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特南鮑姆著、第五版),與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的內容有何不同
首先,外國教材《計算機網路》閱讀起來可能沒有謝版那麼流暢和舒服,前者是由外國作者著,更加符合外國人的閱讀習慣,而且,譯文讀起來有些地方可能略顯生硬和難懂。總之,謝版閱讀起來比前者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風格。(這里特別強調一下,如果你有能力直接閱讀英文原版最好,這樣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達地意思,當然也可以中英對照)
其次,外國教材更加註重講解怎麼來?為什麼要有?等問題,不局限於考試的考點,知識更加豐富與分散。而謝版更像是前者的精華版。
最後,就課後習題來看,外國教材更加豐富,難度也更大,開放性更高。而謝版更加註重基礎的培養與考核。
總之,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你可以直接閱讀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計算機網路》;否則,最好先從謝版《計算機網路》入手,再學習機械工業版的教材。
2. 那位給發一下計算機網路(謝希仁,第四版)第六章,28題:簡述RIP,OSPF,和BGP路由選擇協議的特點
1、RIP現在基本不用,就算是小型網路,也可執行OSPF,如果網路太小,比如幾台路由器,可用靜態路由;
2、OSPF適合中大型網路,一般路由器在1000台以下的都行,只要規劃合理;
3、BGP自治系統外部路由,目前唯一使用的EGP路由。
RIP協議工作在網路層,ospf也會也是工作在網路層,但是BGP就不是,工作在傳輸層,利用TCP的179埠,因為BGP主要用在運營商,概念和RIP,ospf完全不同,是距離矢量但又有鏈路狀態的特性的混合協議。因為他是AS by AS的傳遞路由信息。比其他協議更穩定,而且安全的以後總協議。
(2)計算機網路思維導圖謝希仁擴展閱讀:
RIP很早就被用在Internet上,主要傳遞路由信息,通過每隔30秒廣播一次路由表,維護相鄰路由器的位置關系,同時根據收到的路由表信息計算自己的路由表信息。
最大跳數為15跳,超過15跳的網路則認為目標網路不可達。此協議通常用在網路架構較為簡單的小型網路環境。分為RIPv1和RIPv2兩個版本,後者支持VLSM技術以及一系列技術上的改進。RIP的收斂速度較慢。
路由協議主要運行於路由器上,路由協議是用來確定到達路徑的,它包括RIP,IGRP(Cisco私有協議),EIGRP(Cisco私有協議),OSPF,IS-IS,BGP。起到一個地圖導航,負責找路的作用。它工作在網路層。路由選擇協議主要是運行在路由器上的協議,主要用來進行路徑選擇。
3. 謝希仁那本計算機網路書我翻了翻,感覺那些東西好難啊,簡直不可理解啊,貌似涉及到很多復雜的硬體原理,
其實還好啦,並沒有涉及太多的硬體知識。建議你學這本書之間,先自己思考思考到底是怎麼進行通訊的,當你思考到一定程度,肯定會產生很多的問題。這時候,你再去學這本書,你會感到有意思的。
4. 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講的內容和外國的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有什麼區別
後者更詳細,但是本質的區別是順序正好相反。謝希仁的是從物理層開始講,講到應用層,而自頂向下方法是按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這個順序講的。
個人認為都可以看,外國的這本在某些演算法上說的更細,我是把謝希仁的作為主要,然後如果哪裡有疑問就把機械工業的這本作為輔助去查一查
5. 求視頻計算機網路(謝希仁)的視頻教程。
網路謝希仁
然後點
視頻
有一點,進去後可以下載
6. 求謝希仁編著的《計算機網路》(第6版)的PDF
以下鏈接可以下載:網頁鏈接
1、謝希仁編著的《計算機網路(第6版)》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曾於1994年、1999年、2003年和2008年分別出了修訂版。在2006年本書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2、《計算機網路》第6版,在原有結構和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計算機網路的最新發展,作了必要的增補、調整和修改,以適應當前教學的需要。
3、全書分為10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區域網)、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網際網路上的音頻、視頻服務、無線網路和移動網路,以及下一代網際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習題。
4、《計算機網路(第6版)》的特點是概念准確、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同時力圖反映計算機網路的一些最新發展。本書可供電氣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對從事計算機網路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7. 《計算機網路(第7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7版)》(謝希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7版)
作者:謝希仁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頁數:464
內容簡介:
本書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曾於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別出了修訂版。在2006年本書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獲得了教育部2009年精品教材稱號。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目前2017年發行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訂。 全書分為9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區域網)、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互聯網上的音頻/視頻服務,以及無線網路和移動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習題(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的答案和提示)。
本書的特點是概念准確、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同時力圖反映計算機網路的一些最新發展。本書可供電氣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對從事計算機網路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謝希仁,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成果有:1986年完成總參通信部區域網辦公系統項目;1987年在《電子學報》發表「分組話音通信新進展」;為國內首次介紹分組數據通信;1991年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組交換的話音數據通信系統」項目。1999年完成第一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網管中心的研製任務及「金橋網網管技術」項目等。上述科研項目分別獲得國家、軍隊和部級獎項。著有:《計算機網路》第1至第7版(「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成為高校最受讀者歡迎的本國計算機網路教材。