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在信息時代中的作用,網際網路的發展階段及組成,計算機網路的類別,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擴展無線網路及下一代網際網路。
②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1、運算器和控制器屬於計算機的(C ) A、外部設備B、內存C、CPUD、系統軟體2、數據傳輸速率是Modem的重要技術指標,單位為( A )A、b/sB、Bytes/SC、KB/SD、MB/S3、計算機的核心部分是( C )A、操作系統B、硬碟XC、CPUD、內存4、Intranet採用的協議為( A)A、TCP/IPB、PX/SPXC、SET/SSLD、X.255、顯示器和列印機屬於計算機系統中的( C )A、輔助存儲器B、輸入設備C、輸出設備D、軟體系統6、( D)是隨機存取存儲器。A、CPUB、內存C、ROMD、RAM7、按照計算機軟體系統的分類,SQL2000屬於(D )A、通用軟體B、操作系統C、語言處理系統D、資料庫管理系統8、( B)的實際名稱叫非易失隨機訪問存儲器(NVRAM),特點是斷電後數據不消失,因此可以作為外部存儲器使用。A、快閃記憶體B、內存C、ROMD、硬碟9、大多數區域網採用以中央結點為中心與各結點連接的方式,按拓撲結構分,這屬於( B )結構。A、環型B、星型C、匯流排型D、多邊型10、一條實際的傳輸介質,如雙絞線可包含( D )信道。A、1個B、2個C、3個D、多個1 (多選) (B )和(C )統稱為外部設備。P1
A.存儲器 B.外存儲器 C.輸入輸出設備 D.外圍設備
2 (多選)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組成部分有( ABC)和其它外圍設備等。P1
A.存儲器 B.輸入輸出設備 C.CPU D.掃描儀
3 (單選) (C)是指組成計算機的任何機械的、磁性的、電子的裝置或部件。 P1
A.計算機軟體 B.計算機軟體系統 C.計算機硬體 D.計算機硬體系統
5 (多選) 不論大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還是微型計算機,都是由( A)和(B )兩大部分組成。 P1
A.計算機硬體系統 B.計算機軟體系統 C.計算機系統 D.計算機輔助工具
6 (多選) 微型計算機的內存根據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A )和( D) P3
A.RAM B.DVD C.CD-ROM D.ROM
7 (單選) CPU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是主頻,主頻越(B ),表明CPU的運算速度越快,當然性能也越好。 P2
A.低 B.高 C.中等 D.一般
8 (單選) (B )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對數據的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邏輯判斷等操作。 P2
A.控制器 B.運算器 C.計算器 D.存儲器
9 (多選) 中央處理器稱為CPU,它主要由( C)和( A)組成,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P1
A.控制器 B.計算器 C.運算器 D.數據機
10 (多選) 文字處理軟體按功能分,大致有以下幾大類( BAC)。 P8
A.具有較完備功能的文字處理軟體 B.簡單的文本編輯程序
C.專業印刷排版系統 D.表格處理軟體
11 (多選) 根據開發方式和適用范圍,應用軟體又可分為(B )和(C)。 P8
A.文字處理軟體 B.通用應用軟體 C.定製應用軟體 D.管理系統軟體
12 (單選) 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 C)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能對計算機的硬體、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 P7
A.語言處理系統 B.資料庫管理系統 C.操作系統 D.常用服務程序
13 (單選) ( B)包括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常用服務程序等。 P7
A.應用軟體 B.系統軟體 C.定製軟體 D.輔助開發軟體
14 (單選) 在Internet上所有主機都有一個」名字-地址」及」地址-名字」的映射,完成這一映射的系統叫做域名系統。那麼,完成」名字-地址」映射的過程叫( D)。 P16
A.反向解析 B.逆向解析 C.順向解析 D.正向解析
15 (單選) 每個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 ( B)兩部分組成。 P15
A.伺服器地址 B.主機地址 C.客戶機地址 D.域名地址
16 (單選) 區域網作用范圍小,分布在一個房間、一個建築物或一個企事業單位。地理范圍在10m~1km。傳輸速率在( C)以上。P10
A.1.5Mbps B.2Mbps C.1Mbps D.10Mbps
17 (多選) 決定區域網 特性的主要技術要素有:(ABC )。 P12
A.網路拓撲 B.傳輸介質 C.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D.區域網傳輸協議
18 (多選) 計算機網路按分布距離可分為(ACD )。P10
A.區域網 B.互聯網 C.廣域網 D.城域網
19 (多選) 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有:(ABD )。P20
A.線路交換 B.報文交換 C.端到端交換 D.分組交換
20 (單選) 數據通信系統是指以計算機為中心,用通信線路與數據終端設備連接起來,執行( A)的系統。P16
A.數據通信 B.線路通信 C.單工通信 D.雙工通信
21 (單選) (C )是將組成字元的各個比特按順序逐位地在信道上傳輸。 P18
A.並行傳輸 B.基帶傳輸 C.串列傳輸 D.頻帶傳輸
22 (多選) 通信的目的是信息傳輸。那麼,通信的三要素是( ABC)。 P16
A.信源 B.載體 C.信宿 D. 信道
③ 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這門課程第六章計算機網路基礎的知識點有哪些
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這門課第六章計算機網路基礎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6.1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6.2Internet基本概念,6.3網路接入,。
④ 繼續教育《計算機網路基礎》作業,求高手解答!
1、網路協議2、面向連接服務無連接服務3、源路徑選擇網橋的基本原理是採用源路徑選擇演算法。該演算法假定每個發送站知道所發送的幀是送往本地區域網還是送往別的區域網。當送往不同的區域網時,則將目的地址的高位置1,且在幀格式的頭內包括該幀傳遞的確切路徑。該演算法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確定這個路徑。其基本思想是採用探知法,如果源站不知道目的站接在哪一個區域網上,則先發一個廣播幀,詢問該目的站所在區域網,廣播的幀被么個網橋所接收並轉發到每個區域網。當目的站收到廣播幀後,發一個回答幀給源站,源站記錄它的標識,並獲得確切的路徑信息。和透明網橋相比,透明網橋的優點是安裝容易猶如一個黑盒子,對網上主機完全透明;缺點是不能選擇最佳路徑,無法利用榮譽的網橋來分擔負載。源路徑選擇網橋能尋找最佳路徑,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冗餘的網橋來分擔負載;其缺點是存在幀爆發現象,特別當互連網路規模很大,包含很多網橋和區域網時,廣播幀的數目在網內劇增,會產生擁擠現象。從路徑選擇優化角度看,源路徑選擇網橋更優,但在規模不大的網路中,透明網橋的缺點並不嚴重,而其它優點卻很明顯。IEEE802.3和802.4小組選用透明網橋方案,802.5選用源路徑選擇網橋方案。4、傳統的區域網一般是共享匯流排帶寬,若是共享10M的區域網,有5個用戶,則每個用戶平均分得的帶寬最多為2M。這樣,對於帶寬要求比較高的多媒體應用,如視頻會議、視頻點播等,這種網路將難以勝任。交換式區域網則改變了這種狀況,它利用中央交換器,使得每個接入的鏈路都能得到帶寬保證,典型的交換器總頻帶可達千兆位,比現有的共享介質區域網的速度提高2個數量級,可充分保證達數據量多媒體應用的帶寬要求。5、:(1)電路交換;(2)報文交換;(3)分組交換6、IEEE802是在1980年2月成立了LAN標准化委員會(簡稱為IEEE802委員會)後,由專門從事LAN的協議制訂,形成的一系列標准,這些稱為IEEE802系列標准。IEEE802.3是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查訪問方法和物理層協議,IEEE802.4是令牌匯流排訪問方法和物理層協議,IEEE802.5是令牌環訪問方法和物理層協議,IEEE802.6是關於城市區域網的標准,IEEE802.7是時隙環訪問方法和物理層協議。7、LAN的多個設備共享公共傳輸介質。在設備之間傳輸數據之前,首先要解決由哪個設備佔用介質的問題,所以數據鏈路層必須由介質訪問控制功能。為了使數據幀的傳送獨立於所採用的物理介質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IEEE802標准特意把LLC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單獨子層,使LLC子層與介質無關。MAC子層則以來於物理介質和拓撲結構。8、(1)如果介質是空閑的,則可以發送。(2)如果介質是忙的,則繼續監聽,直至檢測到介質空閑,立即發送。(3)如果由沖突,則等待一隨機量的時間,重復第一步。(4)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只要介質空閑,站就立即發送;缺點是假如由兩個或來年各個以上的站同時有數據要發送,沖突就不可避免。因為多個站同時檢測到了空閑。9、全雙工乙太網可以雙向傳輸數據,不需要沖突檢查功能,允許同時發送和接收,由全雙工乙太網開關實施網路通信管理,比傳統的10BASE-T的吞吐量大一倍。10、1)發送站發送時首先偵聽載波(載波檢測)。(2)如果網路(匯流排)空閑,發送站開始發送它的幀。(3)如果網路(匯流排)被佔用,發送站繼續偵聽載波並推遲發送直至網路空閑。(4)發送站在發送過程中偵聽碰撞(碰撞檢測)。(5)如果檢測到碰撞,發送站立即停止發送,這意味著所有捲入碰撞的站都停止發送。(6)每個捲入碰撞的站都進入退避周期,即按照一定的退避演算法等一段隨機時間後進行重發,亦即重復上述1-6步驟,直至發送成功。11、集線器是一種特殊的中繼器,又稱HUB。它通常作為網路中心並以星型拓撲結構方式,使用非屏蔽雙絞線將網上各個結點連接起來。自90年代開始,10BASE-T標准已經商量使用,使得匯流排型網路逐步向集線器方式靠近。採用集線器的優點是:如果網上某條線路或結點出現故障,它不會印象網路上其它結點的正常工作。集線器作為一種中繼器,它的基本功能是將網路中的各個介質連在一起。但今天的集線器發展很快,可以分成三類:無源集線器、有源集線器和智能集線器。無源集線器只負責將多段介質連在一起,不對信號做任何處理,這樣它對每一介質段,只允許擴展到最大有效距離的一半。有源和無源集線器相似,但它能對信號起再生與放大作用,有擴展介質長度的功能。智能集線器除具有有源集線器的全部功能外,還將網路的很多功能(如網管功線路交換功能、選擇網路路徑功能等)集成到集線器中。12、透明網橋具有學習、過濾和幀轉發等功能,每個透明網橋皆設有自己的路徑選擇表。當網橋剛接入時,所有路徑選擇表都為空,此時尚不直到如何選擇路徑。若要轉發幀,就按照擴散法轉發,即除了接收該幀的輸入通道以外,還將幀送到所有通道,這在網橋剛啟動時,可能會造成廣播風暴(BroadcastStorm)。透明網橋按照向後學習演算法來建立路徑選擇表,網橋觀察和記錄每次到達幀的源地址和表示,以及從哪一個區域網入橋,並將記錄登入路徑選擇表。當表建立好以後,網橋則按照路徑選擇表轉發幀。例如某一幀到達時,需要查找路徑選擇表中的目地地址。如果查到,則按制訂的通道將該幀轉發;如其目地地址就在網橋所在的同段區域網中,則將該幀過濾掉;如未查到目地地址,就按照擴散法處理。路徑選擇表有時效性,以使用網路可能的變動。透明網橋的路徑選擇演算法可歸納如下:(1)若目的區域網和源區域網一樣,則網橋將該幀刪除。(2)若源區域網和目的區域網是不同的網,則將該幀轉發到目的區域網。(3)若目的區域網不知道,則採用擴散法處理。三、1、
⑤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第一台的子網掩碼是錯誤的。子網掩碼除了255是奇數以外其餘的都只能是偶數。你的這個掩碼是255.255.255.252還是255.255.255.254?廣播地址應該是202.114.1
第二題網路地址是172.16.10.0,廣播地址是172.16.10.127,
主機范圍是172.16.10.1---172.16.10.126
第三題202.188.242.99 255.255.192.0該網路的掩碼為18位。劃分32個子網應該借5位。那麼新的子網掩碼應該是18+5=23位。即255.255.254.0
1、最小的網路地址是202.188.192.0,最大的網路地址是202.188.254.0
2、每個子網的主機個數:510個。
3、第二個子網的范圍:202.188.194.0---202.188.195.255.
具體計算方法見附件
⑥ 計算機網路基礎(32頁思考題)
2.數據包傳輸數據不可靠嗎?如果不可靠,數據報得意義何在?不可靠的服務意味著什麼?這個分tcp和udp tcp是可靠的,udp是不可靠的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所佔的資源少~4.什麼是虛電路?什麼是呼叫虛電路?什麼是永久虛電路?虛電路同等於電路交換嗎?為什麼?虛電路就是邏輯上連接的電路呼叫虛電路就是使用的時候才連接,永久的就是一直連接虛電路交換:是一種分組交換,採用電路交換方式,而非真正的電路交換
題目太多了~ 其他的去網路一下吧~
⑦ 計算機網路基礎
1:通信系統中,通常稱調制前的信號為【 基帶 】信號,調制後的信號為寬頻信號!~
2:根據使用的光源和傳輸模式的不同,光釺可分為【 單模 】和【 多模 】兩種!~
3:【 誤碼率 】是在通信系統中衡量可靠性的指標,他的定義是二進制碼元在傳輸系統中被傳錯的概率。
4:在TCP/IP協議組中,【 UDP協議 】是建立在IP協議上的無連接的通信協議。
5:在ISO/OSI參考模型中,為數據分組提供在網路中路由功能的層是【網路層 】,提供建立、維護和拆除端連接的層是【 傳輸層 】。
6:CSMA/CD屬於隨即爭用型媒體訪問控制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四點【 高速 】 【 成熟 】 【 安全 】 【 可靠 】。
7:乙太網交換機的數據交換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互動式 】和【 程序式 】。
8:雙絞線從結點到交換機的最大距離是【 100 】米。
9:常用的網路互聯設備中,中繼器是工作在ISO/OSI參考模型的【 物理 】層,路由器工作在【 網路 】層,交換機工作在【 數據鏈路 】層,網關工作在【應用】層。
⑧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2.第一代Web是以HTML為核心的二維瀏覽技術,第二代Web是以VRML為核心的三維瀏覽技術。
⑨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大綱
第一章:計算機網路概論(2學時)
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3、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基本概念
5、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數據通信基礎(2學時)
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數據交換技術
3、差錯控制方法
第三章:區域網與城域網(2學時)
1、區域網概述
2、區域網標准和工作原理
3、常見區域網技術
4、區域網組網基礎(傳輸介質、設備、布線)
第四章:網路操作系統基礎(4學時)
1、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2、典型網路操作系統
3、Windows 2000 Server的基本應用
第五章:網路互連技術(2學時)
1、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
2、網路互連的類型與層次
3、網路互連設備
第六章:Internet技術基礎(4學時)
1、Internet的概述
2、TCP/IP協議基礎
3、Internet的域名機制
4、Internet的基本服務
5、Internet的接入方法
第七章: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6學時)
1、WWW瀏覽器的使用
2、使用Outlook Express/Foxmail收發電子郵件
3、從Internet中下載文件
4、在Internet中搜索信息
第八章:網站建設與網頁製作基礎(4學時)
1、網站建設的一般步驟
2、網頁編程技術簡介
3、網頁設計與製作基礎(HTML基礎和FRONTPAGE應用)
第九章:網路系統集成技術基礎(2學時)
1、 網路系統集成的基本概念
2、 網路系統集成的體系框架
3、 網路系統集成的三大環節
4、 網路系統集成的內容
5、 網路系統集成的主要階段
第十章: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技術基礎(2學時)
1、網路管理技術基礎
2、網路安全技術基礎
3、網路安全策略和網路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