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沒有人告訴我寮國的網路怎麼樣
網速比國內要慢許多,手機網路術語2.5G,現在國內已經4G網路了。
❷ 寮國的網路情況怎麼樣有寬頻嗎
在寮國寬頻是有的,但不是樓上所說的「手機卡也是中國移動的」,這邊有四個運營商LTC,ETL,LAT還有TIGO,而寬頻業務現在只有LTC和ETL提供,帶寬是256K
加固計算機(ruggedized computer),是為適應各種惡劣環境,在計算機設計時,對影響計算機性能的各種因素,如系統結構、電氣特性和機械物理結構等,採取相應保證措施的計算機,又稱抗惡劣環境計算機。其特點是:具有強的環境適應性、高可靠性和高可維性;較強的實時處理能力;系列化、標准化和模塊化;專用軟體的開發是其應用的關鍵。
常按應用環境的不同分為軍用普通型、初級加固型、加固型和全加固型4種。 ①軍用普通型:它對計算機高低溫、溫度沖擊及濕熱有較低的要求,目前的大多品牌商用計算機都能達到。主要適應兩類環境:地面固定有空調機房環境及地面固定無空調機房環境。 ②初級加固型:又稱通用加固計算機,它對計算機高低溫、溫度沖擊、濕熱、振動沖擊、跌落及運輸都有要求,目前市場上有部份工控機可以達到要求,或是對工控機結構稍做加固處理即可。主要適應兩類環境:車載有空調環境及艦載有空調艙室環境。 ③加固型:因此類計算機多用於室外環境,所以除了初級加固型的要求外,還增加了外殼防護、黴菌及鹽霉要求,甚到有的還有壓力、噪音等要求。其應用環境相當嚴酷,計算機從元器件開始就要選用工業級甚至軍工級。此類計算機造價昂貴,多為專用型加固計算機。主要適應五類環境:車載無空調、艦載無空調艙室、艦載有掩蔽艙外、潛艇及機載可控環境。 ④全加固型:它是從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滿足各種抗惡劣環境要求出發 ,嚴格按照一系列軍用標准要求設計製造的,並且要得到指定機構的檢驗與認可。造價比軍用普通型計算機高很多。可適用於各種最惡劣的軍事野戰環境,可以在野外、車載、艦載 、機載、水下和空中發射等環境中使用。設計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滿足軍用規范與標准。
原理
加固技術與加固原理 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採用下列不同加固技術與原理: ①惡劣氣候環境。如風、雨、雪、冰、霜、霧、高溫 、低溫、潮濕、乾熱、砂塵、高低氣壓、鹽霧、工業大氣和煙塵等,主要採用各種熱設計技術、金屬防護技術和隔離密封技術等。 ②惡劣力學環境,如沖擊、振動、跌落、搖擺、顛振 、應力和雜訊等,主要採用抗振動和抗沖擊設計技術等。 ③惡劣電磁環境,如強磁場、強電磁脈沖、雷電、靜電和火花,主要採用電磁兼容設計和接地技術等。 ④惡劣的生物環境。如黴菌和昆蟲等,主要採用有效的塗覆和防護技術等。 ⑤防信息泄漏計算機。通常採用兩種方法,即包容法和抑源法。包容法是將計算機整體屏蔽起來,並在電源線和信號線上使用濾波器,抑制計算機通過空間和有關通道向外輻射發射和傳導發射信息。抑源法是在設計電路和印製電路板時,就充分考慮對泄密信息的控制,防止其輻射。兩種方法各有特點,應用於不同情況,有時兩者結合使用。包容法設計簡單,造價低,但效果不及後者,特別是屏蔽材料隨時間增長會老化失效,從而降低屏蔽效果。抑源法成本較高,但效果好。 ⑥輻射環境。主要採用抗輻射加固技術。首先了解輻射環境和輻射效應損傷機理;其次,根據抗輻射指標和電子系統所要求完成的性能要求制定失效判據;最後,按照合理的安全系數進行加固設計。從器件生產、電路設計到組裝成計算機系統,每個環節都可加固,但元器件加固是整個加固工作的基礎。 ⑦惡劣氣侯環境。為了在惡劣的氣侯環境下使用計算機,有時還應考慮到在較低溫度或較高溫度運行的需要,此時,加固計算機必須採用寬溫的主板,必要時在主板和每一個附加卡(如網卡、顯卡、視頻採集卡等)上加裝散熱鋁板以在高溫時散熱,或加裝加熱膜及溫控開關,在應用環境低於一定溫度時溫控開關啟動,通過加熱膜加熱的方式提高加固計算機內的溫度至可工作的溫度。
級別
加固計算機的防護等級用IP**表示,前一位是防塵等級,後一位是防水等級。防塵等級最高為6,防水最高為8 。
❹ 在寮國或別的國家能用中國的電腦上網嗎,不是筆記本
在寮國沒有問題,我就是從國內帶的筆記本,主要的是要辦理這邊的UNTEL公司或者M-PHONE公司的上網業務
❺ 誰能詳細描述一下寮國的互聯網狀況是怎麼樣的
分析:透視寮國柬埔寨電信市場
http://www.enet.com.cn/enews/ 2007年06月11日15:50 來源:通信產業報 作者:張姍姍 字型大小:小 | 大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 張姍姍
寮國、柬埔寨同屬於東盟成員國,共處中南半島。長期以來,這兩個國家一直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人均GDP很低,急需國際社會援助。在電信方面,寮國和柬埔寨的發展狀況較東盟其他國家也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但這也為其電信市場的增長提供了較大空間。
柬埔寨:外資不設防
1953年11月,柬埔寨宣布獨立,從此走上了獨立自主、和平發展的道路。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在有關國家的幫助下,柬埔寨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設施,經濟曾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但從70年代初,美國發動印度支那戰爭的20多年間,柬埔寨連年戰亂不斷,直至1993年才在聯合國的幫助下結束戰亂實現和平,成立了戰後第一屆新的王國政府。
長期的動亂對柬埔寨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也嚴重影響了電信業的發展。1998年柬埔寨新政府成立後,國內局勢開始穩定,為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柬埔寨政府將全國市場向國外開放,外資可以投資於國內的任何行業,且在經營過程中的定價不受柬埔寨政府幹預。
低起點與高開放
目前,柬埔寨電信市場的監管機構為柬埔寨郵電部(Ministr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MPTC),該部負責制定電信政策、發放牌照、協調各運營商、調整電信資費等;該機構同時也是柬埔寨最大的固定電話運營商。
柬埔寨現行的主要電信政策是政府控制固定電話市場,移動通信和數據通信向外資全面開放,允許建立100%的外資電信企業;政府對運營牌照實施有限度的管理,外商可向政府購買運營牌照獲得經營權,無普遍服務要求;對電信設備供應商無入網准入要求;2001年柬埔寨修改投資法,將技術先進的電信基礎設施列入鼓勵投資項目。
柬埔寨共有6家電信運營商,即柬埔寨郵電部(MPTC)和另外5家私人公司,MPTC還是電信行業的政策制定者和管制者。5家私人公司都有國外戰略合作夥伴,大多來自東南亞地區,主要有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柬埔寨的固定電話普及率很低,但移動業務發展迅速。此外,柬埔寨是世界上互聯網服務價格最高的國家之一。
電信市場冷熱不均
固話相對落後
柬埔寨固定電話的發展始終落後於行動電話。多年的戰亂摧毀了原有的固定網路,國家建設資金的嚴重匱乏又阻礙了新的固定網路的發展。雖然近年來國際社會的援助使該國固定電話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與行動電話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截止到2006年底,固定電話用戶僅為4萬戶左右,普及率只有0.28%,且增長速度緩慢,年增速不到5%。
目前,柬埔寨固定業務市場主要有3家經營者,他們的業務區域有所不同,其中MPTC的經營范圍最大。在金邊地區,用戶可選擇MPTC或Camshin和Camintel的WLL網;在各省提供業務的主要是Camintel,不過MPTC現在也開始在各省提供電話服務。總體而言,MPTC在固定電話市場仍佔主導地位,另外兩家市場佔有率差異不大。
移動多網並存
柬埔寨共有4家移動運營商,Casacom、MobiTel、CamShin和CamTel。各運營商採用的移動通信制式很不統一,這使得柬埔寨移動通信市場上既有落後的模擬通信,又有第二代的GSM和CDMA,還有新建的3G網路。
盡管如此,移動通信仍不失為柬埔寨電信市場中的亮點。1992年底,柬埔寨開始引入移動業務,採取單向收費的方式,以美元為結算單位。單向收費極大地促進了柬埔寨移動通信的發展,自從引入之後移動用戶數量就迅速增長,到1993年超過了固定電話用戶數,柬埔寨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移動用戶數超過固定用戶數的國家。截至2006年底,柬埔寨行動電話普及率已達到9%左右,用戶約為130萬,並且每年在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其中,預付費業務發展尤為搶眼,目前預付費用戶佔到總用戶數的90%以上。移動通信的迅猛發展吸引了大部分的投資,這也成為導致固定電話業務發展疲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互聯網尚待發展
1997年BigPon開始提供本地互聯網業務,成為柬埔寨首家提供公眾互聯網接入服務的運營商。在這之前已經有準ISP在提供電子郵件服務,如CamNet。截至2006年,柬埔寨互聯網普及率仍然較低,僅為0.3%,且上網費用與臨近國家相比高出很多。上網方式主要包括撥號、DSL、無線寬頻和衛星終端。
柬埔寨第一家互聯網網吧於1999年在金邊開業。由於通信資費,特別是國際通信資費非常高,柬埔寨的網吧也在公開經營VoIP業務。雖然政府明確禁止經營,但VoIP業務仍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
國際社會在柬埔寨的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業務的引入得益於加拿大的援助,國際互聯的開展得益於澳大利亞,公眾互聯網的接入和互聯網市場的培育則得益於一些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
寮國:實現穩定發展
寮國比鄰中國、越南、柬埔寨,面積236800平方公里,多為山地和森林。寮國於1986年開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並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寮國的第五個國民社會經濟發展計劃(2001年-2005年)為21世紀的前進方向和2000年之後的工業化、現代化提供了全面的操作平台。其整體目標是保證社會秩序和政治穩定,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截至2005年底,寮國共有人口570萬,人均GDP從1975年的76美元提升到2005年的350美元,年平均增長率6%。
國有運營商佔主導
在電信方面,寮國的行業主管部門是通信、交通、郵政和建築部(MCTPC),該部負責制訂電信政策。2001年,寮國第一部《電信法》生效實施。電信管制機構則是郵電管理局,該局負責電信市場的管制,包括無線電通信設備和頻率許可證的發放等。
目前,寮國共有5家運營商,分別為LTC(寮國電信)、ETL、LAT、MLL(Millicom)和SkyTel,具體情況見後表。
除去SkyTel為新成立的公司以外,寮國的固定電話,GSM和互聯網服務主要由其他四家承擔,其中LTC佔有其中將近50%的份額,在寮國電信市場處於主導地位。
電信業務快速增長
在固定電話業務上,到目前為止,寮國的固定電話業務已經完全開放,現在共有固定電話運營商三家,分別為LTC、ETL,以及LAT。
隨著移動用戶的增多,固定電話數量開始出現負增長。截至到2005年,寮國共有固定電話線路91340條,為三家運營商共同提供。
在移動通信方面,寮國的主要移動運營商有LTC、ETL和MLL三家。寮國的移動用戶數1992年僅有290戶,1997年增加到了5030戶。自從那時起,寮國移動用戶數明顯增加,截至2005年底的移動用戶總數已經超過59萬。寮國的GSM網路主要應用於萬象市和其他五個省市,其中80%的GSM移動用戶集中在萬象市。
在互聯網服務方面,寮國的相關業務主要由兩家基礎運營商提供——LAT和ETL。其中,ETL占據38%的市場份額。此外還有5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他們分別從LAT和ETL租用網路。截至2006年9月,寮國共有互聯網用戶25000戶,普及率為0.4%。
中老貿易的現狀
中老雙邊貿易自2003年首次突破1億美元關口以來一直穩步發展並呈增長勢頭。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雙邊貿易總額為12,892萬美元,同比增長13.55%;其中出口10,337萬美元,同比增長2.47%;進口2,554萬美元,同比增長101.87%。今年開局很好,形勢喜人,頭兩個月,雙邊貿易額為3,300萬美元,增長132.8%,其中出口2,900萬美元,增長148.8%,進口400萬美元,增長59.2%。
我向老出口主要產品有工業產品、服裝及原材料、機動車及零配件、食品、建築材料、農用機械等。我從老進口主要產品有農產品、礦產品、原木及其製品、手工藝品、服裝、藤條和竹子等。
盡管雙邊貿易額增長較快,但規模仍然很小,在寮國對外貿易總額中也只佔到10%左右,遠低於泰國和越南。其原因有三:一是商品經濟不發達,能大宗出口的拳頭產品尚未形成;二是缺乏有實力的大型外貿企業組織商品出口,同時對中國市場需求和貿易政策了解不多。我國給予的300多種零關稅或低關稅優惠政策幾乎沒有使用;三是內陸國家無出海口,國內交通等基礎設施較差,運輸成本高,導致商品價格競爭力不強。
寮國是一個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發展經濟,擺脫貧困,鼓勵發展毒品替代種植等諸多政策給寮國經濟注入了活力。寮國雖然不是現實的商品市場,但卻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商品市場。礦業開發和替代種植即將陸續步入產出期,很有可能會形成大宗出口商品,還有很多農產品都是純天然綠色商品,在我國也很有市場。希望中國企業多多關注和研究寮國市場,盡力用足中國提供的優惠政策,與寮國企業共同培養商品市場。可以考慮與老方相關企業先以備忘錄方式確定商品的數量、品質、價格、交貨期,由老方組織實施,然後再行進口。這樣既可以擴大雙邊貿易規模,又可以滿足我國內需求。
寮國可與中國實現行業對接的領域
寮國自1986年實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經濟穩步增長,年均增長率為6.2%,2005年經濟增長率為7.2%。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203美元增至2005年的504美元。出台了新的投資法、稅法等多項法律,進一步規范市場,深入推動革新開放,很多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也都向寮國提供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因而不少外國企業紛紛來老投資創業。寮國的投資、貿易、勞務承包等諸多經貿領域都已成為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市場。2005年,我國的國有、民營企業來老投資33個項目,協議金額5,812萬美元,是近年來投資金額最高的一年;實際投資額2582萬美元。主要項目有礦業開發、摩托車組裝、橡膠、木薯種植等。
中老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中方帶市場、資金、技術,老方出資源、人力,這種企業模式可以在許多領域中實施。主要有:
一、資源開發領域:寮國的優勢資源有三大類:一是礦產資源。蘊藏量較為豐富的鉀鹽、鋁土、銅、鐵等礦產資源都是我經濟發展極為短缺的資源;二是水利資源。據了解,水利資源可開發的潛力相當可觀,裝機容量可達2000~3000萬千瓦,目前僅開發7%左右;三是土地資源。估計可耕地面積為800萬公頃,現只利用10%。土壤、氣候條件好,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生長。
二、生產加工領域:寮國工業基礎薄弱,很多行業都是尚未開發的處女地。水泥行業和摩托車組裝就是在中國政府或企業幫助下發展起來的。我國目前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可以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寮國轉移一部分。寮國也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國際社會對其有許多優惠政策,出口商品一般不會受到反傾銷、配額和貿易壁壘等限制,如能將一部分經常受到其他國家限制的產品分流一部分來老加工出口,既可以減輕我反傾銷和貿易壁壘的壓力,又可以促進老經濟發展。
三、金融與服務領域:寮國金融業極需發展,很希望中國銀行界來開辦合資銀行,並允諾提供優惠條件。我們認為可以就這一問題進行考察磋商。我國來投資企業日益增多,作為企業血液的銀行業的積極參與不僅能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且能在東盟一體化進程中搶佔先機。隨著老經濟進一步發展和相關法規的逐步完善,中國企業可適時介入物流業、房地產業和旅遊業。
中國企業在寮國投資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解決途徑及給企業的建議
中老兩國同屬社會主義國家,都肩負著振興經濟的歷史使命,實施相同的開放發展戰略。我國企業來老投資興業,老政府真誠歡迎,應該說不存在任何制度或體制上的障礙。但老目前仍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期,制度法規尚待完善。一些非制度性因素和非政府行為影響其辦事效率和企業公平競爭。另外也有少數企業以違規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干擾了投資環境,致使有些企業反映在寮國投資非項目成本有上升趨勢。
我處熱忱歡迎我國各類企業參與寮國貿易、投資、工程承包等各領域商務活動,並以質量效益型的運作模式,實現跨國發展的目標。為此,特提出如下幾點參考性建議:
1.選准項目。選項目關鍵在於「准」字,也就是說有實力的企業能夠得到自己有優勢的項目。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老並沒有解決好。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不正常的現象,有實力的企業得不到項目,得到項目的企業沒有能力實施,大型企業申請項目經常會受到中小企業的干擾。投資項目不少,但效益並不很高。例如比較熱門的礦業,我國企業進入最早,目前有43家企業,申請49個礦點,但獲得勘探權的只有13家,開采權2家,僅有1家開始生產。由於國內資源短缺,來老開發礦業的企業仍呈上升趨勢。其實寮國並非遍地皆礦藏,地質勘探程度低,儲藏量查清尚待時日。據專家反映,一些地區有不少的雞窩礦,可以說這是一個高風險領域,不是每個企業都可進入的,千軍萬馬都走這座獨木橋並非明智的選擇。企業完全可以根據其優勢在其他領域中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項目。
2.嚴守法規。老政府對投資審批有嚴格的程序。所有投資項目都必須向國家計劃投資委員會申請審批,省級政府按許可權審批的項目,亦要報計劃投資委員會備案。礦產資源由國家統一管理,計劃投資委員會同意後報總理府審批,同時還要報黨中央批准。現在寮國有不少中介人、中介公司,其中還有一些中國公民參與其間。中介是一把雙刃劍,或者是成功的動力,或者是失敗的陷阱,與其合作應該慎之又慎。實際上,寮國政府對外國投資者沒有任何限制,原則上是鼓勵外商投資的,申報手續也相對簡便,重要的是投資者的經濟狀況、實力和經驗。寮國政府不希望外商私下與中介機構合作,但現在有的中介機構針對我國投資者不熟悉寮國投資環境的弱點,聲稱通過中介機構就能在寮國注冊開礦,以從中牟利;而我國有些投資者病急亂投醫,不到我駐老使館經商參處咨詢了解情況,反而偏聽偏信,結果導致上當受騙,有的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寮國政府致力於用法規規范市場,企業應該熟悉。如投資法規定,項目簽署協議後90天後不實施自動失效。稅法對企業納稅作了明確規定。總之依法經營,照章納稅,互利雙贏,應該成為中國企業必須具有的風范。
3.務實推進。我們主張中國企業在老開發投資市場過程中要少說多做或只做不說,踏實肯干,開拓進取。以下三點似應注意:第一,對項目不過分宣傳,不炒作,這樣可以避免增大前期開發成本;第二,綜合性項目,應分批分類規劃,並按規劃要求及時分布實施,否則給人以紙上談兵的印象;第三,產業轉移不能急功近利。應根據原產地規劃要求,上中下游企業立體進入。例如我產能過剩的紡織業轉移一部分來老比較理想,但前提是要解決棉花和紡紗問題。中國企業可否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有的利用大量空閑土地種植棉花,有的專司紡紗,有的加工服裝。只要規劃合理,花幾年時間實現目標不是沒有可能的。
4.追求效益。寮國投資環境雖有待完善,但仍有良好的發展潛能,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內也有其重要的地位。中國企業以此作為基礎開拓自身的發展空間比較理想。追求效益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但在寮國追求短期暴利很不現實。因此,企業在追求自身效益的同時還要關注所在地區的社會效益,不僅要了解企業自身發展的相關成本,而且要了解其他非項目開支,把這多種因素結合起來考慮,使企業真正融入當地社會發展之中,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並且能夠長足發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後,我們再次歡迎中國各地區各類型的企業來老尋求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項目,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發展中老雙邊經貿關系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駐寮國經濟商務參贊徐延春)
❻ 計算機方面的調查報告
調查的目的和方法為了了解目前學生和學習電腦的狀況,探討學生學習電腦興趣形成的條件、發展階段、表現特點和影響因素。筆者做了專題調查研究,以其在實際上為教育部門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電腦提供參考,在理論上為教材的編寫積累資料。筆者在2000年4月至6月,對懷化市近8所中小學的2700多名學生、60多戶家庭,10多名電腦教師,進行了以學習電腦興趣為專題的初步調查,其中小學二年級學生213、三年級310名、四年級352名、五年級360名、六年級312名共計1547名。調查採用:訪談法(主要是電話訪談)首先訪談電腦教師,再委託他們訪談本校的學生。(答題採用舉手通過)現將有調查結果作些簡單分析
本文百分率保留一位小數。
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小學教師生學習電腦的興趣
調查題:你喜歡學電腦嗎?結果表明(見表一)對電腦學習持肯定態度(比較喜歡,很喜歡)的人數占據3/4以上,而持否定態度(不太喜歡,根本不喜歡)的人數佔5.1%,根本不喜歡的人數極少。因為當學校開設電腦課後,學生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而不至於學生局限於電子游戲。這對小學生特別是"一般性"態度的學生很有必要。
表1學生學習電腦8興趣程度比較表
1、對學生學習電腦目的意義的認識
表2學生對學習電腦目的、意義的認識
結果表明:從對學電腦目的的意義的認識角度看,以"趣味性"(很有意思,好玩)和"知識性"(可以學到知識)為目的的學生最多,分別為40.3%和33.8%,以"消遣性"和"教育性"為目的的人數最少。學生對學習電腦目的性的認識,隨年級增高而日趨端正。其表現為"趣味性"百分率逐漸下降,"知識性"百分率上升。
2、對學生學習電腦有影響的外部原因
表3影響學習電腦興趣的外部原因比較表
根據表3的調查結果看,在小學生認為對他們學電腦有影響的原因中,占首位的是"教材內容",第二位是"家裡有電腦",第三位是"趣味性的游戲",不容質疑的是越到高年級越有上網的趨勢。4、學生有時不喜歡上電腦的原因
根據調查結果看,小學生中63.7%的學生,認為他們的教材太難,如:3--5年級的logo語言,太多的程序命令要記,而每周又只有一節電腦課,無法滿足其興趣,且家有電腦的學生都認為windows好學,而dos太難。5、學生上機時數
表4學生每周上機時間量統計表
調查說明:小學生每周上機時間一般在1--2小時之間,且越到高年級上機時間越長。二、教師對現有教材的採用情況。(調查6所中小學,13名教師)表5教師對現在教材的採用率統計表
由表5可知,不論學生還是教師都願意學習windows內容.除了中文顯示外,列重要的是圖形窗口式操作系統易學,易操作是純dos操作系統無法替代的.
三、分析教師不採用現有教材的原因。
根據調查,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教材所選內容跟不上形勢,已經過時,甚至是淘汰的版本。2、理論太多,特別是dos內容多,可目前使用純dos內容的幾乎是微乎幾微。況且對一般電腦使用者來說,重在操作,更何況是小學生呢?
3、學生所學內容與現實脫節,大部分學生學了一年半載的電腦,竟面對windows窗口元所適從。(教材里沒有啊!)可現在有幾如電腦時面不是windows設置呢?
4、目前各學校設置的網路系統,其教學都只能在windows下運行,軟體不支持純dos版本,導致系統功能的閑置。
5、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有違小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重理論,輕實際操作。四、目前計算機應用的發展趨勢
1、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計算機在各行各業中,所顯示出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為了能讓計算機走進千家萬戶,為普通人所使用,微軟公司推出的windows操作系統,幾乎席捲全球。特別是它友善的圖形界面:每個應用程序都有一個表徵自己的圖標,用戶觀察其圖標,便能了解程序的應用。系統還使用下拉式菜單,採用交互會話的操作方式;只要利用滑鼠指針的移動、或使用鍵盤,都可啟動程序,即簡單又輕松。完全適宜少年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活動方式。其次,它功能強大,能支持多媒體。在windows系統中包含有錄音機,媒體播放機等軟體和媒體控制介面;提供用於記錄、編輯、播放波形格式的聲音文件的工具。
單以上兩點就是dos操作系統無法替代的。
2、計算機網路的誕生,不僅是計算機的作用范圍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方便了用戶,而且也增大了計算機本身的功能。充分發揮了計算機軟硬體資源的潛力。現在計算機網路已深入到各行各業,它的應用范圍已由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發展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及至全世界。多媒體教學網路最遑幾年引入教學領域的一項新技術。而課堂教學仍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盡快地掌握多媒體教學網路的功能並將它應用於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3、目前,多媒體教學網路系統各類繁多,但具備的基本功能在同小異。主要有教學示範,電子舉手,輔導答疑,語言對話,遙控輔導,網路影院,監控管理等。以上這些功能,為解決課堂教學中,靠傳統教學手段難於解決的某些問題奠定了技術基礎。但是現在的網路系統,特別是靠軟體支持的,純dos版本是無法使用的。迫在眉睫的事加緊教材的改編,以便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小結
1、通過調查,了解到懷化市區小學生學習電腦總的情尚屬正常,基本都保證每周一節電腦課。但存在一些問題也不能忽視:如許多學校教師反映,學校計算機學科教育沒有統一的大綱、教參,上課進沒有明確的規范。如:dos學多少,學wps還是學word等。因此,學生學什麼,應該怎樣學,學到什麼程度,只憑教師感覺,學到哪裡算哪裡。從現有的教材版本來看,中小學的教育內容基本相同,內容重復。教者泛味,學者枯燥,造成資源的浪費。
其次,目前各學校設置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大多是無盤工作站,且靠軟體支持,故純dow版本的內容在此無法使用,導致系統功能的閑置,從而進一步說明了,我們的軟體(學習內容)跟不上現代化的硬體設置。2、在對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作初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得出如下結論:(1)、小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與教材內容難易程度及知識的趣味性都有密切相關,這對我們編寫教材頗有參考價值。
(2)、學生對電腦的興趣有一個萌發、高漲、發展的演變過程,2-3年級是對電腦的簡單操作、了解的興趣萌發;5-6年級是興趣發展的高潮期,讀中學後對電腦的興趣會進一步得到發展。(3)、家庭環境的影響,及學校開課的多少都會影響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4)、小學生學習電腦,是目前形勢發展的需要,更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5)、困懷化市區各小學都未開設英語課,學生面對dos版本整屏整屏的英文詞句,無異於看天書。這樣的內容不但激發不了興趣,反而會把學習興趣扼殺在萌芽中。
本調查只是粗略地對其中某些方面作了一點調查分析,調查范圍局限於本市區的學生,調查項目還欠完善,這均有待於今後作進一步深入、專門的調查研究。
幾點建議:1、目前小學生學電腦,主要應讓他們學會如何操作電腦。如:掌握windows進入和退出;了解窗口的基本構成,窗口的打開、縮放和移動;掌握滑鼠的拖動功能;能正確使用窗口中的命令菜單,了解"幫助"菜單的使用方法等。當學生對電腦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後,再學習一些dos內容就不會太難,效果可能會更好。2、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學一些簡單的文字處理。包括文件的存檔、編輯、列印等。(如用word,wps2000都很適用)這樣既注重了鍵盤的練習,又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我可以利用電腦為我服務,電腦對我不再神秘。這樣學生對電腦的學習地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3、根據學生程度不同(特別是家有電腦,家長又懂電腦的學生)教材可編寫一些選修內容,以便滿足各層次有學生。如:windows窗口中的"計算器",既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可訓練滑鼠使用的技巧;通過"畫圖"窗口的使用,可以培養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4、根據青少年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再次建議多學習windows內容少學dos學內容。
❼ 寮國的網路情況怎麼樣有寬頻嗎
摘要 你好,有的。這邊有四個運營商LTC,ETL,LAT還有TIGO,而寬頻業務現在只有LTC和ETL提供,帶寬是256K。希望能夠幫到您
❽ 求:計算機網路專業調查報告
http://xushichuang.spaces.live.com/Blog/cns/
這里有你需要的
軟體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進入大三逐漸對我所學的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利用寒假時間我通過資料的閱讀和對一些公司調查更深入的認識了軟體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我國的軟體產業從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現已成為一個重要產業部門,是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的主要生力軍之一。我國軟體業發展主要表現為:軟體開發研究已從軟體人員獨立進行步入到軟體開發組協作開發的階段;軟體項目已成為投資大、收益高的系統工程項目。
軟體業發展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從我國軟體業的發展因素看:首先,軟體人才相對較為豐富,十幾年的軟體發展歷程造就了一大批國內軟體人才,這些人才不僅發展著民族軟體事業,也成為國外軟體本地化發展的主要力量。其次,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Internet與計算機的普及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軟體產業的發展,政府大力推行的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為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使國內計算機硬體市場高速發展,也造就了潛在的軟體市場。國家主導的信息化進程為中國軟體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軟體需求,成為軟體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
近期,中國軟體市場呈現出了一些新的變化和特點。經過對國內軟體市場的追蹤研究和分析,對近期軟體市場的總體狀況和特點分析總結如下:
內容太多你自己進去看吧!~
❾ 計算機網路社會調查報告
http://xushichuang.spaces.live.com/Blog/cns!AEF9E34501FD4524!396.entry
這個寫得還不錯,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