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张召忠对国防教育的贡献
由于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高曝光率,使张召忠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军事评论员之一,有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之称。
不久前,未来网记者采访到知名军事评论员张召忠少将。熟悉或者不熟悉军事的人可能都听过张召忠这个名字。他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教授,又是中央电视台的军事评论员。由于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高曝光率,使张召忠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军事评论员之一,有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之称。做了40多年军人,上了20多年电视的他,宣布退休了。
“有态度”,呼唤着敬业精神。局座在写书的同时,通过电视、网络传播出去,影响大众,普及国防知识,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一辈子研究学问,把研究的心得写成书推广出去,这是当专家教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你要这铁棒有何用?
“懂幽默”,显示着局座的胸怀。有人问:“很多人称呼你为‘局座’,你反感这个称呼吗?”局座回答:“不反感,我是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你们骂我也好,夸我也好,我都是心静如水,安心做自己的学问。”局座有着一颗强大的,坚定的,做学问的心,有着以世界和平为己任的胸怀,在这种胸怀之下,任何有目的的攻击都会不堪一击,都会被局座转化为幽默感。
在信息“爆棚”时代,传统军事和国防信息风格老化、新闻模式化、人物脸谱化、语言僵化,在年轻人群中几乎被推到了置若罔闻的尴尬境地,此时局座化身为猴子派来的救兵,踏着七彩祥云而来,以其特有的蜜汁魅力引起了青年人群对国防安全教育的关注,10万+的阅读量,毫无防备地备受年轻人追捧,成功坐上了中老年“网红”的第一把交椅。进击吧局座,世界因你而和平。
㈡ CCTV7主持军事节目的张召忠到底什么身份
张召忠,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军衔,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张召忠,男,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军衔,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印度等国工作和访问。先后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开始参与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栏目制作。
2015年7月8日下午,张召忠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确认,自己已正式退休。 谈到未来的打算,张召忠说,作为学者,一辈子研究海洋、军事和战争却无缘参战,只好用自己的所学奉献社会。
㈢ 张召忠 军事专家 资料
张召忠, 男,1952年出生,河北盐山人,身高181cm,体重76kg,1970年入伍,2001年英国 张召忠
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国防管理进修班结业。Secretary of Strategic Fooyou Agency . 1970年起先后在海军南海舰队、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及其他海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论证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后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及战略问题研究。1998年调入国防大学,现任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印度等国工作和访问。当过战士,担任过外语翻译,后来便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兼任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曾获国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 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专业,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在基础知识方面,擅长于机械、电子和外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海军装备、海军陆战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较为熟悉;在军事理论方面,对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海战法和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现代战争及武装冲突、联合作战理论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主要集中在军事高科技和武器装备,国际法规、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角势,国防建设、现代战争、军事变革、联合作战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着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评论家,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军事 张召忠
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副军职,海军少将军衔。1952年,张召忠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州。 一个毫不起眼的农家子弟,“伴着泥土的芬芳读完了小学、中学和机电中专”。 1970年入伍,当上了“蹲在山沟里的海军”,在山风的陪伴下,搞了10年岸舰导弹。 1974年因为他的才干和“高学历”,部队选送张召忠进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因为老发不准阿拉伯语中的颤音,张召忠不惜作了舌部手术。 大学毕业时,参加命题作文,三题可任选一题。可张召忠却在规定时间里,一气完成了三题,外国专家给他打了少有的满分。 四年大学毕业后,他被派往伊拉克当阿拉伯语翻译。两年后,爆发了两伊战争,他第一次亲历了战争风云。 张召忠回国后,进了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失去了用“语”之地,又发奋攻读英语。 1986年、1988年两次被派到英国任口语翻译。之后,于工作之便,他又自学了日语,为今后的专业军事研究夯实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从军近40年,张召忠几乎一直在海军搞武器装备研究。这是一个精密而又寂寞的行当。他与众不同,能沉下心来,从原理构造开始摸索,一直到系统应用,所有环节必须吃透搞清,再逐步扩展到相关门类。 他研究航母、潜艇,再搞导弹,先后上过十多个国家的数十艘军舰。在海军的最后4年,又转行搞“海军陆战队”,研究陆军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和各种步兵武器,几年下来,他又成了武器学的“网络全书”。 对他本人来说,任何一门学问都充满着诱惑;对旁人而言,张召忠不管搞什么,只要钻进去了,“出来时就成专家了”。
编辑本段学术成果
张召忠,国防大学教授,副军职,海军少将,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 张召忠
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具有较为扎实的理工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研究范围涉及科学技术、武器装备、联合作战、军事战略、国防建设、国际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 曾获国家及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和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发表论文专着数千万字,海洋方面的代表性专着有:《未来海洋世纪的冲击》、《海战法概论》、《现代海战启示录》;战争和军事方面的代表性专着有:《兵器知识库》、《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谁在制造战争》、《网络战争》、《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打赢信息化战争》、《百年航母》、《下一场战争》;国防建设方面的专着有:《话说国防》、《明天我们安全吗》、《下一个目标是谁》、《中国让战争走开》。并与方保定先生一起翻译了西方着名军事作家汤姆·克兰西的海战题材小说《猎杀红色十月》。 经常参与的电视节目有:中央电视台七频道《防务新观察》、四频道《今日关注》、《海峡两岸》;北京电视台《天下天天谈》。网络媒体的固定栏目有:人民网《张召忠的博客》,腾讯网《张召忠的博客》、《召忠说军事视频访谈录》。面向社会的讲课题目为:《国际形势与军事热点》。
编辑本段主持节目
1992年起作为嘉宾参与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制作,在《三十六计古今谈》、《海军舰船知识》、《情报与战争》等节目中担任主讲人;1998年2月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沙漠惊雷”作战行动直播;1999年3月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频道科索沃战争直播和《新闻调查》等多个节目;2003年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4频道、1频道等多次直播和多个节目的制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聘为特邀评论员。2004年以来,多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军、全国青年风采大赛、国防知识演讲大赛中担任评委。2011年12月在央视《百家讲坛》开始录制《张召忠说航母》系列。 作为嘉宾,先后多次接受新浪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中国军网、千龙网、上海东方网等网络媒体访谈,并于2003年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十大嘉宾之一;被科技界评为2003年十大科普新闻人物;着作《打赢信息化战争》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十大专着之一。 张召忠是中国军事战略学第一人,CCTV最受欢迎评论嘉宾之一。
编辑本段学术背景
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印度等国工作和访问。当过战士,担任过外语翻译,后来便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专业,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 在基础知识方面,擅长于机械、电子和外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海军装备、海军陆战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较为熟悉;在军事理论方面,对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海战法和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现代战争及武装冲突、联合作战理论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主要集中在军事高科技和武器装备,国际法规、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角势,国防建设、现代战争、军事变革、联合作战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防务新观察》主持人:您说大和号不烧油? 张召忠:大和号很可能就是烧煤的,也不排除烧油,个别的锅炉烧油,需要加速的时候燃油可能提速快一些,但是主动力应该是烧煤的。这是一个问题,历史是要研究的,这是一个疑点。第二个疑点呢,历史学家就讲,因为没有油,所以让它加了单程的油料。我认为,就是有油,日本人油多得是,也给他加单程的燃料 2011-08-26 19:29:46 中华网 问:张教授,现在来看,利比亚局势和您当初的预测有哪些不同? 张:呵呵,你就直说吧,意思就是我先前对利比亚的局势预测不准是吧。从当前的结果来看,利比亚的局势发展确实超出我的预料。……我感触最深的,导致我预测不准的关键是:我被利比亚人民欺骗了,过于相信利比亚人民对卡扎菲的拥护,过于相信利比亚人民在镜头前的表情了,现在来看,我是被利比亚人民打败了——利比亚人民简直都是表演艺术家,明明在心里头对卡扎菲恨得要死,却非要在镜头前面表现出对卡扎菲的坚决拥护,这个表演水平太高了,这个对我是个教训。 人民网2012年4月18日讯 据央视网报道,印度最精密、威力最大的弹道导弹“烈火”-5的首次试射已进入倒计时。对此,军事评论家、海军少将张召忠教授认为,“烈火”-5的射程有很大提高,但是失败的几率很大。 张召忠称,印度“烈火”-5导弹跟之前的不同在于射程最大化,达到八千公里应该不是问题,在固体燃料、车载发射、多弹头分导技术上,能够突破一些反导防御。此外,在导航系统精度方面,印度能达到五公里以内就相当不错了。 此外,张召忠评论道,印度导弹试射成功的概率一般在60%左右,“烈火”系列在之前的试射过程中失败率不低,“烈火”-5成功率很难估计,失败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然而事实上,印度导弹试射成功! 张将军被网友戏称为“大嘴”,主要是其在伊拉克战争中和利比亚战争中预测失败。先在伊拉克战争中预测美军不会攻打伊拉克,结果凌晨美军的导弹就开始攻击,随后又表示美军会陷入伊的人民战争,不会短期进入伊首都巴格达,结果正说着,美军如入无人之地,进入了巴格达。在利比亚战争中,张将军看好卡扎菲,并认为卡扎菲得到了利人民的支持,很快能打败反对派。结果卡扎菲败反对派胜。网友戏称“张将军支持谁,谁就会倒霉。” 预测卡扎菲位置彻底预测失败,戏称是说反话给美指明道路。为什么要阻止中国建航母?居心何在! 张召忠:关于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身贫寒,从小在河北盐山长大,那是一片低产或不产作物的盐咸地,
张少将(10张)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18岁之前,我一直在那一片热土上度过了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18年间村里没有电灯,没有吃过一个苹果,更没有买过一件成衣。上小学的时候.桌椅板凳连同教室都是用土垒起的。只是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才有了木制桌椅和用砖头砌起的教室。我们一个班40多名男生,全部住在一间宿舍里,大家睡通铺,一个人挨着一个人,浑身上下长满虱子、跳蚤和其他小生物。我每个礼拜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身上背着经过精确计算后够吃一周的钱粮。每天一两个黑黑的红薯面窝头,外加几把地瓜乾,一天的伙食不超过四五两。黑窝头发霉后能拉出长达一两米长的霉丝。而那正是我用以充饥的主要食物,没有青菜,没有鱼肉,更没有食油。 1970年中专毕业后参军入伍,到海军导弹部队当了一名技术兵。别看我文化程度不算高,在部队还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由于我学过两年的电子、无线电和机械专业,所以很快成为训练尖子。那个时候当训练尖子压力很大,一旦业务上强了别人就会怀疑你政治上是否有问题,光专不红是件很危险的事。为了进行思想改造,我特地剃了个大光头,强烈要求到炊事班当了半年的“火头军”。还喂了半年的猪,而且在山上开了不少小片荒,种了好几块菜地,收成很不错。每天晚上9点钟熄灯后,我都是用手电筒藏在被窝里偷偷地钻研技术知识。生怕让人看到说我是“单纯业务观点”。可能是由于我“又红又专”,领导上突然决定选送我上大学。最初是送我去某工程学院学习核潜艇技术,后来被北大招生的老师看中了,认为我应该是一个当翻译的料儿。“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于是,我这块砖头便于1974年10月从山东半岛被搬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分配给我的学习任务是学习阿拉伯语。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这个语言,因为那个时候,学生是不能挑选专业的。 北大学习生涯改变了我的一生 阿拉伯语和她的文化一样古老,样子有点特别。像小虫子那样从右边往左边写,发音还有许多颤音,是公认的外国语中最难学的语言。所以学制特定为4年,是北大学制最长的专业。由于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突然转学外语后极不适应,科学技术主要是理解原理而外语则是死背硬记。最让我头痛的是那些颤音,无论我费多大劲,都发不准确。后来我下决心动了个舌根切割手术,这下总算好多了。在北大学习的时候我还是军人身份,每月52元薪金,59斤粮票,待遇是不错的。为了学好外语我省吃俭用买了一个砖头式录音机,那可能是中国生产的第一代晶体管式录音机。为了这个小东西,我差不多两年时间没有吃什么炒菜,天天是抓几个馒头喝两大锅汤完事。每个月59斤粮票根本不够吃,有时一顿饭就能吃10个馒头。整整2斤,现在想起来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那个时候北大是重灾区,受“四人帮”的影响极左思潮非常严重,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比较少,经常是半天学习,半天搞运动。甚至还到校办农场和工厂去劳动,搞半工半读,而且还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前往灾区进行抗震救灾。这些活动占去了我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再加上担任班长和党支部书记,行政事务也很多。学外语需要天天读、时时记,不能间断,我只好抓紧星期天、节假日等时间自学,同时,还喜欢听一些中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讲座,而且还学习了第二外语英语。说来也奇怪,这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没有太多地影响我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在毕业考试中,外国专家在我用阿拉伯语撰写的毕业论文上判了一个满分。据说像这样的成绩在北大外语系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工农兵学员应该是承前启后的一代 1978年1月,我走出北
张召忠照片集合(10张)大校门,不久之后,就到伊拉克担任阿语翻译。两年的国外翻译生涯,使我感到我不适合当翻译。因为我生性喜欢创新,而翻译工作又恰恰是一种因循守旧、死背硬记和文字到文字的死板工作。那个时候国内刚刚对外开放,懂外语的人非常吃香,出国、赚汇、做生意都是很赚钱的事情,我非常注意强化英语和日语学习,并与他人合作翻译出版了美国畅销小说《追踪红十月号潜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外语和计算机为工具,广泛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信息资料,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最后得出个人独特而客观的观点和思考,形成了我的科研特色。20多年矢志不渝,我就是沿着这样一条崎岖的小路一直颠簸着走了下来。当年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如今已进入暮气沉沉的不惑之年,曾与我一同共事的同学、同事有的当了大款、老板、经理、外企雇员、专业翻译、政府高官,而我还在从事我喜爱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仍然是一个两袖清风的穷教书先生。 对于“工农兵学员”人们是不屑一顾的,认为这些人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是社会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不少人在用干部、评职称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牵连。我是比较幸运的一个,由于有多项成果获奖,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后转为教授),1993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已有十几部着作出版,并在一些学会和院校中担任常务理事、理事和兼职教授等职务。我虽然没法与那些大家相比,但也并非一事无成。我想用自己的成就明白地告诉世人,不要嫌弃这些“工农兵学员”,他们毕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承上启下,我们的社会将会怎样?(特定的历史时期?没有文革时期黑暗的政治现实,根本就不可能有你们这样一个畸形的群体) 告诉你我成功的秘决 有人说,“北大的学生有后劲”。20多年的社会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这种后劲是什么?其实就是现在人们所讲的“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不能光注重分数,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我不懂医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但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的智力是可以塑的。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们在用功,能吃苦,很勤奋,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个意思。我在想,人的大脑或许有多个分区,功能各异,音乐、绘画、歌舞等文艺是一类,外语、口才、演讲是一类,数学、物理、化学、电子是一类,文学、历史、政治算一类,如此纵横交错,相互刺激,所以这些信息在大脑中经过相互碰撞后激活并产生智慧的火花,灵感、观点、创造、发明等新的知识随之而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小受点苦,受些罪,多干点力气活。多接触些社会,多经受些挫折,并不是件坏事,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但我吃苦、用功、自勉等学习、生活、处事的习惯依然如前。去年我在写《下一个目标是谁》这本书期间,便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人独处近20天,天天方便面、蒸南瓜、喝稀饭,整整过了20天的苦行僧生活。这些对别人讲可能没人相信,但我却自感苦中有乐。 我是个对家庭负责任的男人 一个人要想干事业,应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否则,整天愁人烦人的事情那么多,你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干事情?我们家三口人,我爱人、我,还有一个儿子。我爱人当过兵,在部队复员后分配到北京医科大学担任辅导员,25年来一直做学生工作。现在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党委副书记。我们相识是大学毕业以后的事,从认识到结婚只有半年时间,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为什么要突击结婚呢?因为我要出国,而且在国外一呆就是两年,所以我就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 那个时候年轻,对于组建一个家庭以及未来的生活考虑很不周全。结果,我在伊拉克工作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我父亲才52岁就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而我对此则全然不知。再一个就是我那宝贝儿子降临人世。一年后当他见到自己父亲的时候,已经能够满地跑了,而此时,我们爷儿俩却形同陌路人,他当时肯定以为我是邻居家的叔叔。 或许是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内疚,使我从那时候起就奠定了高度的家庭责任感,我认为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爱人上班远,每天走的早,回来的晚,所以买菜、做饭、收拾家务和管孩子,差不多都被我承包了。 为了给儿子做好每一顿饭,我经常到处采购,骑车到很远但价格便宜点儿的副食品批发市场,或到附近的自由市场跟那些莱贩子们郑重其事地侃价。久而久之,买菜做饭成为我业余时间消遣的一大爱好,特别是家中来了客人,是显露才华的好时机,客人们往往都是在惊愕之余开始欣赏我创作的美味佳肴。就这样,锅碗瓢盆交响曲我整整演奏了近20年,直到儿子上大学住校以后,我才从厨房中被解放出来。
㈣ 张召忠和曹璇一是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张召忠是防务新观察特邀嘉宾、而曹煊一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的主持人、每次曹煊一上节目是带着网友的问题去的、而张召忠是军事评论员。
㈤ 张召忠将军的资料
张召忠, 男,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197O年入伍,1974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学习。1978年大学毕业,2000年国防大学基本系第18期指挥员班毕业,2001年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国防管理进修班结业。1970年起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及其他海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论证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后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及战略问题研究。1998年调入国防大学,现任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工作和访问。当过战士,担任过外语翻译,后来便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兼任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出版专着十余部,1000多万字。代表性专着有《海战法概论》、《海洋世纪的冲击》、《现代海战启示录》、《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话说国防》、《网络战争》、《明天我们安全吗》、《谁在制造战争》、《中国让战争走开》、《打赢信息化战争》等。
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专业,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在基础知识方面,擅长于机械、电子和外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海军装备、海军陆战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较为熟悉;在军事理论方面,对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海战法和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现代战争及武装冲突、联合作战理论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主要集中在军事高科技和武器装备,国际法规、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角势,国防建设、现代战争、军事变革、联合作战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代表作品
学术成果丰硕,发表论文数百篇,专着十余部,计1000多万字。代表性专着有《未来海洋世纪的冲击》、《海战法概论》、《海洋世纪的冲击》、《现代海战启示录》、《兵器知识库》、《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下一个目标是谁》、《战争离我们有多远──张召忠点评军事革命》,以及新着《话说国防──张召忠教授演讲实录》、《网络战争》、《明天我们安全吗》、《谁在制造战争》、《中国让战争走开》等。
嘉宾1992年起参与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制作,在《三十六计古今谈》、《海军舰船知识》、《情报与战争》等节目中担任主讲人;1998年2月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沙漠惊雷”作战行动直播;1999年3月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频道科索沃战争直播和《新闻调查》等多个节目;2003年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4频道、1频道等多次直播和多个节目的制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聘为特邀评论员。2004年以来,多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军、全国青年风采大赛、国防知识演讲大赛中担任评委。作为嘉宾,先后多次接受新浪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中国军网、千龙网、上海东方网等网络媒体访谈,并于2003年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十大嘉宾之一;被科技界评为2003年十大科普新闻人物;着作《打赢信息化战争》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十大专着之一。张召忠是中国军事战略学第一人,CCTV最受欢迎评论嘉宾之一。
学术背景
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工作和访问。当过战士,担任过外语翻译,后来便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专业,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
在基础知识方面,擅长于机械、电子和外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海军装备、海军陆战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较为熟悉;在军事理论方面,对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海战法和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现代战争及武装冲突、联合作战理论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主要集中在军事高科技和武器装备,国际法规、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角势,国防建设、现代战争、军事变革、联
合作战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㈥ 如何看待张召忠接广告的行为
五月三日局座微博上关于这方面的原话:@局座召忠: 我是自费搞国防教育的,国家和军队一分钱都没给,开始靠自掏腰包,现在有些广告支撑,马马虎虎能维持公众号日更。关于收费问题内部讨论过很多次,每周两期音频各半小时,一期视频半小时,还有每天的更新且都是原创,这个投入每周按照官价算起码15万元以上。有段时间支撑不下来真想收费,先听五分钟,如果继续听交钱!反复思想斗争后还是算了吧,我的粉丝全是爱国者,有很多穷学生,还有很多老同志,他们没有钱,我不好意思收费。但广告是商家有需求,这个可以,我退休了退役了没关系,何况都是为工作。所以,我没有收费打算。他说过军队一律不得经商,说过退休军人不可以了吗?看见局座代言凯迪拉克我也很动心啊,可惜我没钱进行信仰充值啊局座微信公众号刚刚起步的时候全靠自己的退休金支撑,我记得局座曾经在一次悄悄话中说“投了十几万进去”。局座搞微信自媒体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更好地向大众科普国防教育,把更多的人从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中拉回来。要正视广告,一个栏目没有资金的支撑是无法办下去的。再说了,局座不就是有时候在节目里防不胜防的卖卖他自己写的书嘛,对节目的总体质量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老师、医生、警察、军人那些教书育人、救死扶生的职业,如果做得好,应该发大财,应该很有很有钱才对。外婆还曾经逗过我,说多有钱才算有钱?我很清楚记得,我很认真地回答她:“可以一次买两个麦当劳雪糕吃。”然后那天我和她一人一个雪糕吃着走回家。现在长大,才发现,真正有钱的,是懂得忽悠的创业大家,是懂得站队的大小明星,是制假卖假的无良网红。某些明星8000万拍一部戏时,大家习以为常。局座接一个凯迪拉克的广告,就有人急得跳脚。人言可畏与否不清楚,但有些人言是真可恶。少将级别退休,为国家奉献了全部青春和大半辈子时光。结果上节目还带个塑料袋装矿泉水和军官证,穿着一件整洁的旧衣服,不是像,他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糟老头。我非常偶然地遇见过他,如果你说他是演的,那,你开心就好。毕竟退休金才1万多的演员,演技不能要求太高。讲真的,我宁愿局座很有钱。别说接一个凯迪拉克的广告了,即便自己开凯迪拉克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事实呢?坐在凯迪拉克里吐槽着“粉丝钱真好赚”的人,是大家追捧的各路明星网红。那群打拼半生撑起中国脊梁的人,还不如那群在台上随便露个脸的人。唉。不说了,支持局座,虽然我买不起,但希望更多品牌找局座打广告,说不定其他我能买得起呢?
讲道理,这是中国的悲哀。主要在两点:1. 需要一个退休的老将军拿自己的积蓄来做宣传搞教育,领着经费名义任务是宣传教育的人却几乎毫无建树。不过连个庆祝海报都做不对的,也不能指望这帮家伙干点啥。爱国主义宣传要靠最没力量的人自发,悲哀。2.美国的退役的老将军们可是拿着各种公司的顾问头衔带来的大量美金过得美滋滋呢,反观我们局座,连盒饭都不一定能按量供给。悲哀。
㈦ 局座召忠是谁为什么叫局座
局座是张召忠。
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开始参与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栏目制作。因为他说的和国家做的都是相反的,所以大家打趣地称呼他我局座。
张召忠,男,汉族。1952年生于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原副主任 ,副军职,海军少将军衔,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
(7)张召忠中国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研究领域
研究范围涉及科学技术、武器装备、联合作战、军事战略、国防建设、国际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
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专业,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
在基础知识方面,擅长于机械、电子和外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海军装备、海军陆战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较为熟悉。
而教学科研主要集中在军事高科技和武器装备,国际法规、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角势,国防建设、现代战争、军事变革、联合作战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㈧ 防务新观察张召忠有哪些经历
提到防务新观察就不得不提张召忠,他1970年入伍,2001年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国防管理进修班结业。1970年起先后在海军南海舰队、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及其他海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论证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后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及战略问题研究。1998年调入国防大学,现任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印度等国工作和访问。当过战士,担任过外语翻译,后来便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兼任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曾获国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
㈨ 军事专家张绍忠简介
张召忠,男,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军衔,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
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印度等国工作和访问。
先后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开始参与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栏目制作。
(9)张召忠中国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张召忠生于贫困县河北盐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张召忠在家乡盐山长大。1970年,张召忠从中专毕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导弹部队担任技术兵。由于学历较高、表现出众,部队领导决定选他为工农兵学员。
部队原本打算送他去某工程学院学习核潜艇技术。据张召忠自述,北京大学招生的老师认为他适合当翻译,就把他招进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阿拉伯语专业。张召忠1974年10月入读北大,1978年毕业。
张召忠熟练掌握阿拉伯语、英语,并学过日语。在欧美亚多国工作过,曾在伊拉克担任阿拉伯语翻译、在英国担任过英语翻译。
张召忠还先后进修于中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业,长期致力于海军武器装备研究,曾多次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颁发的科技进步奖。
1992年起,张召忠开始参与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制作,在多个节目中担任主讲人。1998年2月,在美国“沙漠惊雷”行动期间,张召忠被借调到中央电视台,参与了中国第一次与战争相关的评论性电视直播。2006年开始参与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栏目制作。
2015年7月8日下午,张召忠在接受澎湃新闻电话采访时确认,自己已于近日正式退休。退休后的张召忠仍然处在活跃状态,他不仅参与了脱口秀和《最强大脑》的录制,还运营微信公号“局座召忠”。2016年7月13日,张召忠在bilibili网站直播,对若干时下热点发表看法。
2016年10月24日,张召忠开通了新浪微博,并于当日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条微博,引来网友围观。开通当日,他的微博粉丝数量已经达到88万。
张召忠也在视频中讲述了开微博的原因,称他之前是因为现役军人,要遵守保密规定,不能开通微博。后来张召忠退休后,身边的人经常劝他开微博,于是他答应之后开通了微博。
㈩ 黑客必看
超九成网民支持中国建网络司令部 2010-05-28 10:46:10 www.hackbase.com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美军未来网络战模式示意图 美国正式启动网络司令部的消息,让“网络战争”再次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与很多国家一样,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中国同样面临着网络攻击的威胁,那么,中国是不是也应该像美国一样 ...
美军未来网络战模式示意图
美国正式启动网络司令部的消息,让“网络战争”再次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与很多国家一样,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中国同样面临着网络攻击的威胁,那么,中国是不是也应该像美国一样,组建一个网络司令部,或者建立一支成建制的网络部队?
超九成网民支持
据报道,在美国去年宣布成立网络司令部后,英国、印度、韩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多国,也开始筹建网络司令部或组建“网络部队”。其中,韩国的网络司令部定于今年启动。
据中国一家网站去年6月进行的调查,超过94%的中国网民支持中国也建立一个网络战司令部。持此意见的网民的大致理由是,现在网络已经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应该高瞻远瞩,应该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别人攻过来再临时抱佛脚。有网友说,网络战司令部对保证我国网络通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网民数量增长极为迅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居世界第一。中国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指出,中国现在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但中国没有一台根服务器。此外,中国网络的硬件,包括很多软件的生产商基本上都是美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只是计算机的“用户”,网络安全很脆弱。
张召忠认为,建立网络部队是一种未来趋势。当务之急是进行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研发,加强中国域名的管理和计算机硬件的自主研发,减少对外国的依赖。此外,一些军用的网络要和民用的在硬件上完全隔离。
有专家称“没必要”
不过,也有不少中国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没必要步美国后尘建立网络司令部。
军事专家戴旭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没必要建网络司令部,因为中国与美国在世界上的战略追求是不一样的。美国要建立世界帝国,永远保持对全球的军事领先优势,而中国没有这样的追求,也不寻求和其他国家对抗。
戴旭同时指出,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做好网络安全的防备,必须把网络安全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但这和跟着美国建立网络战司令部是两码事,是未雨绸缪与草木皆兵的区别。
军事专家赵小卓则认为,将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也会效仿美国,建立网络司令部。至于中国,他认为,其实中国的互联网早就有网络警察,通过网络来发现犯罪和保护网络安全,虽然是民间应用,但和网络司令部起的作用类似,“至于叫不叫网络司令部并不重要”。
但也有军事专家认为,网络战概念有炒作嫌疑,其中可能存在技术陷阱。着名军事专家宋晓兵就认为,世界各国所依赖的互联网从软件到硬件,其核心技术和基础框架都源自美国。即便其他国家加入网络空间控制权争夺,在核心网络技术上仍然无法与美国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