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网络中0和1是如何传输的

网络中0和1是如何传输的

发布时间:2022-06-15 02:52:49

Ⅰ 计算机是如何把这个电信号转换成0、1的,而0、1又是怎么转换成咱们看到的字符和图像的

计算机全部是二进制进行计算的,0就是不通电,1就是通电,就是这个通电和不通电的频率非常高,比如4,二进制是0100,就四次计算,先不通电,通电,不通电,不通电,完成计算。

台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计算机网络必须有以下三个要素:

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互连接起来才能构成网络,达到资源共享目的。计算机之间要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起来。

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成为“网络协议”(ProtocolTCP/IP)。网络中的计算机必须有网络协议。


(1)网络中0和1是如何传输的扩展阅读:

一直循环,直到达到精度限制才停止(所以,计算机保存的小数一般会有误差,所以在编程中,要想比较两个小数是否相等,只能比较某个精度范围内是否相等)。

这时,十进制的0.65,用二进制就可以表示为:0.1010011。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机中,除了十进制是有符号的外,其它如二进制、八进制、16进制都是无符号的。

在现实生活和记数器中,如果表示数的“器件”只有两种状态,如电灯的“亮”与“灭”,开关的“开”与“关”。

一种状态表示数码0,另一种状态表示数码1,1加1应该等于2,因为没有数码2,只能向上一个数位进一,就是采用“满二进一”的原则,这和十进制是采用“满十进一”原则完全相同。

1+1=10,10+1=11,11+1=100,100+1=101,

101+1=110,110+1=111,111+1=1000,……,

可见二进制的10表示二,100表示四,1000表示八,10000表示十六,……。

二进制同样是“位值制”。同一个数码1,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如11111,从右往左数,第一位的1就是一,第二位的1表示二,第三位的1表示四,第四位的1表示八,第五位的1表示十六。

Ⅱ 网络传播只传递0和1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和代码,所有的文件和图片等等经网络传播都是要0和1组成,曲别在于所组成顺序不同,如00001.010101.100010所代别的意思都不一样。经网络传播过来再田转码器翻译过来

Ⅲ 计算机内“1和0”的计算和传输,如果发生错误会怎样

什么是IP地址

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
按照TCP/I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协议规定,IP地址用二进制来表示,每个IP地址长32bit,比特换算成字节,就是4个字节。例如一个采用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是“”,这么长的地址,人们处理起来也太费劲了。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IP地址经常被写成十进制的形式,中间使用符号“.”分开不同的字节。于是,上面的IP地址可以表示为“10.0.0.1”。IP地址的这种表示法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这显然比1和0容易记忆得多。
有人会以为,一台计算机只能有一个IP地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指定一台计算机具有多个IP地址,因此在访问互联网时,不要以为一个IP地址就是一台计算机;另外,通过特定的技术,也可以使多台服务器共用一个IP地址,这些服务器在用户看起来就像一台主机似的。
将IP地址分成了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设计者就必须决定每部分包含多少位。网络号的位数直接决定了可以分配的网络数(计算方法2^网络号位数);主机号的位数则决定了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计算方法2^主机号位数-2)。然而,由于整个互联网所包含的网络规模可能比较大,也可能比较小,设计者最后聪明的选择了一种灵活的方案:将IP地址空间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每一类具有不同的网络号位数和主机号位数。
编辑本段如何分配IP地址
TCP/IP协议需要针对不同的网络进行不同的设置,且每个节点一般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不过,可以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给客户端自动分配一个IP地址,避免了出错,也简化了TCP/IP协议的设置。
那么,局域网怎么分配IP地址呢?互联网上的IP地址统一由一个叫“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联网网络号分配机构)的组织来管理。

IP地址类型

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IP地址根据网络ID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IP地址分类
1.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0111111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600多万个主机。
2.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128.1.0.1-191.254.255.254(二进制表示为:10000000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1 - 10111111 11111110 11111111 11111110)。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
3.C类IP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192.0.1.1-223.255.254.254(二进制表示为: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00000001 - 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0 11111110)。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4.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地址范围224.0.0.1-239.255.255.254
5.E类IP地址
以“llll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IP地址是由什么机构分配的
所有的IP地址都由国际组织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负责统一分配,目前全世界共有三个这样的网络信息中心。
InterNIC:负责美国及其他地区;
ENIC:负责欧洲地区;
APNIC:负责亚太地区。
我国申请IP地址要通过APNIC,APNIC的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大学。申请时要考虑申请哪一类的IP地址,然后向国内的代理机构提出。
编辑本段什么是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因特网信息中心)负责。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通过它直接访问因特网。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
以下列出留用的内部私有地址
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

保留IP地址
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IP地址根据网络ID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查找Ip有个cmd命令:tracert 后面加ip地址,可以查所经过的路由!

局域网中哪些是可用IP地址
在一个局域网中,有两个IP地址比较特殊,一个是网络号,一个是广播地址。网络号是用于三层寻址的地址,它代表了整个网络本身,另一个是广播地址,它代表了网络全部的主机。网络号是网段中的第一个地址,广播地址是网段中的最后一个地址,这两个地址是不能配置在计算机主机上的。例如在192.168.0.0 255.255.255.128这样的网段中,网络号是192.168.0.0,广播地址是192.168.0.127。因此,在一个局域网中,能配置在计算机中的地址比网段内的地址要少两个(网络号、广播地址),这些地址称之为主机地址。在上面的例子中,主机地址就只有192.168.0.1至192.168.0.126可以配置在计算机上了。

Ⅳ 网络中的物理层传输的是比特流,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是帧,谁可以帮我解释下比特流和这个帧吗谢谢

比作运输,数据链路层把 一个物品的所有零部件给物理层传输,物理层只传输部件,并不知道哪个部件是干什么的。所以物理层传的是零部件,数据链路层传的是整个物品。个人理解的…………

Ⅳ 数据在OSI网络结构模型中是怎样传输的

首先我们从计算机里面的数据出发吧,比如QQ写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应用层的工作,然后表示层,是传输的编码,是用什么编码传输数据,有可能还包括加密的过程.而会话层主要进行端对端的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断开.这三部分是端对端的连接. 下一层是传输层,主要包括端口和进程,表示用什么进程连接通信,比如说对方用QQ进行信息传递,这边有QQ,msn,yahoo,那么为什么就只有QQ能够接受到信息呢?这个功能识别就是靠传输层的作用了. 下面三层是点到点的连接. 网络层 写上IP 指明数据传输的路, 是快速的寻址,是能快速找到去往的路. 数据链路层是在网络层封装的基础上封装MAC地址是精确的寻址.当找到网关,在这个基础上定位哪台主机.然后最后物理层是原始的比特流传输,传输二进制0和1. 呵呵 我还是比较笼统的 不过能系统地了解整个过程 具体过程在 OSI 参考模型中,把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PDU )而每一层可为它的 PDU 再起一个特定的名称。假设计算机 A 上的某个应用程序要发送数据给计算机 B ,则该应用程序把数据交给了应用层,应用层在数据前面加上应用层的报头即 H7 ,从而得到一个应用层的数据包。报头( header )及报尾 (tailer) 是指对等层之间相互通信所需的控制信息,增加报头和报尾的过程称为封装。封装后得到的应用层数据包被称为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APDU )。封装完成后应用层将该 APDU 交给表示层。 表示层接收应用层传下来的 APDU ,它并不关心 APDU 中哪一部分是用户数据,哪一部分是报头,它只在收到的 APDU 前面加上包含本层控制信息的报头 H6 ,构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PPDU ,再交给会话层。
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数据抵达物理层。在源主机的发送程序从上到下逐层传递数据的过程中,每经过一层都要对上一层的数据附加一个特定的协议头部( H7 、 H6 、…、 H2 ),即封装;在物理层上转换成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由“ 0 ”和“ 1 ”组成的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目的主机时,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依次去掉发送方相应层上加上的头部,即拆装,最后到达接收进程。因此,发送方和接收方各层次的对等实体看到的信息是相同的,感觉上是直接通信(虚通信)。

Ⅵ 网络中,数据是怎么样传输的

通过低延迟实时网络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相连接,当其在产品线上移动时,传感器网络就能够捕获这些产品的信息。这些网络使用专门的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在数毫秒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信息的发送,以确保PLC到互联设备的传输操作比任何人为操作都要快。

Ⅶ 0和1怎么在光纤中传输

光纤传输的是强光和弱光,输入端的激光光源被调制成强光弱光,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相对于不同的光强大小输出的电压值也是大小不同的。

Ⅷ 计算机网络通信中传输的是

计算机网络通信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是一些离散的信号,一般用一系列断续变化的电压脉冲表示0和1。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信号,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或电压信号来表示0和1。

Ⅸ 数字信号在实际的物理介质中传输高低电平是控制开关管通断来实现0和1的传输的吗

现实的物理介质中0和1信号的传输不全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使用高低电平的方式,除非是在一些特别稳定的物理传输介质,实验性的信号传输演示或者是简化传输系统才采用脉冲式的信号传输。
在实际的物理介质中,除了电压(电平)脉冲衰减大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电压脉冲信号的宽频谱带宽会造成信号的色散(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使脉冲信号在传输一段距离后脉冲信号在时间轴上被扩展,从而使前后的脉冲相互重叠,而无法分离辩解了。因此实际的数字传输系统都不是直接使用脉冲信号源的。
一般的做法是01数字信号对某种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称其为载波)进行调制,传输的是经过调制的模拟的信号

Ⅹ 计算机是怎么控制发送0、1这2个新信号的整个流程。

台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计算机网络必须有以下三个要素:

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互连接起来才能构成网络,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计算机之间要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起来。
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成为“网络协议”(Protocol TCP/IP)。网络中的计算机必须有网络协议。
2: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⑴信息交换

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电子教育等。

⑵资源共享

所谓的资源是指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包括软、硬件资源,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通信线路、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上的有关信息。由于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并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户都能独立拥有,所以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资源。因而增强了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处理

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划分成许多部分,由网络内各计算机分别协作并行完成有关部分,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
4:包括软、硬件资源,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通信线路、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上的有关信息。由于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并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户都能独立拥有,所以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资源。因而增强了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利用率
5:
通信是指信息的传输,通信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信源:信息的发送者;信宿:信息的接收者;载体:信息的传输媒体。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部分见下图:

信源:
发送各种信息(语言、文字、图像、数据)的信息源,如人、机器、计算机等。

信道:
信号的传输载体。从形式上看,主要有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从传输方式上看,信道又可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两类。

信宿:
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人、机器、计算机等;

变换器:
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应不同的信源和信道,变换器有着不同的组成和变换功能。如计算机通信中的调制解调器就是一种变换器。

反变换器
提供与变换器相反的功能,将从信道上接收的电(或光)信号变换成信宿可以接收的信息。

噪声源:
通信系统中不能忽略噪声的影响,通信系统的噪声可能来自于各个部分,包括发送或接收信息的周围环境、各种设备的电子器件,信道外部的电磁场干扰等。
6:异步传输:数据以字符为传输单位,字符发送时间是异步的,即后一字符的发送时间与前一字符的发送时间无关。时序或同步仅在每个字符的范围内是必须的,接收机可以在每个新字符开始是抓住再同步的机会。同步传输:以比

特块为单位进行传输,发送器与接收机之间通过专门的时钟线路或把同步信号嵌入数字信号进行同步。异步传输需要至少20%以上的开销,同步传输效率远远比异步传输高。

7: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

S=1/T(bps)

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一比特0、1信号所需要的时间是0.001ms,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

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

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

Rmax=B.log2(1+S/N)

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

S/N(dB)=10.lg(S/N)

可得,S/N=1000。若带宽B=3000Hz,则Rmax≈30kbps。香农定律给出了一个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它表示对于带宽只有3000Hz的通信信道,信噪比在30db时,无论数据采用二进制或更多的离散电平值表示,都不能用越过0kbps的速率传输数据。

因此通信信道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所以人们可以用“带宽”去取代“速率”。例如,人们常把网络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用网络的“高带宽”去表述。因此“带宽”与“速率”在网络技术的讨论中几乎成了同义词。

带宽:信号传输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Hz)。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码元数(Baud),或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二进制数(b/s)。数据传输速率:每秒钟传输的二进制数(b/s)。

带宽 :信道可以不失真地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为不同应用而设计的传输媒体具有不同的信道质量,所支持的带宽有所不同。
信道容量: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信号量,表示信道的传输能力。信道容量有时也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位数(称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简记为bps。
数据传输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比特数。信道容量和信道带宽具有正比的关系:带宽越大,容量越大。(这句话是说,信道容量只是在受信噪比影响的情况下的信息传输速率
8:6000bps*30
9: 基带传输又叫数字传输,是指把要传输的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使用固定的频率在信道上传输。例如计算机网络中的信号就是基带传输的。 和基带相对的是频带传输,又叫模拟传输,是指信号在电话线等这样的普通线路上,以正弦波形式传播的方式。我们现有的电话、模拟电视信号等,都是属于频带传输
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对象通常是二进制数字信息,它可能来自计算机、网络或其它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代码。也可能来自数字电话终端的脉冲编码信号,设计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考虑是选择一组有限的离散的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这些离散波形可以是未经调制的不同电平信号,也可以是调制后的信号形式。由于未经调制的脉冲电信号所占据的频带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因而称为数字基带信号。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距离不大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直接传送,我们称之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上面的传输方式适用于一个单位内部的局域网传输,但除了市内的线路之外,长途线路是无法传送近似于0的分量的,也就是说,在计算机的远程通信中,是不能直接传输原始的电脉冲信号的(也就是基带信号了)。因此就需要利用频带传输,就是用基带脉冲对载波波形的某些参量进行控制,使这些参量随基带脉冲变化,这就是调制。经过调制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已调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接收端,然后经过解调恢复为原始基带脉冲。这种频带传输不仅克服了目前许多长途电话线路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缺点,而且能实现多路复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不过频带传输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要设置调制解调器
10.
0 1 0 1 1 0 1 0
1 1 1 0 0 0 0(1)
0 0 0(0)1 1 0 0
1 0(0)1 1 1 0 1
0 0 0 0(1)0 1(0)

11. 优点:1.促进标准化工作,允许各供应商进行开发。2.各层相互独立,把 网络操作分成低复杂性单元。3.灵活性好,某一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别层,设计者可专心设计和开发模块功能。4.各层间通过一个接口在相邻层上下通信
原则: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思想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功能分工的原则:即每一层的划分都应有它自己明确的与其他层不同的基本功能。

2.隔离稳定的原则:即层与层的结构要相对独立和相互隔离,从而使某一层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对其他层的影响小,各层的功能、结构相对稳定。

3.分支扩张的原则:即公共部分与可分支部分划分在不同层,这样有利于分支部分的灵活扩充和公共部分的相对稳定,减少结构上的重复。

4.方便实现的原则:即方便标准化的技术实现。

12:七层参考模型 第1层:物理层 第2层:数据链路层 第3层:网络层
第4层:传输层 第5层:会话层 第6层:表示层 第7层:应用层

13: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是烧录在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NIC)里的.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是由48比特长(6字节),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

IP是 OSI参考模型中的3层设备使用的 全球唯一的32位 点分10进制地址. 分A B C D E 5类. A B C是用于互联网的. D是广播地址. E是实验室预留的地址. IP地址相当于个人ID,是标识的作用

通过tcp/ip协议

14:“面向连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必须要与对方建立起连接。比如你给别人打电话,必须等线路接通了、对方拿起话筒才能相互通话。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我们这里只做简单、形象的介绍,你只要做到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即可。我们来看看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可以,你什么时候发?”,这是第二次对话;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认主机B的要求同步:“我现在就发,你接着吧!”,这是第三次对话。三次“对话”的目的是使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同步,经过三次“对话”之后,主机A才向主机B正式发送数据。

TCP协议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一台计算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通信系统往往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
面向非连接的UDP协议

“面向非连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不必与对方先建立连接,不管对方状态就直接发送。这与现在风行的手机短信非常相似:你在发短信的时候,只需要输入对方手机号就OK了。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比如,我们经常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例如,在默认状态下,一次“ping”操作发送4个数据包(如图2所示)。大家可以看到,发送的数据包数量是4包,收到的也是4包(因为对方主机收到后会发回一个确认收到的数据包)。这充分说明了UDP协议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正因为UDP协议没有连接的过程,所以它的通信效果高;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协议高。QQ就使用UDP发消息,因此有时会出现收不到消息的情况。
TCP协议和UDP协议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适用于不同要求的通信环境。

15: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该层是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质,由连接不同结点的电缆与设备共同构成。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以便数据流的透明传输。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2层。 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 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3层。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
 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4层。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它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 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5层。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扩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
 表示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6层。主要功能是: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 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主要功能是:为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多服务,例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与其他网络软件服务。
16。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分为非坚持型监听算法、1-坚持型监听算法和P-坚持型监听算法。

在局域网上,经常是在一条传输介质上连有多台计算机,如总线型和环型局域网,大家共享使用一条传输介质,而一条传输介质在某一时间内只能被一台计算机所使用,那么在某一时刻到底谁能使用或访问传输介质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方法或原则来控制、协调各计算机对传输介质的同时访问,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协议或称为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目前,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访问方法有:以太(Ethernet)方法、令牌(Token Ring)、FDDE方法、异步传输模式(ATM)方法等,因此可以把局域网分为以太网(Ethernet)、令牌网(Token Ring)、FDDE网、ATM网等
17:局域网的拓扑(Topology)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节点的互连构型,也就是局域网的布线方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及环型等。

18:共享式的话,通过总线这一共享介质使PC全部连通.
交换式局域网是用机与机之间,通过VLAN(虚拟局域网)划分不同的网段.
从而使同一网段的PC可以通信,
最后有三点不同,
.数据转发给哪个端口,交换机基于MAC地址作出决定,集线器根本不做决定,而是将数据转发给所有端口.数据在交换机内部可以采用独立路径,在集线器中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所有的路径上流动.
2.集线器所有端口共享一个带宽,交换即每个端口有自己独立的带宽,互不影响.
3.集线器所有端口均是同一个冲突域,而交换机每个端口下是一 个独立的冲突域

19:5-4-3规则,是指任意两台计算机间最多不能超过5段线(既包括集线器到集线器的连接线缆,也包括集线器到计算机间的连接线缆)、4台集线器,并且只能有3台集线器直接与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连接。

20: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它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比ALOHA协议更高的介质利用率。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CSMA/CD协议简单、可靠,其网络系统(如Ethernet)被广泛使用
21:只需给出一个判断,若是独立IP,则返回TRUE,若不是,则返回FALSE……
22:1.基本地址格式
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72.16.0.0。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是由Internet权力机构(InterNIC)统一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机地址是由各个网络的系统管理员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唯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唯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2.保留地址的分配
根据用途和安全性级别的不同,IP地址还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与Internet通信。
公用IP地址被分为基本三类。
Class A 1.0.0.0-126.255.255.255
Class B 128.0.0.0-191.255.255.255
Class C 192.0.0.0 -255.255.255.255
这三个基本类决定了你可以拥有多少的次网络(subnets) 和连接多少的用户(devices)(服务器,网关,打印机,电脑等)
Class A 拥有3个host.
Class B 拥有2个host.
Class C 拥有1个host.

Class A 可以适用于超级大公司或者政府机关
Class B 可以适用于普通的集团公司或者学校
Class C 可以适用于一般公司

一个机构或网络要连入Internet,必须申请公用IP地址。但是考虑到网络安全和内部实验等特殊情况,在IP地址中专门保留了三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
10.0.0.0/8: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2: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6:192.168.0.0~192.168.255.255
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只能在内部进行通信,而不能与其他网络互连。因为本网络中的保留地址同样也可能被其他网络使用,如果进行网络互连,那么寻找路由时就会因为地址的不唯一而出现问题。但是这些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可以通过将本网络内的保留地址翻译转换成公共地址的方式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互连。这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23:
平常使用的IP地址,基本上是A、B、C三类,这三类地址都有各自的默认子网掩码,如果更改默认的子网掩码,使IP地址中原来应该是用来表示主机的位现在用于表示网络号,这些“借用”的主机位就是子网位,可用于表示不同的子网号,从而就是在原来的网络中生成了不同的“子”网。原本划分子网的目的是充分利用IP地址资源,不过现在也用于其他更多的目的。这样的划分子网是纯逻辑层面的,在第三层(网络层)实施的分隔手段,只与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的应用有关,也即是说,即使两台机器不在同一子网,仍可使用其他协议(如IPX)通信,而且各机器如果有权力修改IP地址的话,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IP,使自己位于不同子网中,而虚拟局域网(VLAN)是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实施的分隔,与协议无关,不同VLAN中的机器,如果没有到达其他VLAN的路由,无论如何更改协议地址,都仍然无法与其他VLAN中的机器通信。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24:域名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在全世界,没有重复的域名域名具有唯一性。从技术上讲,域名只是一个Internet中用于解决地址对应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说只是一个技术名词。但是,由于Internet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的Internet,域名也自然地成为了一个社会科学名词

作用:DNS服务器的作用是将域名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kyi

阅读全文

与网络中0和1是如何传输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更改网络帐号和密码后路由器设置 浏览:519
苹果xsmax无线网络一直连接 浏览:452
为什么高德地图总是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305
电视盒是有线网络手机可以投票吗 浏览:182
可以移动的网络产品有哪些 浏览:806
怎么开展网络公司 浏览:489
设置笔记本无线网络 浏览:163
忽略网络之后怎么恢复 浏览:120
电视的网络连接怎么找 浏览:921
全村网络没有信号怎么处理 浏览:146
西安哪些地方网络好 浏览:325
华为路由器查网络访问记录 浏览:170
无法找到外部网络连接 浏览:636
ipad无线网络怎么联网 浏览:34
必剪网络异常点击重试 浏览:319
网络怎么说脏话 浏览:582
租用网络平台有哪些 浏览:504
移动家里wifi网络慢怎么举报 浏览:355
中小型企业的网络安全 浏览:46
有网络无法连接无线路由器 浏览:6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