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室内无源分布系统和有源分布系统的区别
一、分布方式不同:
1、室内有源分布系统应该是BBU+RRU的分布方式,
2、无源分布应该是八木天线+射频直放站的分布方式,
二、连接不同:
1、之间用光纤连接,一般RRU在客户端,BBU在局机房内,来实现室内信号的覆盖,必须有光纤的连接。
2、无源的设备是靠无线接收发送信号的,利用八木天线接收信号,再用射频直放站将信号放大,实现室内信号的覆盖,不需要有线的链接。
(1)无线网络室内分布系统扩展阅读:
出现原因
1、室内移动通信环境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覆盖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了无线电波较大的传输衰耗,形成了移动信号的弱场强区甚至盲区;
3、容量方面,建筑物诸如大型购物商场、会议中心,由于移动电话使用密度过大,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无线信道发生拥塞现象;
4、质量方面,建筑物高层空间极易存在无线频率干扰,服务小区信号不稳定,出现乒乓切换效应,话音质量难以保证,并出现掉话现象。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B. 什么是室分的无线网络
室分网络,全称为室内无线信号分布系统把。是实现室内
无线局域网
的一种方式,采用一个AP,多个天线通过电缆连接的方式分布无线网络。同一楼层信号无切换,无盲区,使用稳定。但是造价也比较昂贵,一般的模式为AP分布模式,就是在不同的地方摆上几个AP,实现无线交换。信号容易干扰,有盲区,使用不稳定。
C. 室分和WLAN的区别
室分和WLAN的区别:前者是一种网络覆盖分布系统,后者是网络传输方式,二者概念不同。
1、室分(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主要解决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的一种方案。是对室内信号弱及信号盲区进行覆盖的主要网络优化方式。
2、WLAN(无线局域网)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
(3)无线网络室内分布系统扩展阅读:
室内分布系统是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方案,其原理是通过各种室内天线将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均匀地分布到室内的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理想的信号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有效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采用微/宏蜂窝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源还可以有效地分担室外宏蜂窝的话务,从而提升网络的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来自各种制式网络的施主信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施主信源包括基站、基站拉远设备、无线或有线中继设备。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由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天线、缆线等组成。
无线信号的引入应考虑应用频段和通信制式的适用限制,满足所建通信制式系统建设要求。各通信制式室内覆盖系统可单独建设,满足各自制式的网络指标要求,也可以采用多制式共用信号分布系统方式。当多制式合路时,各制式系统应满足各自的网络指标要求,并保证各制式系统间互不干扰。
D. 什么是GSM室内分布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现代化通信工具,移动通信的业务也从传统的话音扩展到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使移动通信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也早已不再满足于只有室外的移动通信服务,比如在大型建筑物,尤其是人口密度大,话务量繁忙,如酒店,商务,商贸中心等地区,人们也希望能享受优质高速的室内移动通信业务,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要求,提高运营商的公众声望,各个运营商在不断扩容的同时,都在追求全服务区的无缝覆盖。因为移动通信的业务都是通过无线接入技术承载的,无线链路的质量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质量,同时影响系统的容量和业务的开展。鉴于移动通信复杂的电波传播特性,解决信道的多径衰落,噪声和干扰等无线射频问题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1]。无线射频信号的优化对网络无缝覆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向来是移动通信业务热点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电磁环境恶劣,加之如雨后春笋班的大型建筑的不断涌现,给网络无缝覆盖带来了困难。无线电波的传播易受地形,建筑结构等因素影响,往往造成大型建筑内信号难以满足要求,无论是现有的GSM还是CDMA系统,其穿透能力都比较弱,尤其是小灵通和3G系统,其信号穿透能力更弱。因此,室外基站覆盖信号在室内会存在接收不稳定及在地面下范围无法接受的问题。同时,大量现代化的建筑物由于容量的原因更不能靠室外的基站信号覆盖。例如,在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地区,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等无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手机切换频繁,甚至掉话,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高度的限制,无法正常覆盖,也是移动通信的盲区。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由于用户密度大,基站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因此解决好室内信号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网络覆盖质量,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成为网络优化的一个重点[2]。以上所列举的问题都可以采用室内覆盖技术来解决。
GSM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E. 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遵循什么原则
基本原则:
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是为了解决建筑物内部的信号盲区、 弱覆盖区以及信号杂乱造成的通信质量差等问题,同时利用室内信源分担室内业务量改善网络拥塞。从无线网络的整体看,室内分布系统定位为室外覆盖的延伸,对网络能力起补充增强作用。因此无论从覆盖需求还是从投资方面考虑,既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对所有的建筑物都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实施全覆盖。在站点选取上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导向原则
优先考虑人流量大、高话务场所,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建设覆盖范围为三星级(含三星)以上的酒店;人员集中、知名度高的办公写字楼;大型展馆、娱乐餐饮场所;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楼及交易会场等重要公共场所;面积大、人流量大、经济情况好的商场、超市;覆盖地铁、隧道、地下商场、停车场等。
2、统一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与室外网络统一规划,并与室外的网络优化相结合,实现整体网络性能的最优化。在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时要考虑室外信号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对室外干扰信号的抬升,避免与室外基站过多地切换,尽可能减少对室外基站造成的影响。
3、经济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提高网络质量和品牌形象,还要考虑投资效益,严格控制投资成本。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依不同建筑物的重要性制定不同的服务等级,统筹安排,分轻重缓急,逐步分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