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即时通讯软件有何特点
即时通讯软件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
即时通讯软件有以下特点和功能:
收发文字,文本信息。
组织结构的显示。
用户在线的状态感知。
语音,视频通话。
开放的2次开发接口。
通讯录功能。
消息提醒功能。
② 即时通讯软件得功能有哪些
我觉得有个企业即时通讯软件Active Messenger的介绍倒是蛮适合回答你的这个问题的
企业即时通讯软件AM其特点:
1)系统提供独立的企业即时通讯服务器给企业;
可以在局域网内布置,用户在不上外网的情况下实现局域网内的交流
若有同事需要异地使用,只需要将即时通讯服务器的IP地址映射到外网就可以
2)所有的用户都是由系统管理员按照企业组织架构统一建立的,支持AD域集成;
控制了只有同事或有业务联系的人员才能登录企业即时通讯系统
3)所有交流都经过即时通讯服务器中转;
这样可以在服务器备查历史消息,企业内部交流需要信息的可追溯性
这样的架构使得系统具有企业邮箱的大部分功能
4)系统提供与OA、ERP软件集成的开发接口;
当OA、ERP系统有事务发生时,可以通过AM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
5)其它功能
支持大容量文件及目录的发送,内网速度可以到6M
支持消息的签收,跟踪管理(可以查对方是打开过消息)
支持对离线人员的消息发送(支持带附件带目录,支持对几千人员的群发)
支持多服务器互连(可以建立分布式的企业构架)
支持屏幕截取,并进行批注后发送 (有的时候,文字不能表达清楚,必须通过图片加批注文字才能表达。)
支持语音及视频通讯
支持事务申请
支持会议功能(就某一主题开个会议,结束后可以产生会议记录)
支持历史文档管理
支持客户端历史消息备份管理
除了即时通讯功能外,系统可扩展有用的增值方案;
1、AM短信扩展模块;
2、AM传真扩展模块;
3、AM邮件集成模块;
4、AM网络会议系统(支持多方语音及PPT同步播放)
5、AM企业网络硬盘及文档管理方案;
可以了解一下
③ 如何实现网页之间的即时通信
主要就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怎么数据共享,一个怎么对方发送了消息你这边就能知道。我原来学的时候最简单的数据共享就是吧数据摔到application里,这样就全服务器的页面都能访问了,对方发送了消息自己就能知道这个问题传统的是通过js脚本里setInterval()定时局部刷新页面实现的。不过这两个技术都太老土了,application极度耗费服务器资源,最新的技术已经不这样实现了。刷新数据貌似也出来了什么异步通信的技术。
④ 即时通信 和短信传输原理
无线通信的信道资源是有限的,只有你有通信要求的时候才会分配信道给用户。
即时通信的实时性强,要求一方发,一方放上要收到,所以在双发通信之前,系统已经给通信双方建立了一条专用信道。
而短信的实时性要求不强,不是这边发,那边就要立刻收到,所以通信系统会根据信道的繁忙程度,选择合适的时间发送信息,所以会有延迟。
即使通信效果好,但是更消耗资源。短信有延时,但配置更灵活。
⑤ 自己的项目集成了环信实现即时通讯功能,发消息怎么判断在线离线
其实并不建议做在线离线的判断,我们公司项目通讯功能集成的环信,并不关心用户是否在线,不在线也是有推送的。iOS的退到后台长连接断开了有apns远程推送,Android 退到后台只要长连接不断开也是可以收到消息的。所以最后我们的做法是,只要是登录成功,不调用logout方法,都是认为是登录状态,是可以收到消息的!
⑥ 即时通讯软件的特点
即时通讯(英文:Instant Messaging):透过即时通讯功能,你可以知道你的工作伙伴是否正在线上,及与他们即时通讯。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文件,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
一款适用于大中小企业不同需求,使用工作变得高效快捷这才是即时通讯软件的特点。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POPO、UC、网络飞鸽等等,这些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而最后一种不管是价格上,还是性能上都有很好的价值体现!
⑦ 即时通信和实时通信的区别
即时通信(im)和实时通信都是一套网络通信系统,其本质都是对信息进行转发。其最大的不同点,是对信息传递的时间规定。二者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场景
常见的即时通信场景包括文字聊天、语音消息发送、文件传输、音视频播放等。通俗的说,就是发短信。
实时通信的场景包括语音、视频电话会议、网络电话等。通俗的说,就是打电话。
二、产品需求点
即时通讯:主要要求可靠,考核送达率。要是你发一条短信,结果丢了,对方没收到!你再也不相信短信了吧。
实时通信:主要要求低延时和接通率。
低延时:你打一通电话,每说一句话,对方得几秒钟才有回应,这电话你也讲不下去了吧。
接通率:你打电话,你这边听到接通了,实际上对方的手机毫无反应,这实际上就没接通。这跟短信没送到,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一样的。
三、技术环节
即时通信技术环节:消息发送和确认,【消息接入端、服务端消息逻辑处理,服务端消息缓存和存储,转发,服务端用户状态管理,心跳机制,消息发送端】、消息接收和确认。
实时通信技术环节:采集、前处理、编码、【服务端接入、转发、服务端接入】、解码、播放和渲染。
这些技术环节重合的部分是:信息转发。
四、传输协议
公共互联网上,最常用的通信协议有TCP、UD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有延迟不可控的特点。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存在丢包、抖动、延迟的特征。
即时通信系统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最常用的是TCP协议或者类TCP连接协议。这类协议的特点是追求连接的可靠性,而造成了延迟的不可控性,超过2秒的延迟响应是常态,甚至几十分钟的延迟响应,而电信级的实时通信标准是400ms,而基于互联网的实时通信需要另辟蹊径,开创出新的传输解决方案。这又与应用场景相关了。发短信,延迟几秒钟送达,对使用者影响不大。
实时通信,会采用 UDP 作为基础传输协议。在设计低延时的实时通信服务时,UDP 表现要比 TCP 好得多。这是因为实时通信中,低时延比可靠性更重要。打电话,几秒的延迟是不能忍受的。
TCP协议封装了消息的重传机制,在丢包的情况下,采用TCP协议的应用程序几乎无法优化这个重传机制,来达到低时延的效果。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络中,超过30%丢包时,TCP 的延时可以到几十分钟, 超过 50%丢包时,甚至很容易断开。 在同样丢包30%的链路上,UDP还可以传输数据,TCP就无法进行实时通信了。
基于UDP协议,加上对丢包的情况开发了各种算法进行补偿,一方面尽量保证和恢复数据的连续性。另外一方面,当某些数据包无法恢复时,会丢弃对应的音视频数据包,而不会影响后续的实时通信服务。
五、成本
成本涉及到的环节有:服务端接入、存储和转发。
二者成本会产生差异的环节有:
从服务端接入方式来看,即时通信采用TCP协议来保证可靠性,可能会建立多个连接,相比无连接的UDP传输方式,这是一种昂贵的传输方式。实时通信可以基于UDP协议,与服务端建立灵活的、快速的接入机制。
存储方面,实时通信在服务端是实时转发,不会在服务端存储数据,而即时消息系统一般会将缓存转为存储数据,包括富媒体数据,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产生更多的存储成本。
从成本上来看,传输同样信息量的数据,基于TCP的即时通信方式,更侧重于可靠性,会优先采用多线机房的传输方式,成本比较高;
而基于UDP的实时通信方式,会优先选取最优路径进行传输数据,并可以动态调整传输路径,这样能够高效的利用带宽,提高传输效率,降低成本。
⑧ 什么叫即时通信服务(网络安全)
什么是即时通讯?IM是英文Instant Messaging的缩写,中文翻译成“即时通讯”,根据美国着名的互联网术语在线词典NetLingo的解释,其定义如下:“Instant Messaging(读成I-M)缩写为IM或IMing,它是一种使人们能在网上识别在线用户并与他们实时交换消息的技术,被很多人称为电子邮件发明以来最酷的在线通讯方式,典型的 IM是这样工作的:当好友列表(buddy list)中的某人在任何时候登录上线并试图通过你的计算机联系你时,IM系统会发一个消息提醒你,然后你能与他建立一个聊天会话并键入消息文字进行交流。 IM被认为比电子邮件和聊天室更具有自发性,甚至你能在进行实时文本对话的同时一起进行WEB冲浪(surf)。目前有多种竞争的IM服务,不幸的是没有标准:即你想与之进行即时通讯对话的人必须使用和你一样的IM系统。另一个不利因素是IM还没有为安全性使用目的而设计。”
除NetLingo的定义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定义,但由于NetLingo在互联网专业词汇释义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基本上都以此定义作为基础,同时NetLingo是在线更新的词典,它会经常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变化对词汇释义进行修改,在本文中对即时通讯的定义就是最新的,以前的定义中并没有对标准化或者安全问题进行过相关说明。考虑到这些因素,本文将基于此定义进行研究。
即时通讯的出现和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技术上来说,IM完全基于TCP/IP网络协议族实现,而TCP/IP协议族是整个互联网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最早期的即时通讯雏形可以追溯到芬兰人Jarkko Oikarinen于1988年发明的一种网络聊天协议IRC(Internet Relay Chat),该协议仅支持文本聊天,并且也不支持好友列表的概念,1996年第一个 IM产品ICQ发明后,即时通讯的技术和功能开始基本成型,其工作原理开始被人们所了解,但不同厂商实现即时通讯技术原理时采用的协议却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到目前为止世界主要的 IM服务运营商AOL(American Online:美国在线)仍然没有公布其主要即时通讯产品AIM(American Instant Messenger)的专用协议。虽然如此,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个提供最基本服务的 IM系统开始来描述IM的技术原理,不管目前产品的新功能如何丰富,它必须遵循这些基本原理和结构。
首先,用户A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时通讯服务器,服务器通过读取用户数据库来验证用户身份,如果用户名、密码都正确,就登记用户A的IP地址、IM客户端软件的版本号及使用的TCP/UDP端口号,然后返回用户A登录成功的标志,此时用户A在 IM系统中的状态为在线(Online Presence)。
其次,根据用户A存储在IM服务器上的好友列表(Buddy List),服务器将用户A在线的相关信息发送到也同时在线的即时通讯好友的PC机,这些信息包括在线状态、IP地址、 IM客户端使用的TCP端口(Port)号等,即时通讯好友PC机上的即时通讯软件收到此信息后将在PC桌面上弹出一个小窗口予以提示。
第三步,即时通讯服务器把用户A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好友列表及相关信息回送到他的PC机,这些信息包括也在线状态、IP地址、IM客户端使用的TCP端口(Port)号等信息,用户A的PC机上的IM客户端收到后将显示这些好友列表及其在线状态。
接下来,如果用户A想与他的在线好友用户B聊天,他将直接通过服务器发送过来的用户B的IP地址、TCP端口号等信息,直接向用户B的PC机发出聊天信息,用户B的IM客户端软件收到后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户B再直接回复到用户A的PC机,这样双方的即时文字消息就不通过 IM服务器中转,而是通过网络进行点对点的直接通讯,这称为对等通讯方式(Peer To Peer)。在商用即时通讯系统中,如果用户A与用户B的点对点通讯由于防火墙、网络速度等原因难以建立或者速度很慢, IM服务器还提供消息中转服务,即用户A和用户B的即时消息全部先发送到IM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转发给对方。早期的IM系统,在IM客户端和IM服务器之间通讯采用采用UDP协议,UDP协议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而在 IM客户端之间的直接通讯中,采用具备可靠传输能力的TCP协议。随着用户需求和技术环境的发展,目前主流的即时通讯系统倾向于在即时通讯客户端之间、即时通讯客户端和即时通讯服务器之间都采用TCP协议。
⑨ 即时通讯的功能 怎么实现
可以试试在数据库中写一个触发器,当存放订单的这张表中有数据插入的时候就会触发这个触发器将消息传到后台,经后台处理后传到客户管理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