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博导

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博导

发布时间:2022-05-25 13:47:23

❶ 华中科技大学陈智华简介

姓名:陈智华
职称:副教授
办公电话:027-87543563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个人简介
受教育经历
2006/09-2009/06,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博士
1999/09-2002/06,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硕士
1995/09-1999/06, 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学士
研究工作经历
1999/07-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算法和生物计算

招生要求(专业需求和招生方向)
专业需求:自动化,测控,等
招生方向:控制理论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计算

代表性成果及获奖情况(论文、科研或奖励情况)
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时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1项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曾作为骨干技术力量设计开发江西省重点项目“下会坑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和“自动制袋系统”、“自动套色凹印无轴传动系统”。参与了北京西城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培训中心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从事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研究。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IC-TA 2008)》、《计算机学报》、《信息与控制》等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2006年组织基于DNA计算的信息安全研究项目研究小组,获得学校和军方信息安全相关部门的关注。本研究小组已经提出了改进的DNA计算粘贴模型和自组装模型应用于DES、RSA和DH密钥交换算法的方案。
发表论文
[1]. Zhihua Chen, Xiutang Geng, Jianhua Xiao, Xuncai zhang. DNA-based Efficient Evalu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Differential Cryptanalysis of S-Boxe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07, 4(7), 1263-1268.
[2]. Zhihua Chen. Breaking the 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 Algorithm in the Tile Assembly Model. 计算机学报, 2008, 31(12), 2116-2122.
[3]. Zhihua Chen, Xiaolong Shi, Jin Xu, Zheng Zhang. Factoring Integers in the Tile Assembly Mode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10, 7(11), 2372-2385.
[4]. Zhihua Chen, Jin Xu. One-Time-Pads Encryption in the Tile Assembly Mode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10, 7(5), 848-855.
[5]. Zhihua Chen, Xiutang Geng. Efficient DNA Sticker Algorithms to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10, 7(5), 840-847.
[6]. Zhen Cheng, Zhihua Chen, Yufang, Huang, Jin Xu. Implementation of the Timetable Problem Using Self-assembly of DNA Ti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2010, 4, 490-505.
[7]. Xuncai Zhang, Yanfeng Wang, Zhihua Chen, Jin Xu, Guangzhao Cui, Arithmetic computation using self-assembly of DNA tiles: subtraction and division,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9, 19(3), 377-388.
[8]. Jianhua Xiao, Jin Xu, Zhihua Chen, Linqiang Pan. A Hybrid Quantum Chaotic Swarm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DNA Encoding.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1949-1958.
[9]. 陈智华, 耿修堂, 肖建华, 张勋才, 甘作新. 基于模拟退火智能算法的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及仿真. 信息与控制, 2009, 38(3), 315-319.
[10].陈智华, 张勋才, 黄玉芳. 基于DNA计算的信息安全发展与现状.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2008, 4(12), 14-22.
[11].肖建华, 赵明旺, 耿修堂, 陈智华. 基于线性规划问题递推算法的L∞ 参数辨识.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7, 29(8), 1339-1341.

主持和参与的主要项目
承担科研项目
· 基于DNA计算的密码破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0803113/F020701)
· 非传统方式的大数分解(国家863项目2009AA012413)
· NP-完全问题DNA计算, 国家863项目
承担横向设计开发项目
· 自动制袋控制系统开发
· 无轴传动印刷机自动控制系统, 民用横向项目(技术开发)
· 网络集成和信息安全
· 重轨双面倒角攻关——重轨在线双面倒角新工艺及新控制程序的开发, JG横向项目(技术开发)
· 水电站集散控制系统

获奖情况
· 2009年度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❷ 彭凯的介绍

彭凯,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网络流媒体。

❸ 金海华中科技大学履历

金海(196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开放网格论坛(OGF)策划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和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专家组组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客座研究员。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常委、湖北省侨联第八届委员会顾问。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的专家组组长,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专家组”计算机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中国网格论坛执行委员及体系结构工作小组主席,全国计算机网络计算大赛评委会主席,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书系”编审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编委会委员。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光电信息组副组长及软件专题组长,武汉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十一五”规划专家组组长,武汉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成员,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电子政务工程总体建设方案”专家组副组长。主要从事并行与分布式处理、集群与高性能计算、网格计算、对等计算、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软件着作版权17项.

❹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的十三、软件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陈传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8月19日出生。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现任软件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ACM会员,“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特邀编委,“中国进出口软件”杂志理事,国家高性能计算(武汉)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宇航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武汉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及地方多级专家库专家。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19人、硕士生100多名。完成基金项目、863项目、航天部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项目、军口预研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大型横向项目等纵横向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出版编着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8篇。三大索引收录共90多篇。
覃中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博士研究生指导领域在华中科技大学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10)中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在武汉大学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2)中的信息安全(代码081220)。硕士研究生指导领域为软件工程(学科代码081280)中的网络软件开发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研究项目有1)可信计算平台,密码分析,安全密码部件设计;2)网络安全分析,SSL分析;现开发项目有1)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支付系统;2)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
肖来元,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1月出生。主要从事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IT项 目管理、软件服务与应用等相关方向的研究。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 题组成员,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工作领域主要涉及软件工程、机械 工程和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过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信息获取与沟通、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基础、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方法等多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并长期从事结构与传动装置的弹性动力学和计算机仿真以及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的跨学科研究,指导研究生80余人。
出版专着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网络版电子教材1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负责1项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参与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成果奖2项。
沈刚,男,博士,教授。1990年及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参与多项CIMS课题研究。1995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Electrical and Compter Engineering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至12月,在多伦多大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系作访问研究。1999年起,在加拿大Kerr Vayne Systems及美国Motorola公司工作,从事自动化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的研究及开发。2003年起,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双语课程。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期刊和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实时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数字通信网络和软件工程等方向。
刘云生,教授,博导。ACM(美国计算机协会)、IEEE(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高 级成员,中国安防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评审专家,国家、湖北省、浙江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特区科技顾问专家,湖北省科技 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武汉市政府经济技术顾问专家,湖北省暨武汉计算机学会软件专委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兼职教授。曾 多次当选为IEEE ICDE (国际数据工程会议,世界三大顶级IT会议之一)、ISFST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分组主席,大会主席。作为我国最早的软件工作者之一,从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1982-85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 SST公司、ISSI公司进修,后正式聘为研究职员,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程工作。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始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的研究开发,为其奠定了基础。1993-94年再次去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MIT作高访学者,进行主动、实时、内存数据库及其集成技术的研究,被我驻美使馆评价为“取得突出成果”。
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及其系统实现;嵌入式、移动、实时计算;实时数据集成管理与开发环境;软件方法学与工程技术;现代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30余人,硕士200余名。主持省部级以上各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索引等收录80多篇,被他人直接正式引用100多次;出版《现代数据库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特种数据库技术》(合着,科学出版社)等专着与教材6部。获国家(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二等奖、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8项;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次;梁亮胜科技贡献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优秀教材一、二等奖等10多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三育人”奖等各种奖20余次。
文远保,男 ,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70年开始在本校计算机系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3年去美国进修学习、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计算机及应用教研室副主任,校计算中心副主任,ASIC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仿真机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VLSI/ASIC设计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等。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ASIC设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及实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的纵、横向项目包括863 CIMS 工程以及大型横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多数为软件研究开发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50多人。
吴涛,男,博士,副教授,1972年出生,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与质量保证、软件复用与产品化、软件病毒、三维造型技术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2005年赴新加坡主持软件外包项目开发;2006年参与863项目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车间动态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2007年赴爱尔兰参加面向工业化的教育进修;2008年主持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3-2008年主持开发微软亚洲研究院资助项目2项,国防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率队获首届“花旗杯” 科技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首届微软“创新杯” 大赛全国三等奖,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
高建生,男,副教授,工学硕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一 直从事对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从而积累了计算机设计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合成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出了简易计算机系统,该系统有自己设计 的指令集,系统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功能。教学环节中获得教书育人先进教师奖,也曾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研究中先后参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 材,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科研中获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的研究。
陈长清,男,工学博士,副教授,1969年7月出生。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7—1999/8在湖北省农业银行科技处工作,从事金融软件开发与维护,通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从2003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工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英国Reading大学进修,2009年在IBM美国硅谷实验室进修。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的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数篇分别被SCI、EI和ISTP索引。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以及企业应用多项。获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各一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现主要致力于数据库及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技术的研究。
任宏萍,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8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软件助教进修班。2006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 M.Sc.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Networks。1980年毕业后留校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1997年去新加坡学习、工作。2007年返校。多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和基于网络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完成和主持完成多个纵、横向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其中包括863项目。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合编着并出版教材3部。主讲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ML及建模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指导研究生若干名。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新加坡工作期间,多次获的Singapore Public Sector WITs Conventions和TEMASEK理工学院授予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创新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 基于WEB技术的软件研究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陆永忠,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9年至201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合作课题研究。曾经参与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软件工程、软计算及网络式软件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70多 篇学术论文。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网络式软件开发及软件工程等课程,并在本课题组研究生范围内设置了专业特色培养计划,增设了人工神经网络与微粒群优 化、软计算及软件工程前沿新技术发展等新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更好地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黄立群,男,博士,副教授,1969年10月出生。1988.9至1992.7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磁测量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9至1995.5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系统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95.9至1999.12,华中理工大学电信息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在武汉市东胡开发区管委会工作,2002年作为武汉市政府驻美国友好城市匹兹堡市代表,赴美国工作。2004年2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任教。1996获得ORACLE联合大学国际认证证书;2000.5至2000.6由国家外国专家局选派赴以色列参加国际企业管理交流,获国际认证证书。主持研究项目5项,参加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其他科研项目12项。在《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电子科学学刊》、《华中理工大学学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十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移动计算、决策支持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研究。
卢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1964年5月出生。1982年9月~1986年6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7年6月就读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6年12月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现职。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超分辨率卫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2001.7-200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性能计算中的快速算法及其应用研究”(2005.1-2007.12)等,目前在研项目是 “星上遥感图像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实现技术方案”(2006年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计划资助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编写网络视频教材一部。曾两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数值计算、图像信号处理、网络信息安全等。
邱德红,男,博士,副教授,1971年生。1993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获博士学位;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2003-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研究。主要从事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研究,主持和参与过国家自然基金、863项目和香港RGC基金项目和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共3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1篇被ISTP收录,多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
方少红,女,博士,副教授,1968年8月出生。1989年武汉大学科技情报专业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97年原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职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持有DIALOG信息检索咨询员、IBM AIX系统管理员以及IBM DB2系统管理员等资格认证。2005至2007年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现负责在研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709计划子项目、参加在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篇,参编出版教材3本。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007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图形图像处理、媒体信息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
薛志东,男,博士,副教授,1973年4月生。1997年7月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在图像处理及生物信息学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基金等的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发兴趣包括游戏及动画制作技术、图像及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学、Java软件开发等。
武剑洁,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4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中心,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期在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三维产品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2004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任教。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出版教材《软件测试技术基础》。在ICESS2008、CISP2008、PA200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EI和ISTP收录。主持和参与横纵向科研与教学项目多项。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产品设计CAD软件”、香港工业技术发展署资助项目“计算机辅助三维服装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传感器的主动式闭环测量规划理论与方法”等。参与湖北省精品课程、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教育部特色专业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等。
李自力,男,博士,副教授,1965年5月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200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毕业,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博士学位论文《虚拟现实中基于图形与图象的建模与绘制(G&IBMR)的研究》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中船重工集团第709所分站作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虚拟海战场环境的建模与绘制及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的研究》。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任教,同时在电信系所办的东湖高新企业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研究,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创于1991年,是湖北省最早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三维图形研究的公司。2009年9月 调入软件学院数字艺术系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及横向协作项目多项,内容涉及图像理与识别、虚拟现实与视景仿真。这些 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子的超导理论及验证”、“海底地形探测成像新技术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筑设计方案计算机三维动画辅助评 审系统”(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主持了横向协作项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三峡工程多媒体演示系统”、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工程截流视景仿真”、中船重工709所“HZC对抗视景仿真软件模块研制”。已在“Chi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通信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系统仿真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SPIE等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被EI、SCI、STP收录十几篇。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与虚拟现实、多媒体信息处理、动漫与3D游戏技术、影视动画艺术。联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
刘小峰,男,博士,副教授,1974年8月出生。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6篇,SCI收录2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Web信息抽取、分布式系统、图像检索等。
万琳,女,博士,副教授,1975年1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之后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应用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在任教期间曾讲授计算机图形学、C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2000年“计算机图形学CAI”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2002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2-2003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4年“基于网络的自主型硬件虚拟实验环境构建”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教改项目“互动性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校工作期间,主持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863和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的项目包括Mobile SVG在嵌入式设备上的浏览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诊断软件等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项目“清江流域水电综合信息集成系统”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SVG图形编辑软件、NAM(非对称逆布局)图像表示和处理软件、计算机故障诊断软件等3项软件着作权。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图像,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胡雯蔷,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2000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信息所,获博士学位。博士其间曾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等多项横纵向项目。目前主持863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课题及虚拟现实方向横向项目。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中国机械工程》、Proc. ICMA等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SCI、EI收录近1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
裴小兵,男,博士,副教授。1997年至2000年在深圳市邮电局工作,主要从事软件的研发与管理工作,负责开发了多个软件系统。2000年至2003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从事光网络系列产品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工作,期间分别参与了TMN的研究与开发、MSTP系列产品的相关规划以及起草MSTP内嵌RPR技术规范等国标工作。2003年至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期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期刊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Data Engineering and Automated Learning等会议上发表十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信息网络及网络安全。
区士颀,男,博士。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4至1997年在武汉煤炭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1997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装备与自动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在煤炭设计院工作期间完成了多项规划和设计任务。攻读硕士期间在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工作,研究内容为MIS系统中的车间派工调度软件模块。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为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前沿技术——任意拓扑曲面的多分辨率建模技术。在《The Visual Comput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虚拟现实、动画技术、智能CAD、软件工程等。
苏曙光,男,博士,湖南临湘人,1975年7月出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航天科工集团目标与环境光电特性国防重点实验室技术顾问。1994.9~1998.7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7~2000.6工作于长虹电子集团;2000.9~2006.5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硕博连读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2篇,且多数被EI或ISTP全文收录。参与国家863科研两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一项,主持和重要参与的横向项目主要有遥感高光谱图像处理系统、战场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基于网络协作的战场动态场景模拟与虚拟测试平台、星上图像无损压缩系统等。目前研究方向和兴趣:(1)多媒体通信和视频编码(2)操作系统和中间件(3)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
曹华,男,博士。199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供职于深圳先科激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从事自动化设备设计、可编程控制器软件开发、光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2001年~2006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主持参与的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师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湖北应城盐业集团财务软件、GIS水务管理系统、远程IP Camera系统、硬盘视频监控系统、PCI视频切换矩阵卡、PCI报警卡,某国防视频网络加密系统预研课题等大中型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会议)发表论文10篇,其中 3篇被EI检索。现在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图像视频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多媒体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
吕泽华,男,博士,1976年12月出生。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自控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国内权威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模糊计算、近似推理、数据挖掘等。

❺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生导师

http://cs.hust.e.cn/webroot/teachers/teachers_d.php

硕士导师

姓名
性别
职称
研究方向

阳富民 男
教授
数据库、多媒体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其实现技术
胡和平 男
教授
软件工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文远保 男
教授
网络技术及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VLSI及数字系统CAD和设计自动化技术
徐政权 男
教授
软件工程、软件演化与复用、并行计算
欧阳星明 女
教授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
韩宗芬 女
教授
并行与分布式处理;集群与网格计算;系统安全
李胜利 男
教授
并行分布式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集群计算
周功业 男
教授
计算机外存储系统
鲁宏伟 男
教授
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多媒体数据处理与通信
廖兆存 男
教授
文字信息处理、ScienceML语言、智能文档
曹计昌 男
教授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
李平安 男
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
章勤 女
教授
集群与网格计算
朱虹 女
教授
现代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
周可 男
教授
网络存储,网络数据安全与服务,并行I/O
王芳 女
教授
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网络存储系统
吴松 男
教授
集群与网格计算
付小青 女
副教授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
龙玉国 男
副教授
现代数据库技术与信息系统
吴永英 男
副教授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实现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网络安全技术
吴恒山 男
副教授
现代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
张文彬 女
副教授
现代数据库技术
殷贤亮 男
副教授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曹忠升 男
副教授
多媒体软硬件集成、多媒体通信、多媒体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
马光志 男
副教授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与环境、数据库知识发现等
杨薇薇 女
副教授
图形、图像与并行处理
秦友淑 女
副教授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和集成系统
孙传林 男
副教授
Internet环境下基于WEB技术的数据库及网络应用和开发
甘早斌 男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
李汉菊 女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工程
林安 男
副教授
计算机新型存储系结构;多媒体信息存储
胡迎松 男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
金人超 男
副教授
计算智能与生物计算、高性能软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医学图像信息处理
肖国强 男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
徐兰芳 女
副教授
数据库、信息系统、编译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现
徐海银 男
副教授
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动画和游戏、CAD/CAM、数字权理论与技术
于俊清 男
副教授
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机械动力学等
许向阳 男
副教授
现代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
冯剑琳 男
副教授
现代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
陈进才 男
副教授
移动agent、主动存储网、网络存储代理、视频服务网络、数字媒体技术。
孙伟平 女
副教授
计算机外存储系统、网络存储与存储网络等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研究
李玉华 女
副教授
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祝建华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
王齐庄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
周时阳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
路松峰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
黄文兰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
丁忠俊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
李瑞轩 男
副教授
分布式异构系统集成、分布式系统安全、语义网与本体论、Web数据管理、对等计算、边缘计算等
周英飚 男
副教授
数据库、数据挖掘与信息系统
陆枫 女
副教授
生物信息技术、web数据资源平台
许贵平 男
副教授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实时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
徐丽萍 女
副教授
数据库、数据挖掘与信息系统
莫正坤 男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陈涛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及系统
张爱华 男
副教授
多媒体技术
孙百勇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及系统
郭红星 男
副教授
多媒体技术
赵开文 男
副教授
嵌入式系统及VLSI设 计技术
高建生 男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
袁平鹏 男
副教授
集群与网格计算
肖道举 男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
秦磊华 男
副教授
网络存储系统,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
卢萍 女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及系统
王海卫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及系统
刘景宁 女
副教授
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网络存储系统
胡迪青 男
副教授
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网络存储系统
黄浩 男
副教授
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网络存储系统
王多强 男
副教授
并行分布式处理
马丽 女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
蒋祖武 男
副教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
许如初 女
副教授
计算智能与生物计算、高性能软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石柯 男
副教授
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并行分布式计算
晏明春 男
副教授

张茂元 男
副教授
Web信息搜索与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与知识获取
陈加忠 男
副教授
嵌入式流媒体技术与网络、多媒体技术、图像和视频处理
凌贺飞 男
副教授
数字水印、拷贝检测、多媒体安全、信息隐藏、图像处理等
廖小飞 男
副教授
对等计算、流媒体服务、集群计算、虚拟化相关理论研究

博士导师

姓名
性别
职称
研究方向

裴先登 男
教授
高速大规模信息存储与测试技术
黄文奇 男
教授
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理论及应用
余胜生 男
教授
多媒体系统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
王能超 男
教授
并行算法与数学软件
冯玉才 男
教授
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现
卢正鼎 男
教授
软件工程(集成环境)
刘云生 男
教授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李庆华 男
教授
并行算法和并行程序设计方法
周敬利 女
教授
高性能存储技术及系统、多媒体数据处理与通讯
洪帆 女
教授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的研究
李之棠 男
教授
计算机网络、光计算与光互连、多媒体集成及信息系统工程
王元珍 女
教授
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实现技术
卢炎生 男
教授
数据库系统、软件测试与信息系统
金海 男
教授
计算机系统结构、并行处理与并行I/O、计算机外存储系统
谢长生 男
教授
计算机新型存储系结构;多媒体信息存储;现代光盘存储技术;计算机设备评测技术与仪器
庞丽萍 女
教授
并行分布式系统
冯丹 女
教授
计算机外存储系统、磁盘阵列、海量信息存储、IP电话网关等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
崔国华 男
教授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
余少华 男
教 授
光城域网理论和技术(光通信与计算机的融合)
周艳红 男
教 授
生物信息技术
李磊 男
教授
综合网发展战略研究
高光荣 男
教授
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并行系统生物信息优化予并行编译器等
李国徽 男
教授
研究主动、实时、移动数据库系统理论及集成技术
王天江 男
教授
人工智能、智能仿真、数据挖掘、电子政务
宋恩民 男
教授
医学图像处理

❻ 华中科技大学90后博导胡玥五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他的水平如何

他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所以在五年然能够发表这么多篇论文。他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行业做出了很多贡献。

❼ 吴波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男,1963年3 月出生, 湖北监利人。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筹)秘书长。
学习简历
1983年本科毕业,
198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包括设备智能监测与控制、信息处理、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等。
长期从事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包括智能制造、分布式制造系统、虚拟制造技术、网络化制造与企业集成等。开展了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制造系统集成、分布式制造系统的合作与协调、智能化制造单元与智能控制器、制造信息与制造智能的分布式处理、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CORBA)的制造知识与信息的共享技术、基于Petri网的制造系统与制造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制造资源的智能调度、加工状态和加工设备的智能监控、加工参数的优化与自适应整定、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网络化智能制造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港联合资助项目(NSFC-RGC)、中-新(加坡)智能制造国际合作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出版国家级重点教材一部。
在研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重点是支持网络协作的数字制造装备理论与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数字制造装备多源、异构信息的感知和自主适应原理与方法,异构装备的协同决策支持理论,数字制造装备基于状态、工况和动态性能演变的适应协作机制与行为适应控制等。

❽ 求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所胡汉平教授的资料急!重赏!

更详细的请去http://iprai.hust.e.cn/TeacherDetails24.iprai
基本资料:
姓名: 胡汉平
职称: 教授
性别: 男
邮件地址: [email protected]
办公电话:

胡汉平,男,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湖北)基地专家委员委员
出生年月:1960年7月
籍贯:湖北省武汉市
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工作经历:
1985年至1990年:中船总709研究所
1990年至1997年:华中理工大学硕、博研究生
1997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密码基金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二十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分别获得2002年至2007年省、部级技术发明4项;作为第八完成人分别获得1988年度和199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000年获得武汉市政府颁发的“武汉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主持研究的“混沌变码本流密码”算法获得了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信息安全的加/解密方法”的授权,通过了国家密码局组织的算法审查,命名该算法为“SSF46密码算法”(国密局字[2005]31号)。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10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已受理的国际PCT发明专利申请1项和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4项。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分别为9篇、45篇。
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如下:
1. 三维图像扫描装置,ZL95227897.9, 授权日期:1995.12.18,实用新型
2. 动态电子密码形成方法,ZL99116451.2, 授权日期:2002.6.26,排名1
3. 一种用于信息安全的加/解密系统,ZL00131287.1, 授权日期:2002.10.30,排名1
4. 动态电子密码系统,ZL00114328.X, 授权日期:2003.1.13,排名1
5. 无线寻呼密码无线传输方法,ZL99116517.9, 授权日期:2003.5.28,排名1
6. 一种安全网络传输方法及其系统,ZL02139144.0, 授权日期:2004.5.19,排名1
7. 一种用于动态身份认证的手机,ZL200310111571.4, 授权日期:2006.8.2,排名1
8. 一种动态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ZL200310111570.X, 授权日期:2007.6.27,排名1
9. 一种基于精度补偿的混沌密码的方法,ZL200410061281.8,授权日期:2008.11.12,排名1
10. 一种有限精度下的混沌密码产生方法,ZL200310109900.1,授权日期:2009.2.4,排名1
11. 一种安全防伪系统,ZL200410061405.2,授权日期:2009.6.24,排名1
12. 一种基于手机的移动防伪方法及其系统,ZL200710052168.7,授权日期:2009.12.30,排名1
13. 一种生成变参数混沌信号的方法及混沌保密通信系统,ZL200810197389.8,授权日期:2010.12.08,排名1
14. 一种基于超统计理论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ZL200810047728.4,授权日期:2010.12.29,排名1
15. 一种混沌系统参数估计方法,申请号:200810236727.4,排名1已授权
16. 数字版权管理方法及系统,2010.9.15,公开号:CN101833623A,排名1
17. 一种检测网络攻击行为的方法,2010.6.23,公开号:CN101753381A,排名1
18. 移动交易业务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2010.5.5,公开号:CN101702803A,排名1
19. 数字签名方法、验证方法、数字签名装置及数字签名系统,2010.4.21,公开号:CN101697513A,排名1
20. 用于光路开关的电磁光阀,ZL97109102.1, 授权日期:1997.5.8,排名2
21. 一种选择后备LSP的方法和装置,ZL200710002982.8,授权日期:2009.10.14,排名2

❾ 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怎么样值不值得去

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是很好的学院,学院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核心建设单位之一,入选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造网络安全“国家队”。

学院拥有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信息安全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首批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博士后流动站,建有跨学科交叉的多个研究平台,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在2016年2月获得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1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同年获首批网络安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安全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几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分级通关式”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目前国内唯一在本科教学中系统性推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院校。

以上内容参考华中科技大学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院简介

阅读全文

与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博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直播的歌曲都是在哪里下载的 浏览:493
视联接入路由器有几个网络接口 浏览:42
wifi信号强但电脑网络差 浏览:263
家庭网络工作网络选哪个好 浏览:91
吃鸡网络异常是什么情况 浏览:90
网络对讲机一个小时多少钱 浏览:517
网络和李晨交多少钱 浏览:310
移动网络ip不固定怎么设置网络 浏览:619
福田田面村什么网络信号好 浏览:811
路由器无线网络有时断断续续 浏览:849
下雨天后电脑网络特别差怎么办 浏览:486
同一个id网络怎么共享 浏览:761
dwd网络营销 浏览:46
vivo网络新增接入点信号好吗 浏览:660
网络熊猫的头怎么画 浏览:122
单代号网络图怎么看 浏览:544
seo网络营销教学 浏览:232
网络不好如何改变网络信号 浏览:70
网络手机文明传播行动 浏览:547
天津顶晟网络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1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