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两台NAS和交换机配了台12U网络机柜装起来~
给两台NAS和交换机配备一台12U网络机柜的行动,旨在解决设备集中存放时的噪音、灰尘和线缆管理问题。选购时考虑到了尺寸和价格,最终选择了一台12U的萤石海康网络机柜,以期获得更好的空间利用和美观效果。
在收到机柜后,发现其外包装采用木箱保护,虽然体积较大,但运输过程中的保护较为得当。机柜本身材质较薄,重量轻,且在包装内运输过程中,机柜外壳多处出现了磨损痕迹。门锁虽为装饰性设计,但开关操作仍较为方便。
机柜内部配置了一个托盘,但实际使用中发现单个托盘空间不足,且单独购买所需费用较高。考虑到DIY方案,计划自行制作额外托盘。风扇安装于机柜顶部,介绍上称其为温控自动启动,但实际使用中并未显示出明显温控效果。
机柜背板的拆卸设计质量较差,而背面线孔设计在底板,若需从底板出线则需要额外安装轮子。为了方便布线,自行在背板上开孔。在开孔过程中需注意保护线缆,避免割破,通过使用生料带进行包裹,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托盘调整至适当位置,以容纳更大体积的设备。选择一款机柜专用的10孔铝合金排插,方便接入电源。为了解决线缆管理问题,额外购买了一个24口理线架,有效减少了线缆杂乱情况。交换机和MINI小主机被安置在托盘上,设备布局合理,操作方便。
为了实时监控机箱内的温度,安装了一款小米的温度计,以便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风扇。然而,风扇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噪音和烧焦异味的问题,最终决定将其移除。温度计提供了实用的温度监控功能,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过热问题。
两台NAS设备被直接放置在机柜底板上,以充分利用空间,同时在底板上铺设减震棉以保护设备。考虑到空间限制,电源线只能临时挂在NAS设备上。经过一个月的使用,机柜内的灰尘进入量明显减少,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机柜的透明玻璃门设计,使得用户无需打开柜门即可观察到设备状态,如指示灯的颜色变化,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空间的增大虽然有助于设备散热,但并未显着降低噪音水平。在实际使用中,两台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机箱内部温度保持在20多度,最高不超过30度,满足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需求。
对于机柜的质量和设计,存在一定的不满意之处,尤其是板材厚度和结构稳定性。建议在购买前,充分考虑个人需求与预算,对于对设备散热和噪音控制有更高要求的用户,可能需要寻找更高质量的机柜产品。尽管如此,12U网络机柜在空间利用、设备管理以及外观呈现方面提供了显着改善,是将NAS和交换机集中存放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