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如何理解卷积神经网络

如何理解卷积神经网络

发布时间:2022-04-27 08:51:29

什么是卷积神经网络为什么它们很重要

⑵ 怎样通俗易懂地解释卷积

对卷积的意义的理解:

从“积”的过程可以看到,我们得到的叠加值,是个全局的概念。以信号分析为例,卷积的结果是不仅跟当前时刻输入信号的响应值有关,也跟过去所有时刻输入信号的响应都有关系,考虑了对过去的所有输入的效果的累积。在图像处理的中,卷积处理的结果,其实就是把每个像素周边的,甚至是整个图像的像素都考虑进来,对当前像素进行某种加权处理。所以说,“积”是全局概念,或者说是一种“混合”,把两个函数在时间或者空间上进行混合。




⑶ 卷积神经网络主要做什么用的

卷积网络的特点主要是卷积核参数共享,池化操作。
参数共享的话的话是因为像图片等结构化的数据在不同的区域可能会存在相同的特征,那么就可以把卷积核作为detector,每一层detect不同的特征,但是同层的核是在图片的不同地方找相同的特征。然后把底层的特征组合传给后层,再在后层对特征整合(一般深度网络是说不清楚后面的网络层得到了什么特征的)。
而池化主要是因为在某些任务中降采样并不会影响结果。所以可以大大减少参数量,另外,池化后在之前同样大小的区域就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了。
综上,所有有这种特征的数据都可以用卷积网络来处理。有卷积做视频的,有卷积做文本处理的(当然这两者由于是序列信号,天然更适合用lstm处理)
另外,卷积网络只是个工具,看你怎么使用它,有必要的话你可以随意组合池化和卷积的顺序,可以改变网络结构来达到自己所需目的的,不必太被既定框架束缚。

如何更好的理解分析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局部连接的概念参考局部感受域,即某个视神经元仅考虑某一个小区域的视觉输入,因此相比普通神经网络的全连接层(下一层的某一个神经元需要与前一层的所有节点连接),卷积网络的某一个卷积层的所有节点只负责前层输入的某一个区域(比如某个3*3的方块)。这样一来需要训练的权值数相比全连接而言会大大减少,进而减小对样本空间大小的需求。

权值共享的概念就是,某一隐藏层的所有神经元共用一组权值。

这两个概念对应卷积层的话,恰好就是某个固定的卷积核。卷积核在图像上滑动时每处在一个位置分别对应一个“局部连接”的神经元,同时因为“权值共享”的缘故,这些神经元的参数一致,正好对应同一个卷积核。

顺便补充下,不同卷积核对应不同的特征,比如不同方向的边(edge)就会分别对应不同的卷积核。

综述

总体来说就是重复卷积-relu来提取特征,进行池化之后再作更深层的特征提取,实质上深层卷积网络的主要作用在于特征提取。最后一层直接用softmax来分类(获得一个介于0~1的值表达输入属于这一类别的概率)。

⑸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是什么

一维构筑、二维构筑、全卷积构筑。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是一类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代表算法之一。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 learning)能力,能够按其阶层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平移不变分类(shift-invariant classification),因此也被称为“平移不变人工神经网络(Shift-Invaria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SIANN)”。

卷积神经网络的连接性:

卷积神经网络中卷积层间的连接被称为稀疏连接(sparse connection),即相比于前馈神经网络中的全连接,卷积层中的神经元仅与其相邻层的部分,而非全部神经元相连。具体地,卷积神经网络第l层特征图中的任意一个像素(神经元)都仅是l-1层中卷积核所定义的感受野内的像素的线性组合。

卷积神经网络的稀疏连接具有正则化的效果,提高了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避免过度拟合,同时,稀疏连接减少了权重参数的总量,有利于神经网络的快速学习,和在计算时减少内存开销。

卷积神经网络中特征图同一通道内的所有像素共享一组卷积核权重系数,该性质被称为权重共享(weight sharing)。权重共享将卷积神经网络和其它包含局部连接结构的神经网络相区分,后者虽然使用了稀疏连接,但不同连接的权重是不同的。权重共享和稀疏连接一样,减少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总量,并具有正则化的效果。

在全连接网络视角下,卷积神经网络的稀疏连接和权重共享可以被视为两个无限强的先验(pirior),即一个隐含层神经元在其感受野之外的所有权重系数恒为0(但感受野可以在空间移动);且在一个通道内,所有神经元的权重系数相同。

⑹ 描述计算机视觉问题中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基本概念,并描述CNN如何实现这些概念。

摘要 你好,卷积是CNN的核心,是用卷积核扫描图像,得到相应的特征。卷积核可以理解成过滤器(或图像扫描器、特征扫描器、局部感受野)。这里先不涉及到卷积的具体操作,只介绍卷积的简单概念。在BPNN中,前后层神经元的连接是“全连接”,即每个神经元都与前一层所有神经元相连,而卷积是每个神经元只与上一层的一部分神经元相连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⑺ 类脑和卷积神经网络什么关系

一、“类脑”概念

1. 在早期,类脑一般是指从软硬件上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信息加工方式。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以及神经科学与各种工程技术的多方面融合发展,脑与机的界限被逐步打破。尤其是脑机接口,在计算机与生物脑之间建立了一条直接交流的信息通道,这为实现脑与机的双向交互、协同工作及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随之,“类脑”的概念逐步从信息域自然地延伸到生命域。因此,以脑机互联这一独特方式实现计算或智能,也被归入“类脑研究”范畴。

2. 类脑研究是以“人造超级大脑”为目标,借鉴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模拟大脑神经系统,构建以数值计算为基础的虚拟超级脑;或通过脑机交互,将计算与生命体融合,构建以虚拟脑与生物脑为物质基础的脑机一体化的超级大脑,最终建立新型的计算结构与智能形态。我们不妨将类脑的英文称为Cybrain (Cybernetic Brain),即仿脑及融脑之意。其主要特征包括:


A.以信息为主要手段:用信息手段认识脑、模拟脑乃至融合脑;

B.以人造超级大脑为核心目标:包括以计算仿脑为主的虚拟超级脑,以及虚拟脑与生物脑一体化的超级大脑这两种形态;

C.以学科交叉会聚为突破方式:不单是计算机与神经科学交叉,还需要与微电子、材料、心理、物理、数学等大学科密切交叉会聚,才有更大机会取得突破。

3. 类脑研究的主要内容:

类脑研究要全面实现“懂脑、仿脑、连脑”,脑认知基础、类脑模拟、脑机互联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将类脑研究主要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信息手段认识脑、计算方式模拟脑、脑机融合增强脑(见图1)。其中,信息技术贯穿始终。

二、卷积神经网络

1.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是一类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代表算法之一 。

2.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 learning)能力,能够按其阶层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平移不变分类(shift-invariant classification),因此也被称为“平移不变人工神经网络(Shift-Invaria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SIANN)” 。

3. 对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时间延迟网络和LeNet-5是最早出现的卷积神经网络 。

在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深度学习理论的提出和数值计算设备的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

4. 卷积神经网络仿造生物的视知觉(visual perception)机制构建,可以进行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其隐含层内的卷积核参数共享和层间连接的稀疏性使得卷积神经网络能够以较小的计算量对格点化(grid-like topology)特征,例如像素和音频进行学习、有稳定的效果且对数据没有额外的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要求 。

三 、二者关系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可以提供给计算机对人脑的模拟训练,强大的算力可以支撑计算机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获得更多规律,进行知识的学习。

类脑智能做的面比较广,出发点是开发一个与人脑具有类似功能的模拟大脑出来,达到人类的智慧,深度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是对人脑研究的一个小成果,而类脑智能相对研究的比较宽泛和深入。

而卷积神经网络只是深度学习的代表算法之一。

⑻ 前馈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的区别与联系

一、计算方法不同

1、前馈神经网络:一种最简单的神经网络,各神经元分层排列。每个神经元只与前一层的神经元相连。接收前一层的输出,并输出给下一层.各层间没有反馈。

2、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照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3、卷积神经网络: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

二、用途不同

1、前馈神经网络:主要应用包括感知器网络、BP网络和RBF网络。

2、BP神经网络:

(1)函数逼近:用输入向量和相应的输出向量训练一个网络逼近一个函数;

(2)模式识别:用一个待定的输出向量将它与输入向量联系起来;

(3)分类:把输入向量所定义的合适方式进行分类;

(4)数据压缩:减少输出向量维数以便于传输或存储。

3、卷积神经网络:可应用于图像识别、物体识别等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物理学和遥感科学等领域。

联系:

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都属于前馈神经网络,三者都属于人工神经网络。因此,三者原理和结构相同。

三、作用不同

1、前馈神经网络:结构简单,应用广泛,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及平方可积函数.而且可以精确实现任意有限训练样本集。

2、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间层数、各层的神经元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设定,并且随着结构的差异其性能也有所不同。

3、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表征学习能力,能够按其阶层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平移不变分类。

(8)如何理解卷积神经网络扩展阅读

1、BP神经网络优劣势

BP神经网络无论在网络理论还是在性能方面已比较成熟。其突出优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间层数、各层的神经元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设定,并且随着结构的差异其性能也有所不同。但是BP神经网络也存在以下的一些主要缺陷。

①学习速度慢,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般也需要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学习才能收敛。

②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

③网络层数、神经元个数的选择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

④网络推广能力有限。

2、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具有自学习功能。例如实现图像识别时,只在先把许多不同的图像样板和对应的应识别的结果输入人工神经网络,网络就会通过自学习功能,慢慢学会识别类似的图像。自学习功能对于预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预期未来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将为人类提供经济预测、效益预测,其应用前途是很远大的。

②具有联想存储功能。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馈网络就可以实现这种联想。

③具有高速寻找优化解的能力。寻找一个复杂问题的优化解,往往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利用一个针对某问题而设计的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发挥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能很快找到优化解。

⑼ 卷积神经网络工作原理直观的解释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卷积运算,从频域角度看,是频谱相乘所以图像跟卷积核做卷积时,两者频谱不重叠的部分相乘,自然是0,那图像这部分频率的信息就被卷积核过滤了。而图像,本质上就是二维离散的信号,像素点值的大小代表该位置的振幅,所以图像包含了一系列频率的特征。比如图像边缘部分,像素值差别大,属于高频信号,背景部分,像素值差别小,是低频信号。所以如果卷积核具有‘高通’性质,就能起到提取图像边缘的作用,低通则有模糊的效果。所以,卷积神经网络的牛逼之处在于通过卷积层的不同卷积核,提取图像不同频段的特征;以及通过池化层,提取不同粒度的特征。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卷积神经网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连接看哪个标志 浏览:842
苹果网络硬盘的照片 浏览:346
switch无法使用中国移动网络 浏览:53
网络广告预算的项目有哪些 浏览:528
家里网络信号为什么老不好 浏览:38
警察大学网络安全与执法怎么样 浏览:134
开通了流量为什么网络不可用 浏览:672
长春网络主播培训哪里有 浏览:978
网络更改设置为按流量计费划算吗 浏览:63
有哪些网络剧值得追 浏览:625
华为手机怎么把默认网络卡改了 浏览:638
网络中ds和dm是什么 浏览:418
双通道网络加速设置 浏览:598
电脑网络正常为什么卡 浏览:827
牡丹江网络和电信哪个网速快 浏览:775
小米手机设置点击忘记网络 浏览:259
无线网络错误440是什么意思 浏览:135
网络抗干扰能力哪个好 浏览:600
网络应用怎么设置 浏览:355
关于路由器网络异常 浏览:3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