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庆三峡学院代码是多少
10643是重庆三峡学院的代码。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先后更名为万县大学、万县专科学校、万县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5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87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1个;获国家授权专利751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出版学术着作158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815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论文1053篇,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7篇,CSSCI收录论文314篇,CSCD来源期刊论文271篇。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市级学会2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轻合金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安全。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环江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群体。
市级学会: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2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79.9万余册,电子图书176.02万余种。
学校拥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FAJS外文期刊数据库等15个中外文数据库;收藏有《四库全书》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3.5万多册,善本1300余册,其中有《四声韵谱》孤本一套。共有64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
学术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长期开设“三峡研究”等特色栏目。在对“三峡”的研究中,还开设了“理论前沿”“经济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新闻与传媒”“绿色教育”等热点栏目;该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教育阅读网、武汉博看网等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校训
重庆三峡学院校训
厚德、博学、自强、创新
释义: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其内涵为“协作、奉献、宽厚、诚信”。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指广博地学习知识,其内涵为“尚学、博览、善思、明辨”。
“自强”出自《周易·干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作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解。传承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也包括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也包括身体之强、学业之强,更指能力之强、意志之强。其内涵为“励志、坚韧、笃行、有为”。
“创新”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意指创造、创意、创见。其内涵为“继承、扬弃、求是、超越”。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央为校名,校名上方为学校校标。
校标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双圆之间上方呈弧型排列校名,下方呈弧型排列学校英文名称,内环中间有太阳和象征长江三峡夔门的组合图案,组合图案中间有学校英文简称“CTGU”和建校时间“1956”字样。
校徽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所佩戴校徽为红底白字,学生所佩戴校徽为白底红字。
学院发展: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区域经济和三峡文化研究上特色突显。现有重庆市科普基地和以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三峡化工、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三峡艺术等24个校级科研所为代表的一批为库区经济服务的特色科研机构。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学校在三峡移民、库区产业调整、移民教育和区域经济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探索,提供各类咨询研究报告100余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三峡库区库岸生态治理”项目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被重庆市、国家三建委列为重点攻关项目,项目成果被《光明日报内参》报道后,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批示。近五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500余篇;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近60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
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竞技、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艺竞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我校广播电视专业余常海同学的摄影作品《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是您这个眼神》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作品新闻摄影类一等奖;艺术设计专业张舒同学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武术比赛蝉联在渝高校6连冠。毕业生参加公招考试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建立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语言文字示范学校以及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0年5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中提出“要把重庆三峡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学校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到“十二五”末,学校将发展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贰’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网络工程师的就业前景
1、起点高,发展空间大:网络工程师的起点很高,处于薪资高、地位高的地位。根据中国IT行业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一年工作经验的月薪一般能够达到6000-8000元,一些高级网络工程师年薪普遍高达10万。网络工程师的发展空间非常的大,可以做数据库工程师、网络安全 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做高级网络工程师、项目主管、项目经理还可以自己创业!
2、职业寿命长,越老越吃香:网络工程师职业寿命较长,而且网络工程师的待遇会随着您的经验不断的增加,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选择多方面的职位。
3、性别无偏好,就业歧视小:一般人认为IT行业是男性的天地,这是对女性能力的亵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很多女性表现出来的能力都超过男性,如在学校,很多学生会主席很多奖学金获得者都是女学生,而在社会上,在各行各业也涌现出很多女强人。对于网络工程工作而言,也是如此,而且女性更为细致,在排错、纠错方面有优于男性的性质。
4、需求量大,工作稳定:网络工程师属于技术比较强的职业,公司看重的是技术和经验,不会随便的辞退。
加上网络工程师这个职位缺口比较大,人才非常的却反,一项来自中华英才网的统计数据显示:网络工程师每年的缺口超过60万人,而且这个数据随着中国网络的普及而快速递增!
一、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企业(或政府)信息化过程需要以下四种人:
1、企业信息化主管:负责信息化建设中的目标与方案决策,信息化建设中的方向研究
2、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建设,包括设备、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
3、运行维护人员:负责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基本的开发
4、操作应用人员:主要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