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有哪些类型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
(1)能量优先
传统路由协议在选择最优路径时,很少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问题。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有限,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期成为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以及网络能量均衡使用的问题。
(2)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了节省通信能量,通常采用多跳的通信模式,而节点有限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使得节点不能存储大量的路由信息,不能进行太复杂的路由计算。在节点只能获取局部拓扑信息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简单高效的路由机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基本问题。
(3)以数据为中心
传统的路由协议通常以地址作为节点的标识和路由的依据,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大量节点随机部署,所关注的是监测区域的感知数据,而不是具体哪个节点获取的信息,不依赖于全网唯一的标识。传感器网络通常包含多个传感器节点到少数汇聚节点的数据流,按照对感知数据的需求、数据通信模式和流向等,以数据为中心形成消息的转发路径。
(4)应用相关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环境千差万别,数据通信模式不同,没有一个路由机制适合所有的应用,这是传感器网络应用相关性的一个体现。设计者需要针对每一个具体应用的需求,设计与之适应的特定路由机制。
针对传感器网络路由机制的上述特点,在根据具体应用设计路由机制时,传感器网络需满足一定的路由机制。
‘贰’ 无线传感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区别~!!!急急急!!
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传感器节点任意的分布在某一监测区域内,节点以自组织的形式构成网络,通过多跳中继方式将监测数据传送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网络通讯方式将监测信息传送到管理节点。同样的,用户可以通过管理节点进行命令的发布,告知传感器节点收集监测信息。 传感器节点是一个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微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 传感器模块负责监测区域内信息的采集和转换,信息处理模块负责管理整个传感器节点、存储和处理自身采集的数据或者其他节点发送来的数据,无线通讯模块负责与其他传感器节点进行通讯,能量供应模块负责对整个传感器网络的运行进行能量的供应。 传感器能量的供应是采用电池,节点能量有限,考虑尽可能的延长整个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在设计传感器节点时,保证能量供应的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的模块主要是包括传感器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而绝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集中在无线通讯模块上,约占整个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的80%。因此,目前提出的传感器节点通讯路由协议主要是围绕着减少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而进行设计的。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不仅关心单个节点的能量消耗,更关心整个网能量的均衡消耗,这样才能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期。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的,这在路由协议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每个节点没有必要采用全网统一的编址,选择路径可以不用根据节点的编址,更多的是根据感兴趣的数据建立数据源到汇聚节点之间的转发路径。目前提出了很多类型的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就是基于上述的目的。 上 http://blog.sina.com.cn/guigucn 看看
‘叁’ 协议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哪些特点
(1)能量优先
传统路由协议在选择最优路径时,很少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问题。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有限,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期成为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以及网络能量均衡使用的问题。
(2)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了节省通信能量,通常采用多跳的通信模式,而节点有限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使得节点不能存储大量的路由信息,不能进行太复杂的路由计算。在节点只能获取局部拓扑信息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简单高效的路由机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基本问题。
(3)以数据为中心
传统的路由协议通常以地址作为节点的标识和路由的依据,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大量节点随机部署,所关注的是监测区域的感知数据,而不是具体哪个节点获取的信息,不依赖于全网唯一的标识。传感器网络通常包含多个传感器节点到少数汇聚节点的数据流,按照对感知数据的需求、数据通信模式和流向等,以数据为中心形成消息的转发路径。
(4)应用相关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环境千差万别,数据通信模式不同,没有一个路由机制适合所有的应用,这是传感器网络应用相关性的一个体现。设计者需要针对每一个具体应用的需求,设计与之适应的特定路由机制。
针对传感器网络路由机制的上述特点,在根据具体应用设计路由机制时,传感器网络需满足一定的路由机制。
‘肆’ 无线网络通讯协议包括哪几种
有专网的、共网的。公网就有CDMA、WCDMA、TD-SCDMAA等啊,协议在网络制式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专网有MPT1327、DMR、MDC1200、GSM-R等啊。每个网络的协议都不一样啊,标准的制定大多都是国外,中国人都是交了学费的。
‘伍’ 无线传感网络协议包括哪三种方式
ZIGBEE协议。最适合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通信技术。相应的就是ZIGBEE协议,实现是ZIGBEE协议栈。
此外无线通信技术还有WIFI,蓝牙,GPRS等
‘陆’ 无线传感器分簇路由协议哪些
1.低能量自适应分簇路由协议
LEACH(Low-Energy
Adaptive
ustering
Hierarchy)
2.PEGASIS
3.TTDD协议
4.TEEN
门限敏感能量有效传感器网络协议(Thre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etwork
protocol)
5.HEED
(hybrid
energy—eficient
distributed
clustering)
‘柒’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有哪些基本分类
目前,由于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没有采用统一的MAC协议分类方式,但是大体依据标准分为三种,一种是基于竞争的MAC层协议:无线信道随机竞争接入方式(CSMA),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采用随机方式使用无线信道,典型的如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的MAC协议,需要注意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尽量减少节点间的干扰。一种是基于固定分配的MAC层协议:无线信道时分复用无竞争接入方式(TDMA),采用时分复用(TDMA)方式给每个节点分配了一个固定的无线信道使用时段,可以有效避免节点间的干扰。还有就是前两者混合的MAC协议:无线信道时分/频分/码分等混合复用接入方式(TDMA/FDMA/CDMA) ,通过混合采用时分和频分或码分等复用方式,实现节点间的无冲突信道分配策略。
这是我毕业设计弄的,您要是有更多的资料我们可以继续交流下
‘捌’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
结构
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EndDevice、汇聚节点Router和管理节点Coordinator。
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监测的数据沿着其他传感器节点逐跳地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监测数据可能被多个节点处理,经过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管理节点。用户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
传感器节点
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弱,通过小容量电池供电。从网络功能上看,每个传感器节点除了进行本地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外,还要对其他节点转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融合,并与其他节点协作完成一些特定任务。
汇聚节点
汇聚节点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强,它是连接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
等外部网络的网关,实现两种协议间的转换,同时向传感器节点发布来自管理节点的监测任务,并把WSN收集到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汇聚节点既可以是一个具有增强功能的传感器节点,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和更多的、Flash和SRAM中的所有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汇编软件,可很方便地把获取的信息转换成汇编文件格式,从而分析出传感节点所存储的程序代码、路由协议及密钥等机密信息,同时还可以修改程序代码,并加载到传感节点中。
管理节点
管理节点用于动态地管理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的所有者通过管理节点访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资源。
无线传感器测距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常用的测量节点间距离的方法主要有TOA(Time
of
Arrival),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超声波、RSSI(Received
Sig
nalStrength
Indicator)和TOF(Time
of
Light)等。
‘玖’ 无线路由器一般包括了什么协议,以支持无线网络用户的网络连接共享
一、IEEE802局域网标准
IEEE是英文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称,其中文译名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该协会的总部设在美国,主要开发数据通信标准及其他标准。IEEE802委员会负责起草局域网草案,并送交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批准和在美国国内标准化。IEEE还把草案送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把这个802规范称为ISO 8802标准,因此,许多IEEE标准也是ISO标准。例如,IEEE 802.3标准就是ISO 802.3标准。
二、IEEE802局域网标准系列
IEEE802是一个局域网标准系列
IEEE802.1A------局域网体系结构
IEEE802.1B------寻址、网络互连与网络管理
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IEEE802.3-------CSMA/CD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3i------1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3u------1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3ab-----10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3z------1000Base-SX和1000Base-LX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4-------Token-Bus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5-------Token-Ring访问控制方法
IEEE802.6-------城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7-------宽带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8-------FDDI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9-------综合数据话音网络
IEEE802.10------网络安全与保密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12------100VG-AnyLAN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4 协调混合光纤同轴(HFC)网络的前端和用户站点间数据通信的协议。
IEEE 802.15 无线个人网技术标准,其代表技术是蓝牙(Bluetooth)。
三、关于无线网络 802.11a/b/g/n/ac协议
802.11 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 a/b/g/n/ac 都是由802.11 发展而来的。不同的后缀代表着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工作频段和不同的传输速率,也就是说它们的物理层和传输速度不同。
简单回顾一下IOS模型的7层结构:
Layer 7: Application应用层
Layer 6: Presentation表示层
Layer 5: Session会话层
Layer 4: Transport传输层
Layer 3: Network网络层
Layer 2: Data-Link数据链路层
LLC sublayer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MAC sublayer 媒介访问控制子层
Layer 1: Physical物理层
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物理层会聚协议
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是映射ATM信元到物理媒体的规范,定义特定的管理信息。例如T3或E3。
PMD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物理介质关联层接口
万兆以太网的物理(PHY)层规范和所支持的光学部件部分在IEEE802.3ae中定义。在以太网标准中,光学部件部分被称为“物理介质关联层接口(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相对于802.3以太网协议,802.11协议主要是对Layer1和Layer2两层进行定义,从无线网卡进来的包携带的是无线报文头部,从有线网卡进来的包携带是有线报文头部,两种包只要将他们的头部和尾部校验都去掉就剩下需要传输的有效数据域playload。所以当数据帧去除头部进入到Layer3以后,是分不出该包是有线报文还是无线报文的,因为这些报文都统一看作是IP报文或TCP报文。
802.11协议只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了定义,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层和媒介访问控制层,理清这些分层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后面的分析。
1. 数据链路层
MAC Service Data Unit (MSDU):当一个数据包从Layer3传到Layer2数据链路层的时候,在LLC会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前面提到过的一些加密信息)形成MSDU,需要注意的时候,802.11协议有规定三种类型的帧,控制帧、管理帧和数据帧,只有数据帧才会在LLC中形成MSDU,一般MSDU的最大size是2304(不含加密信息部分)
MAC Protocol Data Unit (MPDU):当MSDU移交到MAC层的时候,就会给他添加上MAC头部信息和尾部FCS校验信息,这时就形成了一个802.11无线帧,也就是我们平常无线抓包所看到的帧。
2. 物理层
物理层也分两层: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re (PLCP)和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PMD)
当MAC层的MPDU移交到PLCP层的时候,它就有一个新的身份,叫PSDU(PLCP Service Data Unit),其实MPDU和PSDU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在门的两边叫法不一样而已。所以当PLCP层接收到PSDU的时候,它将给这个帧添加一个前导同步码和PHY头部形成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然后PPDU会移交到PMD层,根据不同的算法调制成一串0/1比特流进行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