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部要求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
4月20日,为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强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地要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全文:
互联网络既兴,移动终端正盛;信息交互通达宇内,图文视听精彩纷呈;有助沟通便捷,能广世人见闻,可增少儿学识,更促社会繁荣。然成瘾游戏、邪恶动漫、低俗小说、网络赌博,附生蔓延,危害孩子健康,亟须大力防范。是以倡导全体家长,恪尽父母责任,力行“五要”,与学校共筑防范之堤。
一要善引导,重监督。家长须强化监护职责,养良善之德,树自卫之识,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
二要重表率,立榜样。家长须重视网瘾危害,懂预防之策,远网游之害,读有益之书,表示范之率。
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
四要导心理,促健康。家长须关注子女情绪,调其心理,坚其意志,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利用网络。
五要多配合,常沟通。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通报情况,多交换信息,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
防孩子沉迷网络,须各方尽心尽责。为易记忆、广传播,特附“防迷网”三字文:
互联网,信息广,助学习,促成长。
迷网络,害健康,五个要,记心上。
要指引,履职责,教有方,辨不良。
要身教,行文明,做表率,涵素养。
要陪伴,融亲情,广爱好,重日常。
要疏导,察心理,舒情绪,育心康。
要协同,联家校,勤沟通,强预防。
㈡ 我们该如何避免沉迷网络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期就有提出游戏沉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建议上课期间关闭网络游戏服务。并指出网络游戏或许能创造一定的财富,但带来的危害更大,不能顾此失彼。建议相关部门在孩子上课期间应当关闭网络游戏服务,对网络游戏的开放时间给予严格限定。
由于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步入每一个家庭,导致青少年沉迷游戏问题才会如此严重。比起关闭网络游戏,我们或许能通过更适合的方式来帮助未成年人解决网络游戏问题。
通过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行未成年人登入网游时段、时长监管分级,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一个接一个的网络防沉迷措施都已经面向社会,相信未来更严格的检测措施也能起到更多的作用。
游戏防沉迷,防的是沉迷,而不是游戏
游戏高速发展的背后,巨大的游戏玩家占比一方面显示了整个游戏行业令人惊叹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却也在控诉一个令人无奈的事实。未成年人在网络人群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再加上自控能力较差,沉迷游戏和过度消费引发了各种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2000年6月,一纸“游戏机禁令”让原本蓬勃发展的国内主机行业进入了长达15年的寒冬,中国的游戏行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2001年后,大大小小的网络游戏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游戏市场出现,并以极快的速度抢占了国内游戏市场份额。这也为未来的网络游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期又随着4G网络普及手机游戏逐渐占据市场,然而在手机游戏飞速发展的同时,“游戏沉迷”的问题还是遗传了下来,再次将游戏推向了风口浪尖。
或许是一些媒体的夸大化宣传,导致游戏一直没法被人们正式化的面对解读。人民日报曾在2018年9月发表过一篇名为《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网游》的文章,说的就是不该对游戏的妖魔化,应该正是网络游戏这一行业。同时伴随着电子竞技的发展,游戏产业也渐渐被人们接受。取消网络游戏显示是不现实的,网络游戏目的也是为更多的人提供的是休闲娱乐。我们应该做的是防止”沉迷“,家庭教育相比与外力因素或许是一个更好的办法。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是我们要做的持久战,如果但是一个简单的问题20年前就已经解决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从未成年的教育抓起。
㈢ 如何预防沉迷网络
近日,教育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小学校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重点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教育部表示,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约为1.96亿;10-19岁占比为19.6%,约为1.51亿。
各校还要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教育部同时下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该信另附“防迷网”三字文,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㈣ 思修,学校和辅导员在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大学课堂是轻松开放的,但是有些知识却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一些大学生才会逃课,选择沉迷网络。面对这一现象,高校管理时就应该努力优化学校本身的教育管理体制,鼓励教师们创新教学行为,提高大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加知识建构的活跃性,改善教学环境,满足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㈤ 如何预防沉迷网络 教案
预防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案
㈥ 如何防止沉迷于网络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网络。
网络自发明以来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它是帮助人们实现各种梦想途径而不是终点。以这种心态对待网络,你自然分得清网络和现实比孰轻孰重。
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是为了打发时间,网络上有浏览不完的新奇事物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
对于这部分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将那些空余的时间用在实践自己喜欢的事物上,这样得到的满足感绝对比仅仅看着那些别人制造出来的东西多得多。
一部分人沉迷于网络社交,他们为了接交虚拟朋友。
这些人多半在生活中没有倾诉的途径。那就应该走出家门勇敢的和身边的人交谈,面对面的交谈才会用真正的感情交换,才能真正的让人释放自我。
年轻人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似乎很容易取得成就。
但是,沉迷游戏的人也会在游戏结束后感到最大的空虚。所以去读书去看电影,同样花费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所获。
还有一部分特殊人群,他们沉迷于网络信息,他们渴求学会网络中所有的知识。
这部分人应该学会放空自己感受生活,因为网络上的一切知识都是用来丰富生活,而不是给生活以负担的。
规划好自己运用网络的时间长短,越是有计划的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越不会为其所困。
最后为自己的健康着想,让网络助力你的生活,而不是摧残你的身体。
㈦ 教育部门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该怎样做
时代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也会带来不同的挑战,就比如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就导致很多孩子很容易就可以接触到手机,并且沉迷于网络。而要改善这个问题,除了学校以外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教育部已经要求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这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就是占据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社会各界以及父母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事情上,引导孩子去关注有助于自己成长的东西,这样的话就能够帮助孩子去抵制诱惑。
㈧ 提醒丨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学校,家长怎么做
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学校要做些什么?
为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学校:
■ 一要积极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迅速落实相关工作;
■ 二要在重点时段播放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及时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
■ 三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案例教学、专家讲座、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 四要明确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
■ 五要及时发放教育部研制的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手册及致家长的一封信,组织收看专题警示片;
■ 六要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家长要做些什么?
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家庭要发挥好第一个课堂作用,父母要承担起第一任老师职责,希望广大家长做到“五要”。
■ 一要教育引导,履行家长监护职责;
■ 二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 三要注重陪伴,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 四要疏导心理,不将网络当作精神寄托;
■ 五要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段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