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新形态对文学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有利也有弊,要辩证的看待问题。
石子再怎么涂饰,终不会变明珠。可是对现代人而言,浅显的文字备受青睐,而网络文学迎合了这一口味,而诗经等传统文学适合静坐细细品读。好酒需细品,兑水稀释后量大而不精。
通俗文学的发展和快餐文学的兴起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导致受教育人群基数增大的成果。
骈文汉赋都是词语怎么华丽怎么来,怎么生僻怎么来,生怕一般人看懂了,体现不出自己文化人的身份。跟着后来恩科举士,读书人多了,经济发展导致“话本”的产生,文学的行文从字句推敲变成了类似“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之类的顺口溜,后来明清的小说基本上就是古语白话了,跟我们今天说的话相差也不算很大。
这就是一个趋势,知识分子阶级的增多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民间娱乐项目需求增大,导致文学再也不是那个特别阶级的玩物和身份的象征了。通俗取代古典,这就是大势所趋。
至于今天网络快餐文学怎么兴起的,大家都有数。本来就是快餐时代,忙的四脚朝天,哪里还有那么多空闲看书,就算有,也被诸多因素压迫的喘不过气,哪有心情看你那慢热的。
所以通俗文学发展和快餐文学兴起是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受教育人数增大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就算没有网络这个介质也会有其他介质来充当这个发展的导火索。
㈡ 如何看待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兴盛,并试述其发展趋势
最近,某知名网络社区宣布发起大型网络征文大赛,为优秀网络写手做嫁衣,协助他们将网络文字变成电子图书和实体图书落地出版。
有学者认为,这个“宣言”的出台,标志着网站、书商、出版社对于网络写手的态度,已经由“红一个出版一个”的被动阶段,走向专业包装造星的主动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该如何看待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风生水起
“现在网络小说在大学里很流行。”山东某高校的一位大三学生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在网络写手中占很大比例,因为他们具备一定文字功底,同时又有充足的上网时间。据了解,许多高校中都有一批学生网络写手,有的甚至已在网络上小有名气。
“网络写手”是在网络文学蓬勃兴起之后产生的一个词汇。1998年,伴随互联网用户的普及,一部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出现。许多人由此开始认识到,原来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书写和传递自己的真实感受。自此,每年数以千计的网络写手和数以万计的网络作品喷涌而出,宣告了网络文学的崛起。近年来,随着当年明月(blog)等新一批作者的红火,网络文学经过了前几年的沉寂,再度活跃。
“网络正在为中国文学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宽阔、且与国际接轨的创作平台。”身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盛大网络总裁陈天桥说。
网络作品是如何赚钱的
日前,2007年作家富豪榜出炉,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以《鬼吹灯》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一举成名的网络写手“天下霸唱(blog)”和“当年明月”也雄踞榜上,分别以280万元和225万元的版税收入位居第19位和第22位,超过了刘心武、石钟山(blog)等知名作家。
据了解,网络写手主要分为IT类写手与情感(网络杂文)写手。IT类写手主要写些软件应用、数码设备使用心得、IT时评、硬件攒机经验等。而网络情感写手则经常会写一些网恋方面的文章,或者一些搞笑网文。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网络写手是先在一些付费阅读的网站上发表部分作品,待作品得到网民赏识后,便与这些网站签约。签约之后,这些网站会付给写手们工资底薪,另外再加上付费订阅提成和网站稿费。还有一些网络写手,主要通过在各大网站上广发作品,期待成名后能够与出版社签约,出书赚钱。
宋海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业余时间就帮一些公司写一些软件,只有通过试用,才能拿到薪酬。他做这行,只是“出于自己的专业爱好,不是以此为生”。
贾乐也是一个较早接触网络的“网迷”,也曾靠发表游戏心得来赚稿费。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媒体都在宣传网络写手一年能赚上百万元的暴富故事,其实那只是金字塔尖的少数人。而且如果以此谋生,我觉得会很辛苦。”
有专家认为,尽管“一夜暴富”的网络写手确实存在,可是毕竟寥寥无几。尤其是大学生,如果不把握好当前的良好学习环境,网络写作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可能会超过所得。面对网络写作一夜成名的诱惑,大学生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判断。同时,社会和媒体也有责任,做好对正处于从不成熟期向成熟期转变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网络更好地为他们所用,而不是让他们为网络所用。
网络文学的功利之困
网络写手风生水起的背后是网络文学的兴盛。与传统写作相比,网络文学由于其独特的网络写作条件,能相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迎合读者口味,受到了网民的喜爱。
时下着名的网络连载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与网民之间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作者每天将新写出的作品发表在网上,网民可以在文后跟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其中不少意见很快就被作者采纳,直接反映到第二天的后续情节中。
有传播学专家认为,为了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作者和读者进行互动沟通无可厚非。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网络文学的大行其道,某些网络写手为了赢得更多读者以获取更多利益,开始恶意炒作,甚至竞相引入不良因素以吸引眼球,导致网络文学充满浮躁之气。“网络文学使很多草根作者成名,但也使自己不再纯净,色情、暴力开始充斥其中。”一位网络写手对记者说。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写手并不忌讳谈“名”或者“利”。“我最看重的就是利。名都是虚名,名只会唬人。写书有利当然更好,但有名就没必要。多赚钱才是实在的。”《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曾这样说。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对于名利的追求,导致网络文学逐渐速成化。
“以前也有很多人写东西,只是没有渠道发表,只能放在抽屉里。现在,有些文学网站扮演了公共抽屉的角色。”独立出版人叶匡政认为,当文学置身于网络之中,也许会诞生一种通过互动和多人完成的超级文本。但是,“真正成熟的网络文学,目前还未诞生,已有的作品,绝大多数无文学价值。”
网络文学期待积极引导
发起这次网络征文大赛的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发掘杰出的写作人才,出版和输出可读性强的优秀书籍,促进图书出版和版权贸易事业,加强文化交流,满足大众知识需求。为此,他们邀请了邓友梅、舒乙、蒋巍等知名作家、学者担任大赛指导和评审团,就是为了推动原创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目前,很多写手已经参与进来发表新作,网民们也纷纷参与阅读和投票。不过还是有很多网民担心,此次“造星”计划能否正确引导网络文学?
“网上垃圾文学的泛滥,导致许多学生的作文主题明显低调,缺乏时代青年应有的朝气、活力和进取精神。现在网络在中学生中已经普及,如果学生从小看这种所谓‘作品’,无法接受古典文学熏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一位资深中学教师告诉记者。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以轻松、贴近大众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大部分网络文学作者缺乏基本的文字驾驭能力,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导致许多网络作品中充斥着大量重复、累赘的话语,用词生硬、粗俗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类网络作品的泛滥,对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也是网络文学的一个硬伤。很多网络写手的作品以魔幻、玄幻题材为主,往往是网络游戏的小说化,或者直接从电影、漫画中提取素材。这样的作品,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关注人类命运的负责精神,深度不够。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套完善的衡量网络作品是非优劣的标准需要我们逐步地建立。
㈢ 网络文学持续火爆,写手们如何实现高收入
网络文学持续火爆,写手们想要实现高收入,在我看来除了要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造诣之外,坚持写下去也很重要。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写手,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是肯定不行的!想在网络文学领域有所建树,不仅要有非常好的规划,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很多人都会觉得每天在电脑前守着电脑非常的枯燥,会觉得非常的累。这一类人,不管多么有想法,多么有文采,终究是不会有所成就的。想在网络文学领域有所建树,就要有长期的规划,就要做好框架,就要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就要去看一看自己在什么领域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随着网络知名写手的层出不穷,也说明了网络文学的可取之处,只要有恒心,只要用心,也是可以通过文笔来实现财富自由的。
网络文学持续火爆,写手们想实现高收入,就一定要问一问自己准备好了没!
㈣ 如何正确看待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学
我个人感觉网络文学本身是挺好的,重点在于网络监管机制是否合理,还有写作平台是否有良好的机制。如果好文榜都是靠资本一手打造,而非广大读者内心真实的感受,那并不利于网络文学的发展,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至于读者的自由,则是平台所限制的。如今流量时代,哪怕是网络文学也离不开一个操作——营销。在铺天盖地的营销下,一些质量中等的作品很可能被吹成神作,从而侧面挤压优秀作品的市场。
不过总体而言,如果一个人能坚持写作,耐心打磨,我相信其在网络平台上也能积累一定数量的读者。相对实体书来讲,这个成本真的很低。对于读者,网上也能搜集到海量作品,十分方便。因此网络文学可以让文坛百花齐放,自有其价值。
㈤ 对于传统文学的没落以及网络文学的兴起,你是如何看待的
传统文化有很多种类,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美德、饮食文化、手工艺品等等,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众多的传统文化,很多都是中华瑰宝,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一些不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要素,这是需要我们去借鉴和剔除的。举个例子,像裹脚、女子无才便是德、迷信等封建思想行为便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需要进行改进或踢除的。
任何墨守成规都是不利于事物发展的。在网络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需要走出没落也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而网络文学要健康发展也需要借鉴和吸取传统文化的,才能促进彼此的发展。
㈥ 网络文学的火爆,这是否意味着全民欣赏能力的普遍下降
这种说法有点过于武断,哲学家经常说的存在即合理,那么网络文学既然能存在这么久,就证明这种文学形式是有市场,有需求的,简单说有需求就会有大量作品出现,就会有有代表,也会出现经典作品,所以说网络文学并不意味着大众的欣赏能力下降。
总的来说,网络文学对于全民的欣赏水平并没有多大影响,而且网络文学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很多传统文学作也会逐渐走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中来,这也相应的提高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提升了读者阅读体验,无论何时读书,对每个人都是有益处的,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
㈦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怎样一种文学?
近几年,网络文学的力量迅速壮大。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在深化。围绕网络文学的讨论,往往会出现传统文学作家和网络写手间的意见交锋。
“网络文学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当代表达。”
“不能用传统的观点看待网络文学,不必从传统文学里寻找网络文学的合法性。应该把这些抛开,从网络文学本身出发去认识。”
不久前的《文学报·新批评》第三届论坛暨优秀评论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与会者围绕“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主题,坦言各自的看法。在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中,网络文学的真正面目逐渐清晰起来。
网络文学难逃传统文学的“掌心”
“网络小说和茶馆评书的目的是一样的。”网络文学作家小桥老树说。
据他观察,一个网络文学作家要想在海量的作品中引起注意,在开篇就要把读者的眼光吸引住,追求先声夺人。这和传统的评书是一样的,“传统评书说到关键时刻,说书人总是拍下惊堂木,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为明天的内容留‘扣子’。留得越好,明天来听的人就越多,讲书人的经济效益就越好。网络文学作家每天要更新,关键时刻也要留好‘扣子’,才能吸引网友继续关注。”
另外,网络小说作家来自各行各业,大部分没有受过文学写作的训练,所以他们的写作具有直觉、本能的特点。“在传统小说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下,传统小说的魂魄已经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本能式的写作最容易适应传统集体无意识的写法,所以大量的网络小说直接继承了传统小说的套路。”小桥老树说。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认为,古典资源的确是网络文学的一个核心资源。比如,流行已久的“甄嬛体”,就大规模地借鉴了《红楼梦》的语言风格;而网络上部分仙侠、修真作品,大量化用了道家的内容。
小桥老树也发现,当今网络小说的分类大部分都能从传统文学之中找到原型。比如,玄幻、奇幻类的源头是《封神榜》《聊斋志异》,历史类的源头是《三国演义》,江湖类的源头是《水浒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他总结道。
网络文学应该有自己的评论体系
但是,一味地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传统文学的当代表达,有可能遮蔽了网络文学自身的特质。
“网络文学研究有一个思维定式,总是会陷入传统文学、大众文学、商业文学上的圈子里,出不来。”西南大学文学院博士黎杨全说。
他发现,有不少的网络文学批评者,并不熟悉网络文学,得出的结论都比较宏观,套话连篇,与网络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隔膜。
2013年9月24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刊发了黎杨全的文章《警惕网络文学的“网游化”趋势》。他写道:“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它越来越网络游戏化了。各大读书网站上不仅有专门以网络游戏为内容的网游小说,其他的小说类型,如玄幻、仙侠、历史、都市、竞技等,也都成了一款款披着小说外衣的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的基本要素,如设定、升级、地图、对决(PK)、装备、副本、数据等,俨然成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套路。”这些内容,传统文学很少触及。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网络文学评论》主编杨克也认为,网络文学的评论还没有形成与网络文学本身相适应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形成新一代的网络批评家队伍,“现在讨论网络文学,大多是‘隔’的。不了解网络文学,不了解网络文学作家群体,断然说好或者不好是不负责任的”。
如何有效地看待网络文学
相对而言,网络文学还属于“新鲜事物”,对它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尚需时日。与会者从各自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把脉”。
鲁迅文学院副研究员王祥认为,快感与美感标准,应该是网络文学批评的基础性标准。能否为读者提供强烈、鲜明的快感与美感体验,读者是否愿意代入主人公,是网络文学作品成败的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接受反应效果评价。
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看来,网络文学处在一个阶段性的拐点上,“因为读者需求和渠道变革的‘倒逼’,网络作家们普遍遇到了创作的瓶颈。到底是更加商业化,还是更加文学化?在‘术’即写作技能越来越娴熟的同时,如何才能实现‘道’即思想体系的超越与蜕变?”
王祥说,强调快感与美感对于网络文学批评的意义,并不会因此就淡化思想性、艺术性的要求,“网络文学在作品建构快感奖赏模式的过程中,渗透着作者的内心尺度和世界观”。
夏烈着重强调了“网络文学”中的“网络”二字。他说,这说明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是媒介革命的结果。所以应该更多地从网络媒介的角度,而不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网络文学的存在。
黎杨全认为,网络文学的研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他建议设立一个网络论坛,专家和学者可以通过这个论坛进行“现场”批评。
来源:光明日报
㈧ 网络文学持续火爆,写手该如何实现高收入
写手要想实现高收入,想要通过网络文学来实现财富自由,想要做一名全职写手,那么自然是需要很好的文笔,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收入。具体如下:
网络文学越来越火爆,导致这样的原因主要在于如今的网络发展,让社会和时代逐渐趋向于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数据化,而曾经人们要想看一本书,只能通过在图书馆或是实体书籍进行阅览。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学的横空出世,不仅让人们多了许多的创造平台,也便捷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而如果想要通过网络文学来实现高收入,首先就需要一份千锤百炼的文笔,作为作者能够适应大多数类型的文学体裁。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㈨ 仙侠小说日益火爆,这种网络文学,真的适合现代吗
个人认为仙侠小说目前比较受大众喜爱,这种网络文学还是符合现代标准的!
因为我们虽然身处高科技的时代,但是每位读者心中都有一个古代仙侠的梦,因为谁都想上天入地,拥有威力无群的法宝,可以撼天动地,拯救天下苍生!
我们目前处在高度文明的时代,仙侠类小说,正好可以把我们带入到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们可以去探险,那里有奇珍异兽,有不可思议的故事,比如像诛仙,斗破苍穹等!
仙侠小说呢,那种冒险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说仙剑奇侠传,主人公为了拯救世界,不断的成长与恶势力去战斗,其中坚毅的决心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会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一切,不能退缩,勇往直前!
但是呢,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认为仙侠文学是最好的,也要在其他文学上有所涉猎,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新的知识,思想。
总而言之,仙侠文学是适合现代标准的,他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调色盘!这些仙侠文学有他独特的魅力与文学艺术,是符合现代标准的
㈩ 如何看待网络文学
与会评论家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网络与文学的关系。大家认为网络文学和网上传播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网络文学虽然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现象,但如何评价它,如何面对它,是当前文学批评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学,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传统文学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不宜把这些新生事物评价过高,要保持对它们的批判性。
网络的本质是娱乐化。网络文学确实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作为整体是巨大的,但是剖析个体,其文学性还有待具体分析。也有评论家认为我们应该以平等的、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网络文学。未来的文学格局应该是现代汉语文学与网络文学两峰对峙、相得益彰,应进一步加大和利用网络对传统文学的传播。
有评论家提出,文学的界面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已经形成网络文学、纸媒文学或称传统文学和市场化的青春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块不兼容,但又相互影响渗透。
面对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文学评论家认为,应迅速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新的文学形式的价值评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