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线网络 > 2001年商用的无线网络技术是

2001年商用的无线网络技术是

发布时间:2022-12-11 17:35:12

Ⅰ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1无线数据——生机无限
当前移动数据通信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出现的
移动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TACS、AMPS和GSM中的
承载数据业务以及GSM系统的HSCSD,另外一种是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比较着名的
有摩托罗拉的DataTAC、爱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统的GPRS。
目前,无线数据业务只占GSM网络全部业务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来的两年中
这种状况将开始扭转,并大大改变。1999年以后,随着HSCSD、GPRS等新的高速数据解决
方案显露峥嵘,并成为数据应用的新的焦点,无线数据将成为运营商经营计划中越来越重
要的部分,它预示着未来大量的商业机遇。
应用驱动市场
无线数据业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用户的应用。话音是单一的、容易理解、应用的市场。
然而无线数据则不同,无线数据最初的应用重点放在象运输管理这样的专业市场。近期无
线数据业务的目标市场是销售人员或现场工程师这样的用户群。从这些先发目标的应用中
积累无线数据的经验,并从中受益。随着速率的增长,其他更通用的应用将会出现,无线
数据业务将开始影响大众市场。
在过去的十年里,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在迅速改变,人们更经常性地移动,职业和个
人生活之间的分界变得模糊,人们需要不分时间、地点访问很重要的信息。发生在用户身
上的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成为驱动无线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特网的影响
和通信的其他领域一样,无线数据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Internet。根据最
近的研究,未来两年欧洲的因特网用户数量将翻一番。在我国,因特网用户的年增长率将
高达300%。显然用户在运动中接入因特网的需求将会增长。
为了满足接人因特网的需求,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应运
而生。WAP为将Internet的信息内容以及增值业务传送到移动终端提供了一种开放的通用
标准,实现了IP与GSM网络的桥接,是一个为厂商提供加速市场增长、避免网络割接、保
护运营商投资的标准,WM确保任何与WAP兼容的GSM手机都能工作。WAP是实现无线数据市
场快速发展的工具。
数据速率的发展
GSM承载业务所提供的GSM数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9.6kb/s。国际上1998年引入的高速
电路交换数据(HSCSD)技术将实现57kb/s的数据速率,对要求连续比特率和传输时延小
的应用是理想的,如会议电视、电子邮件、远程接入企业的局域网和无线图象。1999年商
用化的GPRS是第一个GSM分组数据应用,将实现超过100kb/s的数据速率。对较短的“突发”
类型业务是理想的,如信用卡认证、远程测量和远程事务处理。EDGE(增强数据速率GSM改
进模式)使用修改过的GSM调制方式来实现超过300kb/S的数据速率。EDGE会让GSM运营商
特别受益,他们不但可以赢得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经营执照,还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宽带数
据业务。
1.2个人多媒体通信——网络演进的方向
对随时随地话音通信的追求使早期移动通信走向成功。移动通信的商业价值和用户市
场得到了证明,全球移动市场以超凡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演进的下一阶段是向无线数据
乃至个人移动多媒体转移,这一进展已经开始,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个人移动多媒体通信将根据地点为人们提供无法想象的、完善的个人业务和无线信息,
将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个人多媒体世界里,话音邮件和电子邮件被
传送到移动多媒体信箱中;短信将成为带有照片和视频内容的电子明信片;话直呼叫将与
实时图象相结合,产生大量的可视移动电话。还将实现移动因特网和万维网浏览。象无线
会议电视这样的应用将随处可见,电子商务将蓬勃开展。对于运动中的用户还有随时随地
的各种信箱和娱乐服务。
2网络技术的宽带化
在电信业历史上,移动通信可能是技术和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业务、技术、市场三
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伴随着用户对数据、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业务向数据
化、分组化发展,移动网络必然走向宽带化。
通过使用电话交换技术和蜂窝无线电技术,70年代末诞生了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AM
PS(北美蜂窝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和TACS(全向通信系统)是三种主要的窄带模
拟标准。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是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
一次能够在他们所在的任何地方无线接收和拨打电话。
第二代系统引入了数字无线电技术,它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量和保密
性,并为用户引入了无缝的国际漫游。今天世界市场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括GSM、D
-AMPS、PDC(日本数字蜂窝系统)和IS-95CDMA等,均仍为窄带系统。
第三代移动系统,即IMT-2000,是一种真正的宽带多媒体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质量宽
带综合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2000年以后,虽然窄带移动电话业务需求将依然很大,
但随着Internet等高速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需求的驱动,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将逐步增
长,而且就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无缝覆盖而言,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将逐步增长,而
且就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无缝覆盖而言,宽带移动通信作为整个移动市场份额的子集
将显得愈来愈重要。第三代系统预计在2002年投入商用。
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系统的变化并不象从第一代模拟网络到第二代数字网络那样存在重
大的技术变迁。从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来讲,第二代系统将逐步平滑过渡到第三代
系统,在此演进过程中,移动网络所能实现的数据速率逐步升级;GSM承载业务所能提供的
数据速率为9.6Kb/s,1998年商用的HSCSD技术实现了57kb/s的数据速率,1999年引人的GP
RS将实现超过100WS的数据速率,将在2000年引入的EDGE技术可实现超过300kb/s的数据速
率。2001年后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系统将能够在广域网上实现384kb/s的数据速率,在办公
室和家中还可以达到2Mkb/s。
3网络技术的智能化
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移动网络得到了
迅速发展。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移
动智能网由此而生。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络中引入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完成对移动呼叫
的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它使电信业务经营者能够方便、快速、
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
便灵活地获得所需的信息。移动智能网通过把交换与业务分离,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
数据库,进而进一步建立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来达到上述目标。通过智能
网,运营公司可以最优地利用其网络,加快新业务的生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业
务,向其他业务提供者开放网络,增加效益。
关于移动智能网的研究,早在1995年就已开始,刚开始时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协议出现,
各厂商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并且据此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如Alcatel、Nortel、
Ericsson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初期产品。这些工作为最终移动智能网标准的形成积累了
经验。
1997年末,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TIA)制定了移动智能网的第一个标准协议——
IS-41D协议。1998年1月,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在GSM phase2+阶段引入了CAMEL
协议(移动通信高级逻辑的客户化应用程序),当时的版本是phase1。1998年4月,ITU-T
在新推出的智能网能力集一2标准中描述了移动接入的功能实体,称为CAMELphase2标准。
伴随着移动网络向第三代系统的演进,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智能网及
其智能业务是构成未来个人通信的基本条件。
4更高的频段
从第一代的模拟移动电话,到第二代的数字移动网络,再到将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
统,网络使用的无线频段遵循一种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
1981年诞生的第一个具有国际漫游功能的模拟系统NMT的使用频段为450MHz,1986年
NMT变迁到900MHz频段。我国目前的模拟TACS系统的使用频段也为900MHz。在第二代网络
中,GSM系统的开始使用频段为900MHz,IS-95CDMA系统为800MHz。为了从根本上提高GSM
系统的容量,1997年出现了1800MHz系统,GSM900/1800双频网络迅速普及。2000年将投入
商用的第三代系统IMT-2000则定在2GMHz频段。
5更有效利用频率
无线电频率是一种宝贵资源。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有限和移动用户急
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出现了“频率严重短缺”的现象。解决频率拥挤问题的出路是
采用各种频率有效利用技术和开发新频段。
模拟制的早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方式,主要通过多信道共用、频率复用
和波道窄带化等技术实现频率的有效利用。随着业务的发展,模拟系统已远不能满足用户
发展的需求。数字移动通信比模拟移动通信具有更大的容量。同样的频分多址技术,数字
系统要求的载干比较小,因而频率复用距离可以小一些,系统的容量可以大一些。而且,
数字移动通信还可采用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技术,它比模拟的频分多址制在系统容量上大
4-20倍。
CSM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最为成熟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频率有效利
用技术的演进史。GSM采用时分多址制式,其对频率的有效利用主要是通过频率复用技术的
不断升级实现的。从传统的4×3方式,到3×3、1×3、MRP、2×6等新的复用技术,频率复
用的密集度逐步提升,频谱效率快速提高,GSM系统的容量得到逐步释放。
1995年开始投入商用的IS-95CDMA(窄带)系统,以无线技术的先进性和大容量等特
点着称。它以扩频技术为基础,不同用户的信号靠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如果从频域或
时域来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相互重叠的,故理论上CDMA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比GSM系统更高,
网络容量更大。同时CDMA系统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即系统具备较容量。
作为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无线接入技术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能够更高效
地利用无线电频率。它利用分层小区结构、自适应天线阵和相平解调(双向)等技术,网
络容量可得到大幅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要求。
6网络趋于融合,走向统一
6.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第三代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将包括卫星在内的所有网络融合为可以替代众多网络功能的
统一系统,它能够提供宽带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为了保护运营公司在现有网络设施
上的投资,第二代系统向第三代系统的演进遵循平滑过渡的原则,现有的GSM、D-AMPS、
IS-136等第二代系统均将演变成为第三代系统的核心网络,从而形成一个核心网家族,
核心网家族的不同成员之间通过NNI接口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全球漫游。在
核心网络家族的外围,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线接入家族,现有的几乎所有的无线接入技术及
WCDMA等第三代无线接入技术均成为其成员。第三代系统充分显示了未来电信网络的融合特
征。
6.2未来的网络构架
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管理政策的放松将使计算机
网、电信网、电视网等加快融合为一体,宽带IP技术成为三网融合的支撑和结合点。未来
的网络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
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组成、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

Ⅱ WiFi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无线网络是IEEE定义的无线网技术,在1999年IEEE官方定义802.11标准的时候,IEEE选择并认定了CSIRO发明的无线网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无线网技术,因此CSIRO的无线网技术标准,就成为了2010年Wi-Fi的核心技术标准。

Ⅲ 无线网络技术有哪些

无线网络技术还有WiMAX-城域网;Mesh网-网状网;UWB技术、无线USB技术;

具体参数,就需要再查了。

Ⅳ wifi什么时候普及的

2010年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在国内越来越广泛,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飞机场以及咖啡厅之类的区域都有Wi-Fi接口。

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

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Wi-Fi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或手机或psp或ipodtouch等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



WiFi的技术特点

一、优点

1、无线电波覆盖范围广,WiFi半径则达100米,适宜单位楼层以及办公室内部运用。

2、速度不仅快,而且可靠性高802.11b的无线网络规范即是IEEE 802.11网络规范变种。最高带宽是11Mbps,在信号有干扰或者比较弱的情况之下,带宽可以调整到1Mbps、5.5Mbps及2Mbps,带宽自动调整,有效保障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无需布线WiFi的优势主要在不需要布线,可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所以十分适宜移动办公用户需求,具备着广阔市场前景。

二、不足之处

IP无线网络存在着部分不足之处,例如:切换时间长、覆盖半径小、带宽不高等,使它不能很好支持移动VoIP等要求高的应用。

因为无线网络系统对上层业务开发的不开放原因,使很多适宜IP移动环境的业务难以开发。定位在家庭用户的WLAN产品,在许多地方不能够满足运营商在网络维护、运营上的要求。

Ⅳ 什么是无线网络技术怎样实现上网

无线网络技术简介
您正在看的无线上网知识是:无线网络技术简介。
无线通信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技术,有了它,我们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就不必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浏览Internet,再也不用为网络布线而苦恼……。但是,现在相关的无线网络技术实在是太多了,毕竟有好有坏。下面就对目前流行的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窄带广域网

1.HSCSD

HSCSD(高速线路交换数据)是为无线用户提供38.3kbps速率传输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它的速度比GSM通信标准的标准数据速率快4倍,可以和使用固定电话调制解调器的用户相比。当前,GSM网络单个信道在每个时隙只能支持1个用户,而HSCSD通过允许1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同时访问多个信道来大幅改进数据访问速率。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会导致用户成本的增加。假设1个标准的数据传输速率是14 400bps,使用具有4个时隙的HSCSD将使数据访问速率达到57.6Kbps。目前支持HSCSD的手机有NOKIA的6210和6250。

2.GPRS

GPRS(多时隙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一种很容易与IP接口的分组交换业务,其速率可达9.6~14.4kbps,甚至能达到115kbps,并且能够传送话音和数据。该技术是当前提高Internet接入速度的热门技术,而且还有可能被应用在广域网中。GPRS又被认为是GSM第2阶段增强(GSM Phase2+)接入技术。GPRS虽是GSM上的分组数据传输标准,但也可和IS-136标准结合使用。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蜂窝移动通信的普及,GSM的发展有目共睹,因而GPRS技术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GPRS是GSM一项新的承载业务,提高并简化了无线数据接入分组网络的方式,分组数据可直接在GSM基站和其他分组网之间传输。它具有接入时间短、速率高的特点。由于它是分组方式的,因此可以按字节数来计费,这些和传统的拨号接入时间长、按电路持续时间计费明显不同。同时,GPRS网是GSM上的分组网,它实际上又是Internet的1个子网。在GPRS的支持下,GSM可以提供:E-mail、网页浏览、增强的短消息业务、即时的无线图像传送、寻像业务、文本和住处共享、监视、Voice over Internet、广播业务。由于它采用的是分组技术,与传统的无线电路业务在实施上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GPRS网络同时支持IPv4和IPv6,是通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一步。它适合于突发性Internet/ Intranet业务,并能提供点到点的承载业务以及完成短消息业务的传送。预计在将来,它也能提供单点到多点的业务。更重要的是GPRS具有有限的QoS支持,因为它可以由相关参数来指定业务的继承性、可靠性、延时、流量。

目前市场上还很难买到支持GPRS的手机,并且中国移动通信目前还不支持GPRS。据称,中国移动通信正在开发“梦网”,可能应用的技术就是GPRS。

3.CDPD

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采用分组数据方式,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无线公共网络数据通信规程。它是建立在TCP/IP基础上的一种开放系统结构,将开放式接口、高传输速度、用户单元确定、空中链路加密、空中数据加密、压缩数据纠错及重发和世界标准的IP寻址模式无线接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同层网络的无缝连接、多协议网络服务。

4.三种标准的比较

GSM标准机构ETSI出版HSCSD规范的时间要比出版GPRS规范的时间早1年多,但目前GPRS的实际应用要更广泛一些。虽然已有10多家运营商从NOKIA和Ericssion订购HSCSD的方案,但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商业化的HSCSD服务提供给用户。

GPRS与CDPD性能比较(见表一):

类比后可以看出,GPRS和CDPD各有千秋,是移动上网的好选择。

5.其他目前很难见到的技术

(EDGE和UMTS)

EDGE是一种有效提高了GPRS信道编码效率的高速移动数据标准,它允许高达384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EDGE是为无法得到UMTS频谱的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设计的,它提供一个从GPRS到UMTS的过渡性方案,从而使现有的网络运营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第三代移动网络商业化之前提前为用户提供个人多媒体通信业务。现在,NOKIA和Ericssion公司的研究和开发部门正在对 EDGE技术进行攻关,有望在2001~2002年将其投入商用。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是ITU IMT-2000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1年,ETSI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技术研究,1998年初,它为UMTS选择了一种无线接口UTRA(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作为全球地面无线接入网络的基础。

UMTS除支持现有的一些固定和移动业务外,还提供全新的交互式多媒体业务。UMTS使用ITU分配的、适用于陆地和卫星无线通信的频带。它可通过移动或固定、公用或专用网络接入,与GSM和IP兼容。UMTS可支持高达2Mb/s的数据速率,与IP结合将更好地支持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和其他宽带应用(如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等)。实际上,只要有足够的带宽,UMTS可支持更高的速率。例如,在UMTS发展的高级阶段,采用LAN(微波或红外)技术,可使系统速率高达155Mb/s。预计到2003年以后,UMTS有望投入使用。

宽带广域网

1.LMDS

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是一种微波的宽带业务,工作在28GHz附近频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LMDS采用一种类似蜂窝的服务区结构,将一个需要提供业务的地区划分为若干服务区,每个服务区内设基站,基站设备经点到多点无线链路与服务区内的用户端通信。每个服务区覆盖范围为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并可相互重叠。LMDS属于无线固定接入,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宽带特性,可用频谱往往达1GHz以上,一般通信速度可以达到 2Mbps。

2.SCDMA

无线用户环路系统是国际上第一套同时应用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技术、采用SWAP空间信令,利用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实现的同步CDMA(Synchronous CDMA)无线通信系统。系统由基站控制器、无线基站、用户终端(多用户固定台、少用户固定台、单用户固定台及手持机)和网络管理设备等组成。单基站工作在一个给定的载波频率,占用0.5MHz带宽,主要功能是完成与基站控制器或交换机的有线连接以及与用户终端的无线连接。基站和基站控制器通过E1接口(2Mbps)以R2或V5接口信号接入PSTN网。基站与用户终端的空中接口使用SWAP信令,以无线方式为用户提供话音、传真和低速数据业务。多用户终端还具有内部交换功能(即同一多用户固定台的用户彼此呼叫不占用空中码道)。网络管理完成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数据维护及安全管理等功能。

3.WCDMA

WCDMA(宽带分码多工存取)全名是Wideband CDMA,它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的状态,可提供384Kbps的传输速率,在低速移动或是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高达2Mbps的传输速率。此外,在同一传输通道中,它还可以提供电路交换和分包交换的服务,因此,消费者可以同时利用交换方式接听电话,然后以分包交换方式访问因特网。这样的技术可以提高移动电话的使用效率,使得我们可以超越在同一时间只能做语音或数据传输的服务限制。

4.宽带协议的比较

一般情况下看,LMDS多用于因特网访问,SCDMA多用于视频会议,WCDMA多用于可视移动电话。当然3者都可实现这些功能。不过目前除了LMDS尚可在国内见到,其余的恐怕要过两年才能见到。

局域网

1.Bluetooth

蓝牙,大家一定听说过吧。这种系统是使用扩频(spread spectrum)技术,在携带型装置和区域网络之间提供一个快速而安全的短距离无线电连接。它提供的服务包括网际网络(Internet)、电子邮件、影像和数据传输以及语音应用,延伸容纳于3个并行传输的64kb/s PCM通道中,提供1Mbps的流量。这一观念已被2000个左右的不同用户组织所采用,并获得许多主要半导体制造厂家的支持。

蓝牙无线技术既支持点到点连接,又支持点到多点的连接。蕴藏在笔记本电脑、Palm和PDA、Windows CE设备、蜂窝手机、PCS电话及其他外设的转发设备中,可以使这些设备在各种网络环境中进行通讯。现在的规范允许7个“从属”设备和一个“主”设备进行通讯。几个这样的小网络(piconet)也可以连接在一起,通过灵活的配置彼此进行沟通。

Ⅵ 谁知道ZigBee 技术是什么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它此前被称作“HomeRF Lite”或“FireFly”无线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它有自己的无线电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低的功耗,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因此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最后,这些数据就可以进入计算机用于分析或者被另外一种无线技术如WiMax收集。Zigbee的基础是IEEE802.15.4,这是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工作组的一项标准,被称做IEEE802.15.4(Zigbee)技术标准。Zigbee不仅只是802.15.4的名字。IEEE仅处理低级MAC层和物理层协议,因此Zigbee联盟对其网络层协议和API进行了标准化(如下图2所示)。完全协议用于一次可直接连接到一个设备的基本节点的4K字节或者作为Hub或路由器的协调器的32K字节。每个协调器可连接多达255个节点,而几个协调器则可形成一个网络,对路由传输的数目则没有限制。Zigbee联盟还开发了安全层,以保证这种便携设备不会意外泄漏其标识,而且这种利用网络的远距离传输不会被其它节点获得。Zigbee联盟(http://www.zigbee.org)成立于2001年8月。2002年下半年,英国Invensys公司、日本三菱电气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以及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四大巨头共同宣布,它们将加盟“Zigbee联盟”,以研发名为“Zigbee”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这一事件成为该项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到目前为止,除了Invensys、三菱电子、摩托罗拉和飞利浦等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外,该联盟大约已有20多家成员企业,并在迅速发展壮大。其中涵盖了半导体生产商、IP服务提供商、消费类电子厂商及OEM商等,例如Honeywell、Eaton和Invensys Metering Systems等工业控制和家用自动化公司,甚至还有像Mattel之类的玩具公司。所有这些公司都参加了负责开发Zigbee物理和媒体控制层技术标准的IEEE 802.15.4工作组。
根据Zigbee联盟目前的设想,Zigbee的目标市场主要有PC外设(鼠标、键盘、游戏操控杆)、消费类电子设备(TV、VCR、CD、VCD、DVD等设备上的遥控装置)、家庭内智能控制(照明、煤气计量控制及报警等)、玩具(电子宠物)、医护(监视器和传感器)、工控(监视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等非常广阔的领域。
政府的计划给了Zigbee更多的空间,显示了对其无比的信心。据报道,美国能源部已经决定雇佣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公司,希望通过使用Zigbee传感器能够在钢铁、铝以及其他六个行业中将这些能源的成本降低15%。通过安装在Alcoa,Dow Chemical,以及ExxonMobil等公司管道系统中传感器,实时追踪监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气体使用情况。

Zigbee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传输速率低:只有10k字节/秒到250k字节/秒,专注于低传输应用;
*功耗低: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两节普通5号干电池可使用6个月到2年,免去了充电或者频繁更换电池的麻烦。这也是Zigbee的支持者所一直引以为豪的独特优势;
*成本低:因为Zigbee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且Zigbee协议免收专利费。
*时延短:通常时延都在15毫秒至30毫秒之间;
*安全:Zigbee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加密算法采用AES-128,同时可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网络容量大:每个Zigbee网络最多可支持255个设备,也就是说,每个Zigbee设备可以与另外254台设备相连接;
*优良的网络拓扑能力:ZigBee具有星、树和丛网络结构的能力。ZigBee设备实际上具有无线网路自愈能力,能简单地覆盖广阔围;
*有效范围小:有效覆盖范围10~75米之间,具体依据实际发射功率的大小和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而定,基本上能够覆盖普通的家庭或办公室环境;
* 工作频段灵活:使用的频段分别为2.4GHz(全球)、868MHz(欧洲)及915MHz(美国),均为免执照频段。

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6到7年内,家庭用户将占有Zigbee2/3的市场。在可以预期的将来,Zigbee无线传感将切实改变你我的生活。
参考:http://www.gkzhan.com/article/show/1796.html

Ⅶ 关于无线网络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蜂窝无线移动网络么?目前发展了4代
第一代是模拟技术的,就是手机是大哥大的那一代,目前早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代是以gsm和cdma为代表的数字蜂窝技术,严禁版本加入了gprs,edge,cdma1x等数据业务网络。
第三代是以wcdma,tdscdma,cdma2000位主流的网络技术
第四代是我们所说的4G,或者LTE,也是目前商用了的最先进的技术
第五代还在研究中预计2020前后出商用系统

Ⅷ 无线局域网的历史(全面的)

说到无线局域网的历史起源,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是最近才出现的一项新兴技术,但它的出现实际上比想象的还要早。无线局域网的初步应用,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就采用了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并且采用非常高的加密技术。二战时期,美军和盟军都广泛使用了这项技术,并让学者从中得到了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被称为ALOHNET网络,是最早的无线局域网络。这个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Oahu Island)上。从这时开始,无线局域网可以说是正式诞生了。

随作个人计算机诞生并初步发展,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无线局域网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当时摩托罗拉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代商用无线局域网。1990年,IEEE启动了802.11项目,正式开始了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化工作;1997年,IEEE改进了802.11协议的国际互通标准;1999年,IEEE批准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无线网络的通信标准;2001年,IEEE对QoS和无线局域网安全性草案作出了明确表述;2002年,已经有超过130家参与公司成为标准投票成员。

Ⅸ 无线通信技术有哪些

1、LoRa技术

LoRa是LPWAN通信技术中的一种,是美国Semtech公司采用和推广的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

是物理层或无线调制用于建立长距离通信链路。许多传统的无线系统使用频移键控(FSK)调制作为物理层,因为它是一种实现低功耗的非常有效的调制。

2、WiFi/ IEEE 802.11协议

WiFi,全称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是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一个标准。从1999年推出以来一直是是我们生活中较常用的访问互联网的方式之一。

3、ZigBee/802.15.4协议

Zigbee被正式提出来是在2003年,它的出现是为了弥补蓝牙通信协议的高复杂,功耗大,距离近,组网规模太小等缺陷。

名称取自于蜜蜂,蜜蜂 (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

4、Thread /IEEE 802.15.4协议

Thread和ZigBee同属802.15.4,但是针对802.15.4做了很大的改进。Thread是建立在IPv6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协议,无论在传输安全,还是系统可靠性上都做了非常棒的优化。它既可以承载高通海尔数十企业组物联网盟AllSeen,也可以支持苹果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

5、Z-Wave协议

Z-Wave无线组网规格于2004年提出,由丹麦的芯片与软件开发商Zensys主导,Z-wave联盟推广其应用。

Z-Wave工作频率美国 908.42MHz、欧洲868.42MHz,采用无线网状网络技术,因此任何节点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和通信范围内的其它临近节点通信。

阅读全文

与2001年商用的无线网络技术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能上网微信连不上网络 浏览:383
设置模拟器与主机同一网络 浏览:44
改机伴侣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913
自己的无线网络设置密码 浏览:819
苹果手机腾讯会议app自动取消网络 浏览:998
一个网络账号可以供两台路由器嘛 浏览:390
华为5x怎样设置网络更快 浏览:282
pon网络怎么连接 浏览:282
蓝牙连接网络 浏览:543
有线网络几分钟掉一下手机没事 浏览:636
网络平台投诉找哪个部门投诉 浏览:313
无线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浏览:422
电话网络信号差和路由器有关系吗 浏览:314
中山行业网络营销推广渠道 浏览:241
什么叫网络安全 浏览:263
网络营销员技术产品路线 浏览:705
互联网网络设备有哪些 浏览:527
w无线网络英文 浏览:747
有网络无线的猫 浏览:213
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视频 浏览:5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