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网的危害
网瘾的危害有哪些?
1、诱发说谎隐瞒上网的情况和程度等行为、偷钱或盗用别人账号上网等。
2、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3、会出现品行障碍,诱发孩子逃学、不与人交往、暴躁,产生攻击性等反常行为。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4、过去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中,主要是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等,沉迷网络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并且迅速上升为主因之一。一些学生终日沉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不但耽误学业,考试挂红灯、留级甚至退学。以致于荒废了他们的学业。
5、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在心理方面,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
6、网瘾综合症患者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7、网络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虽不是洪水猛兽,但却是一把“双刃剑”。当代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其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
8、 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 人——机”式交往,会忽视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产生现实人际交往萎缩和角色错位的现象;爆炸般的网络信息的挤压揉搓,会加大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会使青少年网民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9、网络欺骗、赌博、色情、人身攻击、反动言论、犯罪行为以及各种网络垃圾等都可能使青少年受到伤害。正如一位网络罪犯在法庭上所说:“对没有成年人监护的青少年来说,国际互连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10、人的心理状况是在环境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由于人脑细胞使用能力特别强,人对自己所在环境很快会形成一种心理状态,孩子长时间和电脑在一起,他的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机械思维趋同,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弱化了人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和现实生活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利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况且,网络游戏良莠不齐,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长时间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戏中,对道德观的形成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画面和情景中,很可能会认为现实生活也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潜意识地去模仿。
11、很多上网成瘾的孩子与他人甚至是父母的沟通较差,情绪不稳定、易怒、多变,没有自控能力、自己做的承诺不能兑现。
其实,作为家长只要有正确的认识,再加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还是可以使孩子摆脱网络游戏的。
首先,家长一定要冷静,多和孩子交流。父母对于互联网要有一定的认识,不要一味依靠家长的权威压制。正是因为网游新奇、刺激、富于创新和变化的特点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而且很多孩子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迷上的。所以家长要理解孩子,切不可把责任全部推在孩子身上,更不可对孩子打骂、体罚。耐心地和孩子好好谈谈,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其次,要正确引导,合理安排孩子上网。家长要多引导孩子上网,使孩子学会利用网络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教给孩子怎么去查询资料以及怎样去下载学习软件;比如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上网计划,规定每次时间不超过二个小时。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离开网络游戏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家长要有耐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时间。比如当孩子开始利用网络查关于自己学习的资料,下载学习软件等这时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孩子增强决心和信心。这样才能帮孩子一步步离开网络游戏。
第四,父母和孩子一块给孩子做一个人生规划。发掘孩子的优点去转换孩子的兴趣点。一定相信孩子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孩子迷恋网络是有其原因的:1、网络游戏新奇、刺激、富于创新和变化。2、孩子们迷恋网络游戏,是因为他们厌倦了学习生活,学习中没有了乐趣,他们自然要想法找乐趣,于是找到了网络游戏。3、学校学习的时间太紧张,学校里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少。4、课外活动时间也少,场地匮乏。学生放学后,如果不是呆在家里学习,就没有去处了,没有娱乐的场所。
综合以上几点,学生能不迷恋网络及网络游戏吗?
其实学生上网不是坏事,游戏很开发智商的,可怕的是长时间的上网。如果你的孩子迷恋网络,那么先找一下自身的原因,沟通是否到位。 在这里,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湖南有一个农村妇女,小学文化,在村子里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她的儿子上初一时学习在班里还是前几名,可能到初二,由于迷恋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曾经十几天不回家,在网吧里打游戏,出来后瘦了将近二十斤。他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形后,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忙孩子戒掉网瘾,决定关掉小杂货店,花钱去县城学习电脑,别人三天能学会的东西,她要花半个月,她还把学电脑的心得用歪歪扭扭的字记录下来,记了整整一大本,用了半年的时间才会上网,学会了上QQ,然后在网上和她儿子聊天,聊着聊着,她儿子觉得她是一个神童,怎么他心理想什么她都知道呢?就提出来要和她见面,妈妈开始不见,吊吊他的味口,聊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儿子再次提出要见面时,妈妈觉得时候已到,就答应了,没想到,一见面,他儿子傻眼了:怎么这个网友是自己的妈妈呢?他妈妈没文化,什么时候学会了上网呢?这时,妈妈告诉儿子:妈妈是为了救你才去县城学电脑的,又把学电脑的心得过笔记给他儿子看。这个儿子看完妈妈的笔记后,痛哭流涕,跪在地上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今后我再也不去打网络游戏了,一定好好学习。
就这样,这个儿子从此就把网瘾戒掉了。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你,关键还是要家长用心去帮助孩子。
2. 为什么还有人认为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
因为游戏是很容易成瘾的东西,而且在当今社会种玩游戏会容易刺激人的快乐的产生,而且还不用有任何责任感,所以很多人会抱着游戏一直玩,不想去做任何和学习有关的事情。
这就是人们所谓的玩物丧志,因为沉迷游戏而耽误应该做的事情,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是这样,因为成年人的社会尚且不能自控,更何况是小孩呢,更不能控制自己了,这是当今社会的人觉得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的原因。
像之前的汶川大地震的范逃跑,他在努力地考上大学,然后发现自己的同学不单是学习成绩好,而且像乐器,舞蹈什么都会,这样如果自己的孩子去了会自卑吗,当代的发展太快了,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玩物丧志所以会觉得游戏是洪水猛兽。
3. 网络是洪水猛兽吗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智慧结晶.
4. 许多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究竟是不是洪水猛兽呢
电子产品算不上洪水猛兽,这是一个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产品,那么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电子产品如果使用好了的话,完全可以提升学习的效率,现在很多纸质课本非常的厚重,但是可以把纸质课本放在电子产品里面,比如说现在的人喜欢用平板电脑来学习,而且有触屏的笔,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进行做笔记和标注,这就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电子产品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你拿着手机在那里看书的话,孩子也就不会天天想拿着手机在那里玩游戏了,他也会知道原来手机也是可以看书可以学习的,并且好像比我看纸质书的效率更高一点,孩子也会慢慢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
5.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
网络语言比较灵活而具有创造性。
很多时候起源于人内心的状态。
这跟社会生活本身是分不开的。
好比:有木有,这个木字就代表着人在面对事物时的呆木。
有米有,这个米字就代表着人们内心的满足线低,要求的不多。
hold住,hold本身有抓住、控制住的意思,如果说你抓住机会了吗?比较拖沓,反而hold住更能给人亲切感。
不管怎么说,个人认为,中国的文字还是具有活性的,有些状态的表达比较考验人想象能力,网络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代表着人们的审思与一种对于潮流时尚的追求。一成不变的生活是无聊的,以前语言的平台有戏曲、诗歌等促进活性,今天,这个平台换成了网络。
或许会说,为什么不是报刊电视,因为这些平台没有交流的空间,有些开场白是百用不厌的,一些词语是不能用错的。换一个立场,这不是很无聊吗?
6. 关于目前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认识和见解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上网成为青少年普遍爱好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上网除了解除挫折、焦虑,还能交朋友。网络的巨大魅力磁场卷进去了很多人,他们成为上网成瘾者。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多的青少年沉迷于此,而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呢?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字
网瘾 网络 心理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空间特点网络空间是一种精神文化空间,它使现实与虚似、人工经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互联网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取决于网络空间这一特殊虚拟情境的特征。虚拟的网络空间与人们内心体验世界的真实大不一样,数字化的人、关系和群体使人类相互作用的时间和方式得以延伸,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独特的心理体验可总结并归纳为9种特点:
① 有限的感知经验。
② 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
③ 平等的地位。
④ 超越空间界限。
⑤ 时间延伸和浓缩。
⑥ 永久的记录。
⑦ 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
⑧ 变化的梦幻般体验。
⑨ 黑洞体验。
正是这些特点对青少年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满足,弥补了现实中的缺陷与空虚,沉湎于这一虚拟现实。
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者,很少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工具,而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满足和利用网络创造新人格面具。他们越多地使用网络越发被网络空间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以致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甚至因此忽略了他们的真实生活。他认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以下的需求:
① 性的了解。(受普通的教育与传统思想的束缚,青少年对性的了解缺乏使得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网络便他们了解性知识的信息丰富的平台)
② 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也常常会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
③ 成就和控制的需要。(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也常常会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又或者有些家庭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而在玩网络游戏时,孩子往往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了威震八方的英雄人物,因而使得他们不但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尊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④ 归属的需要。(许多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是生长在单亲家庭当中,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就会在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
⑤ 人际交往的需要。
⑥ 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可能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不少青少年因此不按时吃饭不按时睡觉,网瘾还会导致精神、家庭和学业受到危害。近半的网络成瘾者出现情感障碍,产生轻到中度抑郁,有的还出现人格障碍。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
1. 寻找迷恋网络的原因(如:性格的内向、成绩的不如意、人际关系不顺等等)。
2. 将因迷恋上网而失去的重要的人和事列表。
3. 逐减并守定的上网时间。
4. 将原来的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原有的心理秩序。
5. 上网前和下线时进行心理暗示(如:上啦,这段时间是我的;下啦,还有重要的事等着我呢)。
6. 每天和家人、朋友交流15分钟。
7. 身边携带积极提示的卡片(如记下开始康复治疗以来,自己的情绪、学业等方面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变化)。
8. 通过各种渠道倾听对网络迷恋否定的声音。
9. 寻求代替性爱好,如参加各种体育或户外运动。
10. 把电脑放在客厅里,不要放在卧室里。
11. 父母要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并主动与孩子一起玩电脑。
12. 请专业心理机构为做心理介入治疗
认为,青春期缺乏自控能力、心理不成熟、没有情感经验是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
她说,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发育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特别注重自我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由此产生的情感冲突也相应增多,特别需要一些情感宣泄的渠道。
但这个时期,许多家长却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转而寻求上网等其他方式的精神寄托。
同时青少年本身由于心理、心智发育尚未健全,其自控能力本身就比较差,一旦从网络中寻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很容易就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7. 网络全覆盖的时代里,为何还有人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
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它颠覆了媒体产业、各行各业的运作生态,它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如今,我们足不出户就几乎能通过网络完成任何我们想做的事。
8. 网游这么毒害青少年,为什么不遭到禁止呢
“玩物丧志”没有错,但这个成语自古就有,30年前电子游戏在中国还没有市场,网络游戏的盛行是必然的,因为它不仅是一款游戏,更多的是人们给它注入的大量科技,还有就是开拓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新渠道。从很多方面来说,网络游戏利大于弊!
像题主所说的害人不浅,这并不是游戏本身的问题,原因太多了!主要是的原因还是玩家自身的自控能力不够强,最早接触网络游戏的玩家大部分都说工作后的成年人,或者是家底厚的富二代!这些人的时间多半都是由自己支配的,并且他们都深知自己的经济实力!有人把游戏比作毒品。这只是沉迷游戏的借口,毒品毕竟是毒品,存在即是是被迫去接触,你也很难戒掉,但是游戏还远远达不到,只能说游戏有点毒品的影子。
第一: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社会一大产业,以游戏运营、赛事运营、媒体渠道为主的千亿级别规模市场正酝酿而生。这个时候禁止会造成太多人失业,导致社会动荡。还有各种游戏主播的千万年薪,这些已经形成产业。在近两年,制造业低迷的情况下,当然是不能禁止网络游戏。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游戏可以成为现在年轻人发泄生活压力的途径而存在,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这个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还能列举出不少网瘾少年的犯罪案例。但是你先看看央视对网络游戏中的电子竞技的报道。
先谈谈人什么情况下会去玩游戏。1、有大把的时间,然后又觉得无事可做,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人。2、生活、工作上压力太大,到游戏中来释放,缓解压力。3、兴趣爱好,本身自己就对游戏有兴趣,不仅是网游,还有FC,单机游戏等。4、周围环境的影响,自己的朋友都在玩,逐渐的自己也加入了游戏大军中大致罗列了四种,谈来谈去,就是差不多是这四种情况的一个组合。
我们再把人分成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来看待沉迷这个问题。1.成年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这种情况下,能沉迷游戏的,能怪游戏?这样的人要么纨绔子弟,要么就是自己整天浑浑噩噩的,体现这一特征的多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2.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首先要游戏便是因为好奇,因为兴趣,但是如果沉迷游戏,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家庭教育,一方面父母不做正确引导,堵不如疏,另一方面是父母的不管不顾,当自己的孩子成天逃课去上网、骗钱去上网的事情败露之后,才开始教育,而且还是清一色的打,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从未想过青少年都会有叛逆心理,越是用暴力去制止,越是起到反效果,到最后还是父母作出妥协,认为孩子只要不犯罪,没有生命危险,做什么事都无所谓了,等他长大了他自然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大游戏厂家创作出来的游戏越来越优质,自然成本也越来越高,商人就是为了挣钱而来的,所以慢慢的很多大型网游都进入了“氪金”时代!而随着我国的国力日渐强盛,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买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根本不在话下,所以电脑也陆续的走进了千家万户,所带来的诟病就是,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年龄逐年下降!越来越趋于少年化,而这些孩子不带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更不能很好的把控自己,加上家长管教的缺失,慢慢的就成了游戏的“葬送品”!但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这点的危害,每个大型游戏厂家都有了相应的防沉迷系统,咱们先不说它管不管用,但最起码看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并且广电总局每年也都在逐渐增加网络游戏审核的难度,游戏内充斥着大量暴力、色情、反动内容的游戏时根本审核不过去的。存在即合理,网游现在早就已经是大家身边难以放弃的一部分,这是一种人性的娱乐需求决定的。我们有这种需求,开发商才会发掘出这种需求,进而开发出网游来,这种因果关系不能搞混了。
网游确实会对某一部分人产生伤害,特别是正在读书的青少年们,他们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很容易被网游的精彩画面和玩法吸引进去,从而影响了学业,这也是网游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但是这也不是网游自己的错,因为网游他不是带着使青少年堕落的目的而出现的,网游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人群内心娱乐的一种需求而产生的,说简单点就是网游让大家变得很爽很开心~就这个简单的理由就是网游存在的根本保证,这种快乐也同样适合于体育运动比如篮球,足球这些,你为什么看篮球,看足球啊,因为他也是让你快乐的一种行为,吃美食也是一样,甚至大家赚钱为了什么啊?还是为了娶美女,住大房,开好车,深层原因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而已,因为赚了大钱,娶了美女,开了好车也一样会让你很爽很开心,网游也是如此。
网络游戏只是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在2007年,国家颁布了防沉迷系统,就是防止青少年(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导致身心健康受损。更早在2002年,国家就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所以说,网络游戏害人不浅,但是国家给予了相应的保护,不论是网络游戏,还是未成年人。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电子游戏的发行是需要送审的。和电影电视一样,是要经过审查才能发行或者上线运营的。所以说,在国家层面上,电子游戏这项产业,是经过国家认可的。游戏产业有多吸金?一款皮肤一天卖1.5个亿已是前无古人,但估计还会后有来者。电子竞技也已进入竞技体育的大门,或者再发展一些年,游戏会不会和电影电视剧一样,成为一门艺术创作的门类,值得期待。
网游并不是洪水猛兽,有人恨他到入骨,有人爱他到疯狂,皆反映的是众生百态而非网游本身。网游不过是时代发展的正常产物而已。每个玩网游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网游里的世界其实也和社会无异,不过是被无限放大而已。有的人是为了缓解压力,有的人是为了满足好奇,有的人是为了体验一个崭新的世界。诸此种种,并不能因为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害人不浅”就把他们的所有美好给撕碎。
9. 互联网,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普及电脑,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家长给孩子购置电脑,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让孩子到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而另一方面,却又出现许多学生上网痴迷,接受不良信息,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社会各界舆论纷纷,有的认为中学生在网上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支持他们上网,而有的则认为网上不健康东西太多,不应该让学生上网;有的不了解网络,听之任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使网络真正可以行之有效的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下面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认识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所谓互联网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 internet,从某种意义上讲,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他起源于60年代 ,当时其主要用于美国国防部搞军事指挥,90年代初,一些企业开始逐步参于,并于1991年组成了"商业 internet协会"。商业机构的加入,很快发现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多方面的巨大潜力,继而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人个都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之中。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服务:
1、用来收发信件的电子邮件服务
2、进行用户交流的网络新闻服务
3、信息查询服务
4、远程可视会议服务和多人讲座的实时上网交流
5、网上购物以及信息发布
二、人们对网络的一些看法:
1、不是洪水猛兽,但会"玩物丧志"
一位在IT业工作的陈先生认为,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圈子也比较小,网络的出现无疑是扩大了学生的交际圈,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会因沉迷网上聊天而降低。
2、远离网络,警惕信息时代的电子毒品
正是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包括许多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不良信息。
三、我国目前上网的现状
据观察,在周围网吧上网的人大致有3种,一是看新闻,或者是获取信息,这当然是比较积极的一种人,能够比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二是玩游戏,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而欲罢不能,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三是网上聊天,OICQ又是一种非常盛行的聊天工具。而为什么同学们会对聊天情有独钟呢?当问及这个问题时,一部分同学回答是"交网友",其他的同学是和朋友联系,一位热衷于上网的同学说:"一般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有时上课我都情不自禁地想着上网。"的确,在我们同学中,为上网,废寝忘食者,甚至逃课上网者大有人在。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上网都以聊天或玩游戏为目的,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写作的学生上网族也不乏其人,但是这样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当笔者问及一些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答"搜集资料、浏览信息"等等,但当进一步问他们如何搜集资料以及经常浏览的网站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栏目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地回答不出来。这说明,大多数上网的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
四、正确认识、看待网络
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似鸦片,适量自然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工作学习,但上网与鸦片又不同,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中学生带来巨大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中学生的学习,因此,就出现了远程教育,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而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可见,网络对中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鼓励上网是全社会都在抓的一项工程,鼓励学生上网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不断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上网人数达到了多少多少,我们也曾为这些数字而备感欣慰。但是,上网之后做些什么呢?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他们往往通宵达旦上网之后,第二天有的逃课,有的到了课堂上也是睡大觉。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他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长、老师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怜,还总是觉得家长和老师不理解他们的世界。
网络在很多学生眼里还只是一种时尚之物,上网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网络的本来意义。如果说他们如此上网是"玩物丧志",也许有些过分;但是说他们上网是掩盖在亮丽泡沫下的"不务正业",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学生上网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也充分感受着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巨大便利,我们广大同学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甚至有些过度,这不得不令人有些担忧。
现在,学校机房甚至于周围网吧时常是人满为患,网络的便利与发达由此可见一斑。但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鱼龙混杂的网络更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
网络以飞快的速度迅猛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网入其中。网络让我们缩短与世界的距离,让我们了解世界,网络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提供信息,信息时代不让学生学习和利用网络显然是不明智的。然而网络不是天堂。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上网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己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将网络称为"电子毒品"实不为过。网络不是天堂,网络也不是地狱,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使用者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以主人姿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总之,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中学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10. 网络游戏,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现在说这个话有点过时了,网络游戏已经作为国家的竞技了,跟踢足球和打篮球都是一个性质的,只要合理控制时间,就可以的,它仅仅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