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用aodv路由算法有何优缺点
Nokia研究中心开发,自组网路由协议的RFc标准,它是DSR和DSDV的综合,借用了DSR中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的基础程序,及DSDV的逐跳(Hop-by-HoP)路由、目的节点序列号和路由维护阶段的周期更新机制,以DSDV为基础,结合DSR中的按需路由思想并加以改进。
它应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的路由协议, 它能够实现单播和多播路由。该协议是自组织网络中按需生成路由方式的典型协议。用于特定网络中的可移动节点。它能在动态变化的点对点网络中确定一条到目的地的路由,并且具有接入速度快,计算量小,内存占用低,网络负荷轻等特点。它采用目的序列号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回环,避免了传统的距离向量协议中会出现的很多问题。
AODV最初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纯粹的按需路由的系统。网络中的节点完全不依赖活动路径,既不维护任何路由信息,也不参与任何定期的路由表交换。节点不需要发现和维护到其他节点的路由,除非两个节点需要通讯或者节点是作为中间转发节点提供特定的服务来维护另外两个节点的连接性。
提出:With the goals of minimizing broadcasts and transmission latency when new routes are needed, we designed a protocol to improve up on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SDV in the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d-hoc networks.
2. 特点
优点:
(1)基本路由算法为距离向量算法,但有所改进,思路简单、易懂。
(2)按需路由协议,而且节点只存储需要的路由,减少了内存的需求和不必要的复制。。
(3)采用 UDP 封装,属于应用层协议。
(4)支持中间节点应答,能使源节点快速获得路由,有效减少了广播数,但存在过时路由问题。
可以登录360官网进行查询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做在线咨询,会有专业的人员为你解答
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模拟技术研究”中用模拟工具的模拟过程和描述。
器
凡是利用一定的物性(物理、化学、生物)法则、定理、定律、效应等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系统”。传感器是传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全文]
网络是九十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一门综合了传感器
传感器
凡是利用一定的物性(物理、化学、生物)法则、定理、定律、效应等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系统”。传感器是传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能够感知和采集环境或某些对象的信息,经过处理后,传输到监控者。本文以传统AODV
DV
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译成中文就是“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由索尼、松下、胜利、夏普、东芝和佳能等多家着名家电巨擘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然而,在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然而,在绝大多数场合DV则是代表数码摄像机。按使用用途可分为:广播级机型、专业级机型、消费级机型。按存储介质可分为:磁带式、光盘式、硬盘式、存储卡式。
路由协议为基础,针对微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自主研发了一种全新的MSAODV路由协议。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具有感知能力、 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由这些微型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 网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种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智能传感器的开发和大量使用,导致了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对传感信息交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单独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的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施远程采集数据,并进行分类存储和应用。
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 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 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 户。本文在AODV 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路由协议—MSAODV 协议,这种路 由算法适合在微型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计算、通信和传感器三项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由于近来微型制造的技术、通讯技术及电池技术的改进,促使微小的传感器可具有感应、无线通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此类传感器不但能够感应及侦测环境的目标物及改变,并且可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并将处理过后的资料以无线传输的方式送到数据收集中心或基地台。这些微型传感器通常由传感部件、数据处理部件和通信部件组成,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形式多样的传感器测量所在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众多我们感兴趣的物质现象。在通信方式上,虽然可以采用有线、无线、红外和光等多种形式,但一般认为短距离的无线低功率通信技术最适合传感器网络使用,一般称作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无线移动网络有区别,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关心的是整个网络的成 存周期,而传统无线移动网主要关心的是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
通常将网络中的主机、终端和其他通信控制与处理设备抽象为结点;将通信线路抽象为线路,而将结点和线路连接而成的几何图形称为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变化情况下可靠传输质量。微型无线传感 器网络中的节点具有体积小,功耗小,通信距离短等特点,他们应用的场合非常广泛,像战场敌 方信息采集,森林火灾监控等,这些场合往往是一些无人区,传感器节点抛撒到这些地方再回 收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节点的功耗决定了他的使用时间。针对这些特点,MSAODV 路由算 法采用了按需查询方式,他简单实用,易于扩充,协议开销小,应用了这种路由算法传感器节点 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处在睡眠状态,这样就延长了节点的使用时间,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 环境。
MSAODV 路由协议算法是在AODV 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改进演化而来的,他继承了AODV 路由算法的许多特点,但是又与AODV 路由协议算法有所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 系结构将有助于设计MSAODV 路由协议算法,图1 显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MSAODV 路由算法同样假设网络中的所有链路都是双向对称的,即某个源节点通过一 条路由可以到达无线网络中的某个目的节点时,该目的节点同样也可以通过这条路由的反向 路由回到源节点。MSAODV 路由协议同样是一种按需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具有按需路由协 议的特点,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在需要进行通信时才发送路由分组,而不会周期性地交互路由信 息以得到所有其它主机的路由:同时具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一些特点,即各节点路由表只维 护本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路由,而无须掌握全网拓扑结构。
MSAODV 路由协议中只有两种类型的消息控制帧:路由请求RREQ 和路由应答RREP。 和AODV 路由协议一样,当源节点需要发送数据而又没有到目的节点的有效路由时,启动一 个路由发现过程:向网络广播一个路由请求包RREQ,中间节点转发该路由请求,收到请求的目 的节点以单播的方式向源节点返回一个RREP 包,RREP 沿着刚建立的逆向路径传输回源节 点,源节点收到该RREP 包后则开始向对应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在路由请求包的正向传播过 程中,网络中能收到该路由请求的节点都建立起了到源节点的反向路由,当目的节点收到路由 请求而回送路由应答时,逆向路径上的节点又建立了前向路由。整个MSAODV 路由发现过 程如图2 所示,a 图表示的是反向路由的建立过程,节点S 需要和节点D 通信,但是他没有节点 D 的路由,所以节点S 发起到节点D 的路由请求,节点S 广播一个路由请求包,收到路由请求包 的节点转发节点S 的请求,最终节点D 收到了节点S 的路由请求包,这个过程建立了节点S 到 节点D 的反向路由;b 图表示的是由节点S 到节点D 前向路由的建立过程,当节点D 收到节点 S 的路由请求包后,他要给节点S 回送一个路由应答包,顺着刚才建立的反向路由,应答包最终 被节点S 成功接收,在此过程中节点S 又建立了到节点D 的前向路由。
3. 无线传感网多跳路由节点能耗怎么计算
(1)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因节点有效传输半径对路由选择的制约,改进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分簇多跳路由算法,改善因路由选择对网络能耗的影响。该算法利用Voronoi图的泊松过程特性优化簇首节点数,并结合最小生成树动态调整簇内外节点的路由发现实现网络能耗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开销容忍的前提下,网络均衡负载,并与相同仿真条件下的基于LEACH的分层多跳路由算法相比,更有效地延长了网络寿命,同时降低了计算时间复杂度。
(2)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投放分布对投放区域有效通信信号覆盖的影响,改进了一种基于通信覆盖的分布式投放概率覆盖算法。在保证投放精度的前提下,该算法根据传感器节点在投放区域中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信号衰减特性,建立信号覆盖模型,并通过信号覆盖率计算出各节点预定投放位置,由传感器节点的自定位算法获取定位信息为前提,获取节点的投放位置和投放数目。在改善区域通信覆盖的同时,提高了节点分布效率,达到节省网络资源的目的。通过仿真比较了在不同定位投放方法下的各相关性数据,验证了该算法可实现高效投放的优越性能。
(3)在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方面,提出了在实现投放区域有效通信信号覆盖的基础上保证局部能量有效损耗的路由设计要求,由此提出了基于多跳路径划分子空间的分簇路由算法。该路由算法在获得相应的节点拓扑分布的前提下实现了能量平均损耗,而节点拓扑的获取则通过采用高斯分布的定位误差模型与马尔可夫链性质相结合,改进了以前算法对于传感器节点拓扑结构的获取。通过对整个算法的仿真,得到的相关数据证明了算法在实现网络硬件资源优化和能量有效损耗方面所具有的较好的性能。
(4)在对运动目标跟踪定位的研究中,对于无法得知目标的运动状态方程和观测噪声的概率密度分布的情况时,提出基于粒子滤波和曲线准线性优化的目标跟踪算法。算法利用传感器节点的感知圆的几何特性确定目标的运动区域的边界限制,借鉴cost
reference粒子滤波算法,估计出目标的运动轨迹,随后通过曲线的线性近似简化了目标运动轨迹的估计,同时也获取了目标的速率的可控估计,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高效性。根据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部分的传感器节点失效的情况,引入了节点的失效检测,并以贝叶斯概率分布估计纠正失效节点对原目标状态做的判断,提高失效节点所在感知区域的容错能力,改善了目标跟踪定位的精度。
4.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中,大多数是基于几跳通信的,通信质量最高的大多是几跳
传统的路由算法,大都是基于单跳的。可以用不同的算法实现多跳传输,为保证通信质量,需要将跳数与传递所耗的能量结合,一般来说,单跳传输耗能最大(譬如单一传感器节点直接到基站)。多跳传输,结合自身所剩能量与传输耗能,设置条件,选择是否需要几跳。若到达目的节点距离很短,则无需考虑多跳,单跳实现即可。希望对你有帮助。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有哪些类型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
(1)能量优先
传统路由协议在选择最优路径时,很少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问题。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有限,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期成为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以及网络能量均衡使用的问题。
(2)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了节省通信能量,通常采用多跳的通信模式,而节点有限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使得节点不能存储大量的路由信息,不能进行太复杂的路由计算。在节点只能获取局部拓扑信息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简单高效的路由机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基本问题。
(3)以数据为中心
传统的路由协议通常以地址作为节点的标识和路由的依据,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大量节点随机部署,所关注的是监测区域的感知数据,而不是具体哪个节点获取的信息,不依赖于全网唯一的标识。传感器网络通常包含多个传感器节点到少数汇聚节点的数据流,按照对感知数据的需求、数据通信模式和流向等,以数据为中心形成消息的转发路径。
(4)应用相关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环境千差万别,数据通信模式不同,没有一个路由机制适合所有的应用,这是传感器网络应用相关性的一个体现。设计者需要针对每一个具体应用的需求,设计与之适应的特定路由机制。
针对传感器网络路由机制的上述特点,在根据具体应用设计路由机制时,传感器网络需满足一定的路由机制。
6.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的目录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1 引言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1.3.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的主要思路
1.3.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分类
1.3.3 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算法研究的基本思想
1.3.4 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算法研究的分类
1.3.5 平面路由的主流算法
1.3.6 分簇路由的主流算法
1.4 ZigBee技术
1.4.1 ZigBee技术的特点
1.4.2 ZigBee协议框架
1.4.3 ZigBee的网络拓扑结构
1.5 无线传感器安全研究
1.5.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需求
1.5.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研究进展
1.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研究方向
1.6 水下传感器网络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
1.7.1 存在的问题
1.7.2 性能评价
1.7.3 基于测距的定位方法
1.7.4 非测距定位算法
1.7.5 移动节点定位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能量有效非均匀成簇算法
2.1 引言
2.2 相关研究工作
2.2.1 单跳成簇算法
2.2.2 多跳成簇算法
2.3 DEEUC成簇路由算法
2.3.1 网络模型
2.3.2 DEEUC成簇算法
2.3.3 候选簇头的产生
2.3.4 估计平均能量
2.3.5 最终簇头的产生
2.3.6 平衡簇头区节点能量
2.3.7 算法分析
2.4 仿真和分析
2.5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多跳能量均衡路由算法
3.1 无线传输能量模型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研究
3.2.1 平面路由
3.2.2 单跳分簇路由算法研究
3.2.3 多跳层次路由算法研究
3.3 LEACH-L算法
3.3.1 LEACH-L的改进思路
3.3.2 LEACH-L算法模型
3.3.3 LEACH-L描述
3.4 LEACH-L的分析
3.5 实验仿真
3.5.1 评价参数
3.5.2 仿真环境
3.5.3 仿真结果
3.6 总结及未来的工作
3.6.1 总结
3.6.2 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生成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通信协议
4.1 引言
4.2 无线传输能量模型
4.3 基于时间延迟机制的分簇算法(CHTD)
4.3.1 CHTD的改进思路
4.3.2 CHTD簇头的产生
4.3.3 CHTD簇头数目的确定
4.3.4 CHTD最优簇半径
4.3.5 CHTD描述
4.3.6 CHTD的特性
4.4 CHTD簇数据传输研究
4.4.1 引言
4.4.2 改进的CHTD算法(CHTD-M)
4.4.3 CHTD-M的分析
4.5 仿真分析
4.5.1 生命周期
4.5.2 接收数据包量
4.5.3 能量消耗
4.5.4 负载均衡
4.6 总结及未来的工作
4.6.1 总结
4.6.2 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自适应蚁群系统的传感器网络QoS路由算法
5.1 引言
5.2 蚁群算法
5.3 APAS算法的信息素自适应机制
5.4 APAS算法的挥发系数自适应机制
5.5 APAS算法的QoS改进参数
5.6 APAS算法的信息素分发机制
5.7 APAS算法的定向广播机制
5.8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8.1 仿真环境
5.8.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9 总结及未来的工作
5.9.1 总结
5.9.2 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头选择算法
6.1 引言
6.2 LEACH NEW算法
6.2.1 网络模型
6.2.2 LEACH NEW簇头选择机制
6.2.3 簇的生成
6.2.4 簇头间多跳路径的建立
6.3 仿真实现
6.4 结论及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章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中基于向量的低延迟转发协议
7.1 引言
7.2 相关工作
7.3 网络模型
7.3.1 问题的数学描述
7.3.2 网络模型
7.4 基于向量的低延迟转发协议
7.4.1 基于向量转发协议的分析
7.4.2 基于向量的低延迟转发算法
7.5 仿真实验
7.5.1 仿真环境
7.5.2 仿真分析
7.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8.1 引言
8.2 节能路由算法
8.2.1 平面式路由算法
8.2.2 层状式路由算法
8.3 数据融合模型
8.3.1 数据融合系统
8.3.2 LEACH簇头选择算法
8.3.3 簇内融合路径
8.3.4 环境设定和能耗公式
8.4 数据融合仿真
8.4.1 仿真分析
8.4.2 仿真结果分析
8.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
9.1 超宽带技术
9.1.1 系统结构的实现比较简单
9.1.2 空间传输容量大
9.1.3 多径分辨能力强
9.1.4 安全性高
9.1.5 定位精确
9.2 物联网技术
9.2.1 物联网原理
9.2.2 物联网的背景与前景
9.3 云计算技术
9.3.1 SaaS软件即服务
9.3.2 公用/效用计算
9.3.3 云计算领域的Web服务
9.4 认知无线电技术
9.4.1 传统的Ad-hoc方式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不足
9.4.2 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10.1 军事应用
10.2 农业应用
10.3 环保监测
10.4 建筑应用
10.5 医疗监护
10.6 工业应用
10.6.1 工业安全
10.6.2 先进制造
10.6.3 交通控制管理
10.6.4 仓储物流管理
10.7 空间、海洋探索
10.8 智能家居应用
7. 协议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网络的路由协议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能量优先
由于节点的能量有限,因此需要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以及网络能量均衡使用的问题。
(2)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节点只能获取局部拓扑信息且资源有限,需要实现简单高效的路由机制。
(3)以数据为中心
传感器网络通常包含多个传感器节点到少数汇聚节点的数据流,按照对感知数据的需求、数据通信模式和流向等,以数据为中心形成信息的转发路径。
(4)应用相关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环境千差万别,需要针对每一个具体应用的需求,设计与之适应的特定路由机制。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特点,现阶段WSN路由协议设计要遵从如下原则:
(1)能量利用率优先考虑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以节能为目标,采用各种方式减少通信消耗,延长WSN的生存时间。
(2)数据为中心
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要求采用基于属性的命名机制,某个节点的故障并不会影响整个协议的运行,提高了网络的强健性。
(3)不影响传感器节点探测精度条件下的数据聚合
通过数据聚合,将多个节点的数据综合成有意义的信息,提高了感知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增强了系统的强健性。
(4)实现节点定位和目标追踪
通过节点定位,达到路由决策的目的,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能量消耗,提高系统的生存时间。
8. 本人毕设,一种高能晓得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设计,跪求代码指导!
研究一下
9. 物联网路由算法有哪些
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
感知层由基本的感应器件(例如RFID标签和读写器、各类传感器、摄像头、GPS、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等基本标识和传感器件组成)以及感应器组成的网络(例如RFID网络、传感器网络等)两大部分组成。该层的核心技术包括射频技术、新兴传感技术、无线网络组网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等,涉及的核心产品包括传感器、电子标签、传感器节点、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关等。
一些感知层常见的关键技术如下:
l 传感器: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它利用各种机制把被测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相应信号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并产生响应动作。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电传感器等。
2 RFID:RFID的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又称为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它主要用来为物联网中的各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示。
3 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网络,其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通信单元。节点间通过通信网络组成传感器网络,共同协作来感知和采集环境或物体的准确信息。而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则是目前发展迅速,应用最广的传感器网络。
对于目前关注和应用较多的RFID网络来说,附着在设备上的RFID标签和用来识别RFID信息的扫描仪、感应器都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在这一类物联网中被检测的信息就是RFID标签的内容,现在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超市仓储管理系统、飞机场的行李自动分类系统等都属于这一类结构的物联网应用。
10. 计算机论文 《基于ns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模拟》
请参考如下网址,这个网页上有一个到PDF格式文档的链接,写的还行。仿真环境是以NS2为平台,符合你的要求。
http://zk.shejis.com/zklw/200809/article_5881.html
----------------------------------------------------------------------------------
LEACH()是一种经典的WSN路由协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基于LEACH算法提出了一个新的路由协议,综合考虑候选节点的剩余能量和簇首节点的分布位置以及簇首节点的个数,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低能量与位置不佳的节点被选为簇首的可能性,进一步保证了网络节点能量负载的平衡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的平衡节点的能量消耗分布,延长节点与网络的寿命。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 LEACH 协议 能量有效性 负载平衡
1.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无处不在的、具有无线通信与计算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自组织(Ad-hoc)分布式网络系统,是能根据环境自主完成指定任务的“智能”系统。它以“数据为中心”,具有有限的计算能力、有限的存储能力、有限的无线通信能力和有限的电源供应能力,如何在这样有限的资源环境下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的感知对象的特征信息,并传输到用户节点进行处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传感器网络的路由问题,即要有一个好的路由协议以尽量降低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可以分成平面路由协议和分层路由协议两种。由于平面路由协议需要维持较大的路由表,占据较多的存储空间,因而并不适合在大规模网络中采用分层路由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LEACH算法是比较成熟经典且常用具有代表性的分层路由算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LEACH算法,并针对其不足进行了改进。
2.LEACH路由算法
2.1算法描述
LEACH是MIT的Chandrakasan等人为无线传感网设计的低功耗自适应分层路由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以循环的方式随机选择簇首节点,将整个网络的能量负载平均分配到每个传感器节点中,从而达到降低网络能源消耗、提高网络整体生存时间的目的。LEACH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循环执行簇的重构过程。每个簇重构过程可以用“轮(round)”的概念来描述。每个轮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簇的建立阶段和传输数据的稳定阶段。为了节省资源开销,稳定阶段的持续时间要大于建立阶段的持续时间。
簇首节点的选择依据网络中所需要的簇首节点总数和迄今为止每个节点已成为簇首的次数来决定。具体的选择办法是:每个传感器节点选择0—1之间的一个值,如果选定的值小于某个阈值T(n),那么这个节点成为簇首节点。阈值T(n)计算如下:
......(略,请见PDF文档附件)
附件:
http://www1.shejis.com/uploadfile/zk/uploadfile/200809/20080909112812124.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