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認識機器的硬體,組裝.再者就是裝操作系統 最後排除 問題~!
好的技術人員不是靠別人交出來的,你可以多看些書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計算機的問題不是一種辦法可以解決的~!
⑵ <計算機網路基礎》怎麼才能學好啊
我大二 現在正報考CCNP(你如果是學計算機方面的應該知道它的含金量) 如果你只是想學習網路基礎而不是要系統的了解整個網路 那掌握以下內容就足以應對考試了
掌握OSI七層每層的功能,協議、介面、服務、實體等概念,數據通信的過程
掌握TCP/IP模型中每層的協議及主要作用
掌握TCP協議的特點,三次握手的過程,流量控制的方法
掌握IP協議的作用,IP地址的分類和子網劃分
掌握常見的區域網技術,乙太網的工作原理。csma/cd原理。
了解常見的傳輸介質及特點
了解常見的網路設備及作用
了解常見的廣域網通信技術和接入方法
這些東西都是理論 一個字 背
⑶ 計算機網路基礎課 寧夏大學怎麼上課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及其作用;
2、了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構成;
3、了解網際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
學習重點:
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及其作用
2、計算機網路系統構成
學習難點:計算機網路的作用
學習方法:問題導向、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分析討論
學慣用具:計算機房,widnows xp操作系統, powerpoint, ie,
⑷ 如何進行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並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掌握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本工具,具備熟練上網操作的能力等。課程以網路分層體系結構為線索,具有概念多、理論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對於學生而言,《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具有抽象難懂、枯燥無味等特點。教學的關鍵在於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探索適合《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優化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效率與效果相統一的原則,確保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對知識的精煉講解和准確完整的描述,可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做出具體的分析,通過思考、研究和分析,確定符合實際的課程內容,把教學工作置於切實有效的基礎上來。對於《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來說,我們首先要明確課程的整體教學任務和詳細的教學內容,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然後在此框架內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學生的活動形式。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從講課的語言到授課的方法要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還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多讓學生去動手,多說多練,並在此過程中實現師生的互動和生與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雙向的互動環節,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對於計算機網路學習的強烈興趣。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通過設計問題後,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小組的合作探究進行生生互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進行師生互動,促進師生有效的交流,對重難點進行突破。這樣所講的內容學生很容易做到當堂消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升華。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獲取知識,進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2.1 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教學主題設計並提出「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採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後引導學生邊學邊練,並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得以展現。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使用任務驅動法的,首先對於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出需要掌握的程度和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通過認真的聽講,之後進行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共同完成所要求達到的目標。這樣的任務驅動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共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操作中和小組合作中實現創新。
2.2 案例教學法
計算機網路課程,具有抽象的理論性和較強的實踐性,如課程中的組建與維護、網站開發與設計、互聯網應用、網路產品,需要結合實物和一定的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照真實的實物和具體的實例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並學會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的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將同軸電纜、光纖、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搬到課堂上,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同時在課堂上現場給學生演示如何製作網線,如何製作簡單的網頁,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換機,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路原理和實用技術。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加強了解,開闊了視野;同時讓學生了解如何做網路研究和開發工作,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2.3 圖例教學法
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可以採用具體的圖例,並結合實際應用進行講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觀。比如,在講解「星型拓撲結構」時,筆者首先畫出「星型拓撲結構」的示意圖。通過示意圖來講解它的優點是易於維護、安全可靠。一個用戶產生故障不會影響其他用戶;同時,也指出它的缺點是中心節點會成為整個網路的瓶頸,一旦出現故障.與它相連的網路就會癱瘓。學生在宿舍上網時會使用交換機進行互連,這樣互連的網路具有星型結構的優點和缺點。如果交換機出現故障,那麼與之相連的所有計算機就都不能上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抽象概念實例化,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3.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網路的原理比較抽象,有時很難用語言把它描述清楚。如果把這些晦澀難懂的內容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將原來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表現出來,學生們就能更加直觀的接受這些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網路教學。通過網路教學平台,將課程的教案、參考文獻目錄、授課PPT、網路課件等相關教學資料在校園網的網路教學平台上發布,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討論等等。
4.總結
教學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所以在《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⑸ 大學計算機基礎第一節課如何上,講什麼
可能會講一些基礎知識,歷史發展情況吧,了解一下大概情況,記住常見的知識點就可以了吧。
電子計算機(electronic computer)通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邏輯計算,具有存儲記憶功能,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
它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計算機被用作各種工業和消費設備的控制系統,包括簡單的特定用途設備、工業設備及通用設備等。
⑹ 淺談如何上好中職《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
收藏推薦 現在很多中專學校都開設有計算機專業,選學該專業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為了學習或更熟悉上網才選擇的。因此,上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師應不斷跟宗了解計算機網路的最新技術,以便及時指導或接受學生的咨詢,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就要不斷更知識,接受新的挑戰。計算機網路是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密切結合的產物,是適應社會為信息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的。它使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和傳播不再是相互分離的幾個部分,而是一個有機整體。信息的存儲和加工都涉及計算機技術,而信息的傳播則涉及通信技術。1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和場所,認真組織好每一堂課。復習提問、講新課及課後總結和作業,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打好基礎,要從基本概念入手,而基本概念是抽象的,講課時應從關聯內容展開講解,思路要清晰,內容要要步步深人,對相類似的內容最好要區別講解,並列表總結,讓學生學得容易,記得牢固。例如,選擇各種計算機網路教學軟體或製作相應的課件,充分利用投影機、多媒體電概念引出通信線路、計算機互聯及互聯的通信協議,從通信線路引出各種網路連接介質、設備,從協議引出IPX、SPX、NETBEUI、......(本文共計3頁) 如何獲取本文>>
⑺ 如何上好新學期第一節信息技術課
翻開信息技術這本書,發現前三章的內容都是理論課,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發現,在機房上理論課,學生面對計算機不能安定心思聽課;而在教室上,理論課的內容枯燥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那如何才能讓學生轉變這個不喜歡上「理論課」的觀念呢?我在網上也查了很多的資料,也借鑒了其他老師的教學處理方法,我決定改變原有(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採取了以下的一些方法,讓學生徹底愛上這個「理論課」。我現在以第一節課為例,講講自己的教學經驗。
既然我們這門課程叫信息技術,我們就應該把我們所知道的信息整合,做成課件或視頻,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看。如果連信息技術課都要在教室上,那怎麼對得起學生對它的鍾愛呢?在教學導入和教學過程上我們也要下足一定的功夫,盡量採用學生身邊的事例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導入。第一節課的內容《信息及其特徵》,就是要讓學生明白:1、什麼是信息並且要會辨別信息;2、信息的一般特徵。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採用一段情境進行導入:某某在網上看電視新聞:有個記者在采訪一個剛落網的網路詐騙案的主謀。隨後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我們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信息,你們剛才從電視新聞中獲得了什麼信息?學生說:網路詐騙案主謀落網。然後我接著問:「那它是以什麼形式表現的呢?」生:「影像(視頻)、文字。」繼續播放情境動畫:突然他的電腦里發出「嘀嘀嘀」(QQ消息)的聲音。「什麼聲音?」我故意問。學生馬上反應了:「是QQ有消息來了。」「你們怎麼知道是QQ消息?」「聽到了嘀嘀嘀的聲音。」「哦,聲音也是信息的一種表現形式。「哦,聲音也是信息的一種表現形式。」我趁機出示板書。接著繼續放影片:某某打開了QQ消息,裡面顯示:你好,你中了一等獎,獎品是一台筆記本,要進入下面的網站進行登記。同時下面還有一串網址。隨即屏幕也出示一個問題:你覺得他應該點擊進入這個網站嗎?學生紛紛都表示不能進行,也有個別的學生說點進去看看。於是抓住契機問:「為什麼不能點進去?」「電視上不是正在放網路詐騙……」於是我趁機教育學生:現在社會上的信息魚龍混雜,這就要同學們用敏銳的眼睛和仔細的觀察去判斷和分辨信息的真假性。
針對第二個問題,我採用了案例分析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一個案例「感覺剝奪實驗」,讓學生明白:信息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讓學生明白信息是具有價值性的。然後用貼近生活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信息其他方面的特徵。
事例1:「德百大降價,只要100元錢東西任拿」的消息大家是通過接收傳單、收看電視、查看互聯網上的新聞、聽別的同學告訴等很多方式了解到的。(說明信息具有載體依附性)
事例2:「德百大降價,只要100元錢東西任拿」的消息,大家通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載體)對這個信息都有所了解了。(說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事例3:「德百大降價,只要100元錢東西任拿」的消息的確可靠,但是接著還有說明「活動時間: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7月20日」。(說明信息具有時效性)
一節看似枯燥、沒什麼東西可教的理論課就在我製作的情境動畫和各種有趣的案例中生動、自然地結束了。不僅征服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深深地記住這一節課。
⑻ 淺談如何上好第一次計算機基礎課
計算機專業考試共分為三個級別:初級、中級和高級,分別對應職稱的初、中、高三級。 剛大學畢業,一般要工作一年以後,見習期滿,可申報初級職稱。 碩士畢業,一般工作一年後,可申報中級職稱。 博士畢業,一般一年後,可申報高級職稱。
⑼ 計算機應用基礎老師怎麼上好第一節課
《計算機應用基礎》主要內容包括了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操作系統、office應用和網路病毒等內容。操作系統是基礎,office技術應用是重點。中職生學習這門課程要了解計算機簡單的歷史發展、組成和操作系統等,必須知道本門課程最後學完要達到的目標是通過NIT等級考試,要對計算機應用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礎。當然最終目標要靠平時中多個「項目任務目標」的出色完成來實現的。在日常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就是給學生「項目」去做,指定完成一定量的任務。很多中職學生面臨各種專業需求,其他應用技術的吸引,往往顯得過於好高騖遠,最終是基礎沒有打好,在後面的學習上就會碰壁,挫傷學習積極性。中職學校的學生除了學習計算機還要學習其他的課程,要想學好各門學科時間還是很緊張的。就中職學生的定位來說也不宜去追求過多的過深的學科知識。所以,在學習計算機方面要求樣樣都學樣樣都「精」是不可能的。所以這門課程,office就是精通的重點。具體每一位個體學習者身上,精通的是就是其中某一模塊,或者word,或者excel,或者PowerPoint或者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