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活久见!6年筹备9年精雕细琢,港珠澳大桥到底有多震撼
2003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论证报告完成,确定兴建港珠澳大桥。2009年12月15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建。活久见!6年筹备9年精雕细琢,历时15年的巨大工程,终于在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最精准:春节过后,一旦找到合适的时间,堪称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海之吻”就将开始,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无人对接。对接在环境复杂的海底进行,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共需对接33次,耗时3年。沉管连接处橡胶止水带要可用120年,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你想不想体验一下集合"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呢?
Ⅱ 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通航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通航安全管理,保障港珠澳大桥和过往船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的船舶航行、停泊、作业,以及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船舶包括浮动设施。第三条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港珠澳大桥通航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有关港珠澳大桥通航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港珠澳大桥管理单位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港珠澳大桥通航安全相关责任。
需航经港珠澳大桥的船舶,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应当履行安全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船舶、船员遵守本办法,保障港珠澳大桥通航安全。第五条港珠澳大桥设置三座航道桥和一个隧道区。
航道桥自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
隧道区为港珠澳大桥警3号灯浮标、4号灯浮标连线至港珠澳大桥警7号灯浮标、8号灯浮标连线之间的范围。
需航经港珠澳大桥的船舶应当在桥梁航道或者隧道区航行。第六条港珠澳大桥航道桥通航孔设置及通航净空尺度如下:
(一)青州航道桥:一个主通航孔和两个副通航孔,主通航孔通航净空宽度318米、净空高度42米;副通航孔通航净空宽度85米、净空高度20米。
(二)江海航道桥:两个主通航孔和两个副通航孔,主通航孔通航净空宽度173米、净空高度24.5米;副通航孔通航净空宽度85米、净空高度20米。
(三)九洲航道桥:一个主通航孔和两个副通航孔,主通航孔通航净空宽度210米、净空高度40米;副通航孔通航净空宽度85米、净空高度20米。第七条港珠澳大桥三座航道桥对应设置青州、江海、九洲三条桥梁航道:
(一)青州桥梁航道长度为桥轴线两侧各1852米,航道走向为0°~180°;
(二)江海桥梁航道长度为桥轴线两侧各1000米,航道走向为165°~345°;
(三)九洲桥梁航道为九洲港航道中桥轴线两侧各1000米的航道,航道走向为149°~329°。第八条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设置两级通航安全警戒线,一级警戒线位于桥轴线两侧,距桥轴线1000米;二级警戒线位于桥轴线两侧,距桥轴线5000米。第九条除应急处置、执行公务,以及依法经海事管理机构许可的水上水下活动外,任何船舶不得进入一级警戒线内的桥梁航道和隧道区以外水域。
禁止在一级警戒线内从事下列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行为:
(一)淌航、掉头;
(二)通航桥孔内追越或者并列行驶;
(三)逆向通过单向通航桥孔;
(四)横越桥梁航道;
(五)船舶罗经校验、试航船舶效用试验;
(六)编解队、过驳作业;
(七)从事捕捞、水产养殖、水生作物种植;
(八)其他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活动。第十条除在港区、码头、锚地或者依法经海事管理机构许可的水上水下活动外,任何船舶不得在二级警戒线以内锚泊和作业;确因紧急情况需要锚泊的,应当立即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按照规定显示信号,用甚高频等方式通报船舶动态,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驶离。
港珠澳大桥所在区域发布蓝色以上台风预警信号,或者升挂台风信号2号以上风球时,任何船舶不得在二级警戒线以内锚泊和作业。第十一条需要在二级警戒线以内锚泊、系泊和作业的船舶,应当落实安全措施,防止发生走锚、断缆及其他危及港珠澳大桥安全的事故或者险情。非自航船舶锚泊时应当配备满足安全要求的拖轮值守。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二级警戒线以内进行水上水下活动前,应当通报港珠澳大桥管理单位。第十三条船舶进入二级警戒线以内,应当加强了望,谨慎驾驶,及时了解水域范围内的交通状况,以安全航速行驶,并遵守海事管理机构的报告要求。第十四条船舶进入桥梁航道和隧道区前,应当保持主机、舵、锚、航行信号、通信、导航设备、拖带设备以及应急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船舶进入桥梁航道前,船长应当在岗值班,及早与过往船舶取得联系,明确各自动态及会让意图。
Ⅲ 港珠澳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们遇到了哪些难题
33次“海底之吻”,建成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
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前,世界上比较长的现代沉管隧道,只有丹麦与瑞典之间的厄勒海峡沉管隧道和韩国釜山-巨济的沉管隧道两条,长度分别为3.5公里和3.2公里。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为6.7公里,建设面临海底隧道最长、隧道埋深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等世界性难题。
在无任何国内外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大桥岛隧工程团队对外海深水沉管安装创新技术及装备进行独立研发,并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
岛隧工程的沉管段总长5664米,共分33个管节,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沉管重7.4万吨,最大沉放水深44米。工程采用节段式柔性管节结构,施工时采用8艘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协同作业,配置深水无人沉放系统的国内首条安装船通过遥控等技术,调整管节姿态实现精确对接。
在施工中,团队创造了“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极限3毫米对接偏差”等多个纪录,采用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化被动止水为主动式压接止水,变人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降低了水下作业强度,确保了施工质量。
为了保障工程需要,珠海牛头岛建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预制厂,为大桥的海底隧道制做33个巨型沉管。其中,有5节是半径5500米的曲线段沉管,首开曲线沉管工厂法预制先河。2013年5月,岛隧工程顺利完成首节沉管的海上浮运,并实现隧道与人工岛转换的首次对接。在经过33次“海底之吻”后,沉管隧道终于建成。
在沉管安装到海底基槽过程中,需要精确测量其左右、上下以及倾角方向的摆幅。沉管运动为超低频,需要灵敏度极高的传感器进行监测。国内某传感器技术企业深入分析深水管节对接运动特性及监测需求,运用国内最先进的微机械陀螺和高精度倾角传感器,构建了一套创新的管节运动姿态监测方法,在关键的前端设有多支备份传感器,保证了测试信号的准确可靠。
Ⅳ 本文以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为题好在哪里请联系本文谈谈这样拟题的好处还有
港珠澳大桥(英文名称: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1])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3]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4]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5]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6]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7]大桥项目总设计师是孟凡超,总工程师是苏权科,[8]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是林鸣[9]。
2018年12月1日起,首批粤澳非营运小汽车可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跨境段[10]。2020年2月16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公布,港珠澳大桥由17日起,所有通行车辆免收通行费,直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具体截止日期将另行公布[11]。2020年4月5日起,香港、澳门调整港珠澳大桥各自口岸通关服务时间[12]。2020年5月3日起,恢复澳门与珠海之间的关闸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旅检大厅的原有通关时间[13]。2020年8月16日,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货运通道正式启用[14]。
中文名
港珠澳大桥
外文名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始建时间
2009年12月15日
投用时间
2018年10月24日
所属地区
中国香港、澳门、广东省珠海市
世界十大最长的跨海大桥
更多
共10个词条
港珠澳大桥
线路全长:55公里
胶州湾大桥
线路全长:41.58公里
濑户大桥
线路全长:37.3公里
切萨皮克湾大桥
线路全长:37公里
中国知名的跨海大桥
更多
共8个词条
泉州湾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三礁江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
香港着名的地标性建筑
更多
共11个词条
中银大厦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国际机场
青马大桥
珠海着名景点
更多
共16个词条
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
御温泉
圆明新园
情侣路
快速
导航
桥梁位置建筑设计设备设施运营情况建设成果文化特色建设规划价值意义
建设历程
纪录片 《匠心》一棵树的百年之约
+
关注3.3万次播放 |10:00
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港珠澳大桥海景
● 前期规划
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15]
港珠澳大桥线路编号
1989年,珠海市人民政府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15]
1992年,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制定,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桥。[16]
1998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16]
1999年至2002年期间,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
2003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
2004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工厂
2005年,港珠澳大桥确定采用Y型线路,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15]
2006年,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完成环评。
2007年,港珠澳大桥三地落点位置确定,分别为香港大屿山石散石湾、澳门明珠点和珠海拱北。[17]
港珠澳大桥墩台吊装
2008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18]
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
● 建设过程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
2010年8月3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抛石出水。[19]
2011年5月15日,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首个大型钢圆筒完成振沉;9月22日,东人工岛首个钢圆筒完成振沉;12月7日,人工岛主体结构完工。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施工现场
2012年12月16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
2013年5月7日,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水下对接人工岛端口;6月3日,大桥首个承台墩身整体安装到位;[20]6月21日,大桥首个整体埋置式墩台安装完成;7月30日,岛隧工程首节180米标准管节完成浮运安装;12月3日,大桥首片组合梁架设完成,桥梁施工由下部结构转向上部结构进行。[21]
港珠澳大桥隧道施工
2014年1月19日,港珠澳大桥深海区首跨钢箱梁架设成功;8月19日,大桥岛隧工程第12节海底隧道沉管安装成功,工程建设推进至隧道最深处。
港珠澳大桥架梁工程
2015年1月8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青州航道桥主塔成功封顶;2月3日,九州航道桥206号墩上塔柱整体竖转提升完成,为中国国内首次采用整体竖转提升的方式安装上塔柱;青州航道桥56号墩索塔“中国结”结形撑首个节段吊装成功;8月23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首座钢索塔完成吊装;9月6日,港珠澳大桥208座海上墩台全部完工;11月22日,九洲航道桥段主体完工。[22]
2016年1月28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横琴北互通至洪湾互通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月28日,大桥所有桥墩和人工岛主体工程完成;4月11日,青州航道桥合龙贯通;6月2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最后一座钢塔完成安装;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全线完成合龙;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部贯通;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首层导洞贯通。[23]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车队
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安装成功;[24]3月26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钢壳混凝土浇筑完成;4月10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贯通;5月2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在伶仃洋主航道吊装下沉对接完成;[25]5月22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安装成功;[26]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7]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面铺装完成;[28]12月31日,88辆大巴车和工程车开过港珠澳大桥。[29]
2018年1月1日,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主体工程具备通车条件;[30]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31]2月21日,根据澳门特区政府公布的《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东停车场的使用及经营规章》,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东停车场采用预约登记的形式开放给外来车辆使用;[32]3月15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正式交付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实施管辖;[33]9月28日,港珠澳大桥开始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34]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35]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公路及各口岸正式通车运营。[5]
港珠澳大桥施工路面
2020年8月16日,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货运通道正式启用[14]。
港珠澳大桥“中国结·三地同心”主题斜拉索塔
桥梁位置
线路走向
港珠澳大桥采用石散石湾至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主桥段东起香港新界离岛区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经珠海拱北湾东南部,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线路走向示意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西起大屿山岛散石湾,向东经沙螺湾水道至赤鱲角岛屿南部,再向北经观景山,沿赤鱲角东岸线至香港口岸人工岛;[36]珠海连接线东起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向西依次经过拱北湾西南部海域、陆地茂盛围边境特别管理区、前山河、白面将军山,至拱湾港东北部;澳门连接线起于珠海澳门人工岛,经友谊圆形地至填海新区。[37]
线路对接
截至2019年1月,港珠澳大桥属于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组成部分。[38]线路东起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接北大屿山公路和机场路;[39]向西途经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至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分岔出珠海主线和澳门支线。其中,珠海连接线西端同时衔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94)南环西段和广州—澳门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0425)南端,引入中国高速公路网。[38]
港珠澳大桥互通线路一览(由东向西)
路口名称
所属区域
对接线路
互通形式
香港口岸
香港特别行政区离岛区
大屿山公路、机场路、东岸路
全互通进出
东人工岛
——
环岛内路
展开全部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整体布局
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以及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40]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引桥
设计理念
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理念包括战略性、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文化性和景观性几个方面。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东西人工岛汲取“蚝贝”元素,寓意珠海横琴岛盛产蚝贝。香港口岸的整体设计富于创新,且美观、符合能源效益。旅检大楼采用波浪形的顶篷设计,为支撑顶篷,大楼的支柱呈树状,下方为圆锥形,上方为枝杈状展开。[41]最靠近珠海市的收费站设计成弧形,前面是一个钢柱,后面有几根钢索拉住,就像一个巨大的锚。大桥水上和水下部分的高差近100米,既有横向曲线又有纵向高低,整体如一条丝带一样纤细轻盈,把多个节点串起来,寓意“珠联璧合”。前山河特大桥采用波形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梁方案,采用符合绿色生态特质的天蓝色涂装方案,造型轻巧美观,与当地自然生态景观浑然天;桥体矫健轻盈,似长虹卧波,天蓝色波形腹板与前山河水道遥相辉映,如同水天一色,在风起云涌之间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中国结造型索塔
设计特点
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了“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
斜拉桥具有跨越能力大、造型优美、抗风性能好以及施工快捷方便、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往往是跨海大型桥梁优选的桥型之一。[42]结合桥梁建设的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因素以及通航等级要求,港珠澳大桥主桥的三座通航孔桥全部采用斜拉索桥,由多条8至23吨、1860兆帕的超高强度平行钢丝巨型斜拉缆索从约3000吨自重主塔处张拉承受约7000吨重的梁面;[43][44]整座大桥具有跨径大、桥塔高、结构稳定性强等特点。[45]
港珠澳大桥曲线设计与斜拉桥体
设计参数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包含22.9千米的桥梁工程和6.7千米的海底隧道,隧道由东、西两个人工岛连接[46];桥墩224座,桥塔7座;桥梁宽度33.1米,沉管隧道长度5664米、宽度28.5米、净高5.1米;桥面最大纵坡3%,桥面横坡2.5%内、隧道路面横坡1.5%内;桥面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桥面总铺装面积70万平方米;[40][47]通航桥隧满足近期10万吨、远期30万吨油轮通行;[48]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港珠澳大桥主要参数
建筑名称
结构参数
实拍场景
青州航道桥
青州航道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线跨径最大;全长930米,为半漂浮体系,“(110+236+458+236+110=1150)米”跨径布置;索塔采用双柱门形框架塔,为中央独柱型混凝土塔,塔高163米,共设有112根斜拉索;上下塔柱分别高135米、45米,上下塔柱断面为空心矩形断面、倒角空心菱形断面,塔底5米采用实心断面;大桥设有通航孔1个,净空高度42米,净空宽度318米,通航吨级1万吨。[40]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特大桥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是一座中央单索面三塔钢箱梁斜拉桥,斜拉索采用空间扇形布置、钢混组合结构塔身;“(129+258+258+129=994)米”跨径布置,共3个主墩和4个边辅墩;[49]主梁为倒梯形、带悬臂整幅单箱三室截面;斜拉索采用接近竖琴型双索面,共42根斜拉索,最长索长约135米,最大索重约20吨,索塔为中央独柱型混凝土塔,其基础均采用群桩钢管复合桩基础;中塔高106米,重2800吨;过渡墩高18.8米,墩底厚4.5米,宽12米,采用预制空心墩身;大桥设有通航孔1个,净空高度40米,净空宽度210米,通航吨级1万吨。[40]
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
九洲航道桥
九洲航道桥是一座双塔单索面钢混组合梁5跨连续斜拉桥,共设有64根斜拉索;“(85+150+298+150+85=768米)”跨径布置;主梁为倒梯形、带悬臂整体单箱三室截面,梁顶宽39.1米,底宽22.8米,梁高3.575米,顶板悬臂长度为5.5米,标准梁段长16米,拉索锚固位置位于中央直腹板处;斜拉索采用竖琴型中央单索面,梁上索距为16米,塔上索距9.63米;索塔为中央独柱型钢塔,塔顶标高136.190米;两个索塔皆与主梁固结,辅助墩设竖向支撑,过渡墩设竖向支撑及横向抗风支座;在纵向,三个索塔处设置纵向阻尼装置提高抗震性能;大桥设有通航孔2个,净空高度24.5米,净空宽度173米,通航吨级5000吨。[50][40]
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特大桥
展开全部
设备设施
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包括收费、通信、监控、照明、消防、供电、给排水和防雷等12个子系统。
● 路面
港珠澳大桥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标准为15年,沥青混凝土厚约7厘米,且分为浇筑式层和表面层两层,其中3厘米的浇筑式沥青为重要成分。该部分沥青为国外进口的天然湖底沥青,由石料按不同比例与沥青混合而成;孔隙小,水分不会对钢板产生侵蚀,对钢板形成二次保护;协同变形能力好,可随着钢箱梁进行同步变形,与上层的普通沥青粘结;铺设时由搅拌车边加热边搅拌,使其温度不低于230℃。[56]
港珠澳大桥桥面景观
● 照明
港珠澳大桥全线夜景照明分为功能性照明和装饰性照明两部分。其中三座通航孔桥中的每座塔的四周均设置数十套变色LED投光灯,采用窄光束投光将主塔的立面打亮。斜拉索夜景照明采用窄光束变色LED投光灯,对每根拉索进行追踪照明,不仅勾勒出外形线条,还展示出拉索紧绷的力度美和宛若琴弦的韵律感。港珠澳大桥夜景灯光系统采用日常和假期两种照明模式。其中日常照明模式以白色为主色调,呈现大桥本色,为大桥提供基础照明;工程人员采用先进的动态可变频灯具,使照明节能环保。桥梁段用动态可变频灯具1280盏,灯具的间距是35米一盏,可根据路面照度的需求实现从0%到100%无级别的调光。节假日照明模式通过变色LED灯实现五彩缤纷的效果使主桥变得璀璨。此外,在海底隧道照明系统中,还使用了见光不见灯的设计理念。港珠澳大桥灯光变幻控制依靠功能强大的BIM系统:大桥管理中心内的操作人可通过轻点鼠标让屏幕显示大桥三维立体画面,便捷控制桥灯。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亮灯
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亮灯
● 供电
港珠澳大桥供电系统搭配了先进的无人值守“MMJ”电缆头熔接技术,不仅解决了电缆沟空间受限等问题,而且具有低电阻、高强度的特点,可经受故障电流冲击和长期大电流运行的优势,降低运行风险;大桥还采用网络备自投的方式,解决公用站和专用站110千伏备自投无法满足线路N-1的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此外,港珠澳大桥还配置了550个充电桩服务于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亮灯
受大风、温度、车辆等多种负荷作用,大桥会发生一定位移,需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大桥上的各种电缆在通过桥梁伸缩缝处时会承受较大张力,易造成金属护套断裂与绝缘损坏,给大桥的通信与照明带来故障 。港珠澳大桥斜拉索附近的桥面装有由长1.7米、与大桥等宽的折叠式材料铺设的电缆伸缩装置,共计74套,覆盖大桥4种伸缩量和7种安装形式要求。该电缆伸缩装置既满足桥梁的自身条件,又满足电缆弯曲半径和设备抗震的要求。
● 监控
港珠澳大桥设有监视全线交通工程设备和线路的监控平台,监视点超过10万个,不仅能实时检测大桥机电设备运行情况,而且一旦出现电路故障,全自动维护系统会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精准化的故障排除解决方案。[57]在海底隧道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现场人员可通过洞壁上的求助报警系统向运营指挥中心发出求助,同时指挥中心可通过隧道内的实时监控设备发现事故现场,并能在几分钟时间内调动救急或消防车辆赶赴救援。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亮灯
● 防撞
港珠澳大桥护栏采用四横梁结构的金属梁柱式护栏,护栏高度1.5米,斜H型立柱,立柱间距2米;防护能力达到520kJ,各项指标均满足BSEN1317评价标准要求,车辆以15度、80千米/小时速度撞向护栏后不会冲破护栏坠海。[58]为给车主带来安全驾驶光线,让司机进入隧道前有适应过程,港珠澳大桥在东西人工岛隧道出入口上方的敞开段均设有110米距离的减光罩;隧道内每个行车孔左右两侧都设有两条贴近墙壁的人行道,可降低汽车碰撞几率;隧道洞壁的装饰采用良好光学性能和漫反射的防火材料,使驾驶视觉效果舒适。
港珠澳大桥高等级路面
● 消防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配置了先进的防火系统,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涵盖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消防灭火系统、隧道通风排烟系统、救援与疏散系统、供水管网设施和其它配套系统。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规模及现场实际情况,各系统按预定紧急预案启动,进行火灾扑救及现场救援。隧道内每隔135米就设有一处安全门,连通紧急逃生通道;中间服务管廊每隔67.5米安装3个一组的电动排烟阀,监控感应系统可通过电脑指令打开就近的电动排烟阀,通过人工岛上的大型轴流风机将烟火抽出;隧道内人员可及时拉开常闭式安全门进入安全通道,进入人工岛安全区域。为防止隧道火灾发生,大桥禁止危险品车辆驶入隧道。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口
● 抗震
港珠澳大桥采用一种长宽1.77米、由多层新型高阻尼橡胶和钢板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隔震支座实现抗震。该隔震支座为中国自主研制,承载力约3000吨。若地震发生,隔震支座竖向通过加劲钢板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有效支撑建筑物;水平方向利用橡胶粘性大、吸收震动能量、变形能力强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变形,吸收地震能量;地震发生后,支座通过橡胶的恢复力回到初始位置,避免将全部能量传递给建筑物,在地震波往复活动作中将震动能量转换、消耗,降低建筑物承受的地震破坏力。沉管隧道具备高抗震性能,管内布放有减震钢索以增强沉管柔性;若地震发生,沉管位移和滞回不会损坏管节。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
● 排水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挡浪墙按照300年一遇的海浪标准设计,岛面标准高度比平均水位高4.5米至5.0米,整个挡浪墙比日常水位高8米左右;岛内设置环岛排水流与越浪泵房,可及时将越过挡浪墙的海水抽到大海。为控制雨水进入隧道,东、西岛洞口外斜坡处及暗埋段口段各设置几道横向截水沟,收集隧道敞开段的路面汇水,并通过洞口雨水泵房提升排放;在沉管隧道路面低侧设置纵向排水边沟,以疏排运营期消防水、冲洗废水等,并通过隧道W型纵坡二处最低点设置的废水泵房,提升外排。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
● 预警
港珠澳大桥搭配基于AIS的船只防撞预警系统,预警性能比传统的VTS系统更优越;大桥各桥墩全部装有AIS模拟航标,各通航孔桥墩装有超声波验潮仪,利用VHF信道向周边的船只、雷达站或其它基站即时发送信息。[59]
港珠澳大桥通航孔
● 通信
港珠澳大桥全线桥隧路段实现4G信号全覆盖,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4条288芯光缆从珠海公路口岸沿着桥梁管道先后进入西人工岛、海底隧道、东人工岛;其中在桥梁上的25处龙门架中安装了25个分布式基站,在海底隧道安装了36处分布式基站。[60]
● 收费
港珠澳大桥进出口弧形收费站
因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实行不同过路收费模式,大桥收费系统采用开放式收费制式、电子不停车收费(ETC)与人工半自动收费(MEC)相结合的收费方式。考虑到中国两岸三地特殊的收费应用环境以及方便已有ETC用户的使用,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项目部开发了兼容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ETC收费等方面内容的软件;经过累计1110次的模拟测试后,收费系统车牌平均识别率从不到30%提高到96.7%,平均识别时间从0.5秒缩短到0.3秒。
运营情况
通行事项
港珠澳大桥采取“三地三检”通关模式,其中珠海、澳门之间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司机在大桥中驾驶采用右行方式,到达港澳口岸地区后顺着道路方向自动调整为左行方式。[61]“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即取消珠海、澳门两地口岸间的缓冲区,直接把两个口岸连在一起,旅客只需要排一次队即可完成出入境手续。在珠澳分界线上,设有“三道门全自助通道”“单柜台半自助通道”和“台并台、肩并肩人工通道”三类通道,可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出入境共计68条。[37]
汽车经过港珠澳大桥收费站
2018年12月1日起,对批文有效期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的澳门私家车(已办理和未办理批文延期车辆)和所有粤澳公务车可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口岸。[10]
根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通知,港珠澳大桥路段执行中国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
2020年1月24日至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港珠澳大桥白海豚岛设分会场[62]。
2020年2月16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公布,港珠澳大桥由17日起,所有通行车辆免收通行费,直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具体截止日期将另行公布[11]。4月5日起,香港、澳门调整港珠澳大桥各自口岸通关服务时间[12]。5月3日起,恢复澳门与珠海之间的关闸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旅检大厅的原有通关时间[13]。8月16日,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货运通道正式启用[14]。
票制票价
2018年8月26日,港珠澳大桥的收费标准出炉: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150元/车次,大型客车(过境巴士)200元/车次,穿梭巴士300元/车次,普通货车60元/车次,货柜车115元/车次,费用以人民币进行结算。[63]
汽车下穿港珠澳大桥中国结桥塔
同年10月19日,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穿梭巴士票价,港珠线与港澳线同价,以人民币计算;日间正价票价为58元,时间为每日06:00-23:59;夜间正价票价为63元,时间为每日00:00-05:59。
Ⅳ 港珠澳大桥临时电子牌证
2018年8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港珠澳大桥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出台。
现行标准:
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150元/车次,大型客车(过境巴士)200元/车次,穿梭巴士300元/车次,普通货车60元/车次,货柜车115元/车次,收费标准以人民币结算。
可以在港珠澳大桥通行的车辆:可以缴费通行的车辆主要有粤港两地车牌车辆、港澳两地车牌车辆、港籍单牌车辆(拥有澳门配额)、办理一次性配额申请的车辆,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商议可经港珠澳大桥的其他车辆。
非粤港(港澳)内地私家车需办理一次性配额申请,凭私家车一次性配额许可证和批准信,以及一次性临时来往粤港小汽车及驾驶人出入境批准通知书、临时入境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等向营办商领取临时电子不停车收费通行卡。
2018年6月14日,港珠澳大桥消防局暨救护站正式投入运作;港澳直通巴士协会开通经大桥往来港澳的24小时跨境巴士。
2018年7月16日,港珠澳大桥已通4G网络信号。
Ⅵ 珠港澳大桥海底隧道沉管安装时两次失败,原因是什么
原基槽基础构造方案可能出现的隧道大面积沉降风险。
在海床上浅挖出沟槽,然后将预制好的隧道沉放置沟槽,再进行水下对接。沉管隧道安置采用集数字化集成控制、数控拉合、精准声呐测控、遥感压载等为一体的无人对接沉管系统;沉管对接采用多艘大型巨轮、多种技术手段和人工水下作业方式相结合。
在水下沉管对接过程期间,设计师们提出“复合地基”方案,即保留碎石垫层设置,并将岛壁下已使用的挤密砂桩方案移至到隧道,形成“复合地基”,避免原基槽基础构造方案可能出现的隧道大面积沉降风险。建设者们在海底铺设了2至3米的块石并夯平,将原本沉管要穿越不同特性的多种地层可能出现的沉降值控制在10厘米内,避免整条隧道发生不均匀沉降而漏水。
(6)港珠澳大桥网络信号扩展阅读:
珠港澳大桥的相关情况:
1、港珠澳大桥全线桥隧路段实现4G信号全覆盖,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4条288芯光缆从珠海公路口岸沿着桥梁管道先后进入西人工岛、海底隧道、东人工岛;其中在桥梁上的25处龙门架中安装了25个分布式基站,在海底隧道安装了36处分布式基站。
2、因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实行不同过路收费模式,大桥收费系统采用开放式收费制式、电子不停车收费(ETC)与人工半自动收费(MEC)相结合的收费方式。
3、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挡浪墙按照300年一遇的海浪标准设计,岛面标准高度比平均水位高4.5米至5.0米,整个挡浪墙比日常水位高8米左右。
Ⅶ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已贯通,海底隧道到底长啥样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屈指算来至今有6年整了。12月21日6点30分,被称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已经成功安装沉管24节。至此,海底隧道已建成4185米,超过总长的73%。
据介绍,整个西人工岛一周的长度是1326米,新建的挡浪墙根据气象标准,按照300年一遇的海浪冲击力度设计,防止海水进入岛内,因此建设高度为4.35米、厚度为1.8米。“加上人工岛面标准高度比平均水位高4.5米,整个挡浪墙比现在的水位高9米左右,高度相当于三层楼”,杨润来表示,“永久性挡浪墙已经完工1000多米,按计划将于2016年1月份完工”。
在人工岛西端,一座双向6车道大桥已经横跨伶仃洋海面直达人工岛,等待着与人工岛道路连接。靠近大桥的地面上,已经铺满了星罗密布的钢筋网。一工区党支部书记孙长树称,只要这个路面铺好,大桥就可以与人工岛相通了。
在人工岛东端,到处安装着起吊设备,孙长树表示,这些正在施工的是岛内房建工程,也就是岛上的运营中心用房,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实际的投资额度不足人工岛工程总量的10%。目前,已经属于岛上的收尾工程。
在进入海底隧道的入口处,三面巨大的水泥墙异常显眼,杨润来称,这是进入海底隧道前的露天隧道,由三面隧道墙组成,每道墙长327米,高15.5米,每条隧道墙体之间的宽度在20米至30米之间,该露天隧道墙体被评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清水混泥土结构。
杨润来还说,这个隧道墙都是用德国进口的模板一次性成型,不需要再用其它任何附属装饰,清雅庄重的混泥土与自然的融合之美,更能体现它的朴素、线型、顺直等特点。
“为什么要在进入海底隧道前又要建设一个露天隧道呢?”杨润来笑着说,那是避免司机从海面大桥上的自然光突然进入灯光隧道不适应,因此为了保证司机驾驶的安全,所以在进入海底隧道前要建设一个盖有玻璃过滤光线的露天隧道,让司机进入到海底隧道前有一个从明到暗的过渡光线。
海底隧道:
双洞6车道如同在陆地
站在人工岛西端,双洞口的海底隧道就呈现在记者眼前。据介绍,隧道分左右两个洞口,每个洞口均为三车道,两洞口之间还有一个4米高和4米宽的中管廊,主要用于隧道机电设施安装以及遇险逃生,其中中管廊下面是逃生通道,上面是排烟通道。
“每一节沉管的每一边洞口都有一个逃生通道进入中管廊,当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隧道内车上的人员都可以通过逃生通道进入中管廊逃离现场。”说起隧道内的紧急处置方法,杨润来道出了中管廊的秘密。
穿过300多米的露天隧道后,从右洞口进入了隧道暗埋段。此时可以看到,暗埋隧道地面两旁仍然堆满了预制施工的钢制脚手架,整个隧道内已经亮起了施工照明灯光。隧道暗埋段的入口宽度与第一节沉管的接口宽度是由宽到窄的渐变式设计。
越过暗埋隧道后,首节沉管隧道就出现在眼前。“这里是2013年5月6日巨型沉管下沉到40米深的海底实现‘深海之吻’的地方”,杨润来自豪地说。
据介绍,港珠澳大桥近6公里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共由33个管节组成,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管壁最厚处达1.5米,重达7.6万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埋得最深、规模最大、单节管道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堪称一艘航空母舰的体量。
Ⅷ 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是如何实现通讯畅通的
听说目前港珠澳大桥隧道建设的t通讯方案解决商是国内企业海能达。
作为一项具有重大策略意义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目前岛隧工程已经进入管道下沉、对接安装环节,每月一个“沉管”(建设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要求海底隧道与海面沉管船只高效、畅通的通信,并需要实现全长6公里的海底隧道与海面、东、西人工岛的通信完美覆盖。这给专业通信厂商提出了不小的难题。
海能达在研究了港珠澳大桥隧道建设流程和通信需求之后,向承建方提供了配合施工建设的完整专网通信解决方案:在海底隧道建设期间,实现基站信号覆盖东、西人工岛以及沉管预制厂运输航道;然后根据隧道建设进度,逐渐将基站信号覆盖在隧道中,实现隧道内、东西人工岛、沉管预制厂和东西人工岛之间海面航道信号全覆盖,方便承建方各部门通过无线调度系统协调管理工作,提高效率。
具体来说,将主基站放在西人工岛,实现陆上和海面信号全面覆盖;西人工岛通过基站信号分流,以光纤传送给分布在隧道中的远端机,信号放大后通过连接的板状定向天线覆盖到隧道内。东人工岛的直放站通过定向天线接收到基站信号后,采取同样方法将信号覆盖到隧道内,实现信号对海底隧道的全面覆盖。
新沉管与已有沉管进行对接时,采用RD980中转台的“背靠背”技术实现信号转换,RD980可以提供跨频段终端和模数终端的语音互通,保证新沉管的信号覆盖。随着工程推进,沉管对接的不断延伸,海能达还将通过直放站系统无线耦合与有线耦合结合方式,实现东、西人工岛间的海底隧道内数字无线对讲信号的100%覆盖以及隧道和海面的完全互通。
除了系统方案与工程进度的高度配合,海能达还针对高温潮湿、高盐雾、沙尘碎石的恶劣环境,提供了数字对讲终端PD700B。PD700B符合IP67工业防护等标准,具有抗摔耐磨、防水防尘等硬件特点,并具备清晰的语音品质、GPS定位等优异性能,助力“世纪工程”的顺利建设。
Ⅸ 港珠澳大桥现在建好了吗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 [4] 2018年元旦前夜,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标志着大桥具备通车条件;2018年3月15日,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获批准正式交付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 [5]
港珠澳大桥预计将在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