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可视化网络管理软件
Sniffer,中文可以翻译为嗅探器,是一种基于被动侦听原理的网络分析方式。使用这种技术方式,可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当信息以明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时,便可以使用网络监听的方式来进行攻击。将网络接口设置在监听模式,便可以将网上传输的源源不断的信息截获。Sniffer技术常常被黑客们用来截获用户的口令,据说某个骨干网络的路由器网段曾经被黑客攻入,并嗅探到大量的用户口令。但实际上Sniffer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故障诊断、协议分析、应用性能分析和网络安全保障等各个领域。
‘贰’ 网络安全可视化有什么好处
网络安全可视化之所以重要,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安全可视化进行类比。现实世界中,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治安防控工程中,关于视频监控系统的可视化方面建设都十分突出,其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预警
通过对全局地区的可视化监控,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人流量分析、人脸识别、信息采集等早期管理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能够进行早期预警,将安全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调度
在可视化平台的支撑下,一旦发生了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多个区域的同时观测,及时地完成指挥调度和资源调配,对于问题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布防。
回放
在安全相关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监控录像回放起到重要的作用,即使犯罪过程没有被发现或目标对象离开了布防区域,还是可以通过多个监控录像回放的配合准确定位作案事实和目标移动的路径,为抓捕和侦破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提高犯罪难度和成本
使用以上全方位的可视化手段,结合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将犯罪的难度和成本变得极高,降低了治安事件发生的风险,即使问题发生也有完善的应对方法。
上述道理在网络安全领域也同样适用,随着攻击行为越来越复杂,APT(高级持续性威胁)、勒索病毒等事件频繁发生,这些攻击不是单点短时间攻击,而是持续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有多个复杂的环节组成,对付这些恶意行为,同样需要网络安全领域的可视化技术。
通过对安全路径、流量分析、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等多个层面的可视化展现,打造一张网络安全作战地图,同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攻击预测
通过设定正常访问情况下的路径和流量基线,对发生的异常状况进行及时发现和告警,并通过多个层面的关联分析迅速在攻击的早期解决问题。
路径和流量调度
发现攻击现象后,需要尽快通过可视化手段找出导致攻击的错误路径,并尽快配合流量调度系统将流量通过其它路径转发,再及时关闭错误路径,将攻击者打开的后门尽快关闭。
回溯
对于已经发生了安全事件,就像调取监控录像一样,需要调取事发当时的全部数据报文,通过精细化地分析取证,确保100%还原事件现场。通过多个流量采集器的配合,可以分析出攻击者的轨迹和路径,为追踪攻击者提供了事实依据。
通过网络安全可视化系统的部署,可以缩小攻击面、延长攻击时间、提高攻击者成本和防御成功率,起到震慑、预测、防御、处置、追溯的全方位作用。
‘叁’ 再次明确了什么是大数据,网络安全,可视化数据龙头
再次明确了
‘肆’ 网络可视化什么意思
网络安全可视化是指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呈现技术,将网络安全加固、检测、防御、响应等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转换成图形界面,通过C/S或B/S方式呈现在屏幕或其它介质上,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搜索、加工、汇总等操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网络安全可视化是数据可视化研究中较为广泛的一个方向,利用人类视觉对模型和结构的获取能力,将抽象的网络和系统数据以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协助分析网络状况,识别网络异常或入侵行为,预测网络安全事件的发展趋势。
网络态势可视化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可视化技术的结合,将网络中蕴涵的态势状况通过可视化图形方式展示给用户,并借助于人在图形图像方面强大的处理能力,实现对网络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检测。
‘伍’ 云端可视化是什么
所谓云端可视化,就是要能看到有哪些人在接入您的云端工作负载,有哪些应用在云端运行,有哪些人在使用这些应用,这些云端工作负载生成的以及接收的流量分属于哪种类型。
如果没有流量可视化,安全威胁就无法被发现,服务等级协议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会因为网络性能和故障可视化的缺失而受到波及,给业务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客户流失和信任缺失。
实现云端流量的可视化有助于企业对应用和应用性能实施有效监测,对云端发生的网络与应用中断事件及时排障。此外,云端可视化可帮助企业检测和防御安全威胁和攻击,保护数据隐私以满足合规要求,并最终强化企业安全态势。
‘陆’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关于数据视觉表现形式的科学技术研究。其中,这种数据的视觉表现形式被定义为,一种以某种概要形式抽提出来的信息,包括相应信息单位的各种属性和变量。它是一个处于不断演变之中的概念,其边界在不断地扩大。主要指的是技术上较为高级的技术方法,而这些技术方法允许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用户界面,通过表达、建模以及对立体、表面、属性以及动画的显示,对数据加以可视化解释。
现在国内就有公司走的是这个路线。国内的图扑软件hightopo就是其中一个。
在学术界,现在可视化的期刊越来越多了。亚洲的pacific vis, 北美的transition vis, 欧洲的 Europ Vis。这些都是常见的还不算上顶级的期刊。可视化在学术界的运用已近变成香饽饽了。现在谁做研究出来的数据都是好几个GB的,需要有工具和专门的人员去做一个可视化来理解这些数据,而且很多二流的科研文章加上可视化,就可以投一流的期刊。
可视化并不是单独的一门学科,它是对于计算机图形学和统计学等一些学科的更深层次的延伸,比如说社交网络的图谱应用到了很多图形学的边算法,当然,很多时候是和数据挖掘关系最紧密,因为前者是为后者提供数据,后者是为了更好的展现数据。
数据可视化是和数据挖掘不可分割的,可视化作者想要表达的侧重点对于可视化的传达结果是有直接关联的。也就是说,当数据本身的特点与规律并不明显的时候,你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与研究来探寻出数据的规律,之后才能传达出正确而且有规律可循的可视化图案。
举个简单的hightopo大型风力发电 可视化案例,或许大家就能理解可视化数据。
依托于大数据技术以及对大型风力发电机整体数据挖掘分析,形成了风机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在可视化界面中能够看到,风机对环境的监控、现场风速、风向的实时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并且提供详细统计参数,例如年发电量、总功率、负荷率等数据,能灵活的满足用户的个人定制化需求,从而实现管理者对风电场的智能管控。
通过主面板可查看线框模式下的风机。可自由点选查看各个部件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运维。及时监测风电机组的健康状况,智能诊断风机故障并提出预警。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将有效的降低风机故障发生和维修成本。
对电厂来讲,针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监控,毫无疑问是确保安全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这里将整个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工艺直观的展现出来,对接监测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并转换为可运行的程序。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全面监控来确保电厂安全生产。
图扑软件(Hightopo)是由厦门图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基于HTML5标准技术的Web前端2D和3D图形界面开发框架。非常适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的界面呈现,广泛应用于电信网络拓扑和设备管理,以及电力、燃气等工业自动化 (HMI/SCADA) 领域。Hightopo提供了一套独特的 WebGL 层抽象,将 Model–View–Presenter (MVP) 的设计模型延伸应用到了 3D 图形领域。使用 Hightopo 您可更关注于业务逻辑功能,不必将精力投入复杂 3D 渲染和数学等非业务核心的技术细节。
‘柒’ 三维可视化和网络安全那个就业好
您好,非常荣幸能在此回答您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部分见解,若有错误,欢迎指出。展开全部
BIM建模需要注意什么?BIM工程师需要注意的BIM建模标准
模型建立标准
大型项目模型的建立涉及专业多、楼层多、构件多,BIM模型的建立一般是分层、分区、分专业。这就要求BIM团队在建立模型时应遵从一定的建模规则,以保证每一部分的模型在合并之后的融合度,避免出现模型质量、深度等参差不齐的现象。
2.模型命名规则
大型项目模型分块建立,建模过程中随着模型深度的加深、设计变更的增多,BIM模型文件数量成倍增长。为区分不同项目、不同专业、不同时间创建的模型文件,缩短母找日标模型的时间,建模过程中应统一使用一个命名规则。
3.模型深度控制
在建筑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BM模型的深度不同,如:建筑方案设计阶段仅需要了解建筑的外观、整体布局;而施工工程量统计则需要了解每一个构件的长度、尺寸、材料、价格等。这就需要根据工程需要,针对不同项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建立对应标准的BM模型。
4.模型质量控制
BIM模型的用处大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可视化展示及指导施工,不论哪个方面,都需要对BIM模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用于指导施工。
5.模型准确度控制
BIM模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建筑的可视化展示,需保持与实际建筑的高度一致性,才能运用到后期的结构分析、施工控制及运维管理中。
6.模型完整度控制
BIM模型的完整度包含两部分,一是模型本身的完整度,二是模型信息的完整度。模型本身的完整度应包括建筑的各楼层、各专业到各构件的完整展示。信息的完整度包含工程施工所需的全部信息,各构件信息都为后期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如钢筋信息的添加给后期二维施工图中平法标注自动生成提供属性信息。js.yd119.cn
7.模型文件大小控制
BM软件因包含大量信息,占用内存大,建模过程中控制模型文件的大小,避免对计算机的损耗及建模时间的浪费。
8.模型整合标准
对各专业、各区域的模型进行整合时,应保证每个子模型的准确性,并保证各子概型的原点一致。
9.模型交付规则
模型的交付完成建筑信息的传递,交付过程应注意交付文件的整理,保持建筑信息传递完整性。
10.BIM移动终端可视化解决方案
(1)基于笔记本计算机
(2)基于移动平台
(3)基于网络
除了可以使标准操作流程“可视化”外,也能够做到对用到的无聊,以及构件需求的产品质量等信息随时查询。采用BIM技术,可实现虚拟现实和资产、空间等管理、建筑系统分析等技术内容,从而便于运营维护阶段的管理应用。
11.BIM实施手册制定
在创建BM模型前,制定相应的BM实施手册,对BIM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进行规划实施手册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BIM建模专业;
(2)明确各专业部门负责人;
(3)明确BM团队任务分配;
(4)明确BIM团队工作计划;
(5)制定BM模型建立标准。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捌’ 什么是网络安全可视化
网络态势可视化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可视化技术的结合,将网络中蕴涵的态势状况通过可视化图形方式展示给用户,并借助于人在图形图像方面强大的处理能力,实现对网络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检测。这种方式充分结合了计算机和人脑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处理能力的优势,提高了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有效的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系统检测效率,减少反应时间。并且这种可视化方法对于有些显示有明显特征的异常行为,还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安全态势可视化系统的目的是生成网络安全综合态势图,以多视图、多角度、多尺度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
‘玖’ 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是相对的,要说如何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个人认为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法规、制度和技术层面,去实现核心和重要信息的安全防护,来尽可能的规避信息泄漏风险。
一方面,从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明确要求,到2018年《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的发布,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已经逐步实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另一方面,从技术手段来讲,世平信息所倡导的是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安全防护,首先,对数据进行梳理,进行分级分类,这个过程能够让企业、组织更加明确的了解庞大的数据库中哪些数据是核心数据,这些数据存储在哪里,用在哪里,对数据做到“了如指掌”;其次,针对核心数据,进行重点的风险评估、审计监控、泄漏预警阻断等一系列防护操作,并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有效保障数据的效果和目的。
‘拾’ 大数据可视化有发展前景吗
可视化是一门利用人眼的感知能力和人脑智能对数据进行交互的可视表达以增强认知的学科。它将不可见或难以直接显示的数据映射为可感知的图形、符号、颜色、纹理等,增强识别效率,高效传递有用信息。
参考《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大数据可视化发展前景看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信息展示。例如在商业智能领域广泛使用的仪表盘,图1展示了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的监控,包括流量监控、地理监控、来源监控等;
二,信息推理和分析。引导用户基于已有的可视表达通过交互操作引入用户的领域知识,从数据中获取更深层次的分析和信息,例如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可视化方法,提高检测、决策和预测的效率和精度;
三,信息传播与协同。利用可视化手段加速信息的传播,以众包的形式收集人类智能等,例如一款名为Fold.It的多用户在线游戏让玩家根据简单规则扭曲蛋白质结构成为理想的形状,以众包的形式分析蛋白质结构,结果表明这种方式远比算法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