目的。政治谣言包括:镇压、屠杀、示威、民族仇恨、种族歧视、动乱、暴乱、迫害……
除此之外,政治谣言也包括一些泄私愤的相似言论。

社会谣言主要两类:一类以煽动资源紧张、制造资源性恐慌从而从中渔利为目的。包括以自然灾害、供应短缺、政策紧缩、成本上升、产量下降为借口散发的物资供应紧张言论,内容如:地震、海啸、暴雨、干旱、泥石流等导致物资供应短缺(如近两年的豆你玩儿、蒜你狠、葁你军……)。
除此之外,社会谣言还有一类纯属为吸引眼球而恶搞的不实言论,比如大桥垮塌、地震、海啸……

个人八卦也有两类:一类通常以捏造、变造、夸大个人隐私、行为,满足民众猎奇心理,从而达到提高人气、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如一些网站媒体发布的XXX明星跳楼死……;
另一类以捏造、变造、夸大个人隐私、行为,诋毁个人声誉来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如一些个人在论坛、微薄等网络媒体上发布的XXX局长贪污、淫乱……

⑺ 网络谣言的三个特征都是什么要如何辨别这些谣言

要知道无论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期间,还是在一些大事发生的过程当中,总是会伴随着一些谣言。要知道对于我们来说是能够去接受真相的,但是却不能够接受,来自于谣言的摆布。而且这些谣言当中,大多数都是带有一些恶意中伤的。但有的时候正是因为这些谣言的散播速度比较快,所以很难很快的去控制,并且抓到这些谣言散播的源头。

其实网络谣言的存在,无论是对于官方来说,还是对于个体来说伤害都是非常大的,而这些谣言的散播者也并非一定能够从中获利,而是单纯扰乱了整个社会的秩序,造成了一些民众的恐慌。

⑻ 有哪些知名的网络谣言

冯绍峰出轨,这样的一个事情就是发生在最近的,而且这样的一个事情,我们也会发现大家都是特别的关心的,而且这样的一个事情,在当时被曝出来的时候,真的是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好在冯绍峰自己去发了一条否认的声明,才把整个事情抑制住。

⑼ 如何辨别网上的谣言

第一、谣言多为耸人听闻,一看让人情绪激动。一旦你看到这样的信息,有这样的情绪反应,就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这是真的吗?”

第二、谣言多会引起大众的鼓噪和情绪失控。当很多人义愤填膺、抨击、鞭挞、谩骂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想方设法搞清真相,看是不是背后有人在阴谋捣乱。

第三、谣言多喜欢用数字“一”、“三”以及很大的整数,比如动车事故中,秦火火就用了赔偿“3000万欧元”给两位意大利人。当看到这些数字时,就要警觉,这很可能是谣言。

第四、谣言常使用一些不确定的词语,诸如“据说”、“根据可靠的来源”、“可能”、“也许”,对自己消息的来源含糊其辞,不能提供第一手的证据。

第五、谣言往往有“独家发布”的特点,就是只有一个来源。所以确认谣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看看各个大的传媒是否有独立的报道,如果不见其他媒体报道,就很可能是谣言。

第六、谣言往往有自身的矛盾,一旦发言内容不合情理,前后相互矛盾,就很可能是假信息。

第七、造谣者往往首先把自己撇清,把信息来源指向不确定的第三方,常用些“信不信由你”的词语,就是说“你相信了,后果自负”。

第八、造谣者的身份与内容不符。比如,秦火火就是社会上的普通人员,他怎么会首先获得国家赔偿外籍遇难者的数额的消息?

第九、造谣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如果耸人听闻的消息总是来自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是有意造假者。比如以前网络上经常有明星的性丑闻,但都是来自北京的一位网民,他就是靠这种新闻出名的。

阅读全文

与你知道哪些属于网络谣言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赛科达电视机顶盒怎么设置网络 浏览:608
游族网络有什么称号 浏览:907
网络地址异常是什么意思 浏览:875
网络延迟跟网络信号有什么关系 浏览:816
移动网络上传比下载还快为什么 浏览:163
医院网络营销招聘 浏览:647
我国五g网络用户超过了多少 浏览:683
网络营销中第三方支付的心得体会 浏览:669
香港的移动网络制式 浏览:305
学校网络安全方案百度文库 浏览:717
计算机网络要过时了吗 浏览:691
华硕x570e网络唤醒bios设置 浏览:172
济宁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基地 浏览:546
红米手机怎么从连网络 浏览:630
电商开发部和网络运营哪个好 浏览:123
通过微信可以连接网络吗 浏览:148
在伊朗用什么手机网络 浏览:57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五个 浏览:594
华为网络搜索引擎怎么设置 浏览:394
两个路由器可以汇总一个网络吗 浏览:6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