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嵌入式软件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两个方向的经典书籍推荐一下!
我方向是无限传感器网络
书籍《无线传感器网络》——孙利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教程》——徐勇军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holger karl
2. STM32W108嵌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图书目录
第1章嵌入式物联网技术绪论1.1物联网的组成1.2无线传感器网络1.2.1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1.2.2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1.3嵌入式物联网控制技术1.3.1带有可移动节点的大规模WSNs组网技术1.3.2智能移动体设计1.3.3嵌入式终端设计1.3.4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1.4基于ARM CortexM3核心ZigBee技术的优势1.5思考与练习题第2章ARM CortexM3技术2.1概述2.2核心模块2.2.1内部架构2.2.2寄存器2.3指令系统2.3.1指令列表2.3.2操作数2.3.3使用PC或SP的限制2.3.4第二操作数的构成2.3.5移位操作2.3.6地址对齐2.3.7相对于程序计数器PC的表达式2.3.8条件执行2.3.9指令宽度选择2.3.10存储器访问指令2.3.11一般数据处理指令2.3.12乘法和除法指令2.3.13饱和指令2.3.14位域指令2.3.15跳转和控制指令2.3.16其他指令2.4软件编程接口2.5思考与练习题第3章STM32W108体系结构3.1STM32W108架构3.1.1片内结构3.1.2功能单元描述3.2封装与引脚说明3.2.1封装3.2.2引脚说明3.3思考与练习题第4章 STM32W108功能模块设计4.1功能模块概述4.2电源模块4.2.1内部稳压电源4.2.2外部稳压电源4.2.3外部稳压电源电路设计4.3复位模块4.3.1复位原理4.3.2复位电路设计4.4时钟管理模块4.4.1时钟模块总体结构4.4.2时钟功能模块原理4.5系统定时器模块4.5.1看门狗定时器4.5.2睡眠定时器4.6电源管理模块4.6.1唤醒源4.6.2基本睡眠模式4.6.3深睡眠选项4.7思考与练习题第5章内部存储器与无线射频模块5.1STM32W108内部存储空间5.2Flash存储器5.3RAM数据存储器5.4STM32W108射频模块5.4.1接收模块5.4.2发送模块5.4.3集成MAC模块5.4.4随机数发生器5.5思考与练习题第6章STM32W108通用IO接口6.1通用IO功能描述6.1.1GPIO端口6.1.2配置6.1.3增强功能6.1.4复位6.1.5nBOOTMODE6.1.6GPIO模式6.1.7唤醒监控6.2通用IO配置寄存器6.2.1端口配置寄存器(低位)(GPIO_PxCFGL)6.2.2端口配置寄存器(高位)(GPIO_PxCFGH)6.2.3端口输入数据寄存器(GPIO_PxIN)6.2.4端口输出数据寄存器(GPIO_PxOUT)6.2.5端口输出清除寄存器(GPIO_PxCLR)6.2.6端口输出设置寄存器(GPIO_PxSET)6.2.7端口唤醒监控寄存器(GPIO_PxWAKE)6.2.8GPIO唤醒滤波寄存器(GPIO_WAKEFILT)6.2.9中断选择寄存器(GPIO_IRQxSEL)6.2.10GPIO中断配置寄存器(GPIO_INTCFGx)6.2.11GPIO中断标志寄存器(INT_GPIOFLAG)6.2.12GPIO调试配置寄存器(GPIO_DBGCFG)6.2.13GPIO调试状态寄存器(GPIO_DBGSTAT)6.3应用实例解析6.3.1开发环境与硬件说明6.3.2软件设计与规划6.3.3LED控制程序设计6.3.4测试程序编写6.3.5测试结果及分析6.4思考与练习题第7章STM32W108中断机制7.1中断控制7.1.1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7.1.2事件管理器7.2中断配置寄存器7.2.1顶级置位中断配置寄存器(INT_CFGSET)7.2.2顶级清除中断配置寄存器(INT_CFGCLR)7.2.3顶级置位中断挂起寄存器(INT_PENDSET)7.2.4顶级清除挂起中断标志寄存器(INT_PENDCLR)7.2.5顶级激活中断寄存器(INT_ACTIVE)7.2.6顶级丢失中断寄存器(INT_MISS)7.2.7辅助故障状态寄存器(SCS_AFSR)7.3应用实例解析7.3.1开发环境与硬件说明7.3.2软件设计与规划7.3.3中断处理程序设计7.3.4测试程序编写7.3.5测试结果及分析7.4思考与练习题第8章STM32W108串行通信8.1串行通信控制模块8.1.1功能描述8.1.2通信配置8.2UART8.2.1UART模块8.2.2UART寄存器8.3UART通信应用实例8.3.1开发环境与硬件平台8.3.2软件设计与规划8.3.3测试程序编写8.3.4测试结果及分析8.4SPI模块8.4.1SPI主模式8.4.2SPI从模式8.4.3SPI寄存器8.5思考与练习题第9章STM32W108 AD转换器9.1功能描述9.1.1配置9.1.2GPIO使用9.1.3参考电压9.1.4偏置/增益校正9.1.5DMA9.1.6ADC输入9.1.7模拟电压输入范围9.1.8采样时间9.1.9AD转换9.1.10校准9.1.11注意事项9.1.12中断9.2ADC寄存器9.2.1ADC配置寄存器(ADC_CFG)9.2.2ADC偏移寄存器(ADC_OFFSET)9.2.3ADC增益寄存器(ADC_GAIN)9.2.4ADC DMA配置寄存器(ADC_DMACFG)9.2.5ADC DMA状态寄存器(ADC_DMASTAT)9.2.6ADC DMA起始地址寄存器(ADC_DMABEG)9.2.7ADC DMA缓冲区大小寄存器(ADC_DMASIZE)9.2.8ADC DMA当前地址寄存器(ADC_DMACUR)9.2.9ADC DMA计数寄存器(ADC_DMACNT)9.2.10ADC中断标志寄存器(INT_ADCFLAG)9.2.11ADC中断配置寄存器(INT_ADCCFG)9.3应用实例解析9.3.1开发环境与硬件说明9.3.2软件设计与规划9.3.3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9.3.4测试程序编写9.3.5测试结果及分析9.4思考与练习题第10章802.15.4/ZigBee协议栈接口函数10.1802.15.4/ZigBee协议栈10.2STM32W108的802.15.4/ZigBee协议栈10.3协议栈接口10.4启动协议栈实例解析10.4.1开发工具及协议栈安装10.4.2工程创建10.4.3STM32W108协议栈实例解析10.5思考与练习题第11章STM32W108两节点间通信11.1实例开发环境说明11.2软件设计与规划11.3程序设计与实现11.4测试结果及分析11.5思考与练习题第12章多节点间通信12.1实例任务规划12.2实例开发环境12.3软件设计与规划12.4编程与实现12.5测试结果及分析12.6思考与练习题第13章多传感器环境参数监测实例13.1实例开发环境说明13.2硬件电路设计13.3软件设计与规划13.4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与实现13.4.1温度传感器13.4.2温湿度传感器13.4.3超声波传感器13.4.4烟雾传感器13.4.5声音传感器13.4.6光敏传感器13.5测试程序编写13.6实例结果及分析13.7实例注意事项及说明13.8思考与练习题第14章μCOSII的移植及实时环境监测14.1开发环境说明14.2软件设计与规划14.3工程创建及文件添加14.4相关源文件更改14.5测试程序设计14.6实验结果及分析14.7思考与练习题第15章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15.1RSSI与通信距离15.2距离计算经验公式的确定15.3N次三边质心加权定位法介绍15.4算法设计15.4.1符号定义说明15.4.2数据包的接收保存及实时距离的计算15.4.3N次三边质心加权法15.5定位算法实现15.5.1软件设计流程15.5.2经验公式获取程序设计15.5.3N次三边质心加权定位程序设计15.6定位实验及结果分析15.6.1经验公式确定15.6.2N次三边质心加权定位实验15.7思考与练习题第16章节点自组织与移动智能体导航技术16.1开发环境与定位方法说明16.2系统设计16.2.1相关符号说明16.2.2总体设计16.2.3网络模型16.2.4无线自组网16.2.5移动节点定位16.2.6移动智能体导航分析16.2.7电子罗盘模块工作原理16.2.8移植智能体导航设计16.3程序设计与实现16.3.1大规模自组网程序16.3.2移动智能体导航程序16.3.3主函数程序设计16.4调试与结果分析16.4.1无线自组织网络16.4.2移动智能体导航16.5思考与练习题
3. 我想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买了本《无线传感器网络》孙利民的,可是看不懂,谁能告我,我得先看什么书
楼上的,敢问wsn跟化学还有关系???? 可以先学习下计算机网络什么的,了解下osi五层或7层模型之类的基本概念,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协议方面主要研究mac层和网络层,至少要对网络有一个宏观上的概念才行~~~
4. STM32W108嵌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图书简介
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体,是近年来应用开发与研究的热点。现在,物联网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到智能感知和监控领域,并开始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安全监控、一体化智能网络、国防工业、物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得到全面应用。我们可以预见,基于物联网应用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适应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设立物联网专业,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物联网专业并招生。因此,迫切地需要一本与当前物联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材,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本书以当前最为流行的基于ARM CortexM3核心的32位低功耗处理器STM32W108设计无线组网和控制节点,其性能是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中的最高配置。本书力求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可能不惜篇幅,图表并用,并设有实例解析,以便每一个物联网技术开发的初学者都能快速上手,为物联网相关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的内容安排如下。
◆嵌入式与物联网技术概述: 给出了物联网的整体结构,并对其内部的功能模块单元进行分析,给出了典型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ARM CortexM3技术: 介绍了ARM CortexM3技术架构,对内核模块及最新的Thumb2高效指令集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ARM CortexM3核心的32位低功耗处理器STM32W108的物联网应用设计: 采用意法半导体(ST)芯片STM32W108,对芯片的体系结构、内部存储器与无线射频模块、通用IO接口、中断机制、串行通信接口(UART通信和SPI通信)、AD转换器、802.15.4/ZigBee协议栈接口函数(API接口函数)、STM32W108两节点及多点间通信、多传感器环境参数监测、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及实时环境监测实例、节点定位方法和大规模节点自组织与移动智能体导航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具体应用开发实例和解决方案。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内容简介
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建议从几个方面入手:
1、找相关专业书籍来深入学习,如无线传感器网络简明教程,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知识等
2、找相关企业去请教交流,最好能够针对某个实例进行探究。比如深圳信立,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长达10年,在这方面应该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成功的合作案例。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6. 求传感器介绍方面的书籍
建议先在购书的网站找一找,如方便最好到图书馆或大书店找,理由如下:
1)这类书的专业性很强,从作者来看,大致分为控制专业、检测专业和传感器专业。前两类人写的书通常比较全面,适合应用的人看,传感器专业的人写的书比较深涩,因为传感器本身涉及材料、技术等多个层面,真正做传感器的人对全领域的知识反倒知之甚少,只能写出某种(材料、技术)类型的传感器,所以你随便拿到本书未必适合。
2)这类专着极少有人做成电子版挂到网上,可能是因为下载的人少,不挣钱吧?总之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找不到,有时找到一些专业的课件,也仅仅是ppt的大纲。
3)一般地,有相关电路的书比较初级,介绍传感器的数量和内容比较少。反之,没有相关电路的书倒是能够更多地介绍传感器,通常这类书会提到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如输出阻抗,最大电压或电流、输出带宽等参数,读者需要通晓放大器件及电路的知识,自己去选配适合的放大器量信号引出来。
4)作为专业性的读者,不要指望有完全适合自己的书,必须学会从大量的书籍、论文中遴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5)我是做探测、检测、分析设备维修的,曾经修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设备,看过很多传感器、换能器类的书,以上是我对这类专着的感觉。
7. 想了解下无线通信,包括蓝牙,wifi,ZigBee 等知识,专业的,有哪些很专业的书籍,帮我介绍下,谢谢
蓝牙技术 bluetooth技术,广受业界关注的近距无线连接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 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的传输距离。 蓝牙技术诞生于1994年,Ericsson当时决定开发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接口,以建立手机及其附件间的通信。该技术还陆续获得PC行业业界巨头的支持。1998年,蓝牙技术协议由Ericsson、IBM、Intel、NOKIA、Toshiba等5家公司达成一致。 蓝牙协议的标准版本为802.15.1,由蓝牙小组(SIG)负责开发。802.15.1的最初标准基于蓝牙1.1实现,后者已构建到现行很多蓝牙设备中。新版802.15.1a基本等同于蓝牙1.2标准,具备一定的QoS特性,并完整保持后向兼容性。 但蓝牙技术遭遇了最大的障碍是过于昂贵。突出表现在芯片大小和价格难以下调、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问题等等。这就使得许多用户不愿意花大价钱来购买这种无线设备。因此,业内专家认为,蓝牙的市场前景取决于蓝牙价格和基于蓝牙的应用是否能达到一定的规模。
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正式名称是IEEE802.11b,与蓝牙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速率最高可达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 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就能以最高约11Mb/s的速度接入Web。但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一般将只有几百kb/s的信号不受墙壁阻隔,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小于户外。 WLAN未来最具潜力的应用将主要在SOHO、家庭无线网络以及不便安装电缆的建筑物或场所。目前这一技术的用户主要来自机场、酒店、商场等公共热点场所。Wi-Fi技术可将Wi-Fi与基于XML或Java的Web服务融合起来,可以大幅度减少企业的成本。例如企业选择在每一层楼或每一个部门配备802.11b的接入点,而不是采用电缆线把整幢建筑物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铺设电缆所需花费的资金。 最初的IEEE802.11规范是在1997年提出的,称为802.11b,主要目的是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它的工作频率也是2.4GHz,与无绳电话、蓝牙等许多不需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无线设备共享同一频段。随着Wi-Fi协议新版本如802.11a和802.11g 的先后推出,Wi-Fi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速度更快的802.11g使用与802.11b相同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它工作在2.4GHz频段,速率达54Mb/s。根据最近国际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判断,802.11g将有可能被大多数无线网络产品制造商选择作为产品标准。 微软推出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XP和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CE,都包含了对Wi-Fi的支持。其中,WindowsCE同时还包含对Wi-Fi 的竞争对手蓝牙等其它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由于投资802.11b的费用降低,许多厂商介入这一领域。Intel推出了集成WLAN技术的笔记本电脑芯片组,不用外接无线网卡,就可实现无线上网。
Zigbee技术 ZigBee主要应用在短距离范围之内并且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ZigBee名字来源于蜂群使用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通信方式,蜜蜂通过跳ZigZag形状的舞蹈来分享新发现的食物源的位置、距离和方向等信息。 ZigBee联盟成立于2001年8月。2002年下半年,Invensys、Mitsubishi、Motorola以及Philips半导体公司四大巨头共同宣布加盟ZigBee联盟,以研发名为ZigBee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到目前为止,该联盟大约已有27家成员企业。所有这些公司都参加了负责开发ZigBee物理和媒体控制层技术标准的IEEE 802.15.4工作组。 ZigBee联盟负责制定网络层以上协议。目前,标准制订工作已完成。ZigBee协议比蓝牙、高速率个人区域网或802.11x无线局域网更简单实用。 Zigbee可以说是蓝牙的同族兄弟,它使用2.4 GHz波段,采用跳频技术。与蓝牙相比,ZigBee更简单、速率更慢、功率及费用也更低。它的基本速率是250kb/s,当降低到28kb/s时,传输范围可扩大到134m,并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另外,它可与254个节点联网。可以比蓝牙更好地支持游戏、消费电子、仪器和家庭自动化应用。人们期望能在工业监控、传感器网络、家庭监控、安全系统和 玩具等领域拓展ZigBee的应用。 ZigBee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传输速率低。只有10kb/s~250kb/s,专注于低传输应用。 功耗低。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两节普通5号干电池可使用6个月以上。这也是ZigBee的支持者所一直引以为豪的独特优势。 成本低。因为ZigBee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 积极投入ZigBee开发的Motorola以及Philips,均已在2003年正式推出芯片,飞利浦预估,应用于主机端的芯片成本和其它终端产品的成本比蓝牙更具价格竞争力。 网络容量大。每个ZigBee网络最多可支持255个设备,也就是说每个ZigBee设备可以与另外254台设备相连接。 有效范围小。有效覆盖范围10~75m之间,具体依据实际发射功率的大小和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而定,基本上能够覆盖普通的家庭或办公室环境。 原文位置 工作频段灵活。使用的频段分别为2.4GHz、868MHz(欧洲)及915MHz(美国),均为免执照频段。 根据ZigBee联盟目前的设想,ZigBee的目标市场主要有PC外设(鼠标、键盘、游戏操控杆)、消费类电子设备(TV、VCR、CD、 VCD、DVD等设备上的遥控装置)、家庭内智能控制(照明、煤气计量控制及报警等)、玩具(电子宠物)、医护(监视器和传感器)、工控(监视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等非常广阔的领域。
8. 有哪些无线网络方面的基础书籍值得推荐
如果想对网络有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可以阅读三本书籍:
第一本就是潘爱民翻译的Andrew S.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此书讲明白了网络之道,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详解卷一:协议》,此书讲明白了网络之术,即TCP/IP协议簇的工作过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Comer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此书尝试在更广泛意义上解答“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是如何工作的”这一基本问题,解释了协议是如何使用硬件和应用是如何使用协议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想自己设计一个网络系统,可以阅读三本书籍:
第一本就是Douglas E.Comer的《Network Systems Design Using NPs》,此书从包处理算法开始,引导我们了解发生在包上的每一件事。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以一种“与应用无关”的方式描述各种系统结构和设计思路。再多一句,大多数国外大学教授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课程的参考蓝本;
第二本是George Varghese的《Network Algorithmics: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esigning Fast Networked Devices》,此书对网络系统实现模型进行分析,抽象出设计网络系统的一般规则,同时分析在真实网络系统实现中如何运用这些规则。
第三本是“亲自动手,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网络系统”,选择一款合适的硬件平台,Learn by doing。
9. 急求《无线网络:理解和应对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互连所带来的挑战》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实践》二书
《无线网络:理解和应对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互连所带来的挑战》
¥62.5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实践》
¥62.4
一共¥124.9
当当价格
10. 求有关物联网专业的书籍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专业方面的知识基础:
《传感器与PLC编程技术基础》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
国家物联网期刊:
《物联网世界》一名取寄意“物联世界,感知中国。”该杂志以办融市场、技术、企业文明、成功经验等各方面为一体的行业适用杂志为主旨,力求为读者宽广视线、解读行业抢手、剖析深层次缘由、猜测市场变动趋势,给出正当的参考性建议,是沟通物联网工业出产与需要的纽带,也将是培养出名品牌、昌盛物联网国内国内市场的服务平台。
《物联网周刊》以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为主线,每周分别以四大类行业(农业、制造业、服务、政府)为主题,根据各大行业最新热点,选择细分行业领域,编辑各类相关资讯,精心组织整理形成独立的物联网行业资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