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号系统中有几套彼此独立的网络名字是什么 其中信号安全数据网都连接哪些设
信号安全数据网络、CTC信号系统网络与集中监控网络。物理网络。
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分离,这样就会造成每种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更加复杂,同时安全性能又不同。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维修和管理造成一定的麻烦,最终导致整个高速铁路整个网络信号系统安全性不断下降。
SND信号系统不但能够提高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性,还能够有效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管理高速铁路信号系统。
② 电视信号系统结构是什么
有线电视起源于共用天线电视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elevision)。共用天线系统是多个用户共用一组优质天线,以有线方式将电视信号分送到各个用户的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最初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收视或城市局部被高层建筑遮挡影响收视而建立的公用天线系统。真正意义上的CATV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美国,人们利用卫星、无线、自制等节目源通过线路单向广播传送高清晰、多套的电视。进入90年代后,我国CATV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本着更清晰、更多套的原则,网络从300MHz邻频传输逐步升级,高带宽、光缆化称为城市CATV建设的基础,HFC(Hybrid Fiber-Coaxial光缆/同轴电缆混合网)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初具规模。经过5~6年的飞速发展,CATV逐渐降温,从哪里增值及如何发挥网络的巨大潜力,成了CATV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渐渐意识到,虽然有线电视网最初的服务等位在提供高质量、多套的电视服务,建网时也采用单向广播技术,但HFC的业务扩展性是相当大的。在HFC网络上进行数字数据综合业务传输的带宽可达1GHz。除传输模拟视频外,还有很多的频带资源留给数字视频传输和双向数据通信,利用HFC网络可以较好的支持Internet访问等。
于是,通过CATV网接入到Internet,便被提到了日程上。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走的是一条由上至下,由局部到整体的路线。各地有线电视的发展一般都是由最初的居民楼闭路电视,发展到小区有线电视互连,进而整个城域(行政辖区)的有线电视互连。自1990年以后,中国有线电视从各自独立的、分散的小网络,向以部、省、地市(县)为中心的部级干线、省级干线和城域联网发展,并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有线电视网。目前中国有线电视体系结构存在着调整趋势,这主要体现在“网台分离”和“有线电视产业化”两个方面。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网有两大优势:带宽很宽;覆盖率高于电信网。电信网形成时只是为了一个业务,那就是打电话,而打电话只要求64kbps的带宽,所以整个网络的设计也就仅局限于这64kbps。这样一来电信网的带宽就存在瓶颈,限制了网络速度的提高。尽管电信采取了ISDN、ADSL(非对称线性环路),目前可做到6Mbps、8Mbps、10Mbps的带宽,但在当前价位上提高的余地不大,再往前走,成本将非常高。而CATV得同轴电缆带宽很容易可以做到800Mbps,就现在的带宽要求而言,CATV网的能力绰绰有余。
③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中的安全原则在实际运用工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摘要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一般是由连锁装置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两大结构组成。ATC又分为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三个部分。它们利用信息交换网络构成闭环系统的方法,实现地面控制与车上控制相结合、现地控制与中央控制相结合。组成一个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含集行车指挥、运行调整以及列车驾驶自动化等功能,它是一个安全基础设备。ATS是ATC的核心功能,是由OCC(控制中心)内的设备实现,自动和人工都可以进行监督与控制,从而给外部系统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ATP具有列车检测的功能,可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ATO利用分析地面情况来进行控制,不管列车加速还是减速,都能保证舒适、节能。这三个系统相互作用才能提高列车的安全运行,各式各样的科技化产物造就了轨道交通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总体来说,速度提高、效率变快、安全性更有保障。
④ CDMA的系统网络结构图是什麽,有木有大神给我讲讲结构图,谢谢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中国电信的支持。CDMA系统结构图如下:
MS:Mobile Station,移动终端
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器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套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结构等级,在传输媒质上(如光纤、微波等)进行同步信号的传送。
Abis:Abis接口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BSC(基站控制器)和BTS(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BTS与BSC之间的远端互连方式,该接口支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PCF:Packet Control Function分组控制功能:PCF是无线域中和分组域接口的设备,由于A8/A9不要求开放,PCF可能是集成在BSC/MSC中的某些板卡,也可能是单独的设备用户连接时,MSC根据Service
Option来判断用户是申请语音业务或数据业务,如果是数据业务,触发PCF和PDSN建立连接。
PCF和PDSN之间的连接称为RP接口,也称为A10/A11接口,A10为数据接口,A11为信令接口,信令接口负责RP通道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数据接口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
A1接口:承载BSS和MSC之间有关基站管理部分和直接传递部分的信令信息,包括与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无线资源管理、鉴权和加密有关的信令消息;
A2接口:承载基站侧与MSC侧交换网络之间的PCM数据;
A3接口:用于支持当移动台处于业务信道状态时所发生的BSS之间的软切换(BSC互连),A3接口被划分成两部分:A3信令接口和A3业务接口;
A5接口:承载基站侧与IWF之间电路数据的传输;
A7接口:支持当移动台处于还没有控制在业务信道状态时所发生的BSS之间的切换,并支持移动台在进行BSS之间软切换时需要建立新的业务时的控制流程。
A8:承载BSC-PCF间的业务
A9:承载BSC-PCF间的信令
A10:承载PCF-PDSN间的业务
A11:承载PCF-PDSN间的信令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移动网络完成呼叫连接、过区切换控制、无线信道管理等功能的设备,同时也是移动网与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固定网的接口设备。
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由政府或它所批准的经营者,为公众提供陆地移动通信业务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网络。该网路必须与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互连,形成整个地区或国家规模的通信网。PLMN = MCC + MNC,例如中国移动的PLMN为46000,中国联通的PLMN为46001。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一种常用旧式电话系统。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话网。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俗称“一线通”。它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还可以提供诸如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多种业务,从而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这也就是“综合业务数字网”名字的来历。
GMSC :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er,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是网关移动交换中心,它具有从HLR查询得到被叫MS目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此信息选择路由。
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业务交换点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保存的是用户的基本信息,如你的SIM的卡号、手机号码、签约信息等,和动态信息,如当前的位置、是否已经关机等;
VLR:(visiting location register)保存的是用户的动态信息和状态信息,以及从HLR下载的用户的签约信息。
当你到上海之后,手机会自动向上海的VLR发起位置更新(登记),上海的VLR会将你现在的位置报告到北京的HLR。当他人呼你时,交换机首先想HLR查询你现在所在的位置,然后接可以呼到你了。
AUC: Authentication Center鉴权中心:为认证移动用户的身份、产生相应鉴权参数的功能实体。
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设备标识寄存器:简单介绍一下在移动通信中设备识别的程序,手机用户发起呼叫,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向移动台(手机)请求IMEI,并把它发送给EIR,EIR将收到的IMEI与白、黑、灰三种表进行比较,把结果发送给MSC/VLR,以便MSC/VLR决定是否允许该移动台设备进入网络。因此如果该移动台使用的是偷来的手机或者有故障未经型号认证的移动设备,那么MSC/VLR将据此确定被盗移动台的位置并将其阻断,对故障移动台也能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过网络追踪器追踪被盗手机就是通过EIR实现的。目前沃达丰公司等网络运营商开始使用这项业务对被盗手机进行监测。可惜的是我国基本上没有采用EIR对IMEI进行鉴别,而且如果被盗手机更换网络和修改IMEI那么EIR也将无能为力。
PDSN:(Packet Data Serving Node)分组数据服务节点、分组业务数据节点。
MIP: Mobile IP移动IP
AAA: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nd
Accounting验证、授权、记账。
验证用户是否可以获得访问权、授权用户可以使用哪些服务、记录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
从功能上分,AAA Server分成:FAAA, HAAA, BAAA。AAA
Server负责用户的认证、授权、计费消息采集、计费详单文件的生成。在认证过程中,AAA Server接收PDSN发送的用户信息(用户名/密码),来判断用户身份是否合法。在授权过程中,AAA Server根据预先设定的策略给用户授权,如给用户分配公有/私有IP地址,QOS等级,L2TP
LNS地址等。在计费信息采集过程中,AAA接收PDSN发送的UDR(RADIUS)数据包,根据预先定义的格式写UDR详单文件,根据IMSI判断用户的归属地,向HAAA发送UDR(RADIUS)数据包。AAA
Server负责和营帐系统的接口,从营帐系统得到用户的开户信息,和营帐系统交换UDR详单文件。
HA:Home Agent归属地代理:在Mobile IP网络中存在,在Simple IP网络中不存在。负责和PDSN/FA建立Mobile
IP隧道。记录MBR(Mobile Binding
Record),确定用户目前的登录地,拦截从网络发送给终端的数据,封装在Mobile IP隧道中传送给PDSN/FA,负责解封装从反向隧道中传来的用户数据,路由到Internet。
FA:FOREIGN AGENCY外地代理。
移动IP涉及到三个实体:移动节点(MN:MORBILE
NODE)、归属代理(HA:HOME
AGENCY)和外部代理(FA:FOREIGN
AGENCY),移动节点是指一个能够进行网络漫游的设备。移动IP客户端的实例包括蜂窝式电话、PDA或者笔记本电脑,它们的软件可以提供漫游功能。归属代理HA是指本地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它可以充当与移动节点进行通信的定位点;它可以通过隧道将分组发送给正在漫游的移动节点。外部代理FA是指一个可以在移动节点移动到某个外地网络时,充当移动节点的连接点的路由器,它可以将从归属代理FA发来的分组提供给移动节点MN。FA就是PDSN,它是移动主机的外地代理,相当于移动主机访问网络的一个路由器,为移动主机提供IP转交地址和IP选路服务(前提是MS须有HA登记)。对于发往移动主机的数据,FA从HA中提取IP数据包,转发到移动主机。对于移动主机发送的数据,FA可作为一个缺省的路由器,利用反向隧道发往HA。HA是移动主机在本地网中的路由器,负责维护移动主机的当前位置信息,建立移动主机的IP地址和移动主机转发地址的关系。当移动主机离开本地网络时,需要向HA登记,当HA收到发往移动主机的数据包后,将通过HA与FA之间隧道将数据包送往移动主机,完成移动IP功能。
如需查账单、交话费请登陆安徽电信网上营业厅。祝您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能得到您的采纳!
⑤ 简述现代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它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
中文名
网络体系结构
外文名
Network Architecture
解释
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
目的
为网络硬件提供标准
提出
国际标准化组织
采用
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型。
协议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architecture):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并且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在ARPANET设计时,就提出了“分层”的思想,即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较小的易于处理的局部问题。
简介
1974年美国IBM公司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Architecture)。SNA已成为世界上较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
一开始,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就使得各公司自己生产的各种设备容易互联成网,有助于该公司垄断自己的产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用户迫切要求能互相交换信息。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专门机构研究这个问题。1978年ISO提出了“异种机连网标准”的框架结构,这就是着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le),简称为 OSI 。
OSI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成为其他各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依照的标准,大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了利用人造通信卫星进行中继的国际通信网络。网络互联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局域网和网络互联开始商品化。
OSI参考模型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对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描述网络的结构,它的规范对所有的厂商是开放的,具有指导国际网络结构和开放系统走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总线、接口和网络的性能。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有FDDI、以太网、令牌环网和快速以太网等。从网络互连的角度看,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要素是协议和拓扑
⑥ lte系统网络架构eps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你好 LTE分为 TD-LTE 、FD-LTE,其 TD-LTE目前三个运营商都可,但要分清频段,FD-LTE电信和联通在做实验,还没商用 具体来说。LTE为4G网络信号,GSM是移动的制式,GSM auto (PRL)2G、3G数据通信都能使用,但是会主动去检查3G信号强度,切换到3G的阀值比较低(即容易切换到3G网络)。 ;CDMA是电信的制式
⑦ gsm系统,cdma系统和lte系统的网络架构,三种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你好
LTE分为 TD-LTE 、FD-LTE,其 TD-LTE目前三个运营商都可,但要分清频段,FD-LTE电信和联通在做实验,还没商用
具体来说。LTE为4G网络信号,GSM是移动的制式,GSM auto (PRL)2G、3G数据通信都能使用,但是会主动去检查3G信号强度,切换到3G的阀值比较低(即容易切换到3G网络)。 ;CDMA是电信的制式
⑧ 电信系统的电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电信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星型网、网状网、复合网和蜂窝网。同时介绍计算机通信网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以实现通信为目的的通信网而言,不管实现何种业务,还是服务何种范围,电信通信网的基本网路结构形式都是一致的。所谓拓扑即网络的形状,网络节点和传输线路的几何排列,反映电信设备物理上的连接性,拓扑结构直接决定网络的效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电信网拓扑结构是描述交换中心间、交换中心与终端间邻接关系的连通图。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网状网、星型网、复合网、环型网、直线网、栅格网、蜂窝网等形式,由于环型网、直线网等结构主要用于数据通信。 网状网又称为点点相连制,网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有直达链路相连接,在通信建立的过程中,不需任何形式的转接。如图 2 所示。采用这种形式建网时,如果通信网中的节点数为 N ,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 H 可由下面公式计算:
H = N(N-1)/2
这种拓扑结构的优点:
① 点点相连,每个通信节点间都有直达电路,信息传递快;
② 灵活性大,可靠性高,其中任何一条电路发生故障时,均可以通过其他电路保证通信畅通;
③通信节点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
这种拓扑结构的缺点:①线路多,总长度长,基本建设和维护费用都很大;②在通信量不大的情况下,电路利用率低。
综合以上优缺点可以看出:网状网适用于通信节点数较少而相互间通信量较大的情况。 星型网又称为辐射制,在地区中心设置一个中心通信点,地区内的其他通信点都与中心通信点有直达电路,而其他通信点之间的通信都经中心通信点转接。如图 3 所示。
采用这种形式建网时,如果通信网中的节点数为 N,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 H可由下面公式计算:
H = N 一 l
拓扑结构的优点:①网络结构简单、电路少、总长度短,基本建设和维护费用少;②中心通信点增加了汇接交换功能,集中了业务量,提高了电路利用率;③只经一次转接。
拓扑结构的缺点:①可靠性低,若中心通信点发生故障,整个通信系统瘫痪;②通信量集中到一个通信点,负荷重时影响传输速度。通信量大时,③相邻两点的通信也需经中心点转接,电路距离增加。交换成本增加:综合以上优缺点可以看出:这种网络结构适用于通信点比较分散,距离远,相互之间通信量不大,且大部分通信是中心通信点和其他通信点之间的往来情况。 TMN 为电信网和业务提供管理功能并能提供与电信网和业务进行通信的能力。TMN 的基本思想是提供一个有组织的体系结构,实现各种运营系统以及电信设备之间的互连,利用标准接口所支持的体系结构交换管理信息,从而为管理部门和厂商在开发设备以及设计管理电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结构时提供参考。 TMN 的目标是在电信网的管理方面支持主管部门,提供一大批电信网的管理功能,并提供它本身与电信网之间的通信。TMN 的结构组成以及它与被管理的电信网之间的关系如图 6 所示,图中虚线框内就是电信管理网,它由一个数据通信网、电信网设备一部分、电信网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工作站组成。TMN 与它所管理的电信网是紧密藕合的,但它在概念上又是一个分离的网络,它在若干点与电信网连接,另外TMN有可能利用电信网的一部分来实现它的通信能力。 在上述结构图,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下。TMN 中的电信网设备部分是电信网状态数据的收集和网管指令的执行设施,比如交换机的网管接口(可接本地管理终端,也可作为 TMN 接口)、传输设备的监控设施等。它们负责从电信网的设备中收集相应设备的网管信息或执行网管中心的指令,对交换系统或传输设备的状态和参数进行控制,有的是电信网设备的一部分,有的是在电信网设备外附加的。操作系统可以有一至多个,每个操作系统通常都是一组计算机,负责处理电信网的网管数据,发送对电信网设备的控制指令。这是电信网及其 TMN 的“大脑”或“指挥中心”。电信网的操作人员则通过操作系统对电信网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操作系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包括网络信息的显示输出、控制指令和参数的输入。
数据通信网则负责在运营系统之间、运营系统与电信网之间传递信息,是一个可靠的专用数据网,并且具有多层次的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工作站则可以认为是网络操作系统的本地或远程操作终端。电信网的操作人员只要在这些工作站上操作就能实现对电信网的管理。网管操作终端通过 TMN 与各个运营系统相连。 电信管理网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各局间的业务流向、流量统计数据有效地组织网路流量分配;根据网路状态,经过分析判断进行调度电路、组织迂回和流量控制等,以避免网路过负荷和阻塞扩散;在出现故障时根据告警信号和异常数据采取封闭、启动、倒换和更换故障部件等,尽可能使通信及相关设备恢复和保持良好运行状态。随着网路不断地扩大和设备更新,维护管理的软硬件系统将进一步加强、完善和集中,从而使维护管理更加机动、灵活、适时、有效。 ITU一T 给出了可以利用 TMN 进行管理的各种通信网的 11 种业务,具体有:
( l )用户管理;( 2 )网络指配管理;( 3 )人力资源管理;( 4 )资费和服务管理;( 5 )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管理;( 6 )业务测量及分析管理;( 7 )业务量管理;( 8 )路由管理;( 9 )维护管理;( 10 )安全管理;( 11 )物资管理。
其中物资管理是对通信网中各种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等)的备件进行管理。使用这 11 种管理业务可以对13 种通信网进行管理,这 13 种网络是:( l )电话交换网;( 2 )移动通信网;( 3 )数据通信网;( 4 )智能网;( 5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6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7 )用户接入网;( 8 )信令网;( 9 )传输网;( 10 )专用并可重新配置电路网;( 11 )电信管理网;( 12 )电信基础设施和支撑系统;( 13 )未来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 TMN 是用来支持电信管理网的,TMN 的应用功能也就是 TMN 支持的网络管理功能,包括电信网的运营、管理维护和补给四大类,这四大类管理功能在不同的管理机构中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也并不要求这些功能包含所有的网络管理功能。 TMN 支持的网络管理功能,根据其管理的目的可以分成性能管理、故障管理(或维护管理)、配置管理、记账管理和安全管理五个功能域。
(1)性能管理
①性能管理的目的
典型的网络性能管理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性能监测和网络控制,性能监测指网络工作状态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网络控制则指为改善网络设备的性能而采取的动作和措施。性能管理监测的目的是:在发现故障后进行搜索监测,在用户发现故障并报告后,去查找故障的发生位置;全局监测,及早发现故障苗头,在影响服务之前就及时将其排除;对过去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资源利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性能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用来持续地评测网络运营中的主要性能指标,以验证网络服务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水平,指出已经发生或潜在发生的瓶颈,形成并报告网络性能的变化趋势,为管理机构的决策提供依据。为此网络性能管理功能需要维护性能数据库、网络模型,要与性能管理功能域保持连接,提供自动化的性能管理处理过程。
②性能管理的功能
性能管理包括一系列管理功能,以网络性能为准则收集、分析和调整管理对象的状态。其日的是保证网络可以提供可靠的连续的通信能力,并使用最少的网络资源和具有最小的时延。网络性能管理的功能应包括:(a)从管理对象中收集与性能有关的数据;(b)管理对象的性能设计,与性能有关的历史数据的产生、记录和维护;(c)分析当前统计数据,以验测性能故障、产生性能告警、报告性能事件;将当前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与历史模型进行比较,以预测性能的长期变化趋势;(d)形成并改进性能评估准则和性能门限,开发以性能管理为目标的改变操作模式和网络管理对象配置的控制命令序列;(e)管理对象和管理对象群的控制,以保证网络的性能为目标。
根据这些功能要求,还可进一步细化,它们是性能事件的监测、网络或管理对象的性能分析、性能的调节和性能控制。
(2)故障管理
当某个系统或部件不能达到规定的工作性能指标时,网络的故障管理就要开始起作用,处理资源中发生或发现的故障现象。比如当发现差错率过高(重发次数过多)时,故障报告算法要比较实际重发次数和设定的门限,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故障管理是用来动态的维持网络服务水平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保证了网络有高度的可用性,这些活动及时发现网络中发生的故障和找出网络故障的原因,必要时启动控制功能以排除故障,控制活动包括测试诊断活动、故障修复或恢复活动和启用备用设备等。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功能中与监测设备故障、故障设备的诊断、故障设备的恢复或故障排除等措施有关的网络管理功能,其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提供连接可靠的服务。故障管理功能可以分解成以下五个模块:(a)检测管理对象的差错现象或接收管理对象的差错条件通报;(b)当存在空余设备或迁回路由时,提供新的网络资源用于服务;(c)创建和维护差错日志库,并对差错日志进行分析;(d)进行诊断测试,以追踪和确定故障位置和故障性质;(e)通过资源的更新或维护或其他恢复措施,使其重新开始服务。
(3)配置管理
所谓网络的配置管理就是指网络中应有或实有多少设备,每个设备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和工作参数等等,它反映网络的状态。通信网及其环境是经常变化的,比如最简单的和最明显的就是用户对网络服务的需求可能经常发生变化。通信系统本身也要随着设备的维修、网络规模的扩大、旧设备的淘汰等原因而经常调整网络的配置。需要调整网络配置的原因有:(a)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网络必须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调整网络的配置(如扩大规模);(b)随着时间的流逝,网络技术、传输技术的演变,需要用新设备、新设施和新资源来替换陈旧过时的设备和设施;(c)网络管理部门可能需要在网络中添加资源。增设新的设备和设施,以增加网络的服务能力;(d)网络管理系统在检测到某个设备或设施发生故障后的故障排除活动,将会影响部分网络部件;(e)交换机与中继线路的关系经常要根据业务量分布作调整;(f)分组交换数据网中某个站点的故障造成网络上减少了一个节点,其他各个节点的路由关系就需改变;(g)传输链路中断,造成网络连接关系变化。
以上对网络配置的改变可能是临时的、短暂的,但系统配置的改变也可能是永久的。配置管理就是用来识别、定义、初始化、控制和监测通信网中的管理对象(通信网中的设备、设施、工作参数等)的功能集合,包括为通信网用户初始化、提供和回收通信资源。以上这些工作都需要配置管理功能的支持。配置管理与其他四个功能都有关系,配置管理是网络中对管理对象的变化进行动态管理的核心。其他四个功能域需要改变管理对象的状态、属性时,是通过配置管理功能实现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涉及到优先级等安全问题时,管理工作一般由安全管理功能域的设施直接进行。
(4)记账管理
记账管理的功能是:提供对网络中资源占有情况的记录,测量网络中各种服务的使用情况和决定它们的使用费用,完成资源使用费的核算等等。它包括账单管理、资费管理、收费与资金管理、财务审计管理。
(5)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保证现有运行网络安全的一系列功能,对无权操作的人员进行限制,保证只有经授权的操作人员才允许存取数据。安全管理包括只个方面的含义:(a)首先是保证管理事务处理的安全,这些功能涉及所有 TMN 的管理逻辑分层;(b)要保证 TMN 本身与电信网的安全,对非法使用网络资源的事件进行管理;(c)安全的组织管理,即对安全信息的管理,这些安全信息是保证 TMN 和电信网的安全所必需的。
⑨ 信号系统的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常由列车运行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和车辆段信号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用于列车进路控制、列车间隔控制、调度指挥、信息管理、设备工况监测及维护管理,(hengjun365)由此构成一个高效综合自动化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实现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现代化,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系统。系统分类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
1、按闭塞布点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闭塞方式中按控制方式,又可分为速度码模式(台阶式)和目标距离码模式(曲线式)。
2、按机车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连续式和点式。
3、按各系统设备所处地域可分为: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及轨旁子系统、车载设备子系统、车场子系统。
固定闭塞ATC系统
固定闭塞ATC系统是指基于传统轨道电路的自动闭塞方式,闭塞分区按线路条件经牵引计算来确定,一旦划定将固定不变。列车以闭塞分区为最小行车间隔,ATC系统根据这一特点实现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的自动控制。固定闭塞ATC系统又可分为速度码模式和目标距离码模式。
1、 速度码模式(台阶式)
如北京地铁和上海地铁1号线分别引进的英国西屋公司和美国GRS公司的ATC系统均属此类ATC系统,该系统属70~80年代的产品,技术成熟、造价较低,但因闭塞分区长度的设计受限于最不利线路条件和最低列车性能,不利于提高线路运输效率。固定闭塞速度码模式ATC是基于普通音频轨道电路,轨道电路传输信息量少,对应每个闭塞分区只能传送一个信息代码,从控制方式可分成入口控制和出口控制两种,从轨道电路类型划分可分为有绝缘和无绝缘轨道电路两种。
以出口防护方式为例,轨道电路传输的信息即该区段所规定的出口速度命令码,当列车运行的出口速度大于本区段的出口命令码所规定的速度时,车载设备便对列车实施惩罚性制动,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由于列车监控采用出口检查方式,为保证列车安全追踪运行,需要一个完整的闭塞分区作为列车的安全保护距离,限制了线路通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发挥。能提供此类产品的公司有:英国WSL公司、美国GRS公司、法国ALSTOM公司、德国SIEMENZ公司等。
2、 目标距离码模式(曲线式)
目标距离码模式一般采用音频数字轨道电路或音频轨道电路加电缆环线或音频轨道电路加应答器,具有较大的信息传输量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音频数字轨道电路发送设备或应答器向车载设备提供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线路状态(曲线半径、坡道等数据)等信息,车载设备结合固定的车辆性能数据计算出适合于列车运行的目标距离速度模式曲线(最终形成一段曲线控制方式),保证列车在目标距离速度模式曲线下有序运行。不仅增强了列车运行的舒适度,而且列车追踪运行的最小安全间隔缩短为安全保护距离,有利于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如上海地铁2号线引进美国US&S公司、明珠线引进法国ALSTOM公司和广州地铁1、2号线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ATC系统均属此类。
移动闭塞ATC系统
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通常采用无线通信、地面交叉感应环线、波导等媒体,向列控车载设备传递信息。列车安全间隔距离是根据最大允许车速、当前停车点位置、线路等信息计算得出,信息被循环更新,以保证列车不间断收到即时信息。
移动闭塞ATC系统是利用列车和地面间的双向数据通信设备,使地面信号设备可以得到每一列车连续的位置信息,并距此计算出每一列车的运行权限,动态更新发送给列车,列车根据接收到的运行权限和自身的运行状态,计算出列车运行的速度曲线,实现精确的定点停车,实现完全防护防护的列车双向运行模式,更有利于线路通过能力的充分发挥。
移动闭塞ATC系统在我国还未有应用实例,国外能提供此类系统的公司有:阿尔卡特公司交叉感应电缆作为传输媒介的ATC系统,在加拿大温哥华“天车线”和香港KCRC西部铁路等应用,技术比较成熟,但交叉感应轨间电缆给线路日常养护带来不便;美国哈蒙公司基于扩频电台通信的移动闭塞应用在旧金山BART线,其系统结构、系统运用尚不成熟;阿尔斯通公司基于波导传输信息的移动闭塞正在新加坡西北线试验段安装调试。
⑩ 信号系统组成
基本系统的组成:
一般由信源(发端设备),信宿(收端设备)和信道(传输媒介)等组成,称为通信的三要素。
组成方式:
1,来自信源的消息(语言、文字、图像或数据)在发信端先由末端设备(如电话机、电传打字机、传真机或数据末端设备等)变换成电信号。
2,然后经发端设备编码、调制、放大或发射后,把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传输媒介中传输的形式。
3,经传输媒介传输,在收信端经收端设备进行反变换恢复成消息提供给收信者。
这种点对点的通信大都是双向传输的。因此,在通信对象所在的两端均备有发端和收端设备。
(10)信号系统网络架构扩展阅读: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按所用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利用金属导体为传输媒介,如常用的通信线缆等,这种以线缆为传输媒介的通信系统称为有线电通信系统。
2,利用无线电波在大气、空间、水或岩、土等传输媒介中传播而进行通信,这种通信系统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光通信系统也有“有线”和“无线”之分,它们所用的传输媒介分别为光学纤维和大气。
通信系统按通信业务(即所传输的信息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电话、电报、传真、数据通信系统等。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变化的,称为模拟信号(如电话);在时间上离散、其幅度取值也是离散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如电报)。
模拟信号通过模拟-数字变换(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过程)也可变成数字信号。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基带信号为模拟信号时,这种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传输的基带信号为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空间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