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中//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是什么啊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
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
最早的时候网络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大型的公司都拥有了网络技术,公司内部计算机可以相互连接。可以却不能与其它公司连接。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的信息对方不能理解。所以不能互联。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其内容如下: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
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
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
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
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
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
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
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
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
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 网络层叫包 数据链路层叫帧 物理层叫比特流 这样的叫法叫PDU (协议数据单元)
OSI中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作用。比如网络层就要管理本机的IP的目的地的IP。数据链路层就要管理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等等,所以在每层拆分数据后要进行封装,以完成接受方与本机相互联系通信的作用。
如以此规定。
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
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知道道这么多就可以了。至少CCNA就考这么多。
B. 网络分为几个层
分七层:
1、物 理 层(Physical Layer)
要传递信息要利用些物理媒体双纽线、同轴电缆等具体物理媒体并OSI7层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0层物理层任务上层提供物理连接及们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 类型传送信号电压等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原始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比特。
2、 数 据 链 路 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负责两相邻结点间线路上无差错传送帧单位数据每帧包括定数量数据和些必要控制信息和物理层相似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连接传送数据时接收点检测所传数据有差错要通知发方重发帧 。
3、 网 络 层(Network Layer)
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两计算机之间能会经过多数据链路也能还要经过多通信子网网络层任务选择合适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提供帧组成数据包包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含有逻辑地址信息-,源站点和目站点地址网络地址 。
4、 传 输 层(Transport Layer)
该层任务时根据通信子网特性佳利用网络资源并靠和经济方式两端系统(也源站和目站)会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功能负责靠地传输数据层信息传送单位报文 。
5、 会 层(Session Layer)
层也称会晤层或对层会层及上高层次数据传送单位,再另外命名统称报文会层,参与具体传输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管理内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机制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由会层完成 。
6、 表 示 层(Presentation Layer)
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语法表示问题欲交换数据,从适合于某用户抽象语法转换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
7、 应 用 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性质满足用户需要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接口服务。
C. 网络分为那七层
ISO提出的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是,DTE和DCE双放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bit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Layer),为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提供建立、维护和终止网络连接的手段,把上层来的数据组织成报文分组(Packet)在结点之间进行交换传送,并且负责路由控制(即传输中的路径选择控制)和拥挤控制。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Layer),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为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Layer),为表示层提供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并提供会话管理服务。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位应用层提供信息表示方式的服务,如数据格式的交换、文本压缩、加密技术等。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为网络用户后应用程序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E-mail)、分布式数据库、网络管理等。
D. 通信机房 里的数据层 传输层 交换层 电力层 网络层 作用都是什么 完成什么工作有什么样设备
首先你概念混乱了,不是层和层的概念。而是每个专业都参考OSI七层模型,各有工作的层次和用途:
1.电力就是供电,所有设备都需要供电,一般都是大型配电箱配电柜--动力专业维护---L1物理层
2.传输是把通信数据进行远距离的传送,不管是无线信号还是有线宽带信号,都走他们的光纤线路。他们相当于自来水的管道。传输设备有传统的SDH/MSTP,也有新技术PTN/IPRAN--传输专业维护---L2/L3层
3.数据就是我们平时上网涉及到得路由器、交换机(机房里是大型机柜的),也就是数据通信。这里面才有分层的概念,TCP/IP协议共分为5层。主要就是承担我们的家庭和企业宽带业务---数据专业维护---主要是L2/L3/L4层
4.无线,无线自称一套体系,包括带天线的基站BTS/NodeB和室内的基站控制器BSC/RNC,以及无线核心网设备等。---无线网优专业维护。---主要是L2/L3层
通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根据业务场景不同细分的技术也不同。建议根据自己在的专业好好学一下,再通过接触其他专业慢慢沉淀,弄清楚其他专业的设备。饭一口吃不成胖子。
E. OSI网络体系结构中,最低层是传输层。对吗
OSI网络结构模型共分为七层,其中最底层是物理层,
物理层: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网络寻址、错误侦测和改错。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会形成帧。数据链表头(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错误侦测及改错的方法。
数据链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数据包末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Fi)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等。
F.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数据单位分别是()
C。
在网络传输中,作为具有完整意义的二进制数据整体,报文在传输层被拆分成较小的可传输的数据单元,并添加头部形成包,到达网络层后再次被添加头部形成新的包。
另外,当数据经过网络层时,在这里会被添加目的地址与源地址,这样一来包在到达数据链路层后会被封装成帧,最后才成为物理层的比特。
(6)网络信号属于传输层吗扩展阅读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相关明细
1、网络层
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比如IP、IPX等。
2、数据链路层
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各种介质有关,比如ATM、FDDI等。
3、物理层
连接头、帧、帧的使用、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规范中的内容,比如Rj45、802.3等。
G. 什么是应用层和传输层
应用层和传输层是 ISO国际标准组织所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中的两层。
应用层: 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传输层: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例如,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 5 0 0 字节的数据包。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 T C P / I P 协议套中的T C P (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 P X / S P X 协议集的S P X (序列包交换)。
为了便于你理解,下面完整给出七层及定义:
物理层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用户要传递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但具体的物理媒体并不在OSI的7层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做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 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如果在传送数据时,接收点检测到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送方重发这一帧。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 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3]
网络层: O S I 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由于网络层处理路由,而路由器因为即连接网络各段,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属于网络层。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传输层: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例如,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 5 0 0 字节的数据包。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 T C P / I P 协议套中的T C P (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 P X / S P X 协议集的S P X (序列包交换)。
会话层: 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 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你可能常常听到有人把会话层称作网络通信的“交通警察”。当通过拨号向你的 I S 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请求连接到因特网时,I S P 服务器上的会话层向你与你的P C 客户机上的会话层进行协商连接。若你的电话线偶然从墙上插孔脱落时,你终端机上的会话层将检测到连接中断并重新发起连接。会话层通过决定节点通信的优先级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
表示层: 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你的账户数据在发送前被加密,在网络的另一端,表示层将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层协议还对图片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应用层: 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H. 数据链路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的特点各是什么
路层:在两个主机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向物理层传输数据信号 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阻塞控制
传输层:向用护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
应用层:保持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连接所需要的数据记录,为用户服务。
I. 传输层和网络层又什么区别
在协议栈中,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传输层协议为不同主机上运行的进程提供逻辑通信,而网络层协议为不同主机提供逻辑通信。这个区别很微妙,但是却非常重要。让我们用一家人作为类比来说明一下这个区别。 设想一下有两所房子,一个位于东海岸而另一个位于西海岸,每所房子里都住着12个小孩。东海岸的房子里的小孩和西海岸房子里的小孩是堂兄妹。两所房子里的孩子喜欢互相通信——每个孩子每周都给每一个堂兄妹写一封信,每一封信都由老式的邮局分别用信封来寄。这样,每一家每周就都有144封信要送到另一家(这些孩子如果可以用电子邮件的话就可以省掉很多钱了!)在每一家里面.都由一个孩子——西海岸的房子里的Ann和东海岸房子里的BilI——负责邮件的收集和分发。每周Ann都从她的兄弟姐妹那里收集起来信件,并将这些信件送到每天都来的邮递服务员那里。当信件到达西海岸的房子,Ann又将这些信件分发给她的兄弟姐妹。BilI在东海岸有着同样的工作。 在这个例于中,邮递服务提供着两所房子之间的逻辑通信——邮递服务在两所房子之间传递邮件,而不是针对每个人的服务。另一方面,Ann和BilI提供堂兄妹之间的逻辑通信——Ann和BilI从他们的兄弟姐妹那里收集邮件并将邮件递送给他们。注意,从这些堂兄妹的角度看,Ann和BilI是邮件的服务人,尽管他们俩只是端到端寄送服务的一部分(终端系统部分)。这个例子是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形象比喻: 主机(也称为终端系统)=房子 进程=堂兄妹 应用程序消息=信封里的信 网络层协议=邮递服务(包括邮递员) 传输层协议=Ann和Bill 继续我们的这个例子,Ann和Bill各自在他们的家中做所有的工作:他们不负责各个邮递中心的邮件分类工作以及将邮件从一个中心送到另一个中心的工作。这正与传输层协议在终端系统中的作用一样。在一个终端系统中,传输层协议将应用进程的消息传送到网络边缘(也就是网络层),反之亦然:但是它并不涉及消息是如何在网络层之间传送的工作。事实上,正如图1中所说的,中间路由器对于传输层加在应用程序消息上的信息不能做任何识别和处理。 继续我们的例子,假设Ann和Bill都去度假了,另外一对堂兄妹——Susan和Harvey代替——他们来提供家庭内部的邮件收取和分发工作。不幸的是,Susan和Harvey所提供的收集和分发工作与Ann和Bill所提供的不完全相同。对于年龄更小的Susan和Harvey来说,他们收集和分发邮件的频率比较少,而且偶尔会发生丢失信件的事情(这些信件偶尔被家里的狗吃掉了)。这样,这一对堂兄妹Susan和Harvey提供了一套不同于Ann和Bill的服务(也就是说,服务模型不同)。打比方来说,正如一个计算机网络可以接受不同的传输层协议一样,每一个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型。 Ann和Bill所可能提供服务明显地受限于邮递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例如,如果邮递服务并不提供在两所房子之间传递邮件所需要的最大时限(如3天),那么Ann和Bill也就不能保证各个堂兄妹之间的邮件的最大延迟。同样,传输层协议所提供的服务也通常受限于位于其下方的网络层协议。如果网络层协议不能提供主机之间传送的4—PDU的延迟和带宽保证,那么传输层协议也不能提供进程之间传送的消息的延迟和带宽保证。 然而,即使当下面的网络层协议使得网络层并不能提供某些相应服务时,传输层协议仍然可以提供某些特定服务。例如,即使下面的网络层协议并不是可靠的,也就是说,即使网络层协议丢失、篡改或者复制了传送的数据包,传输层协议也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另一个例子是,即使网络层不能保证4—PDU的保密性,传输层协议也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来保证应用程序消息不被入侵吝读取。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里逐渐接触到这些问题。
J. 计算机网络体系分为哪四层
1.、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网际互联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注重重新赋予主机一个IP地址来完成对主机的寻址,它还负责数据包在多种网络中的路由。
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协议是网际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4.、网络接入层(即主机-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即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10)网络信号属于传输层吗扩展阅读: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划分为以下七层:
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数据链路层: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
网络层: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 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传输层: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会话层: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表示层: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 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