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湿地监测如何设置网络

湿地监测如何设置网络

发布时间:2022-04-16 13:44:18

1. 如何加强湿地科研监测工作

可以从水质检测、底泥监测以及湿地水生动植物,还有周边野生动物观测这样几个方面考虑。

2. 如何保护湿地

一是要掌握正确的宣传思路。过去几年的宣传工作在改变广大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思想认识、观念理念和行为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要分工协作,突出重点。国办通知和全国湿地会议精神,各地要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同时,要根据宣传提纲的要求,结合当地湿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抓住湿地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和林家的宣传部门要主动与各地各级新闻宣传单位联系,把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通报给他们。

湿地恢复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选用最简单的恢复方法,因为越复杂的恢复方法,越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采用破坏性最小、最为生态的方法最容易实现恢复目标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考虑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如果一些自然过程不能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应更多地考虑采用生物工程,而不是传统的工程措施。

(2)湿地监测如何设置网络扩展阅读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间保护湿地公约。到2014年1月为止已有168个缔约国,2170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3. 水鸟如何保护

湿地国际1996年3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了第6届缔约方大会。大会通过了1997~2002年战略计划。1996年10月常委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亚洲水鸟调查活动由湿地国际统一组织协调,该活动与湿地国际在欧洲、非洲和美洲的水鸟调查合称“国际水鸟调查”。亚洲水鸟调查于1987年从印度发起,目前已迅速发展到东亚、南亚、东南亚、大洋洲以及俄罗斯远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水鸟调查的目标是获取每年水鸟越冬种群的资料,作为评价湿地状况及监测水鸟种群的基础;每年定期监测湿地的状况;激发人们对水鸟和湿地保护的兴趣,促进地区的湿地和水鸟保护活动。

亚洲水鸟调查于每年1月的第2和第3周进行。水鸟调查的种类范围包括几乎《湿地公约》定义的所有种类。包括鸊、鸬鹚、鹈鹕、鹭类、鹳类、鹮类、琵鹭、火烈鸟、天鹅、雁类、鸭类、鹤类、秧鸡类、鸻鹬类、鸥类和主要依赖湿地的猛禽类。水鸟调查的湿地类型通常包括所有类型的水鸟栖息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沼泽、海岸滩涂、红树林等。

亚洲水鸟调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亚洲水鸟调查项目各地区协调员收集本地区水鸟调查数据;各地区数据统一汇总到湿地国际;湿地国际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出版调查报告;将调查报告赠送有关的政府、非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参与调查的所有人员。

2009年1月,由日本环境省自然保护局生物多样性中心出资,湿地国际—日本办事处和日本鸟类研究协会联合组织举办的“亚洲迁徙水鸟监测国际合作研讨会”在日本福冈市成功召开。会议就各自国家的湿地与水鸟资源现状、水鸟监测保护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绩等方面向大会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与会代表们还就水鸟监测与保护的国际合作、日本国内水鸟保护的技术、公众意识宣传和培训的推动工作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

2009年,一个新的为期三年的项目“加强北非水鸟和湿地保护能力”将从本月开始执行。根据项目框架,能力建设活动将在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和毛里塔尼亚开展。“加强北非水鸟和湿地保护能力”项目与目前正在执行的“UNDP—全球环境基金非洲—欧亚迁飞路线”项目即“飞越湿地(简称WOW)”项目是相联系的。这个项目将在《UNEP非洲—欧亚迁徙水鸟保护协议》的框架下执行。其合作伙伴包括:国际鸟盟、湿地国际和湿地公约等。

湿地国际是第一个通过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与中国政府达成谅解备忘录而成功在中国建立办事处的国际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根据备忘录精神,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于1996年9月26在北京正式成立。湿地国际在中国建立办事处是为了帮助中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通过引进技术和资金、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开展信息交流来促进中国和东北亚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主要任务是促进国家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支持开展湿地资源调查与编目;支持建立湿地监测网络,促进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评估和确认国际意义的湿地生境;协助和支持建立标准化的湿地数据库;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研究,鼓励对退化湿地进行恢复重建;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支持和促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优先项目的研究;建立湿地专家网络,组织和协助湿地专家参与国际湿地项目;组织召开各种与湿地有关的研讨会、论坛、培训班等活动,促进东北亚地区湿地保护;通过湿地出版物提高公众意识。

4. 湿地监测监控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监控系统是通过摄像头、录像机、监视器、交换机、网线等一整套监控设备组成的视频系统,监控系统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行业,为人们生活、工作、生产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 如何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去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指出湿地保护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保护湿地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求林业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并对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做出了部署。我国湿地保护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我国是世界湿地大国,目前有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77%,《湿地公约》所列的各类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以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个,近40%的自然湿地纳入了保护范围,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为加强湿地保护奠定了基础。探索性地开展了湿地保护和恢复试点,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广泛开展了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及培训活动,促进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对湿地的认识正在经历着把湿地看成是荒滩荒地到将湿地作为国家重要生态资源的转变。相应的,在思想观念上正在经历由注重开发利用到保护与利用并重,并逐步做到保护优先的转变。这些转变虽然是初步的,但对湿地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湿地保护仍然是生态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薄弱环节,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首先,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过去的压力主要来自解决吃饭问题,为了增加耕地而大量开垦围垦湿地。当前的压力则更多的来自于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为了经济建设而过度开发湿地资源。其次,影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未得到解决,特别是思想认识缺位,政策机制缺乏,资金投入缺少,管理体系薄弱。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利用、乱占滥用湿地的现象不断发生,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功能不断下降,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针对当前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严峻形势,为适应国家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的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生态功能为中心,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紧紧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力量,认真落实好《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实施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努力实现湿地保护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到2010年,使我国60%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转;到2020年,使70%以上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保护与利用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形成完善的自然湿地保护网络和管理体系。
实现上述目标,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应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保护发展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树立保护为基础的思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严格保护规范利用行为,以科学利用巩固保护成果,把湿地保护管理引入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要求,把湿地保护发展与增加群众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这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三是重点工程实施与面上工作的关系。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是林业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湿地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好湿地保护工程的同时,做好湿地保护面上的工作,做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四是部门主导与依靠各方力量的关系。按照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的要求,在认真履行林业部门自身职责的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有利局面。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可持续利用示范、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共管、提高保护能力建设五大优先工程。湿地保护优先工程,就是加强湿地保护区建设,发挥保护区在保护自然湿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控制湿地的污染。湿地恢复优先工程,就是在重要湿地保护区开展水资源调配与管理,对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综合整治,努力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可持续利用示范优先工程,就是选择具有开发潜力、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和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为湿地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验。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建设优先工程,就是以社区为湿地保护的基层单位,以保护为中心设计和规划项目,大力实施有利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社区发展项目。提高保护能力建设优先工程,就是建立国家和地方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根据当前湿地保护工作还处于抢救性保护阶段的实际,紧紧围绕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这一核心,做好各项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按照工程规划的要求编制好湿地保护工程近期实施规划,明确分阶段建设的目标和重点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强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将建立湿地保护区作为抢救性保护的关键措施,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抓紧建立保护区,使更多的自然湿地尽快纳入保护范围,在条件所限暂时难以建立保护区的地方,因地制宜积极建立保护小区或设立保护站点;加快推进《湿地保护条例》的制定工作,把湿地保护管理引向法制化轨道;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制止肆意侵占和非法破坏湿地的行为;加强湿地保护科学研究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湿地培训、资源监测和履约工作;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把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作dong为湿地保护的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来抓,使湿地保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6. 网络监控如何设置

1.首先右键点击我的电脑,找到属性并打开。

7. 如何设置网络环境设置

1、首先右击计算机桌面的网络图标,弹出右击的下拉子菜单,在子菜单中找到“属性”。

8. 什么是湿地

湿地(wetland)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

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基本分五大类】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河口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遭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km2以上)。

季节性的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人工水面

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湿地公约的认可。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生产功能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着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

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

【不同的定义】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其他】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是巴西中部马托格罗索州的潘塔纳尔沼泽地(Pantanal),面积达2500万公顷。

湿地科学与刊物

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 水体生态学 《湿地学报》(Wetlands) 《湿地科学》(Wetland Science,杂志,中国)

国际条约与组织

国际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 Day,每年6月5日)
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 湿地科学家学会(The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ICBP)
国际水禽湿地调查局(Inter-national waterfowl and wetland re-search bureau)
人与生物圈 东北亚地区鹤类保护区网络 东亚-澳大利亚涉禽保护网络
雁鸭类迁飞网络

科学研究机构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湿地中心 新南威尔士大学湿地生态研究中心

美国:

美国国家湿地研究中心(NWRC)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湿地研究中心

9. 现在的人是怎么保护湿地的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特征。谁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谁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竞争优势。保护好湿地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基本国情、省情和湿地保护现状,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一是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和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科普讲座、制作专题片、环保志愿者等活动,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与人类的关系,特别要加大警示宣传的力度,使湿地保护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健全保护制度,依法进行湿地管理。目前,全国已有不少省出台了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因此,要尽快出台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将湿地保护、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国土及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与湿地保护立法协调一致。建立省级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与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湿地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使湿地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强化组织领导,逐步理顺湿地保护工作机制。湿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湿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承担着湿地保护和管理的保护区,应当纳入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解决其人员编制,从而吸引一批素质高、能干事、留得住的人员从事保护区管理工作。
四是政府投入为主,多方争取资金。湿地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在湿地建设中应起着主导作用。要明确国家、各级政府对应级别湿地保护区责任,并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同时,还要多方筹措湿地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建设。要按照“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积极投资湿地保护。
五是加快保护区建设,强化保护管理力度。实践证明,建设湿地保护区是保护湿地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要依照《全国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统盘考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对典型独特的湿地类型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要抢救性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制定好重点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计划,争取早日列入国湿地保护计划。坚决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科学、健康、顺利开展。

10. 网络监控如何设置

1.首先右键点击我的电脑,找到属性并打开。

阅读全文

与湿地监测如何设置网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hp台式机网络同传怎么关闭 浏览:682
无线网络访问权利 浏览:959
有没有软件可以测试出来网络卡顿 浏览:928
小米下拉网络投屏开关如何设置 浏览:896
网络游戏设置时间 浏览:559
如何网络订购曲阜门票 浏览:105
网络消费还有哪些新的特征 浏览:795
古剑奇谭网络版交易平台哪个好 浏览:815
越南手机什么制式网络 浏览:929
尔雅网络课怎么设置 浏览:891
网络电视盒怎么还有维护密码 浏览:308
非wifi网络缓存 浏览:130
台式机的网络想换成wifi 浏览:659
济南医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浏览:863
树形网络拓扑由什么构成 浏览:589
如何自己制作网络测速 浏览:391
网络哪里可以问政 浏览:351
网络安全教育视频全集 浏览:352
今晚淮北安广网络没信号 浏览:349
如何绘制路口网络标识图 浏览:9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