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网络流行语什么是常态

网络流行语什么是常态

发布时间:2022-06-08 06:16:07

⑴ 网络流行语是什么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网络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⑵ 网络流行语改变了什么 日常生活"无段子无社交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
,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进入21世纪的10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⑶ 网络流行语都是什么意思啊

网络流行语一般指网络语言,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网络流行语与网络语言为同义词,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而如果它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将很快的被网友抛弃。

(3)网络流行语什么是常态扩展阅读:

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规范网络语言。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文化。首先,为了省事,比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只用数字“88"代替,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

其次,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要是直截了当去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是“这个真是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还有用“灌水”来形容在论坛上滥发帖子,就很形象,换了其他词可能表达不出这个感觉。网上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应自觉维护传统语言规范与意义,不要扭曲。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规范”的过程。

⑷ 什么叫网络流行语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网络语言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因此并不具备教学意义,不能引进教学领域。

如何看待人们在日常交谈中越来越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

弥漫于文化外壁上的一种娱乐性的文字游戏。
梗经常意味着超级大的信息密度,快乐就是别人跟不上你的节奏。
这些网络用语让你融入到了一种特定的群体当中,让你立马有了辨识度,你的那些队友就是通过这种辨识度组在一起的。
网络用语是他们这个队伍的暗号,在茫茫人海中,他们以此来作为自己的摩斯密码
他们平时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但只要无线电接通,他们立马摇身一变,变成了肩负重任的作战队员。

⑹ 网络语言多样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纵观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其呈现的特点是由自我表达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转变。伴随着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出现,网络流行语也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满足了当代人表达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与探索,可以更好地关注生活和表达自我。

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有诸多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面进行研究:
(一)来自于事件本身
就2010年的网络热词来说,“‘给力’一词可谓一夜走红,‘给力’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刘琳,2011)。据有关资料显示,它出自网友配音的日本动画片《西游记�9�9旅程的终点》: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那里只有一面写着“天竺”二字的小旗,孙悟空抱怨道:“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该动画受到网友追捧,“给力”也由此流行。
“裸X”的流行,始于相声演员牛群的“裸捐”。据媒体报道,2002年12月,为了回应媒体对自己“官商”的指责,牛群做了五个公证,把自己名下的有形、无形资产以及今后所有的广告收入和劳务报酬全部捐给中华慈善总会。此举被媒体称为“裸捐”。之后又出现了“裸退”“裸考”“裸婚”等等,“裸”族词语逐渐丰富和流行起来。
可见,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有些来自于事件本身,还有些来自于同一事件而衍生的不同流行语,如“我爸是李刚”和“拼爹”等等。
(二)来自于外来词的变异
网络流行语有的来自于外来词的变异,如“某某控”结构是从日语借来的,日语中用“控”来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例如,“半夜醒来还忍不住要发一条微博的叫‘微博控’,拿着世博护照遍场跑馆盖章的人叫‘敲章控’”。
网络流行语中有来自于“回流”词的,如“达人”,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古代就有“达人”一词,指通达事理的人。“达人”被借入日语后含义发生了变化,如今又从日语传了回来,属于“回流”词,指见多识广、对某方面懂得透彻的人。
(三)来自于修辞方式
网络流行语中使用谐音的修辞方式是较常见的现象,如“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浮云”则指转瞬即逝的事物。两者结合,意思就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又如,“最近的青年人的口中总会出现‘杯具’一词,此‘杯具’也就是‘悲剧’的谐音。”(程瑞雪,2010)。“杯具”最早来源于:“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餐具。”这只不过是一个谐音手法的比喻句,“杯具和餐具”谐音“悲剧和惨剧”,可见,在网络流行语中,谐音修辞手法的使用比较普遍。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一)网络流行语的实用性
网络流行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广泛地被使用,已经从网络走进了现实生活。例如:“羡慕嫉妒恨”,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在两人开玩笑似的对话中,一个人说:“你觉得我新买的衣服怎样?”另一个人用不屑的语气应付着:“一般般吧。”一个人又说:“你这是羡慕嫉妒恨哪。”又如:“我是打酱油的”出自关于对“艳照门”事件看法的一段采访,其中一位受访的男士回答记者说:“关我什么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打酱油”一词在网络上成为笑谈并广泛流行。可见,网络流行语已经被生活化了。
(二)网络流行语的类推性
网络流行语往往结构灵活,词意泛化,当一个短语或者一句话在网络上走红之后,就会类推出很多与之相似的词语。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流行语“很傻很天真”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很×很××”句式,如“苹果很大很诱人”“很虚很飘渺”等等。又如:“哥抽的不是烟,抽的是寂寞”,类推出“哥玩的不是游戏,玩的是寂寞”“哥吃的不是面,吃的是寂寞”等。可见,类推性使流行语不单是为了表达意义,而且是一种能指与所指的语言转换。
(三)网络流行语的时代性
21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流行语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普遍存在,很多流行语都体现出了时代的特征。如“围脖(微博)、伊妹儿(E-mail)”,充分体现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前所未有的,如今人们已经能通过各种网络方式去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又如“蚁族”,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指的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代表着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们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

三、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理

(一)求新求异的心理
如今,追求时髦、喜欢标新立异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网络语言中,人们往往喜欢别出心裁地采用一些代表时代性的新词语。如:《建国大业》是“史上最牛”的献礼片;“要想不挂科,考试拜春哥”等等,无不体现了人们追求新奇的时髦心理。
人们在求新的基础上追求立异,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正是这种个性意识促使了一大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贾君鹏,你妈喊你吃饭了”“我勒个去”“你到底是肿么了?”等等。
(二)从众的群体心理
当一种网络流行语走红之后,网友们会争先模仿,这正是一种从众心理的体现。同时网络媒体也可以催化这种从众心理,例如:春晚小品《不差钱》播出之后,“不差钱”很快就被网民竟相引用,以至成为街头巷尾男女老少茶余饭后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 又如电影《夜店》中出现的流行语“纯爷们”“专业水鬼”之类,都是网民们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中常用的词语。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传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样的话语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成为一种时尚的标志。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流行语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使交谈双方处于一种幽默、诙谐的气氛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展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使了新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新鲜语言元素的注入使语言充满了生机。

⑺ 什么叫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一般指网络语言,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网络流行语与网络语言为同义词,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网络流行语多为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网络流行语主要出现在21世纪的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因此不具备教学意义,不引进教学领域。

(7)网络流行语什么是常态扩展阅读:

网络流行语有规范的部分,也有不规范,不健康的部分。互联网的持续繁荣发展,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传播提供了平台。一些网络流行语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如“给力”“蛮拼的”等,都很接地气,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网络用语,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涩的词。

网络流行语要辨证地看待。应以辩证的态度,既充分认识其对丰富语言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规范、不健康的一面。对于其使用,同样是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应按照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趋利避害,加以正确引导。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标准,健康向上,不低俗,更要考虑其不同使用范围。在公众场合,特别是传统媒体中,要杜绝出现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语言,以更好发挥其榜样作用。在社会语言生活和网络空间,特别是私人交际场合,网络语言的使用边界应该略宽。

⑻ 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出炉,都有哪些流行语上榜呢

不论先后主要有:

一:集美,二:一起爬山吗,三:u1s1,四:九漏鱼,五:爷青回,六:上海名媛,七:打工人,八:突击式尽孝,九:七夕癞蛤蟆,十:深藏blue。而打工人这一个词也是比较流行的,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可以用打工人来形容,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一个顺口溜就是打工人,打工魂,打工就是人上人,也在抖音是比较火的。所以对于这些网络热词来说,我觉得是真的很搞笑的,而且还有一些,我觉得也当入选,就比如说干饭人,也是比较流行的。

⑼ 一些网络用语的意思

现在网络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不少网络语言,那么出现ing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1、ing源于英文的ing进行时的时态后缀,网络用语上借鉴了英文的这个用法并将其使用在中文词汇的后尾;

2、ing是进行时态后缀,网络用语用做中文后缀,是进行时态(be+doing)的动词一种分词形式,来表示自己正在干什么或表达一种感情。正因为它是进行时态后缀,因此很多人会用它来做中文后缀,来表示自己正在干什么或表达一种感情,如游戏ing表示自己正在玩游戏,吃饭ing表示自己正在吃饭,看电视ing表示自己正在看电视;

以上就是网络用语ing是什么意思的具体介绍了,希望本文能够解答到你的问题哦。

阅读全文

与网络流行语什么是常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NTE网络连接 浏览:849
计算机网络特点运算速度快 浏览:899
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发布实施其中五个目标是 浏览:773
申请无线网络要多久 浏览:786
山东网络公司多少钱 浏览:728
移动网络如何加入电信 浏览:79
网络歌手哪个平台可以发布 浏览:842
4g网络模式哪个最好 浏览:191
网络盒子与网线哪个好 浏览:592
网络跳线2米长多少钱 浏览:874
路由器网络设置连接电脑 浏览:519
社区网络员哪个部门管 浏览:256
2021最强网络信号手机排行 浏览:380
网络快车是什么东西 浏览:725
网络有哪些媒体 浏览:282
网络不好怎么办最好 浏览:282
农行缴费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739
地铁发票开票失败提示网络异常 浏览:437
网络通上不了网是路由器坏了吗 浏览:931
网络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浏览:8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