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的无线传输功能,常见的无线传输网络有RFID、ZigBee、红外、蓝牙、GPRS、4G、2G、Wi-Fi、NB-IoT。
与传统有线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特点,主要的要求有: 低能耗、低成本、通用性、网络拓扑、安全、实时性、以数据为中心等。
‘贰’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介绍
本书从项目团队当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出发,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的若干关键技术。内容涵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支撑技术(物理层、MAC、路由协议,协议标准)、服务支撑技术(时间同步,节点定位,容错技术、安全设计,服务质量保证)及应用支撑技术(网络管理,操作系统以及开发环境)等方面,主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相关原理及方法等,给广大读者进行系统学习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叁’ 求《无线传感器网络简明教程》崔逊学,左从菊编,清华大学出版的电子版。
若是需要,加 Wo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明教程》
作者:崔逊学,左从菊编着 页数:209 出版日期:2009.07
丛书名: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特色教材
简介:本书根据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教学需要,结合无线网络和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现状编写而成。本书主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技术、支撑技术、应用开发基...
ISBN:978-7-302-20186-1
‘肆’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趋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这十几年研究中,主要以学术界为主,大多是私有的针对特定场景的协议,难以进行大规模应用推广。这几年无线传感器网络或者物联网受到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为实现不同企业产品的互联互通,标准化被提上日程。目前许多标准化组织参与到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的制定,如Zigbee、Z-WAVE、6Lowpan、ISA100.11a、IEEE802.15.4等,并且日益成熟,相关产品日益丰富,物联网产业雏形基本成形。
基于标准化的协议进行研发成为不可阻挡的技术趋势,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目前IETF制定的6Lowpan标准体系,是符合IPv6技术的专门为物联网定制的无线自组网体系,包括802.15.4物理层和MAC层、6Lowpan适配层、IPv6、Roll RPL组网路由协议、CoAP应用层协议,该技术标准具有开放、免费、与互联网无缝集成、海量地址空间等优势,最可能成为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事实标准,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国内最早的研究书籍,对该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述和介绍,是很好的入门资料。然而近几年,该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与相关书籍,形成新的研究趋势,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相关研究如下:
IPSO 6Lowpan技术白皮书
类似相关书籍《6LoWPAN: The Wireless Embedded Internet 》
类似相关书籍《Interconnecting Smart Objects with IP》
‘伍’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目录
第1章 现状与发展
1.1 WSN研究历史
1.2 WSN与Ad hoc网络
1.3 WSN体系结构
1.4 WSN的应用
1.5 WSN研究
1.6 WSN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第一部分 网络支持技术
第2章 路由协议
2.1 概述
2.2 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2.3 集群结构路由协议2.4 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
2.5 WSN路由协议的发展
第3章 MAC协议
3.1 概述
3.2 竞争型MAC协议
3.3 分配型MAC协议
3.4 混合型MAC协议
3.5 MAC层与跨层设计
3.6 本章总结
第4章 物理层设计
4.1 概述
4.2 频率分配
4.3 通信信道
4.4 调制解调方式
4.5 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设计
4.6 物理层非理想特性研究
4.7 射频前端功耗分析与低功耗设计考虑
4.8 本章总结
第5章 通信标准
5.1 IEEE 802.15.4标准
5.2 ZigBee标准
5.3 6LowPan草案
5.4 本章总结
第二部分 服务支持技术
第6章 时间同步技术
6.1 基本概念
6.2 传统与挑战
6.3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6.4 新型同步机制
6.5 本章总结
第7章 节点定位技术
7.1 概述
7.2 基于测距的定位技术
7.3 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
7.4 其他技术主题
7.5 典型定位系统
7.6 展望
第8章 容错设计技术
8.1 概述
8.2 故障模型
8.3 故障检测与诊断
8.4 故障修复
8.5 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分析
8.6 本章总结
第9章 安全设计技术
9.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挑战
9.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需求
9.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威胁
9.4 基本安全技术
9.5 传感器网络加密技术
9.6 节点安全技术
9.7 传感器网络服务组件安全
9.8 本章总结
第10章 服务质量保证
10.1 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质量概述
10.2 无线传感器网络感知OoS研究
10.3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OoS研究
第三部分 应用支持技术
第11章 网络管理
11.1 网络管理概述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概述
1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1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的发展
11.5 本章总结
第12章 操作系统
12.1 概述
12.2 TinyOS操作系统
12.3 MANTIS操作系统
12.4 SOS操作系统
12.5 TinyOS、MOS和SOS的设计实现比较
12.6 本章总结
第13章 开发环境
13.1 概述
13.2 协议设计
13.3 实现验证
13.4 本章总结
‘陆’ 什么是无线传感技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上世纪70年代,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看成是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颁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集成有传感器、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节点,各节点通过协议自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再将采集来的数据通过优化后经无线电波传输给信息处理中心。
‘柒’ 无线传感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区别!急急急!!
区别如下: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数目更为巨大,密度更高,丏节点丌一定具有全球唯一的地址标识
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一般丌进行快速移劢,但节点可能会随时加入或离开, 因而网络的拓扑变化很快
3.无线传感器网络大都采用点对点通信方式
4.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电池能量,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相当有限
‘捌’ 无线传感器网络都有哪些关键技术
传感技术,包括光感、声感等。
无线网络技术,基于红外的、基于无线电磁波的等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数据包在有线网络的传输技术,一般是需要进行二次封装的,才能将无线网络数据包在有线网络中进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