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 无中心的分布对等方式、有中心的集中控制方式、以及上述方式的混合方式。 常见的无线网络协议: IEEE802.11 是第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该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 (MAC) 协议的规范,允许无线局域网及无线设备制造商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互操作网络设备。 802.11 是 IEEE 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 2Mbps 。 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 IEEE 小组又相继推出了 802.11b 和 802.11a 两个新标准。 2003 年 IEEE 还通过了 802.11g 技术标准。 802.11b 标准是 IEEE 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它工作在 2.4GHz 免执照的 ISM 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 11M ,传输层可达 5.5Mbps 。该标准采用 DSSS 直序扩频技术。 802.11a 标准是 802.11b 的后续标准。它工作在 5GHz 频带 (5.2GHz,5.4GHz,5.8GHz) ,物理层速率可达 54M ,传输层可达 25Mbps 。采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 802.11g 标准结合了 802.11b 和 802.11a 两种标准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局限性。它工作在 2.4GHz 免执照的 ISM 频带,可以比工作在 5GHz 的 802.11a 覆盖更大的区域,同时,采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物理层速率可达 54M ,传输层可达 25M ,传输速度比 802.11b 要快 5 倍左右。 802.11n 计划采用 MIMO (多入多出技术)与 OFDM 相结合,使传输速率成倍提高。另外,新的天线技术及无线传输技术,使得无线局域网的传输距离大大增加。相对 802.11g 标准,新标准计划在保障 100M 的传输速率下使传输距离增加 10 倍左右。 802.11n 标准对 802.11 标准做了多项修改,不仅涉及物理层标准,同时也采用新的高性能无线传输技术提升 MAC 层的性能,优化数据帧结构,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性能。不过目前这类 MIMO 产品还相当稚嫩。实际性能在 100 米以内大约是 802.11g 产品的 2 倍,而超过 100 米后,其性能将非常接近 802.11g 产品。
❷ 无线局域网的两种网络结构是什么
无中心拓扑结构(对等网络)和有中心拓扑结构(结构化网络)。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结构可归为两种:无中心拓扑和有中心拓扑。无中心拓扑又称为没有基础设施
的无线局域网,有中心拓扑也称为有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❸ 无线网络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基站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一个基站控制器可以控制十几以至数十个基站收发信机。而在WCDMA等系统中,类似的概念称为NodeB和RNC。基站(BS)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
❹ 我国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信系统大体有三部分组成:发送端(信源和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和接收设备)、噪声源。
信源即信息的来源,其作用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基带信号。发送设备的功能是对基带信号进行各种变换和处理,比如放大和调制等。
信道就是传输信号的传输介质,信宿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与信源相对应。接收设备的功能与发送设备的功能相反,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变换
噪声源就是信道中的噪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他各处的噪声的集中表现。
(4)我国无线通信网络结构扩展阅读:
通信系统按通信业务(即所传输的信息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电话、电报、传真、数据通信系统等。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变化的,称为模拟信号(如电话);在时间上离散、其幅度取值也是离散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如电报)。
模拟信号通过模拟-数字变换(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过程)也可变成数字信号。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基带信号为模拟信号时,这种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传输的基带信号为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❺ 移动通信网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移动通信网的组成
移动通信网由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骨干网三部分组成。无线接入网主要为移动终端提供接入网络服务,核心网和骨干网主要为各种业务提供交换和传输服务。从通信技术层面看,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技术可分为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两大类。
从传输技术来看,在核心网和骨干网中由于通信媒质是有线的,对信号传输的损伤相对较小,传输技术的难度相对较低。但在无线接入网中由于通信媒质是无线的,而且终端是移动的,这样的信道可称为移动(无线)信道,它具有多径衰落的特征,并且是开放的信道,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这样的信道对信号传输的损伤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信号在这样信道传输时可靠性较低。同时,无线信道的频率资源有限,因此有效地利用频率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无线接入网中,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难度比较高。
从网络技术来看,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目前移动通信网和移动数据网通常都有这两种交换方式。在核心网中,分组交换实质上是为分组选择路由,这是一种类似于移动IP选路机制(或称为路由技术),它是通过网络的移动性管理(MM)功能来实现的
❻ 无线局域网有那些拓扑结构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也只有AP、桥接、中继模式了。
❼ 网络的类型有哪些
我国常见的无线广域通信网络主要有CDMA、GPRS、CDPD三类网络制式类型。
1、CDMA网络制式:
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又称码分多址,是在无线通讯上使用的技术,CDMA允许所有的使用者同时使用全部频带,CDMA网络是中国联通运营的网络,后来又推出更为稳定的CDMA1X网络系统。
2、GPRS网络制式:
GPRS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中文含义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它是利用“包交换”(Packet-Switched)的概念所发展出的一套基于GSM系统的无线传输方式
3、CDPD网络制式:
CDPD是Cellulardigitalpacketdata的缩写,即蜂窝数字式分组数据交换网络,是以分组数据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方式的无线移动数据通信技术,被人们称作真正的无线互联网。
(7)我国无线通信网络结构扩展阅读:
三大网络类型各自的优点:
一、CDMA网络:
1、保密功能强:CDMA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一种十分先进的“码分多址技术”为移动电话提供独特、超强的通话保密功能。
2、提供优质的通话:CDMA的网络结构可以支持13kb的语音编码器,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通话质量。
二、GPRS网络:
1、传输速率高:它的数据传输速度不是WAP所能比拟的。GPRS可提供高达115kbit/s的传输速率,速度10倍于GSM。
2、接入时间短:分组交换大大缩短接入时间,GPRS是一种新的GSM数据业务,它可以给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分组数据接入股务。
三、CDPD网络:
1、接入方便:CDPD系统是基于TCP/IP的开放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接入Internet,所有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软件都可以无需修改直接使用。
2、应用软件开发简便:移动终端通信编号可以直接使用IP地址。
参考资料:网络-网络类型
❽ 无线网络中使用的是什么拓扑结构
1、拓扑结构图是指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图。
2、一般这种平面的结构图都用 coreldraw来制作,简单的用WORD. EXCEL就能完成,对图片色彩和视觉感官要求高的可以结合 PHOTOSHOP来完成。
3、专业性要求使用 VISIO5专业版,图库比较多,并且安装一次后只需COPY安装目录即可。VSIO2000专业版,除了图库多外,使用也容易。
1、网状拓扑结构
优点:任意两个设备间有自己专用的通信通道,不会产生网络冲突,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网络中其他设备的通信。
缺点:硬件实现比较困难,需要的电缆多,n个结点的网络至少需要n(n-1)/2条连接电缆,安装成本高,向网络中添加或删除结点都非常困难。
2、星形拓扑结构
优点:硬件安装比较简单成本,向网络中添加或删除结点简便。
缺点:如果中心结点发生故障,整个网络通信将完全瘫痪;另外,由于网络各设备间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过中心结点转发,因此通信时会带来一定的时间延迟。
❾ 无线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无线通信系统(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也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是由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传输媒体(无线信道)三大部分组成的,利用无线电磁波,以实现信息和数据传输的系统。其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1、发送设备
(1)变换器(换能器):将被发送的信息变换为电信号。例如话筒将声音变为电信号。
(2)发射机:将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变为强度足够的高频电振荡。
(3)天线:将高频电振荡变成电磁波向传输媒质辐射。
2、传输媒体——电磁波
在自由空间中, 波长与频率存在以下关系: c = f λ式中: c为光速, f 和λ分别为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波长, 因此, 无线电波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频率相对较低的电磁波。 对频率或波长进行分段, 分别称为频段或波段。
不同频段信号的产生、放大和接收的方法不同, 传播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 因而它们的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也不同。无线电波只是一种波长比较长的电磁波, 占据的频率范围很广。
电磁波从发射机天线辐射后,不仅电波的能量会扩散,接收机只能收到其中极小的一 部分,而且在传播过程中,电波的能量会被地面、建筑物或高空的电离层吸收或反射;或在大气层中产生折射或散射,从而造成强度的衰减。
根据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所发生的现象 , 电波的传播方主要有绕射(地波),反射和折射(天波),直射(空间波) 。决定传播方式的关键因素是无线电信号的频率。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绕射传播。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
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传播。
天波:利用天空的电离层折射和反射而传播的电波,也叫天空波。电离层只对短波波段的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传播主要用于短波远距离通信。
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传播距离远,同时产生中间静区地带,二是传播不稳定,随昼夜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短波通信要经党更换波段,以保证质量。
空间波又称为直射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直射波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
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点的场强由两路组成:一路由发射天线直达接收天线,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后到达接收天线,如果天线高度和方向架设不当,容易造成相互干扰(例如电视的重影)。
限制直射波通信距离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楼房等障碍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线要求尽量高架。
3、接收设备
接收是发射的逆过程
(1)接收天线:将空间传播到其上的电磁波→高频电振荡。
(2)接收机:高频电振荡 电信号。
(3)变换器(换能器):将电信号 所传送信息。
(9)我国无线通信网络结构扩展阅读
无线通信系统按照无线通信系统中关键部分的不同特性,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按照工作频段或传输手段分类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所谓工作频率,主要指发射与接收的射频(RF)频率。射频实际上就是“高频” 的广义语,它是指适合无线电发射和传播的频率。无线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开辟更高的频段。
2、按照通信方式来分类
主要有(全) 双工、半双工和单工方式。所谓单工通信,指的是只能发或只能收的方式;半双工通信是一种既可以发也可以收但不能同时收发的通信方式;而双工通信是一种可以同时收发的通信方式。第一个图的例子是半双工方式,将天线开关换成双工器就成了双工方式。
3、按照调制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有调幅、调频、调相以及混合调制等。
4、按照传送的消息的类型分类
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也可以分为话音通信、图像通信、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
各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其系统组成和设备的复杂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但是组成设备的基本电路及其原理都是相同的,遵从同样的规律。本书将以模拟通信为重点来研究这些基本电路,认识其规律。这些电路和规律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类型的通信系统。
❿ 通信网的构成
1、通信网的分类
通信网的划分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条件,同一个通信网可以有多种分类的划分。如按照所能实现的业务种类不同,通信网可以划分为电话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综合业务数字网;按照网络所服务的范围不同,通信网可以划分为本地网、长途网及国际网;按照传输介质不同,通信网可以划分为微波通信网、光纤通信网及无线通信网等;按照拓扑结构形式不同,通信网可以划分为线形、环形、星形、网形和复合形五种基本结构形式。
2、通信网的基本要素
通信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转接交换设备及接入部分。
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它除对应于信源和信宿之外,还包括一部分变换和反变换装置。不同终端设备可以承载不同的通信业务。如:电话机是承载电话业务的终端设备;数据终端是承载数据业务的终端设备。
传输链路是网络节点的连接媒介,是信息和信号的传输通路。它除对应于信道部分外,还包括一部分变换和反变换装置,如明线传输系统、载波传输系统、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光纤传输系统及卫星传输系统等,都可作为通信网传输链路的实现方式。
转接交换设备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常用交换方式包括电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以及分组交换方式。
接入部分是业务节点接口和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传送实体,通过标准接口,将用户接入到业务节点。
3、通信网的发展方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